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2011级期中考试试题答案及分析
[1]畜禽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E.体系分析:主要考查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这一基本生理学理念。[2]正常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经常保持(B)状态。A.固定不变B.相对恒定C.随机多变D.绝对平衡E.时高时低[3]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神经调节的特点是(D)。A.反应速度快B.作用范围局限C.反应速度快而准确D.作用范围广而作用时间持久E.作用范围局限而且作用时间短暂分析: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的特点(1)神经调节:迅速迅速、精确、短暂(2)体液调节:作用缓慢、广泛、持久(3)自身调节:简单、幅度小,但对稳态的维持也十分重要。[4]机体处于应急状态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是属于(C)。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全身性体液调节E.局部性体液调节分析:在应急状态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是由于应急因素刺激使神经系统的冲动引起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分泌增多,然后引起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最终引起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的结果,引起下丘脑分泌的因素属于神经因素,而下丘脑对肾上腺分泌的调节作用则属于内分泌因素,因此属于神经体液调节。[5]细胞生活的外环境是指(A)。A.大气环境B.血液C.汗液D.细胞外液E.细胞内液分析:主要考查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概念。[6]内环境稳态是指(D)。A.成分与理化性质均不变B.理化性质不变,成分相对稳定C.成分不变,理化性质相对稳定D.成分与理化性质均保持相对稳定E.成分与理化性质均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分析:考查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意义。[7]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反应的共同特征是(D)。A.收缩反应B.分泌活动C.神经冲动D.生物电变化E.肌纤维缩短[8]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的情况下对刺激所产生的(A)。A.适应性反应B.前馈调节C.稳态反应D.非自控调节E.自身控制[9]动物见到食物就引起唾液分泌,这属于(E)。A.非条件反射B.非自动控制C.正反馈控制D.负反馈控制E.前馈控制分析:因为动物见到食物就分泌唾液是一种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是一种前馈控制系统的活动;而其他备选答案都不正确。[10]阈下刺激时膜电位可出现(E)。A.极化B.复极C.超射D.超极化E.去极化分析:考查动作电位产生的条件。(1)三个概念的区别:阈刺激、阈上刺激、阈下刺激。阈下刺激不能产生动作电位,但能使局部发生去极化。(2)产生动作电位的条件:阈刺激、阈上刺激。(3)动作电位的特点:全或无[11]下列哪种因素可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A)。A.膜蛋白的含量B.膜蛋白的种类C.膜上的水通道D.脂质分子的排列形式E.糖类的含量和种类[12]细胞膜内、外Na+和K+不均匀分布的原因是(E)。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较大B.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较大C.Na+和K+跨膜易化扩散的结果D.Na+-Ca2+跨膜交换的结果E.膜上Na+泵的活动[13].关于Na+跨细胞膜转运的方式,下列哪项描述正确?(D)。A.以单纯扩散为主要方式B.以易化扩散为次要方式C.以主动转运为唯一方式D.有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两种方式E.有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两种方式[14].葡萄糖或氨基酸逆浓度梯度跨细胞膜转运的方式是(E)。A.单纯扩散B.经载体易化扩散C.经通道易化扩散D.原发性主动转运E.继发性主动转运[15].在膜蛋白的帮助下,某些蛋白质分子选择性地进入细胞的物质跨膜转运方式是(D)。A.原发性主动转运B.继发性主动转运C.经载体易化扩散D.受体介导入胞E.液相入胞[16]下列哪种跨膜物质转运的方式无饱和现象?(C)。A.原发性主动转运B.受体介导入胞C.单纯扩散D.易化扩散E.Na+-Ca2+交换[17]在神经轴突膜内外两侧实际测得的静息电位(C)。A.等于K+的平衡电位B.等于Na+的平衡电位C.略小于K+的平衡电位D.略大于K+的平衡电位E.接近于Na+的平衡电位[18]可兴奋细胞具有“全或无”特征的电反应是(A)。A.动作电位B.静息电位C.终板电位D.感受器电位E.突触后电位[19]机体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A.Na+浓度B.K+浓度C.Cl−浓度D.胶体渗透压E.总渗透压[20]组织液与血浆成分的主要区别是组织液内(B)。A.不含血细胞B.蛋白含量低C.Na+含量高D.K+含量高E.Cl−含量高[21]0.9%NaCl溶液和10%葡萄糖溶液对人细胞内液来说(E)。A.两者都是等渗液B.两者都是高渗液C.两者都是低渗液D.前者都是低渗液,后者是高渗液E.前者是等渗液,后者是高渗液[22]决定血浆pH的主要缓冲对是(D)。A.K2HPO4/KH2PO4B.KHCO3/H2CO3C.Na2HPO4/NaH2PO4D.NaHCO3/H2CO3E.蛋白质钠盐/蛋白质[23]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形成主要决定于血浆中的(C)。A.各种正离子B.各种负离子C.Na+和Cl−D.氨基酸和尿素E.葡萄糖和氨基酸[24]全血的比重主要决定于(C)。A.血浆蛋白含量B.渗透压的高低C.红细胞数量D.白细胞数量E.NaCl的浓度[25]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血浆中的(B)。A.NaClB.白蛋白C.球蛋白D.纤维蛋白原E.葡萄糖[26]低温储存较久的血液,血浆中哪种离子浓度升高?(C)。A.Na+B.Ca2+C.K+D.Cl−E.HCO3−[27]某患者血沉增快,若将该患者的红细胞置于正常人血浆中,其红细胞沉降的速度将(C)。A.增快B.减慢C.正常D.先增快后减慢E.先减慢后增快[28]胃大部分切除后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下列哪种物质吸收障碍所致?(C)。A.蛋白质B.叶酸C.维生素B12D.脂肪E.铁[29]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E)。A.与血浆容积之比B.与血管容积之比C.与白细胞容积之比D.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E.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分析:考查红细胞比容的概念[30]下列哪项不是血清的特点(D)。A.含钙离子较少B.缺乏纤维蛋白原C.缺乏某些凝血因子D.含有比血浆更多的清蛋白E.增加了血小板释放的物质分析:考查血清与血浆的区别。血清由于是血液凝固后的产物,因此凡是血浆中参与了血液凝固的成分在血清中都可能减少或消失。[31]执行细胞免疫细胞的白细胞是(C)。A.巨噬细胞B.单细胞C.T淋巴细胞D.B淋巴细胞E.噬碱性粒细胞分析:T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32]血小板的正常生理功能不包括(E)。A.在止血过程中起作用B.在凝血过程中起作用C.参与纤维蛋白的溶解D.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E.维持正常的血浆晶体渗透性分析:血小板的正常生理功能包括:(1)在止血过程中起作用;(2)在凝血过程中起作用;(3)参与纤维蛋白的溶解;(4)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31]执行体液免疫细胞的白细胞是(D)。A.巨噬细胞B.单细胞C.T淋巴细胞D.B淋巴细胞E.噬碱性粒细胞分析:T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34]血液凝固的主要步骤是(D)。A.形成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B.形成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C.形成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D.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E.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分析:血液凝固的主要步骤包括: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35]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血物质是(E)。A.氯化钠B.球蛋白C.白蛋白D.抗凝血酶ⅠE.抗凝血酶Ⅲ和肝素分析:血浆中主要的抗凝物质包括:抗凝血酶Ⅲ和肝素。除此之外还有蛋白质C。[36]下列哪种情况不能延缓和防止凝血(D)。A.血液中加入肝素B.血液置于硅胶管中C.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D.血液中加入维生素KE.血液放在较低的温度下保存分析:主要考查凝血和抗凝血的措施,硅胶管(光滑表面)使血小板不易粘附和解体,虽然未加入任何抗凝剂,血液可保持液态达72小时以上。肝素、柠檬酸钠均为抗凝剂,低温降低酶的作用,而加入维生素K则具有促凝的作用。[37]凝血过程的第三阶段是指(B)。A.形成凝血酶B.形成纤维蛋白C.肥大细胞分泌肝素D.血小板释放尿激酶E.血小板填塞血管损伤处分析: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38]血红蛋白包含的金属元素是(E)。A.铜B.锰C.锌D.钴E.铁分析:考查血红蛋白的组成,铁应为二价。[39]房室瓣开放见于(E)。A.等容收缩期初期B.心室收缩期初期C.等容舒张期初期D.等容收缩期末期E.等容舒张期末期分析:(1)等容收缩期初期:房室辨关闭;动脉辨关闭;(2)心室收缩期初期(实际上与等容收缩期初期相同):房室辨关闭;动脉辨关闭;(3)等容舒张期初期:房室辨关闭;动脉辨关闭;(4)等容收缩期末期:房室辨关闭;动脉辨开放;(5)等容舒张期末期:房室辨开放;动脉辨关闭;[40]心动周期中,在下列哪个时期左心室内压力最高(E)。A.心房收缩期末B.等容收缩期末C.心室收缩期末D.快速充盈期末E.快速射血初期分析:(1)心房收缩期末,左心室内压力不算高,必须经过等容收缩、再进一步收缩才会达到最高;(2)等容收缩期末心室肌在此之后会进一步收缩,但此时心室内的压力高于了主动脉,因此血液可以进入动脉此后心室内的压力会进一步增高,但不是等容收缩。(3)心室收缩期末心室的收缩过程中,在射血后不久左心室内的压力达到最高,但此时心脏仍然有射血,此后心室内的压力低于主动脉,血液留入动脉主要靠血液所携带的能量,不是靠压力差。(4)快速充盈期末心室内的压力并不高;(5)快速射血初期是左心室内压力最高的时段。[41]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基本相同的是(E)。A.脉压B.舒张压C.收缩压D.外周阻力E.心输出量分析:考查体循环和循环的基本特征。[4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是下列哪些离子跨膜流动的综合结果(D)。A.Na+内流,Cl-外流B.Na+内流,K+外流C.Na+内流,Cl-内流D.Ca2+内流,K+外流E.K+内流,钙离子外流分析:平台期是Ca2+缓慢内流与K+外流达到平衡,使膜电位长时间维持在0mV左右的结果。[43]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C)。A.心肌呈“全或无”收缩B.心肌是机能上的合胞体C.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D.心肌有自律性,会自动节收缩E.心肌肌浆网不发达,钙离子储存少分析: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保证心脏的泵血功能(收缩舒张交替进行)。[44]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歇的原因是(E)。A.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延迟发放B.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少发放一次C.室性期前收缩时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D.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传出速度大大减慢E.窦房结的一次节律性兴奋落在室性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分析:代偿间歇(compensatorypause):一次期前收缩之后所出现的一段较长的舒张期。人工刺激或窦房结以外的兴奋(心室肌一次兴奋的有效不应期之后,窦房结新兴奋到达之前)→期前兴奋→期前收缩;紧接着的窦房结新兴奋→落入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心室肌脱失一次兴奋收缩→期前收缩有一较长的舒张期。[45]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D)。A.增强心室肌收缩力B.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C.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D.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时收缩E.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完全强收缩分析:房-室延搁:房室交界是兴奋由心房进入心室的唯一通道,交界区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比较缓慢,使兴奋在这里延搁一段时间才向心室传播。其生理意义在于:(1)使心室在心房收缩完毕之后才开始收缩,而不致于产生房室收缩重叠的现象。(2)心脏内兴奋传播途径的特点和传导速度的不一致性,对于保证心脏各部分有次序地、协调地进行收缩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6]生理情况下,影响收缩压的主要原因是(D)。A.心率的变化B.外周阻力的变化C.循环血量的变化D.每搏输出量的变化E.大动脉管壁弹性的变化分析:影响收缩压的主要因素是每搏输出量的变化。[47]大动脉弹性降低,(C)。A.
本文标题:2011级期中考试试题答案及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218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