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1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生物,必修二3-1
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讲一、选择题1.科学家们通过实验,研究控制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下面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将R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正常;将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实验结论:S型细菌的荚膜有毒B.将杀死后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实验结论:R型细菌有毒C.从S型细菌中提取蛋白质、多糖和DNA,分别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DNA是遗传物质D.用15N和32P这两种同位素标记烟草花叶病毒,然后感染烟草叶片。通过示踪观察可以得出: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答案C解析在进行推理时一定要严密,这也是考查推理能力的常用方法。A项中只能说明S型细菌体内有有毒的物质;B项中不能说明问题;D项中没有把DNA和蛋白质分开,所以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2.在下列生物中,既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又具有相同代谢类型的一组生物是()A.人和人蛔虫B.硝化细菌和小麦C.噬菌体和烟草花叶病毒D.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答案B解析上述生物除烟草花叶病毒以RNA作为遗传物质外,其余均以DNA为遗传物质,故排除了C选项。就新陈代谢而言,人和根瘤菌是异养需氧型,人蛔虫是异养厌氧型,而硝化细菌、小麦和豆科植物则是自养需氧型。综合以上分析,本题答案选B。3.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第一个实验证据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无荚膜(R型)细菌不能使小鼠发病;有荚膜(S型)细菌使小鼠得败血症而死亡。下列哪一项叙述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用S型菌给小鼠注射,小鼠死亡;用R型菌给小鼠注射,小鼠不死亡B.用S型菌DNA与活R型细菌混合注射,小鼠死亡C.加热杀死S型菌并与活R型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D.用DNA酶处理S型菌的DNA后与R型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答案A解析从实验的严密性分析得不到选项A的答案。4.噬菌体在细菌细胞内合成自己的蛋白质需要()A.噬菌体的DNA和氨基酸B.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C.细菌的DNA和氨基酸D.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氨基酸答案B5.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然后用标记的噬菌体做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进入细菌体内的成分有()A.35SB.32PC.35S和32PD.不含35S和32P答案B解析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32P标记DNA,在侵染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DNA进入细菌体内。6.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在细菌体内合成蛋白质的错误叙述是()A.原料和酶来自细菌而模板来自噬菌体B.模板和酶来自噬菌体,核糖体和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C.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噬菌体,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D.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噬菌体,核糖体、氨基酸原料和酶由细菌提供答案B解析噬菌体以自己的DNA为模板,利用细菌的原料、场所等复制自己的DNA合成自己的蛋白质外壳。7.下列关于DNA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中的所有DNA都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B.真核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中的遗传物质都是RNAC.真核生物细胞中的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中都含有遗传物质DNAD.原核生物细胞中的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中都含有遗传物质DNA答案C解析DNA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也有少量的DNA。8.用同位素32P标记某一噬菌体内的双链DNA分子,让其侵入大肠杆菌繁殖,最后再释放出200个噬菌体,则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的占总数为()A.2%B.1%C.0.5%D.50%答案B解析一个噬菌体中只含有一个DNA分子,当注入细菌体后,以此为模板进行DNA的复制合成,最终形成200个DNA分子。在200个DNA分子中,只有某2个DNA分子的一条单链,分别是原来侵入那个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即在200个噬菌体中,含32P的噬菌体占总数的1%。9.将TMV型病毒的RNA与HRV型病毒的蛋白质结合到一起,组成一个新品系,用这个病毒去感染烟草,则在烟草体内分离出来的病毒有()A.TMV型的蛋白质和HRV型的RNAB.TMV型的RNA和HRV型的蛋白质C.TMV型的蛋白质和TMV型的RNAD.HRV型的蛋白质和HRV型的RNA答案C解析TMV与HRV型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RNA,将TMV型病毒的RNA与HRV型病毒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新品系,由于其遗传物质是RNA,用这种新品系病毒去感染烟草,其遗传物质RNA会在烟草体内利用烟草的化学成分来合成RNA,并以此RNA为模板来合成蛋白质外壳。所以子代病毒的RNA和蛋白质都是TMV型。10.(2009·江苏)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主要包括4个步骤:①将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与细菌混合培养②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为()A.①②④③B.④②①③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答案C解析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根据教材即可得出答案。11.(2009·潍坊)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A.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C.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在不含DNA的生物体内,RNA就是该生物的遗传物质答案C12.(2009·临沂)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和艾弗里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中DNA已经全部断裂,失去活性B.在转化过程中,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中DNA没有进入R型活细菌的细胞中C.在艾弗里的实验中,DNA酶将S型细菌DNA分解为脱氧核苷酸,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不存在,因此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D.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也能使小鼠的体细胞发生转化答案C解析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经典实验的掌握程度。加热杀死的细菌体DNA仍具有活性;加热杀死的S型的细菌的DNA进入到R型细菌体内,转化成了S型细菌;DNA酶能水解DNA成脱氧核苷酸;原核细胞内的基因与动物细胞内的基因结构不同,一般不能进行转化。13.(2010·威海)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实验,其中没有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的是()A.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C.艾弗里所做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D.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分泌途径答案C解析艾弗里所做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是把其组成成分蛋白质、DNA和糖类分开,然后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入小鼠体内,观察各自的作用。14.(2010·日照)下图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研究过程。能充分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的是()含活R型菌的培养基――→①+S—DNA长出S型菌――→继S型菌――→②+S—RNA只长R型菌――→续R型菌――→③+S—蛋白质只长R型菌――→培R型菌――→④+S—荚膜多糖只长R型菌――→养R型菌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要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就应单独检测DNA、蛋白质等其他物质能否使R菌转化成S菌,能的就是遗传物质,否则就不是。二、非选择题15.在20世纪以前,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后来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和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先后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以及1952年赫尔希与蔡斯利用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新技术,完成了另一个更有说服力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1)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说明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在使无毒的R型活细菌转化成了有毒的S型活细菌,你认为该转化因子是()A.荚膜B.合成荚膜的酶C.与合成荚膜的酶有关的基因D.整个S型细菌的DNA(2)在T2噬菌体实验中,为什么选择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T2噬菌体实验中,怎样培养含有放射性35S的T2噬菌体?________。(4)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实验,DNA作为遗传物质应该具备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答案(1)C(2)因为只有蛋白质分子中含有S,而P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3)先用含有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这种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4)能决定生物的性状(或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使前后代保持连续性(或可以自我复制)解析转化的实质是变异,属于广义的基因重组,转化因子是DNA中控制合成荚膜的酶有关的基因。蛋白质和核酸的标志元素是不一样的,核酸一般不含硫,而蛋白质一般不含磷。噬菌体是病毒不可以直接标记,培养有标记的噬菌体要通过培养含标记元素的细菌来实现。16.R型肺炎双球菌菌体无多糖类的荚膜,是无毒性细菌;S型肺炎双球菌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是有毒性细菌,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科学家艾弗里及其同事利用肺炎双球菌来探究什么是遗传物质的问题。实验材料、用具:S型细菌、DNA水解酶、培养基、培养器等。艾弗里等人先做了三组实验:①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活细菌――→培养基R型菌落②S型细菌荚膜的多糖+R型活细菌――→培养基R型菌落③S型细菌的DNA+R型活细菌――→培养基S型菌落(1)艾弗里等人后来发现上述实验步骤并不严密,于是又做了第四组实验,请按照①②③中表达式写出第四组实验方法和结果: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③④组实验可知,S型细菌的DNA或基因能否通过R型细菌的细胞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人认为,上述四组实验并不能说明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S型细菌的DNA+DNA酶+R型活细菌――→培养基R型菌落(2)DNA是遗传物质(3)能(4)未能证明蛋白质和多糖已进入细菌体内解析本题为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只要能熟记教材中的艾弗里所做的各种对照实验的环节,解答前3小题就很容易;解答第4小题时,主要考虑培养基中的蛋白质和多糖是否进入细菌细胞内;若这两种物质未进入细菌细胞内,则题干中的实验结果就不能说明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17.R型肺炎双球菌存在控制荚膜不能形成的基因,S型肺炎双球菌存在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活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发生了R型菌向S型菌的转化。并非任意两株R型菌与S型菌之间的接触都可发生转化。据研究,凡能发生转化的,其R型菌必须处于感受态。所谓感受态是指受体菌最易接受外源DNA片段,并能实现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处于感受态细菌的细胞内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首先分泌感受态因子,该因子与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诱导分泌感受态因子,该因子与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诱导产生一些感受态特异蛋白,其中包括膜相关DNA结合蛋白、细胞壁自溶素和几种核酸酶。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________是将S型菌加热杀死。(2)S型菌的DNA双链片段与A细胞膜表面的相关DNA结合蛋白结合,其中一条链在________酶的作用下水解,另一条链与感受态特异蛋白结合进入R型菌细胞内。(3)完成步骤④需要________酶和________酶,实现了________。(4)C细胞经DNA复制和细胞分裂后,产生大量的________型菌导致小鼠患败血症死亡。这
本文标题:2011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生物,必修二3-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225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