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17-18课教师学案
1安国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第十四周备课教师:杨小明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17奇妙的克隆导学案【教师寄语】热爱科学、敬畏生命。【教学目标】1、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绩和意义2、了解本文由虚到实,由实到虚,由易到难的清晰的思路3、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谈家桢,1909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中国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是我国遗传学发展的奠基人之一,获得首届上海市教育功臣的殊荣。2、关于克隆克隆是人工诱导下的无性繁殖,就是“复制”“拷贝”生物。它是用机械的方法,把一个“供体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另一“受体”的去除了细胞核的细胞质内。【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假如你是足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贝多芬;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二、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繁衍.()囊.胚期()蟾.蜍()蝌.蚪()鄞.县()性腺.()胰.蛋白酶()分泌.()濒.临()孵.化()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繁衍:_______________濒临:_________神通广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拍案叫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安无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难能可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整体感知:1.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备课组长审阅教研组长审签学校审查22.“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四、自主教学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克隆是什么?什么是有性繁殖?什么是无性繁殖?2、从文章来看,动物克隆的研究和试验范围是怎样一步步扩大的?()换核→()换核→()换核→()换核3、克隆能为人类造福,被誉为“一座挖不尽的金矿”。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五、合作探究1.文章四个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能调换顺序吗?2.文章第一部分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3.文章第二部分“克隆鲫鱼出世前后”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4.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介绍多利的诞生过程,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学生思考,自主作答,如有不妥之处,另选几位同学作补充或纠正。)(明确:1.文章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理性思考。全文采用了逻辑顺序说明事理,逐层深入,步步推进。2.作者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举例子、作解释和引用。举例子:列举葡萄枝、仙人掌、草莓等人们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作解释:对克隆一词进行溯源并作出解释。引用:引入《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根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动说明“克隆”是怎么一回事。3.文章第二部分采用了时间顺序。小标题“克隆鲫鱼出世前后”显示这一部分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这样便于勾勒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34.文章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文中有标志性词语可供分析,如“‘多利’绵羊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先给……与此同时……手术完成后……然后……到去年七月……‘换核卵’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因此是‘克隆羊’”。)六、拓展延伸:(辩论会)1、辩论主题:克隆人是福音,还是恶兆?辩论要求:(1)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2)观点鲜明,论据充足;(3)驳斥对方观点时既要有“理”,又要有“礼”。七、课堂小结请同学们针对本文的学习,以“我学到了……”进行小结。八、达标测试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分泌(mì)渗透(sèn)胚胎(pēi)B.两栖(xī)乳腺(xiàn)哺乳(bǔ)C.脊椎(jǐ)爪蟾(chán)濒临(bīn)D.草莓(méi)繁衍(yǎn)匍匐茎(jìng)(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这里指想象,假想)B.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相处没有冲突,没有问题)C.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不经外力作用而如此)D.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已濒临绝种。(面临,面对)(3)下列句子中不含反义词的一项是()A.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B.这种鲫鱼并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鱼。C.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D.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4)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不同于其他几个的一项是()A.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B.实际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C.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D.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5)试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①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②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4③我国著名学者童第周在1978年成功地进行了黑斑蛙的克隆试验。()④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而且鱼味鲜美不亚于鲫鱼。()二、课内精读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这种鲫鱼并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鱼。在克隆鲫鱼出现之前,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已经在1960年和1962年………并把这些细胞的核A地放进已被紫外线破坏了的细胞核的卵细胞内。经过B照料,这些换核卵中………所以也是克隆爪蟾。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1.第1段中“一切准备就绪后”中的“一切准备”具体指什么?2.“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一句中的“难关”一词如何理解?3.为文中A、B处选择恰当的词语:精选;精确;精密;精心;精致4.第三段中的前两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5.文中画线句子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6.试概括三段的段落大意。【课后反思】优点:缺点:改进措施:5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导学案教学目标:1、把握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2、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3、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以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重点难点:1、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2、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以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对此分别做了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恐龙无处不在》。二、预习检测臀.部()两栖.()褶.皱()潮汐.()劫.难()陨.石()衍.射()蟾.蜍()2.解释下面的词语。①劫难__________________②天衣无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追溯__________________④致密_____________3.根据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填空。《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作者阿西莫夫是____国著名科普作家和____小说家。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找出作者思考问题的轨迹。提示:作者首先发现问题:南极发现恐龙化石—()——它们是如何超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然后进行假设推理:()——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推断“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中,适合恐龙生活——进一步推断“泛大陆”后来又分裂成四部分——于是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四、跳读课文,整体感知。速度课文,思考解决以下问题:1.在南极及其他大陆上都发现了恐龙化石,作者首先想到了什么?2.恐龙能在今天的南极地区生存吗?为什么?作者经过分析思考得出了什么答案?3.大陆在漂移是板块构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板块构造理论能解开恐龙无处不有之谜吗?为什么?64.经过以上层层分析,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五、拓展思维,学有所获1、联想、想象。由南极恐龙化石联想到(),由生物界的恐龙迁移想象到地质界的(),使问题的研究一步步地深入。2、科学假设、推理。发现问题后,根据已有的理论进行大胆的设想(这一问题的答案是:(),然后进行科学地推理(“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开”),进而证实所提出的假设。3、多角度思考问题。对于同一个问题——南极为什么会出现恐龙化石,从()学和()学多方面进行思考,把各学科丰富的专业知识融合在一起,在开阔的视野中综合思考问题,于是在科学研究中出现了新的境界,收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六、课堂作业1.下列带点词语的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褶(zhě)皱劫(jié)难B.遗骸(hái)蟾蜍(yú)C.两栖(qī)深渊(yuān)D.追溯(suó)衍(yǎn)射2.下列词语有错误的一项是()A.流逝时间流逝流失水土流失B.熔化岩石熔化融化冰雪融化C.导致导致失败倒置本末倒置D.漂移大陆漂移飘逸白云飘逸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所有陆地__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的生活。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___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A.似乎常常可肯定B.似乎一直可应该C.几乎常常可能应该D.几乎一直可能肯定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他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7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1).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一句中漂移与迁
本文标题:17-18课教师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227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