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8、鸟梁实秋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2.理解本文表达的主旨。梁实秋(1903-1987),祖籍中国浙江杭县(今余杭),出生于北京,原名梁治华,字实秋,号均默,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30年代开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持续40载,到1970年完成了全集的翻译,译有《莎士比亚全集》,计剧本37册,诗3册。晚年用7年时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主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被誉为“知性散文”的代表作家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是别具一格而脍炙人口的散文经典。《鸟》则是这类散文的典范。一、预习题•1、注音•抟羽翮饮啄•呱呱曳着长喙•丰腴迷惘鸢鹰(tuán)(hé)(zhuó)(gū)(yè)(huì)(yú)(wàng)(yuān)•2、词语解释•羽翮(hé)——指鸟羽。翮,鸟羽的茎状部分。瞵(lín)视——瞪眼注视。瞵,瞪着眼睛看。昂藏((cáng)——形容仪表雄伟。饮啄(zhuó)——饮水啄食。抟(tuán)扶摇而直上——意为凭借旋风直上高空。抟:盘旋而上;扶摇:自下而上的旋风。丰腴(yú)——(身体)丰满。秾纤(nóngxiān)合度——胖瘦合适。秾:丰满,肥胖;纤:细小,瘦弱;合度,适宜。倏(shū)地——迅速地。啭(zhuàn)——鸟鸣声。喙(huì)——鸟兽的嘴。鸢(yuān)鹰——老鹰。跼蹐(jújí)索索——因寒冷而四肢不能伸展的样子。跼蹐:局促、拘束;索索:畏缩的样子。感喟(kuì)——感叹。喟,叹气。褴褛(lánlǚ)——形容衣服破烂。窗棂(líng)——窗户格子。鸱枭(chīxiāo)——鸟名,俗称“猫头鹰”。二、尝试题•1.听录音,划分课文结构•第一部分():点明爱鸟之情第二部分():不同的鸟给我不同的感受第三部分():离开四川后,我对鸟的感受。①②~⑥⑦•2、第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总领全文,为全文奠定感情基础。内容上——“爱”字,表明了作者对鸟的态度和情感,也构成了整篇文章的基本线索;结构上——开篇点题,统领全文。•3.快速阅读第②~⑥自然段,概括作者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见到笼中鸟,我感到()•听到鸟声音,我感到()看到鸟形体,我感到()知道杜鹃鸟,我感到()发现风中鸟,我感到()A战栗抖擞,孤苦伶仃;俊俏优美,玲珑饱满;清脆嘹亮,圆润和谐;羽翮不振,蜷伏不动;蛮横无情,鸠占鹊巢;•B坦然;快乐;苦闷;•悲苦;喜悦梁实秋先生在文中,写鸟的喜,鸟的悲,鸟的生,鸟的死,无不牵动着他的情思。作者这种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也寄托着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羽翮不振,蜷伏不动,苦闷清脆嘹亮,圆润和谐,喜悦俊俏优美,玲珑饱满,快乐蛮横无情,鸠占鹊巢,坦然战栗抖擞,孤苦伶仃,悲苦•4、作者在最后一段写了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型类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有怎样的言外之意?•作者希望建立自由、平等、幸福、美好、没有强权、没有欺压、没有贫困的社会,希望有个能够自由地发展个性和才能的人生。•5、结合全文思考作者喜爱鸟的原因是什么?•(1)“我”爱鸟的声音。声音,如交响乐,如哀乐,让我的心情为之沉醉。(2)“我”也爱鸟的形体。鸟的形体较之世界其他生物,更俊俏,就是盘旋着的鸢鹰亦是一种令人喜悦的雄姿。•(3)鸟给“我”的悲苦也是让“我”喜爱鸟的原因之一。•6、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中心?•作者通自己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三、巩固题•1、阅读第二自然段,然后思考①“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一是紧扣鸟来写,使行文紧凑。二是表明对笼中鸟的同情。•②“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贴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标本室里住着罢”的深刻含意是什么?•鸟的快乐都被那些闲人闲情禁锢成了苦闷,作者在这里用看似平缓实则严峻的语气斥责了那些束缚鸟类“自由”的闲人闲情。•③第二自然段写鸟儿的“苦闷”,有什么作用?•①表现作者对苦闷的鸟儿的同情;②与下文那些欢快的鸟儿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和第6段写鸟的悲苦相呼应。•2、阅读第三自然段,然后思考①“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作者连用两个“不是”有怎样的表达作用?•通过否定麻雀与乌鸦的叫声,表明作者所爱的鸟的声音是清脆的,嘹亮的,圆润和谐。•②作者写杜鹃的声音的目的是什么?•表达自己客居于四川的酸楚。•补充资料:杜鹃,又名杜宇,子规。相传是古代蜀国郡主之望帝,杜宇,因禅让而隐居山林,思归朝而不得,郁郁而终,魂化杜鹃,叫声凄切;同时杜鹃的嘴角鲜红之说——古典诗歌中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杜鹃鸟是凄怨哀伤的象征。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3、阅读第四自然段,然后思考①作者为何喜欢鸟的形体?•因为鸟之形俊俏,鸟的身躯玲珑饱满。•②“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中的“刺”有怎样的表达作用?•“刺”形象地写出了鸟带给“我”的喜悦强烈而深刻。•4、阅读第五自然段,然后思考①“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作者的“单纯”指的是什么?•只爱鸟的声音与形体,而不管鸟的行为,也不将鸟诗意化。•②作者写杜鹃的豪横无情的目的是什么?•表达鸟本身不能幻化出诗意,也表明作者爱鸟的单纯。•③作者联想到了济慈、雪莱有关鸟的作品的目的是什么?•联想到济慈、雪莱的诗是想表明诗中鸟儿的形象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与鸟儿并无关系•5、阅读第六自然段,然后思考①“鸟并不永久的给人喜悦,有时也给人悲苦”,这句话有怎样的作用?•承上启下。•②作者联想到哈代有关鸟的作品、写自己与哈代类似的经验的目的是什么?•说明鸟儿有时会给人带来悲苦。小结•作者的“爱”鸟,“爱”的是鸟的自然形态,而“悲”鸟的失去自在自为,这已经超越了鸟本身。作者甚至对违背自然形态的关于鸟的典故产生质疑,更显示出作者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情伪的透辟洞察。尤其是由“悲”鸟到“悲”人的人生体味,更给了人们深深的启迪。四、检测题1.第②段中作者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来说明“鸟儿的苦闷”?请举例说明。(回答两种即可)•2.联系全文,作者爱鸟体现在哪几方面?请简要说明。•3.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这对你有什么启迪?•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文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由现实到回忆,既写出鸟儿的喜又写出鸟儿的悲,但中心始终围绕着作者对鸟儿的真挚感情展开回忆与联想,符合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B.第④段,作者运用生动的描写,从多角度多层次表现对鸟儿令人喜悦的雄姿的真切赞叹。•C.第⑥段,引用哈代的诗里描写的鸟儿与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鸟儿的凄惨遭遇,用在此处显得与爱鸟的主题不一致。•D.结尾作者再次提到令人触目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既与前文照应使文章形成一个整体,又发人深思回味悠长,深化了主题。四、检测题1.第②段中作者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来说明“鸟儿的苦闷”?引用:“抟扶摇而直上”说明鸟儿的自由翱翔与笼子里的鸟对比,表达了作者的同情。反问:“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的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瞵视昂藏的神气?”作者对空中霸主“鹰”遭遇的同情。对比:“粘在胶纸上的苍蝇”与“笼子里的鸟”类比,形象直白。反语:“优待”。•2.联系全文,作者爱鸟体现在哪几方面?请简要说明。•⑴爱鸟的声音:清脆、嘹亮,圆润而不觉单调,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⑵爱鸟的形体:身躯玲珑饱满、跳荡轻灵、让人无限迷惘、有令人喜悦的雄姿。•⑶鸟给“我”的悲苦•3.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作者以杜鹃鸟为例说明有的事物表面与其实际的事实并不总是一致的•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本文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由现实到回忆,既写出鸟儿的喜又写出鸟儿的悲,但中心始终围绕着作者对鸟儿的真挚感情展开回忆与联想,符合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B.第④段,作者运用生动的描写,从多角度多层次表现对鸟儿令人喜悦的雄姿的真切赞叹。•C.第⑥段,引用哈代的诗里描写的鸟儿与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鸟儿的凄惨遭遇,用在此处显得与爱鸟的主题不一致。•D.结尾作者再次提到令人触目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既与前文照应使文章形成一个整体,又发人深思回味悠长,深化了主题。•古人有关鸟的诗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独步江畔寻芳》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秋思》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唐·王籍《入若耶溪》•古人咏鸟的诗谜:来时沙碛已冰霜,飞过江南木叶黄。水阔天低云暗淡,朔风吹起自成行。(欧阳修)(大雁)汉宫一百四十五,多下珠帘闭琐窗。何处营巢夏将半?茅檐烟里语双双。(杜牧)(燕子)鲜鲜羽毛耀朝晖,红粉墙头绿树枝。日暖风轻言语软,应将喜报主人知。(欧阳修)(喜鹊)
本文标题:18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229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