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19.蛤蟆的数据结构进阶十九外部排序相关概念
19.蛤蟆的数据结构进阶十九外部排序相关概念本篇名言:“一个人最怕不老实,青年人最可贵的是老实作风。老实就是不自欺欺人,做到不欺骗人家容易,不欺骗自己最难。老实作风就是脚踏实地,不占便宜。世界上没有便宜的事,谁想占便宜水就会吃亏。--徐特立”之前我们学习的排序都是内部排序的,接下去来看下外部排序。1.外部排序指的是大文件(外存文件)中的记录进行排序的过程,即待排序的记录存储在外存储器上,在排序过程中需进行多次的内、外存之间的交换。外部排序基本上由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组成。(1)首先,按可用内存大小,将外存上含n个记录的文件分成若干长度为L的子文件或段,依次读入内存并利用有效的内部排序方法对它们进行排序,并将排序后得到的有序子文件重新写入外存。通常称这些有序子文件为归并段或顺串。(2)然后,对这些归并段进行逐趟归并,使归并段(有序的子文件)逐渐由小至大,直至得到整个有序文件为止。1.1举例说明假设有一个含10000个记录的文件,首先通过10次内部排序得到10个初始归并段R1~R10,其中每一段都含1000个记录。然后对它们作如下图所示的两两归并,直至得到一个有序文件为止。上图可见,由10个初始归并段到一个有序文件,共进行了四趟归并,每一趟从m个归并段得到[m/2]个归并段。这种归并方法称为2-路平衡归并。假设,在上例中每个物理块可以容纳200个记录,则每一趟归并需进行50次“读”和50次“写”,四趟归并加上内部排序时所需进行的读/写使得在外排中总共需进行500次的读/写。一般情况下,外部排序所需总的时间=内部排序(产生初始归并段)所需的时间M*tIS+外存信息读写的时间d*tIO+内部归并所需的时间S*utmg其中:M经过内部排序之后得到的初始归并段的个数;tIS为得到一个初始归并段进行内部排序所需时间的均值d总的读/写次数;tIO进行一次外存读/写时间的均值;S归并的趟数;utmg对u个记录进行内部归并所需时间。由此,上例10000个记录利用2一路归并进行外排所需总的时间为:10*tIS+500*tIO+4*10000tmg其中tIO取决于所用的外存设备,显然,tIO(进行一次外存读/写时间的均值)较tmg(内部归并所需时间)要大得多。因此,提高外排的效率应主要着眼于减少外存信息读写的次数d。1.2分析外存信息读写的次数d和“归并过程”的关系若对上例中所得的10个初始归并段进行5-路平衡归并(即每一趟将5个或5个以下的有序子文件归并成一个有序子文件),则从下图可见,仅需进行2趟归并,外排时总的读/写次数便减至2x100+100=300,比2-路归并减少了200次的读/写。可见,对同一文件而言,进行外排时所需读/写外存的次数和归并的趟数S成正比而在一般情况下,对m个初始归并段进行k-路平衡归并时,归并的趟数s=[㏒km]可见,若增加k或减少m便能减少s。
本文标题:19.蛤蟆的数据结构进阶十九外部排序相关概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238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