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2-2013九年语文上册期末试题
九年语文(期末)第1页(共4页)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九年级语文科试卷题号一(1-5)二三(19)附加题总分(一)(6-9)(二)(10-12)(三)(13-16)(四)(17-18)得分注意:1.全卷共分三部分,满分120分,120分钟内完成。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一、基础(25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木兰诗》中描写战事频繁而惨烈,经历了漫长战斗岁月,木兰最终英雄般凯旋的句子是:□□□□□,□□□□□。(2)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4)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尔来二十又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5)请把王维的《使至塞上》默写完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2.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4分)(1)老斑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比半大斑羚lüèshèngyīchóu。()(2)将受到历史zhìcái()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3)远近横着几个xiāosuǒ()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4)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bùzhīsuǒcuò()了。3.选出对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3分)A.诗人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受到启示,用美妙的诗行,弹奏自然的乐音,抒写心中的情志。B.在他的耐心帮助下,使我重新树立起了努力学习的信心。C.《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前后,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D.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4.请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至少选用三个词语写一段写景抒情的话。(4分)留恋气闷悲哀灿烂5.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共4分)如今,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利用双休日、节庆长假自驾车涌入周边乡村,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田园风光,品民俗文化,各地“农家乐”旅游异常火爆。听一位朋友介绍,他这次“五一”长假在“农家乐”玩得很开心。我问他都玩了些什么,他介绍了几项:一是在树干上“荡秋千”,二是在林子里用弹弓打鸟,三是到小河里抓青蛙。还有一些人在“农家乐”摆阔炫富,乱丢垃圾,赌博酗酒等。可见,目前“农家乐”旅游尚待引导规范。(1)请你对不文明的游客说一句得体的话。(2分)(2)请为你熟悉的村庄写一段推荐性的文字,以吸引游客前来度假。内容可以包括山水田园景色,或民风民俗,或饮食文化,或特色游玩安排等。(2分)九年语文(期末)第2页(共4页)二、阅读(45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18题。(一)(12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6.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A.寻.向所志/寻.病终C.中.无杂树/中.间力拉崩倒之声B.便舍.船/屋舍.俨然D.处处志.之/寻向所志.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8.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4分)9.选出下列对本文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3分)A.从村中人“皆叹惋”的反应中,可以推知他说的是外界的人们在改朝换代的战争浩劫中所遭受的灾难。B.文章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也是对黑暗现实社会的否定和批判。C.文章用层层设疑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希望在现实中看到一个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也能激发读者的兴趣。D.最后写想重入桃花源“不复得路”,刘子骥“规往”而“未果”的意图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似无,似真似幻的的所在,这样写使文章蒙上了一种迷信封建的思想。(二)(10分)当心生活中的核辐射提起核辐射,你首先想到的是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或者核电站泄漏……而这些不是离我们远着吗?有什么可担心的?如果你真这样想,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核辐射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可以说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在与它打交道。举个简单例子,你咳嗽了,医生会给你开一张胸部透视单,看看是支气管还是肺部发炎了——你不是就将胸膛袒露在了X射线前了吗?如果是做CT检查,你“吃”进的X射线会更多。这些可都属于核辐射哦。不过你会说,那是生病了啊,如果身体健康总不会与核辐射“亲密接触”了吧,那也未必。你如果买了一套新房,新房到手必先装修,而种种装修材料(如瓷砖、复合地板、大理石等)就含有程度不等的放射性物质,经过释放而漂浮于室内空气中,并随呼吸潜入肺部,播下致病九年语文(期末)第3页(共4页)的隐患。特别是通风不良时,可造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加重。即使你不买房子,可总得喝水呀,而水也并非“至清”之物,照样存在着遭受核污染的风险。就说矿泉水吧,其中不少水源在流经途中就受到过天然或人为的放射性污染。再说燃煤,常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物质。研究分析表明,许多煤炭烟气中含有铀、钍、镭、钋等,可随空气及烘烤食物潜入人体。尽管含量不多,但长期集腋成裘式的积累,仍可对健康构成威胁。至于形形色色饰品,如夜明珠、化石、奇石、骨艺品等,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一些人甚至收藏成癖。可你知道吗?这些被视为宝贝的东西大多可以产生核辐射,有些产生的核辐射还很强,如用重晶石、萤石以及含磷物质等加工而成的夜明珠就是代表。另外,有关专家还检测到放射性偏高的鹅卵石。若摆放于居室内,美则美矣,却将你的健康置于了险境之中。举个例子,前不久,某市环境监测机构为一市民作室内检测,发现室内放射性超过安全标准近1倍,可墙面、地板等装饰材料的放射性并未超标。查来查去,“真凶”最终浮出水面,原来是一块作装饰用的羊头骨艺术品。房屋主人大吃一惊:想不到艺术品背后隐藏着如此险恶的祸患。究其奥妙,可能是动物吃进了某些含铀、镭的东西,致使这些放射性物质沉积于骨骼所致。金银首饰为人们所青睐,常将其作为身份尊贵的标志。殊不知,除纯金(24K)首饰以外,其他的首饰在制作过程中都掺入了少量钢、铬、镍等材质,特别是那些光彩夺目或廉价合成首饰制品,材质成分更加复杂。美国专家检验了几千件首饰,有近百件含有放射性物质,如果长期佩戴,很有可能诱发皮肤病甚至皮肤癌。你喜欢旅游吗?特别是每年的“五一”与“十一”两个黄金周,乘飞机观赏大好河山也是人生一大快事。然而,在高空,人们接受的宇宙射线剂量也会增加。由此可见,核辐射就在我们身边。而长期遭受辐射,会使人体产生诸多不适,严重的可造成人体器官和系统的损伤。诸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肿瘤、眼底病变、生殖系统疾病、早衰等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缠上你。当然也不必谈辐射而色变,只要我们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就能将其危害削减到最低限度,而不至于影响健康。因为人体对辐射量有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只要不超过这个范围就是安全的。建议你从生活细处做起,堵塞核辐射的种种污染途径。例如,房屋装修追求环保;谨慎对待收藏品;住房地址要远离污染严重的地方;遭受放射性污染的水不要直接饮用;金银首饰不宜常戴,常戴的首饰制品最好先经过放射性物质测定;不要频繁去高原和极地旅游,尽量减少宇宙射线的辐射等等。10.结合选文说说核辐射会对人体造成什么危害?其实辐射也不可怕,原因是什么?(3分)11.文中多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选择并概括一处,分析其作用。(4分)12.选出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3分)A.首段连用两个反问句,是为了激发读者兴趣,引出说明对象。B.说明文的语言也可以生动形象,例如第3段中“总不会与核辐射‘亲密接触’了吧”等就体现了这一点。C.第6段中“可能是动物吃进了某些含铀、镭的东西”中“可能”表推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D.第9段开头“由此可见,核辐射就在我们身边”一句,承上总结核辐射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主要是启下引出人们不要因此太惧怕,太胆怯。九年语文(期末)第4页(共4页)(三)(15分)①那年,我9岁,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得那种动不动就要小便的怪病,不知道小腿上为什么会长出无数红色疹块,也不知道白血球和血小板减少的后果到底有多严重。②那天,父亲推着自行车,我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母亲在后面默默扶着我。一家三口离开医院时天色已近黄昏,我觉得父母的心情也像天色一样晦暗。我知道我生病了,我似乎有理由向父母要点什么,于是在一家糖果铺里,父亲为我买了一只做成蜜橘形状的软糖。橘子做得很逼真,更逼真的是嵌在上方的两片绿叶,我记得那是我生病后得到的第一件礼物。③生病是好玩的,生了病可以吃到以前吃不到的食物,可以受到家人更多的呵护,可以自豪地向邻居小伙伴宣布:我生病了,明天我不上学!但这只是最初的感觉,很快生病造成的痛苦因素挤走了所有稚气的幸福感觉。④生病后端到床前的并非是美食。医生对我说:“你这病忌盐,不能吃盐,千万别偷吃。有人偷吃盐,结果就死了,你偷不偷吃?”我说我不会偷吃,不吃盐有什么了不起的?起初,我也确实漠视了自己对盐的需要。母亲从药店买回一种似盐非盐的东西放在我的菜里,有点咸味,但咸得古怪;还有一种酱油,是红的,但红也红得古怪。我开始与这些特殊的食物打交道,没几天就对它们产生了恐惧之心,我想我假如不是生了不能吃盐的病该有多好,世界上怎么会有不能沾盐的怪病?⑤生了病并非就是睡觉和自由。休学半年的建议是医生提出来的,我记得当时心花怒放的心情,惟恐父母对此提出异议。我父母都是信赖中医的人,他们同意让我休学,只是希望医生用中药来治愈我的病,他们当时认为西医是压病,中医才是治病。于是后来,我便有了那段大喝草药汁、炖破三个药锅的惨痛记忆。对于一个孩子的味蕾和胃口,那些草药无疑就像毒药。我捏着鼻子喝了几天,痛苦之中想出一个好办法:以上学为由逃避喝药。有一次在母亲倒药之前,我匆匆提着书包蹿到门外,我想,与其要喝药不如去上学。但我跑了没几步就被母亲喊住了。母亲端着药碗站在门边,她只是用一种严厉的目光望着我,我从中读到的是令人警醒的内容:你想死?你不想死就回来给我喝药。⑥于是,我又回去了。一个9岁的孩子同样地恐惧死亡。现在想来,让我在9岁时就开始怕死,命运之神似乎太残酷了一点,是对我的调侃还是救赎,我至今没有悟透。9岁的病榻前,时光变得异常滞重冗长,南方的梅雨“滴滴答答”不停,我的小便也像梅雨一样解个不停;我恨室外的雨,更恨自己出了毛病的肾脏;我恨煤炉上那只飘着苦腥味的药锅,也恨身子底下“咯吱咯吱”乱响的藤条躺椅:生病的感觉就这样一天坏于一天。⑦有一天,班上的几个同学相约着一起来我家探病,我看见他们活蹦乱跳的模样心里竟然是一种近似嫉妒的酸楚。我把他们晾在一边,跑进内室把门插上,我不是想哭,而是想把自己从自卑自怜的处境中解救出来。面对他们,我突然尝到了无以言传的痛苦。也就在门后偷听外面同学说话的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我是多么想念我的学校,我真正明白了生病是件很不好玩的事情。⑧病榻上辗转数月,我后来独自在家熬药喝药,凡事严守医嘱。邻居和亲戚们都说,这孩子乖。我父母便接着说,他已经半年没沾一点盐了。我想,他们都不明白我的想法,我的想法其实归纳起来只有两条:一是怕死,二是想返回学校和不生病的同学在一
本文标题:2012-2013九年语文上册期末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241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