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2012-2013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详解)
语文试卷卢氏一高第1页共12页卢氏一高分校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能力提升考试高二语文试卷(一)命题人:胡炯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断桥”考唐代诗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中有“断桥荒藓合,空院落花深”的诗句,这被视为今日西湖十景之“断桥”的最早文献记录。断桥在南宋咸淳年间因隶属宝祐坊而改称宝祐桥。因“断桥”不断,当时也出现了用谐音“段桥”解释为“段家桥”的说法,如周密《武林旧事》卷五“断桥”下就说“又名段家桥”。但因为在“断桥”不断的问题上没能达成共识,所以后来人们围绕“断桥”的名义问题聚讼纷纭。翻阅典籍,除西湖断桥之外,诗文中说到“不断之‘断桥’”的还有几例。如金赵秉文《暮归》诗云:“行过断桥沙路黑,忽从电影得前村。”明邵经邦《断桥》诗云:“闻道桥名断,从来金勒(金饰的带嚼子的马笼头,这里借指骑马者)过。”清顾于观《南楼四咏》诗云:“门前空有断桥在,十日人无款竹扉。”可见“不断之‘断桥’”在古代是比较常见的,并非杭州西湖所独有。然而桥既不断,为什么称为“断桥”呢?据考证,这里的“断桥”实即“簖桥”,而“簖桥”则是与捕鱼蟹之“簖”相伴的一种桥,它主要是用来协助捕鱼蟹的。每年秋冬之交,螃蟹会进行生殖洄游,到江海交界的浅滩中繁殖后代,渔人便利用螃蟹的这种生活习性加以捕捉。他们把用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的“簖”插在江河之中,挡住螃蟹向下游行进的路,然后螃蟹必沿“簖”爬上来,以求越过下行,而渔人就在“簖”侧的桥上捕捉它们(当然也有划船前往捕蟹或收笼的)。这种捕蟹方法在江南一带尤为常见,陆游《稽山行》有“村村作蟹椴,处处起鱼梁”(“椴”亦可作“簖”)之语。清潘衍桐《两浙輶轩续录》载海盐才女李壬《由武源至梅里》诗云:“沿塘两岸遍桑麻,画舫朝移日又斜。望见簖桥心便喜,急收帆脚到侬家。”这里的“簖桥”就是指与放置鱼簖、蟹簖有关的桥,这种说法在部分地区至今还有。但因放置鱼簖或蟹簖过多对河流及湖面的水流影响较大,古代官府就已有所限制。近代以来,这种捕鱼蟹的方法,随着人工养殖业的兴起而逐渐被淘汰。杭州西湖为钱塘江的泄湖,在中唐以前,钱塘江与西湖的水域连成一片,湖中水流因孤山分流,携带的泥沙逐渐形成了“白堤”。流经孤山的两股水流在宝石山东南端合流而出,“白堤”也便成为一道天然“鱼梁”。渔人在“白堤”东端设簖来捕鱼蟹,而且依簖设桥,以方便捕捉鱼蟹和到孤山的交通,这样语文试卷卢氏一高第2页共12页的桥叫做“簖桥”,也在情理之中。张祜的诗句中写作“断桥”,因为那时“簖”字或许还没有产生,或许很少有人使用。五代以后,特别是自吴越王钱镠筑垾海塘以来,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游的现象消失,渔人也就逐渐不再用簖捕捉鱼蟹了。随着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断桥”已失去设簖捕捉鱼蟹功能的本义,但“断桥”之名却由于文人作品的称颂和民间口耳相传而得以沿用。1.下列选项中关于“簖桥”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簖桥”是与渔人用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捕鱼蟹的“簖”相伴的一种桥。B.“簖桥”的主要功能是方便渔人用簖捕捉鱼蟹。C.“白堤”东端的“簖桥”即今日西湖断桥,原是为方便渔人捕捉鱼蟹而设。D.“簖桥”在张祜的诗中写作“断桥”的原因是那时“簖”字可能还没有产生,也可能很少有人使用。2.下列不属于用“簖”捕捉鱼蟹的方法逐渐被淘汰的原因的一项是()A.古代官府对在河流及湖面放置鱼簖或蟹簖有所限制。B.近代以来,人工养殖业的兴起。C.五代以后,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游的现象消失了。D.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唐代诗人张祜的《题杭州孤山寺》是目前所能见到的记载西湖断桥的最早文献。B.西湖十景之“断桥”在南宋时又称宝祐桥,还曾因“断”“段”谐音而被称作“段家桥”。C.第三段列举了赵秉文等人的诗,说明除西湖断桥之外,在古代其他地方也有“不断之‘断桥’”。D.第四段引用海盐才女李壬的诗,说明近代以前江南一带用鱼簖或蟹簖捕鱼蟹的方法很常见。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书剑侠事新城令崔懋,以.康熙戊辰往济南。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①。腰剑,骑黑卫(驴的别称),极神骏,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试问:“何人?”停骑漫.应曰:“不知何许人。”“将往何处?”又漫应曰:“去处去。”顷刻东逝,疾若飞隼。崔云:“惜赴郡匆匆,未暇蹑其踪迹,疑剑侠也。”从侄鹓因述莱阳王生言:顺治初,其县役某,解官银数千两赴济南,以木夹函之。晚将宿逆旅,主语文试卷卢氏一高第3页共12页人辞焉,且言镇西北里许有尼庵,凡有行橐者,皆往投宿。因导之往。方入旅店时,门外有男子著红帩头,状貌甚狞。至尼庵,入门,有廨三间,东向;北为观音大士殿;殿侧有小门,扃焉。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持朱封鐍山门②而.入。是夜,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至三更,大风骤作,山门砉然而.辟。方愕然相顾,倏闻呼门声甚厉,众急持械谋拒之。廨门已启,视之,即红帩头人也。徒手握束香掷地,众皆扑。比.天晓,始苏,银已亡矣。急往市询逆旅主人。主人曰:“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今当往诉耳。然尼异人,吾须自往求之.。”至则妪出问故。曰:“非为.夜失官银事耶?”曰:“然。”入白。顷之,尼出,命妪挟蒲团趺坐③。逆旅主人跪白前事。尼笑曰:“此奴敢来作此狡狯,罪合死。吾当为.一决!”顾妪入,牵一黑卫出,取剑背之,跨卫向南山径去。其行如飞,倏忽不见。市人集观者数百人。移时,尼徒步手人头驱卫返,驴背负木夹函数千金,殊无所苦。入门呼役曰:“来,视汝木夹函官封如故乎?”验之,良是。掷人头地上,曰:“视此贼不错杀却否?”众聚观,果红帩头人也。罗拜谢去。比东归,再往访之.,庵已空无人矣。尼高髻盛妆,衣锦绮,行缠④,罗袜,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选自清·王士祯《池北偶谈》,有删改)[注]①结束:装束,打扮。急装:为便于行动,衣服装束得很紧。②朱封:用红笔书写的封条。鐍(jué):锁钥,此处作动词用。山门:寺庙门。③蒲团:草垫子。趺(fū)坐:盘腿而坐。④行缠:绑腿布,古代男女都用。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可.三十余可:可以B.停骑漫.应曰漫:随意C.比.天晓,始苏比:等到D.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好:美丽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以.康熙戊辰往济南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B.吾须自往求之.比东归,再往访之.C.持朱封鐍山门而.入山门砉然而.辟D.非为.夜失官银事耶吾当为.一决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用来表现女主人公武功高强的一组是()①但宿西廨,无妨②非为夜失官银事耶?③吾当为一决④其行如飞,倏忽不见⑤殊无所苦⑥腰斩掷垣外A.①②⑥B.②③⑤C.①④⑤D.③④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语文试卷卢氏一高第4页共12页A.文章首尾两段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女主人公的外貌特征,塑造了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飘逸不群的剑侠形象。B.县役护送官银去济南府,在尼姑庵投宿时被贼人发觉,进而被迷倒掳去官银,以此引出“尼”的侠举义行。C.作者写剑侠,却不直接以“尼”为描写对象,而是通过旁人耳闻目睹来展开,从而使剑侠更富有传奇色彩。D.文章首段倒叙起笔,设下疑问,中间两段借他人之口娓娓道来,尽显其侠义,尾段回应开头,解除悬疑。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3分)(1)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2)顷之,尼出,命妪挟蒲团趺坐。逆旅主人跪白前事。(3)比东归,再往访之,庵已空无人矣。(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辛弃疾九畹①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琴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②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注]①畹:古代称30亩为一畹。②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lěi”屈原是投湖南汩罗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称他为湘累。9.词中上阕中的意象表明了词人怎样的境遇?(4分)10.该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下阕词句进行分析。(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____________,四十而不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2)子曰:“君子坦荡荡,。”(《论语·述而》)(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苏轼《定风波》)(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王勃《滕王阁序》)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语文试卷卢氏一高第5页共12页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翻浆毕淑敏那年,我五一放假回家,搭了一辆地方上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离家百来里的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突然在无边的沉寂当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你找死吗?你!你个兔崽子!”司机破口大骂。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我不是找死,我要搭车,我得回家。”“不搭!你没长眼睛吗?司机楼里已经有人了,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我没想坐司机楼子,我蹲大厢板就行。”司机还是说:“不带!这样的天,你蹲大厢板,会生生冻死!”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那个人抱住车灯说:“就在那儿……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最后一个“谢”字已是从轮胎缝隙里发出来的。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司机说:“我有一个同事,是个很棒的师傅。一天,他的车突然消失了,很长时间没有踪影。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有个青年化装成一个可怜的人,拦了他的车,上车以后把他杀死,甩在沙漠上,自己把车开跑了。直到案发我们才知道真相。从此我们司机绝不敢搭不认识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上车。你是我的老乡,说了话我才破例的。”我心里一沉,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如一团肮脏的雾,抱着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他好像有点冷,别的就看不出什么了。”我说。“再仔细瞅瞅。我好像觉得他要干什么。”这一次,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司机很冷静地说:“怎么样?我说得不错吧。”“然后会怎么样呢?”我带着哭音说。“你也别难过。我有个法子试一试。”只见他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石像般凝立着,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我把所见同司机讲了,他笑了,说:“这就对了,他偷了东西,原本是要跳车了,现在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我痛苦地几乎大叫,就在这时,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身剧烈倾斜,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再看青年,扑倒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仍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司机继续做着“高语文试卷卢氏一高第6页共12页难”动作。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我一时没明白过来,但司机凶狠的眼神启发了我。就在他的右腿狠狠地踩下去之前,我采取最紧急的自救措施:双
本文标题:2012-2013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详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243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