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2-2013学年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第1页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代表:()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2.“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3、古代儒家思想包含了大量社会和谐的内容,儒家强调天人和谐、人我和谐、矛盾和谐、君民和谐以及身心和谐。其中体现“人我和谐”思想的是:()A.天人合一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民贵君轻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含义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文中的“民主”,实即做民之主,与君主同义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举动C.其“民主”内涵与近现代“主权在民”相吻合D.儒家“民本”思想绝无现代民主思想5、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汉武帝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6、下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画面中,释迦牟尼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来源:学科网ZXXK]A.体现了古代中国儒、佛、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B.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不可能同时出现C.儒、佛、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D.主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7、2007年10月28日至30日第二届朱子文化节在福建武夷山举行,以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及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诞辰877周年。宋明理学的积极作用有:①压抑人的自然欲求②注重人的气节、品德③讲求自我节制,奋发图强④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巳;③位卑未敢忘忧国;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9.历史学家范文澜指出:在官办的学校里,“学术上只有儒家派别之间的争辩,不再有儒与非儒不同学派的斗争。”第2页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与哪一人物发展儒家思想有关:A.孟子B.荀子C.董仲舒D.朱熹10.读书人可以凭文才武略竞争高低,从而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是得益于我国古代的:()A.宗法制B.科举制C.世官制D.察举制11.明清时期产生了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进步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反映了一定的时代要求,这个“时代”是指: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②封建专制衰落时代③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时代④封建制度高度发达时代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12.1986年,甘肃省考古研究所在天水放马滩的一座西汉墓中发掘出一张绘有地图的纸。对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B.说明西汉时人们完全用纸书写C.说明西汉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D.其制造材料是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等13.如果你是唐朝的贵族子弟,那么你可能会:A.接触到儒家、道家和佛教的思想B.偷偷阅读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小说C.在街上购买到赵孟頫精美的书画作品D.在勾栏瓦肆种观看到杂技和说书等表演14.小明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找到这样一段材料:“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不觉得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这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下列哪一本书?A.《元曲欣赏》B.《诗经》C.《全汉赋》D.《全唐诗》15.从宋代话本到元杂剧再到明清小说,说明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哪一特点:A.反映了教育的普及B.在发展中,高雅文化消失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需求D.有利于白话文的推广16.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新文化运动中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17.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竖起了“打到孔家店”的大旗。他们的共同点是:A.提倡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B.否定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C.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D.推动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发展18、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历程。这些思想的共同主题是:A.发展资本主义B.反抗外来侵略C.救亡图存D.反对专制统治19、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吗”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20.《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纸杂志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什维可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唱天下晓’的情景”,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A.1915年B.1924年C.1920年D.1917年21.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第3页思想的是: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D.“涤二百六十年之龌龊,复四千年之祖国”22、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后,孙中山的思想主张上发生的重要变化是:()①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②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③民生主义涉及到工农的普遍要求;④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和反对帝国主义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3.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A.重视经济效益,强调民族独立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24.1905年11月《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象(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A.提倡民主自由B.宣传排满革命C.倡导个人崇拜D.反对帝国主义25.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A.民族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C.民生主义思想D.国民革命思想26.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罗斯。特里尔说:“毛泽东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东方道德标准的哲学家。”下列各项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有:①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③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④提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思想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27.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A.苏维埃政权的确立B.红军长征的胜利C.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D.“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28.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之中搜集到下列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将革命进行到底”。请问他们所研究的历史主题应该是:A.“工农武装割据”B.新民主主义革命C.抗击日本侵略D.推翻国民政府29.毛泽东曾强调:“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列主义的原理运用到中国的今天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中共活用“马列主义”体现在:①发动南昌起义,占领中心城市②建立“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③运用“一国两制”理论,解决祖国统一大业④采取和平赎买政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②③④30.下列属于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相同点的有:①其核心都是实事求是②都是对过去“左”的错误思想的批判的基础上的形成的③都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④在实践中都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特征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31、“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对毛泽东的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A、春天是指伟大新中国的诞生B、文学艺术思想可以自由发展C、无论什么思想都可以自由传播D、坚持百花齐放对社会主义的发展有利32.“文革”时期,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迫害;而“文革”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这最能说明的问题是:第4页A.文艺创作有一个兴衰交替的过程B.文艺的繁荣不会持久C.文艺的兴衰受制于一定时期的政治环境D.“文革”对文艺有重大的影响33.下列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茅盾文学奖”的设立,进一步推动了文学创作的发展B.提出文艺工作的总方向即“二为”方向C.文艺百花园“百花齐放”,文艺精品不断涌现D.《上甘岭》、《青春之歌》、《李双双》等电影艺术争奇斗艳34.“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列有关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面向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③恢复高考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A.②④①③B.②③④①C.④③②①D.④①②③35、“×××,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6年到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履历反映了:A、“教育革命”对此人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为此人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C、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此人成为教授至关紧要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此人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此人的深造打下了基础36.“文革”期间,由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我国的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③“东方红一Ⅰ”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④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7.有人说,袁隆平鼓起了中国人的“米袋子”,王乐义(山东寿光人,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丰富了全国人民的:“菜篮子”。这主要说明农业科技有利于:A.提高蔬菜产量B.增加农民收入C.提高粮食产量D.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8.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科技的竞
本文标题:2012-2013学年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248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