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护理
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护理【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血管并发症通常有脑血管痉挛[1],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较少见,国内尚无其发生率的相关文献报道。Ray等[2]证实,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度危险,国内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我科在2015年4月收治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患者在行股动脉插管作全脑血管造影术后第5天出现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通过恰当的患肢护理、心理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及用药观察,收到良好效果,21天后出院,随访半年,无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现报告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女,67岁,1月前突发头痛,伴头昏、恶心、呕吐,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于2015年4月9日入院。入院时神志清,主诉前额部头痛,无恶心呕吐,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张力正常,带入右股静脉置管,深度为14cm,查体温37.2℃、脉搏84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18/80mmHg,凝血谱示纤维蛋白原2.7g/L,D-二聚体:112ug/L。查头颅CTA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一囊泡状突起,考虑动脉瘤可能,建议DSA。4月13日行股动脉插管作全脑血管造影术,4月18日开始出现右下肢肿胀、皮温增高,患者主诉右下肢胀痛及活动受限。查右下肢动静脉B超示:右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伴硬化斑块形成;右侧下肢深静脉(股静脉中下段)血栓形成,急查凝血谱示:INR:0.96;D-二聚体:524ug/L,请外科急会诊,确诊为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予速碧林0.4mlIHq12h抗凝治疗,及爱脉郎调节血管张力治疗,10天后改为阿司匹林口服。患者病情好转,5月1日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阿司匹林抗凝治疗。2.原因分析2.1血流缓慢患者脑血管造影术中长时间仰卧,过度旋转及牵引下肢,麻醉使周围静脉扩张、肌肉松弛;术后下肢制动24小时及穿刺处疼痛,术后患者情绪紧张,长达48小时睡眠差,不能及早配合功能锻炼,使血流缓慢、循环不畅。2.2血液粘稠度增加患者应用大量脱水剂、术前禁饮食,失液较多,术后仍需6小时后进食,如果此时补液不充足,患者易发生不同程度脱水,致使血液粘稠度增加。2.3静脉壁损伤患者带入右股静脉置管,予入院后第二天拔除,共留置20余天。股静脉置管导管破坏静脉壁完整,并导致静脉回流受阻,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危险因素的累积,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据文献报道,股静脉置管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7.85%。2.4治疗上的矛盾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出血性卒中,治疗上需给予抗凝止血治疗,而DVT必须抗凝治疗,两者存在矛盾,故不能给予抗凝治疗预防DVT。3.护理3.1患肢护理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将厚软枕垫于患肢下,使患肢抬高距心脏平面20~30cm,膝下垫小软枕使膝关节屈曲15°,从而松弛髂骨静脉,有助于静脉回流,减轻水肿。通过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周径,并与以前记录及健侧周径相比较,评估患肢肿胀程度。认真听取患者主诉,严密观察疼痛部位、皮肤色泽、温度、末梢感觉、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给患肢穿弹力袜,以增加静脉回流,防止下肢水肿加重。注意患肢保暖,指导患者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幅度过大,禁止剧烈运动及按摩患肢,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情绪激动,以防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3.2活动指导指导患者术前进行适应性功能锻炼;术后10天左右,患肢水肿明显减轻,我们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活动踝关节,定时作屈伸运动,但动作不宜过大,注意患肢保暖,保持室温在25℃左右。并用热毛巾间断热敷,缓解胀痛,同时使用频谱仪热射BID和硫酸镁湿热敷BID,禁止按摩按压患肢,以防血栓脱落,发生肺动脉栓塞[3]。2周后下床,步行时疼痛即刻休息,缓解后继续活动直到达到预期目标,鼓劢患者逐日增加活动量。避免患髋内收、外旋。3.3心理护理该患者入院后既希望尽快查出病因,又担心查出是动脉瘤,情绪紧张、焦虑;DSA术后5日出现右下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害怕症状加重,害怕溶栓过程中出现意外等,使患者一度失去治疗的信心并因此而悲观失望,彻夜失眠。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采取了下列措施。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她介绍抗凝治疗的必要性、抗凝药物的机制、抗凝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发症的观察要点及其相对应的措施以及应注意的事项等,讲解该病最新的医疗信息。与患者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外院治疗经过、家庭状况,赞叹她非常坚强,说明“最痛苦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这点磨难也会很快过去”等,鼓励她树立信心。我们亲切地称呼她“阿姨”,握住患者的手予以鼓励,增强患者的安全感。通过共同的努力,患者的不良情绪很快得到控制,失眠情况改善,并积极配合治疗,为患者的康复打下了基础。3.4抗凝治疗护理抗凝药物有抗凝血作用,可防止血栓形成或扩大,但有自发性出血的危险,且抗凝治疗时剂量及疗程的调整主要依赖出凝血机能检查[3]要求INR维持在2—3,凝血酶原时间为正常的1.5—2.5倍。在抗凝治疗期间,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局部有无出血渗血及全身出血倾向[4],尤其注意观察神志及瞳孔变化,警惕脑出血的发生。严格执行医嘱,用药剂量准确,穿刺时力争一针到位,每日监测凝血功能、尿常规、大便潜血试验,患者在用速碧林(低分子肝素钠)后第二天刷牙时出现牙龈出血;第三天在输液扎上止血带后,前次穿刺点有渗血;护士及时发现并报告医师,调整治疗方案后症状消失,避免了大出血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痛苦。3.5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下肢DVT时,栓子可脱落随同静脉同流入心而进入肺动脉,导致肺栓塞。Swann等[5]报道,75%的DVT患者若不进行积极处理会发生肺栓塞,出现突发剧烈胸痛、气促、发绀、咳嗽、咯血或甚至休克等表现,并可迅速导致患者死亡,是DVT最严重并发症。用药期间特别观察有无肺栓塞的征象,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每15~30分钟记录1次。绝对卧床,防止一切使静脉压增高的因素而避免栓子脱落;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用力大便;提高警惕,准备好抢救物。经过各种预防措施,患者无肺栓塞发生。3.6出院指导做好出院后药物服用指导及注意事项宣教,告知患者持续应用抗凝药物对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意义,但过量可增加皮下出血、脑出血等危险,指导患者严格按医嘱剂量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禁吸烟,以防烟中尼古丁刺激引起静脉收缩,影响血液循环[6]。进食以低脂含丰富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排便困难造成腹内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鼓励患加强日常锻炼、适量运动,以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复发。4.体会血栓形成有三大要素:静脉壁损伤、静脉血流滞缓、血液高凝状态。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常无肢体活动障碍等情况,在以往的护理中,我们对此类病人DVT的预防方面存在一定的忽略。通过本病例的护理,我们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由于大量使用脱水剂、DSA后肢体制动及患者紧张心理以及股静脉置管[7]等因素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如果观察处理不及时,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另外在治疗上DVT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疾病本身存在矛盾和风险,故预防DVT的发生对患者的康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病例在一侧肢体发生DTV后,对另一侧进行了有效预防,包括抬高患肢,增加活动度,穿弹力袜,采用间歇充气装置治疗等,无再发DVT情况出现。因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发生DVT的潜在危险,及时给予活动指导及心理护理,注重药物副作用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预防DVT发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本文标题: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护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254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