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文档 > 2012备战中考数学押轴题解析汇编--全等三角形一
第1页教师备课、备考伴侣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黄冈中考】备战2012年中考数学——全等三角形的押轴题解析汇编一全等三角形一、选择题(2010年江苏省宿迁市,7,3)如图,已知∠1=∠2,则不一定...能使△ABD≌△ACD的条件是(▲)A.AB=ACB.BD=CDC.∠B=∠CD.∠BDA=∠CDA【解题思路】已知∠1=∠2,还有一个公共边AD=AD,具备了一边一角的条件,可用SAS添加AB=AC,可用ASA添加∠BDA=∠CDA,可用AAS添加∠B=∠C,若添加BD=CD,则是“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答案】B.【点评】本题是一道探索型问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SS、SAS、AAS、ASA,要根据已知条件添加一条边或一个角满足以上四个判定方法即可,但是需注意添加边时,不能构成SSA的形式.有一定难度.3.(2011江西南昌,10,3分)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D≌△ACD的是()A.BD=DC,AB=ACB.∠ADB=∠ADC,BD=DCC.∠B=∠C,∠BAD=∠CADD.∠B=∠C,BD=DC【解题思路】要证明△ABD≌△ACD,就要用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其中AD=AD是隐含条件,有条件A时,可用SSS证两三角形全等;有条件C时,可用AAS证两三角形全等;有条件B时,可用SAS证两三角形全等.而条件D不能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答案】D【点评】要证三角形全等,必须要知道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还要注意题中的隐含条件,此外还要注意三角形全等没有边边角的判定方法.难度中等.1.(2011安徽芜湖,6,4分)如图,已知ABC△中,45ABC,F是高AD和BE的交点,4CD,则线段DF的长度为().(第7题)21DCBA第2页教师备课、备考伴侣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B(E)FCA.22B.4C.32D.42【解题思路】在Rt△ABD中,∠ABD=45°=∠BAD,得AB=AD,而∠CAD+∠C=∠FBD+∠C,得∠CAD=∠FBD,又∠BDF=∠ADC=90°,∴△BDF≌△ADC,∴DF=4CD.故选B.【答案】B.【点评】由三角形全等得对应边相等,是证明线段相等的常用方法.本题需要先观察图形,再根据条件,利用垂直的定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对等边等知识,为三角形准备全等的条件.难度中等.二、填空题1.(2011福建泉州,14,4分)如图,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PE⊥OA于E,PF⊥OB于F,若PE=3,则PF=.【解题思路】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得到3PEPF【答案】3;【点评】考查角平分线定理的应用,熟记角平分线定理是应用的基础,难度较小。2010年江苏省宿迁市,11,3)将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ABC折叠,使点A与点C重合,展开后平铺在桌面上(如图所示).若∠C=90°,BC=8cm,则折痕DE的长度是▲cm.【解题思路】可以证明DE是△ABC的中位线,所以DE=12BC=12×8=4.【答案】4.【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本题是一道几何基础题,涉及到折叠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及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等知识.难度中等.三、解答题1.(2011常州市第22题,本小题5分)已知:如图,在△ABC是,D为BC上的一点,AD平分∠EDC,且∠E=∠B,DE=DC求证:AB=AC【解题思路】由角平分线能得到两个角相等,根据SAS可证△AED≌△ACD,进而证得∠C=∠E=∠B,所以AB=AC.【解答】∵AD平分∠EDC,∴∠EDA=∠CDA,∵DE=DC,AD=AD,∴△AED≌△ACD,∴∠C=∠E,∵∠E=∠B,∴∠C==∠B,∴AB=A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通过证明全等三角形实现等角的转化,进而得到等边。2.(2011江苏连云港,20,6分)两块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板ABC和DEF,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阴影部分EDCBA(第11题)第3页教师备课、备考伴侣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为重叠部分,点O为边AC和DF的交点,不重叠的两部分△AOF与△DOC是否全等?为什么?【解题思路】由题意知△ABC≌△DEF,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F=DC,进而可证△AOF≌△DOC。【答案】证明:∵三角形纸板ABC和DEF完全相同∴AB=DBBC=BF∠A=∠D∴AB-BF=BD-BC,即AF=CD在△AOF和△DOC中∠A=∠D,∠AOF=∠DOC,AF=CD∴△AOF≌△DOC【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考察了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难度较小。1.(2011广东广州,18,9分)(9分)如图,AC是菱形ABCD的对角线,点E、F分别在边AB、AD上,且AE=AF。求证:△ACE≌△ACF【解题思路】要证明△ACE≌△ACF,已经具备条件AE=AF,公共边AC,还需一个条件第三边或夹角。结合已知条件,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D根据菱形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得到∠CAE=∠CAF,从而利用SAS证明△ACE≌△ACF。【答案】∵AC是菱形ABCD的对角线,∴∠CAE=∠CAF在△ACE和△ACF中,AE=AF,∠CAE=∠CAF,AC=AC∴△ACE≌△ACF【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而且巧妙的和菱形的性质结合起来,设计巧妙,难度较小。2..(2011广东河源,21,本题满分9分)如图(1),已知线段AB的长为2a,点P是AB上的动点(P不与A,B重合),分别以AP、PB为边向线段AB的同一侧作正△APC和正△PBD.(1)当△APC与△PBD的面积之和取最小值时,AP=___________;(直接写结果)(2)连结AD、BC,相交于点Q,设∠AQC=α,那么α的大小是否会随点P的移动而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2),若点P固定,将△PBD绕点P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小于180°),此时α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只需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不必证明)ADFEBC图(2)图(1)第4页教师备课、备考伴侣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解题思路】设AP为x,则PB为a-x,△APC的面积为243x,△BPD的面积为2)2(43xa,列出两三角形面积和的二次函数解析式,通过二次函数求极值得出面积和最小时AP的值;通过△APD≌△CPB,得到∠PAD=∠PCB,由等量代换得到∠QCP+∠QAC+∠ACP=1200,所以∠AQC=1800-1200=600.【答案】(1)a;(2)α的大小不会随点P的移动而变化,理由:∵△APC是等边三角形,∴PA=PC,∠APC=600,∵△BDP是等边三角形,∴PB=PD,∠BPD=600,∴∠APC=∠BPD,∴∠APD=∠CPB,∴△APD≌△CPB,∴∠PAD=∠PCB,∵∠QAP+∠QAC+∠ACP=1200,∴∠QCP+∠QAC+∠ACP=1200,∴∠AQC=1800-1200=600;(3)此时α的大小不会发生改变,始终等于600.【点评】本例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极值及三角形全等的有关知识,解题关键是关于面积和的二次函数的建立及三角形全等知识的应用,会因不能整体代换而导致错误,难度较大.3.(2011广东省,13,6分)已知:如图,E,F在AC上,AD//CB且AD=CB,∠D=∠B.求证:AE=CF.【解题思路】要证明AE=CF,只要证明AF=CE即可,只要证明△AFE≌△CEB即可【答案】∵AD//CB,∴∠A=∠C,又∵AD=CB,∠D=∠B,∴△AFE≌△CEB,∴AF=CE所以AFFE=CEFE,即AE=CF.【点评】本题是一道比较基本的命题证明问题,重点考查同学们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最基本的证明几何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4.(2011福建泉州,20.9分)如图,已知点E、C在线段BF上,BE=CF,AC=DF,∠ACB=∠F.求证:△ABC≌△DEF.【解题思路】先证明BC=EF,再由边角边定理证明两三角形全等。【答案】证明:∵BE=CF,∴BC=EF,又∵AC=DF,∠ABC=∠F,∴△ABC≌△DEF.【点评】利用等量加等量,结果仍相等,确定两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是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方法,难度较小。5.(2011江苏镇江,22,5分)已知:如图,在△ABC中,D为BC上的一点,AD平分∠EDC,且∠E=∠B,DE=DC.求证:AB=AC.BCDAFE第5页教师备课、备考伴侣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解题思路】欲证AB=AC,需证∠B=∠C.而∠E=∠B,因此需证∠E=∠C.这可通过证三角形全等得出.【答案】证明:∵AD平分∠EDC,∴∠ADE=∠ADC,又DE=DC,AD=AD,∴△ADE≌△ADC.∴∠E=∠C.又∠E=∠B,∴∠B=∠C.∴AB=AC.【点评】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1.(2011四川内江,18,9分)在Rt△ABC中,∠CAB=90°,AC=2AB,点D是AC的中点,将一块锐角是45°的直角三角板AED如图放置,使三角形斜边的两个端点分别与A、D重合,连接BE、EC.猜想BE与EC的数量及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EDCBA【思路分析】由直角及45°锐角先说明∠EDC=∠EAB=135°,再由AC=2AB,点D是AC的中点说明AB=DC,然后证明△EAB≌△EDC,推出BE=EC,∠DEC=∠AEB,结合∠DEC、∠AEB同加公共角BED=∠AED=90°,说明BE⊥EC.【答案】解:BE=EC,BE⊥EC.证明:∵∠BAC=90°,∠EAD=45°,∴∠EAB=135°,又∠EDA=45°,∴∠EDC=∠EAB=135°.又∵AD=DC,AB=21AC,∴AB=DC,又∵AE=DE,∴△EAB≌△EDC,∴BE=EC,∠DEC=∠AEB,∴∠AEB+∠BED=∠DEC+∠BED=90°,即BE⊥EC.【点评】题目涉及等腰三角形以及较多的等边时,一般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来解答,公共边角的同加同减是计算证明的有效途径.要充分挖掘等腰三角形等腰、底角是45度这些隐含条件来说明三角形全等,切勿忽略等角同加减公共角而无法说明两线段垂直.1.(2011年湖北省武汉市6分)如图,D,E,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AB=AC,AD=AE.求证∠B=∠C.EDCBA第6页教师备课、备考伴侣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分析: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三角全等的性质。答案:证明:在△ABE和△ACD中,AB=AC∠A=∠AAE=AD∴△ABE≌△ACD∴∠B=∠C点评:本题属于全等三角形中最常见的题目,难度不大。2.(2011湖北襄阳,21,6分)如图6,点D,E在△ABC的边BC上,连接AD,AE.①AB=AC;②AD=AE;③BD=CE.以此三个等式中的两个作为命题的题设,另一个作为命题的结论,构成三个命题:①②③;①③②;②③①.(1)以上三个命题是真命题的为(直接作答)___________;(2)请选择一个真命题进行证明(先写出所选命题,然后证明).【解题思路】三个命题就是三个几何问题,用全等三角形知识一一作出判断即可准确得解.【答案】(1)①②③;①③②;②③①.(2)选择①③②.证明:∵AB=AC,∴∠B=∠C.在△ABD和△ACE中,∵ABACBCBDCE
本文标题:2012备战中考数学押轴题解析汇编--全等三角形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283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