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1课程标准分解的策略与方法
课程标准分解的策略与方法背景:从整体质量管理(TQM)理念说起。课程标准的特征-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基于课标设计教学:基本问题与具体技术问题一:作为参与课程学习的结果,我们希望学生知道、能做和存有什么?分解课程标准,界定学习目标。实践是怎样的?具体怎么做?问题二:当学生已经成功的时候,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开发评价:命题技术,表现性评价技术。问题三:我们怎样才可能用最具挑战性的方法得到期望的结果?选择与组织学习经验。案例:说明细胞的分化内容主题:4.2细胞的分化[浙科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课程标准》:说明细胞的分化。《教学指导意见》:举例说明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如何转化成课堂层面的学习目标?例1:举例说明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1)了解细胞的分化与生物体发育的关系。(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3)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4)使学生体会生命的运动性、生命进程受内外因影响等哲学思想。(5)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关爱生命的美好情感。由案例引发的思考:怎样分解课程标准?分解课程标准:策略和方法学段目标内容标准(是怎样的?)–分解–课堂层面学习目标(是怎样的?)两者有怎样的关系?有何策略和方法?一、课堂层面的学习目标是怎样的?内涵、构成要素、表述。1.课堂层面学习目标的内涵两个话语系统:教学论话语、课程论话语。在教学论话语体系中有:教学目的、教学目标。有的甚至用教学任务来代替教学目标。在课程论话语体系中有: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学习目标、预期学习结果。是希望学生经历一个课时的学习以后形成的预期结果。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后应达到的质量标准,明确教学内容在方向上,对教学的活动设计起指导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这些学习结果:具体—宽泛;预设—生成;外显—内隐;可测可评—难测难评甚至无法测评。从学校内部课程系统来看:不可测量–可测量–学习目标。宽泛–狭窄。学校原景和培养目标–学科课程总目标-学段、水平目标(内容标准)-学期、模块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行为指标–学习结果的表现形式,具体的、可直接观察和测量的行为表现。)2.课堂层面学习目标的构成要素行为主体-谁学?行为表现(行为动词+核心概念)-学(到)什么?行为条件(学习环境)-怎么学(如何展现)?表现程度-学到什么程度?3.课堂层面学习目标的表述“表现程度”包含主体、行为表现(行为动词+核心概念)、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是群体、个体。行为表现(行为动词+核心概念):具体、宽泛,预设、生成,外显、内隐,结果、过程、进展,成果、体验、创造,最优表现、通常表现,直接测量、间接推测。行为条件:学习的条件、展现行为的条件-辅助手段或工具,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次数、空间等数量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景。表现程度:用以评量学习的表现或结果所达到的程度,是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形容词、副词。注意:学习目标中反映学习程度(学习质量)的要素不仅仅是“表现程度”一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核心概念”、“行为条件”都可反映学习质量水平。数学内容标准:判断点和圆的关系通过教师讲解,知道点和圆的三种关系,面对与例题相近的问题情境,能正确判断点和圆的关系。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归纳点和圆的三种关系,面对与例题相近的问题情境,能正确判断点和圆的关系。通过个人独立探究,分析、归纳点和圆的三种关系,面对与例题不同的问题情境,能正确判断点和圆的关系。比较:三条学习目标反映的学习质量水平有何不同?二、课程内容标准是怎样的?课程标准是一个学习目标(学段目标)体系,内容标准是对一个学段(或水平)的预期学习结果的陈述,这种陈述涉及陈述的方式、陈述的句型结构、陈述的核心关键词。(一)课标陈述的基本方式(取向)陈述方式(取向)陈述的特征成果性目标描述的是学习成果(成果具体、可预期、可测评)体验性、过程性目标(生成性目标、展开性目的)描述的是学习过程(成果不具体、不可预期、不可直接测评)表现性目标描述的是学习任务(成果不具体、不可预期、可测评)普遍性目的?描述的是学习成果(成果宽泛、可预期、不可直接测评)能力指标?描述的是一种能力1.成果性目标的陈述方式说明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具体明确、可观测、可量化。如“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语文四段)“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数学三段)“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英语五级)2.体验性、过程性目标的陈述方式描述学生的心理感受、情绪体验,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历时性、过程性的,因而称过程性目标、体验性目标、生成性目标。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语文四段)“结合实际情境,经历设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案,并加以实施的过程,体验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数学三段)“能体会英语学习中的乐趣。”(英语五级)3.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式明确安排学生各种各样的表现机会(际遇),所采用的行为动词通常与学生表现什么有关。如“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语文四段)“运用图形的轴对称、旋转、平移进行图案设计。”(数学三段)“经常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学习体会。”(英语五级)“制订切合实际的英语学习计划。”(英语五级)4.普遍性目标的陈述方式这种目标的特点是把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与学习目标等同起来,因而具有普遍性、内隐性、规范性,难以直接测评。如“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语文四段)“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数学三段)“有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乐于参与各种英语实践活动。”(英语五级)5.能力指标的陈述方式描述的是一种能力,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维度)。如“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语文四段)“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数学三段)“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善于发现语言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举一反三。”(英语五级)(二)陈述课程标准的句型结构从陈述课标的句型结构来看,有以下四种类型:Ⅰ.行为表现(行为动词+核心概念)Ⅱ.行为表现+行为条件Ⅲ.行为表现+表现程度Ⅳ.行为表现+行为条件+表现程度Ⅰ.行为表现(行为动词+核心概念)第一种表述结构是内容标准的基本结构,只描述行为表现,最常见,是一个动宾结构。其基本的结构:V+N描述的是“学(到)什么”如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语文四段)理解乘方的意义。(数学三段)了解英语词汇包括单词、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等形式。(英语五级)Ⅱ.行为表现+行为条件第二种表述结构是在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规定性条件Condition。其基本的结构:C+V+N描述的是“学(到)什么”和“怎么学”。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语文四段)结合具体实例,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数学三段)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数学三段)能利用词典等工具书进行学习。(英语五级)Ⅲ.行为表现+表现程度第三种表述结构是在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增加描述表现(Performance)水平的形容词和(或)副词。其基本的结构:P+V+(P+)N描述的是“学(到)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如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语文四段)会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三段)学会使用1500-17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英语五级)Ⅳ.行为表现+行为条件+表现程度第四种表述结构不多见,它是在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同时增加描述行为条件和行为表现水平的句子成份。其基本的结构:C+V+P+N描述的是“学(到)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如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语文四段)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法。(数学三段)能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英语五级)(三)陈述课标的核心关键词从陈述课标的核心关键词来看,其表述的结构呈现为多种组合:单一行为动词+单一核心概念如“临摹名家书法。”(语文四段)“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数学三段)“了解语音在语言学习中的意义。”(英语五级)单一行为动词+多个核心概念如“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语文四段)“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数学三段)“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常用表意功能。”(英语五级)多个行为动词+单一核心概念如“探索并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边、直角边”定理。”(数学三段)“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英语五级)多个行为动词+多个核心概念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语文四段)“根据重音和语调的变化理解和表达不同的意图和态度。”(英语五级)“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初中物理)行为动词和这些动词指向的核心概念(名词)是同一个词,它们合二为一,是动名词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语文四段)“根据需要进行预习。”(英语五级)三、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有怎样的关系?学段目标–课程标准。学期目标–学期层面。单元目标–单元层面。课时目标–课堂层面。课程标准和课堂层面学习目标的对应关系: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四、如何分解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分解的策略。课程标准分解的基本方法。课程标准分解的路径。课程标准分解的注意事项。(一)课程标准分解的策略课程标准分解学习目标对应关系分解策略I→A一对一替代II→B一对多拆解CIII→D多对一组合、提炼IV联结、聚焦V注:由于组合、联结或聚焦的前提是拆解,所以拆解是课程标准分解最常用的基本策略。替代:一对一。如“向同伴展示学会的简单运动动作。”可用“五步拳”替代“简单运动动作”。拆解:一对多。如“说明细胞的分化。”把“细胞的分化”拆解为“分化时间、分化原因、分化过程、分化特点、分化意义”等。组合、提炼:多对一。如“认识和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发展的影响”,“认识和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机能发展的影响”,可以组合成“理解体育锻炼对体质健康的意义”这一学习目标。联结、聚焦:多对一。如“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可以联结/聚焦,形成“分析斜坡停车问题”这一学习目标。(二)课程标准分解的基本方法分解课程标准,就是分析一条内容标准的表述结构中是否具备学习目标的四个基本要素。若有则依据前述分解策略,或替代或拆解或组合、提炼或聚焦、联结,对其进一步扩展、剖析。若无则须结合具体情境界定、补足,以形成课堂层面的学习目标。这种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方法可称作要素分析法。第一步分析陈述方式、表述结构和关键词。判断一条课程标准的陈述方式、表述结构,找出动词和这些动词所指向的核心概念(名词),或修饰它们的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词和规定性条件。将陈述结构复杂的内容标准叙写成结构简单的学习目标。此过程可以根据某种逻辑绘制成剖析图,以便于清晰地对应具体的学生,符合学校的教学条件。第二步分析行为表现。成果性目标。扩展或剖析核心概念:可采用理论意义展开、概念认知展开等方式。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可采用词汇意义展开、学科逻辑展开、认知水平展开或教师经验展开等方式。其它目标:整体分析行为表现。第三步确定行为条件。第四步确定行为表现程度。结合学情、校情、资源(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教材、考纲、近年考题)等确定。第五步写出学习目标。组合相同的要素,依据目标陈述的规范,叙写明确的学习目标。课程标准分解样例样例1:分解“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选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
本文标题:1课程标准分解的策略与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285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