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2004年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史考研专业课真题及答案
点这里,看更多考研真题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更多资料,请关注中公考研网考研学习中,专业课占的分值较大。对于考研专业课复习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中公考研为大家整理了2004年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史考研专业课真题及答案,并且可以提供考研专业课辅导,希望更多考生能够在专业课上赢得高分,升入理想的院校。2004年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国际关系专业基础)一、名词解释1、光辉孤立政策2、泛突厥主义与“东突”3、中美英开罗宣言4、蒙巴顿分治方案5、中东“六•五”战争6、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7、八国集团8、综合国力二、简答题1、简述国家利益的概念、内涵及作用?2、简述伊朗伊斯兰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三、论述题1、试析英法20世纪30年代,推行绥靖政策的表现、原因、本质及后果?2、试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的起源?答案:一、名词解释1、光辉孤立政策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英国政府所奉行的外交政策。“光辉孤立”一词由财政部长福斯特于1896年就英国外交政策发表的演说时提出。点这里,看更多考研真题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更多资料,请关注中公考研网其涵义是,英国在和平时期为维持欧洲大国之间的均势,不愿与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以保持行动自由,扮演一个均势平衡者的角色。对从英国的地理位置和殖民大国的现实情况来看,推行均势政策以维持欧洲大国间的力量平衡,充分利用列强间的矛盾以扮演调停者的角色,是最有利于捍卫英国的利益的。进入帝国主义时代,世纪之交的列强实力地位发生重大变化,英国经济实力优势逐渐丧失,海上优势地位不断动摇。损害英国威望的事情接连发生:惟日本与英国抱有反俄的共同目标,双方于1902年结成同盟。以后又签订1904年的英法协定和1907年的英俄协定,英国“光辉孤立”的外交政策遂告结束。2、泛突厥主义与“东突”“东突伊斯兰运动”,又称“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东突厥斯坦伊斯兰真主党”、“东突伊斯兰党”,为“东突”恐怖势力中最具危害性的恐怖组织之一,其宗旨是通过恐怖手段分裂中国,在新疆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国”。其创建人是新疆极端分子艾山·买合苏木。近年来,“东伊运”在境外建立基地、培训暴力恐怖分子,不断派人潜入中国境内,策划、指挥恐怖破坏活动,先后制造了1998年5月23日乌鲁木齐火车站仓库爆炸纵火案、1999年2月4日乌鲁木齐市24.7万元持枪抢劫案、1999年2月10日乌鲁木齐市暴力拒捕案、1999年3月25日中国新疆和田市爆炸案、1999年6月18日中国新疆新和县暴力拒捕案等一系列暴力恐怖案件,导致群众140人死亡、371人受伤;并先后57次与中国警方进行武力对抗,导致中国警方26人牺牲、74人受伤。中国警方共打掉其窝点44处,缴获其各种枪支98支,手雷4500余枚和大批刀具、爆炸装置和原材料等。3、中美英开罗宣言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会后发表《开罗宣言》。主要内容: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根据以上所认定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联合国目标一致,盟国将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争,以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4、蒙巴顿分治方案蒙巴顿方案即“印巴分治”方案。1947年6月由英国驻印度最后一任总督路易斯·蒙巴顿提出而得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帝国主义迫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强大压力,提出“分而治之”的方案。点这里,看更多考研真题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更多资料,请关注中公考研网主要内容:根据居民宗教信仰,英属印度分为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分别建立自治政府;巴基斯坦由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构成;王公土邦在“移交政权”后享有独立地位,可分别谈判加入印巴任何一个自治领。这个方案为当时的主要政党印度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所接受。1947年8月15日,英国把在印度的政权分别移交给印度国大党和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从此告终。英国在印度的经济利益基本未受影响,而印度独立法规定的内容又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形成了一些争端,其中最严重的是克什米尔问题,为印巴日后的长期冲突埋下了伏笔。5、中东“六•五”战争1967年6月5日早晨7时45分,以色列出动了几乎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一切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的侵略袭击。空袭半小时后,以色列地面部队也发动了进攻,阿拉伯国家进行抵抗。至十日战争结束,阿拉伯国家失败。这就是第三次中东战争,也称“六五战争”、“六日战争”或“六天战争”。在六天的战争中,埃及、约旦、叙利亚三个阿拉伯国家遭受严重损失,伤亡和被俘达6万余人,而以色列仅死亡983人。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地带和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战争中有100万巴勒斯坦人被以色列赶出家园,沦为难民。6、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为缓和东西方在欧洲的对抗而召开的国际会议。简称欧安会。苏联与东欧国家在1954年11月首次提出召开欧安会的建议。主要目的是想通过欧安会迫使西方国家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形成的欧洲政治领土现状。对此,西方国家也相应提出有条件地举行欧安会的反建议,如要求接受美国和加拿大参加会议,把人权和个人自由问题列入议程等。随着东西方关系的缓和,1972年5月苏、美达成召开欧安会的协议,同年11月至翌年6月举行欧安会筹备会议。正式会议分3个阶段举行:第一阶段是各国外长会议,于1973年7月3~6日在赫尔辛基举行,原则通过会议议程。第二阶段是专家会议,于1973年9月18日~1975年7月21日在日内瓦举行,经过多次专家组会议草拟出《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的最后文件》(简称《最后文件》);第三阶段是欧安会第一次首脑会议,于1975年7月30日~8月1日在赫尔辛基举行,主要是通过并签署上述的欧安会《最后文件》,又称《赫尔辛基宣言》。通常所说的欧安会即指这次首脑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欧洲31国(阿尔巴尼亚没有参加),以及美国、加拿大、土耳其和塞浦路斯共35国。最后文件内容包括欧洲安全、经济、科学、技术方面的合作和人道主义等。90年代随着东西方关系进一步缓和,欧安会第二次首脑会议于1990年11月19~21日在巴黎举行。欧洲32国和美、加签署了《新欧洲巴黎宪章》,对1990年10月两德统一表示满意,宣布欧洲冲突、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会议决定通过部长理事会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外长会议,在维也纳设立防止冲突中心。7、八国集团所谓八国集团,指的是八大工业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加上俄罗斯。在8个国家里,除俄罗斯之外的7个国家是核心成员国,也就是以前的七国集团(G7)。20世纪7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形势一度恶点这里,看更多考研真题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更多资料,请关注中公考研网化,接连发生的“美元危机”、“石油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和1973—1975年的严重经济危机把西方国家弄得焦头烂额。为共同解决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协调经济政策,重振西方经济,1975年7月初,法国首先倡议召开由法国、美国、日本、英国、西德和意大利六国参加的最高级首脑会议,后来,加拿大(1976年)、俄罗斯(1998年)分别加入。八国集团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即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简称“八国峰会”)。8、综合国力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技术实力的综合性指标。如何界定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或战略资源,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阿什利·泰利斯将国家实力定义为两个分量相互作用的产物,即一个国家在给定时间上具有掌握经济创新周期的能力,并利用这种控制能力形成有效的军事能力,反过来创造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加强现存的经济优势,也为保持国家的战略优势以及从国际体系中获益提供基本条件。概言之,综合国力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一个国家通过有目的的行动追求其战略目标的综合能力。我们将国家战略资源定义为一个国家实现本国战略目标所可以利用的现实的和潜在的关键性资源,它们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种资源的能力,也反映了该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关系学者肯尼思·华尔兹(KennethWaltz,1979)把实力定义为各种能力的分布。实际上,综合国力就是国家战略资源的分布组合,被动员和利用来实现一个国家的战略目标。我们所称的综合国力,一般指的是各类国家战略资源之总和;而国家战略资源一般指的是某一类战略资源。二、简答题1、简述国家利益的概念、内涵及作用?国家利益就是满足或能够满足国家以生存发展为基础的各方面需要并且对国家在整体上具有好处的事物。从客体上看,一切能够满足或能够满足国家生存发展等方面需要并且对国家具有好处的事物,都是国家利益;任何国家利益也都是满足或能够满足国家生存发展需要并且对国家有好处的事物。当然,这种事物既可以是实体性的实物存在,也可以是过程性的事件存在;既可以是物质性的存在,也可以是精神性的存在;既可以是已经或正在满足国家需要的存在,也可以是能够满足国家需要的存在;既可以是现实的存在,也可以是潜在的存在。国家利益因此可以根据利益客体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实物利益与过程利益、现实利益与潜在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等等。从主体来看,国家利益只能是以国家为利益主体的利益。因此,国家利益虽然与帝王利益、官吏利益、朝廷利益、政府利益、统治者利益、被统治者利益、国民利益等等密切相关,并且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复杂关系,但由于国家利益是以国家为主点这里,看更多考研真题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更多资料,请关注中公考研网体的,因而不同于如上的任何一种利益,甚至在外延上属于具有全异关系的不同概念。当然,对于国家利益与这些不同主体的利益之间的现实关系,还需要根据其复杂多变的各种不同表现形式,历史地、具体地、客观地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根据对国家利益的这种定义,特别是对国家利益主体的明确认定,在国家利益的起源上必然逻辑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国家利益是随着国家这一特殊利益主体的形成而产生的。对于国家利益的产生,有两点必须注意:(1)国家利益不同于民族国家利益,民族国家及民族国家利益出现于近代西方这一事实并不说明国家利益是在西方近代才形成的;(2)国家利益是客观的,它的产生或形成不以人们是否形成国家利益意识或国家利益观念为转移。作用:国家利益成了决定国家对外政策与行动的基本动因,影响国际关系的核心因素,也是国家间关系最基本的驱动因素。在民族国家繁荣昌盛的历史时期,每个国家都极力强调其国家利益的重要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2、简述伊朗伊斯兰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自伊斯兰革命于1979年2月12日取得胜利后,伊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历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伊斯兰革命胜利后,通过全民公决,成立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从而把宗教与政治紧密的结合起来。伊斯兰共和制是世界上新型的宗教民主制,它为那些欲摆脱列强控制、为争取独立而斗争的国家和民族树立了榜样。伊朗人民是为了独立、自由和建立伊斯兰政府而掀起伊斯兰革命的。在整个革命历程中,伊朗人民以坚定的信念和对真主的虔诚信仰推翻了腐朽的巴列维政权,成功地建立了以伊斯兰为基础和原则的伊斯兰共和国。伊朗自成立伊斯兰共和国后,把伊斯兰的教导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由于各国的文化、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各有所异,因此,在国际关系发展进程中,必须尊重其它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不能将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给其它国家。鉴于此,伊朗提出了文明间对话的观点。要求
本文标题:2004年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史考研专业课真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304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