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2005井楼区块探明储量报告27文字
11、油田概况1.1申报区的位置与矿权1.1.1申报区的位置井楼油田井楼区块地处河南省唐河县古城乡境内,构造上位于南襄盆地泌阳凹陷西斜坡,面积约50km2,发育井楼背斜和高庄鼻状构造两个局部构造(附件1-附图1)。区内交通方便,312国道由北东-南西贯穿井楼区块,近南北也有一条等级公路通往古城油田;具有丰富的水资源,三夹河由东向西从该区南部通过;地面条件良好,地势较为平坦,海拔高度130m左右,主要种植小麦及多种经济作物。本次申报区包括井楼油田井楼区块一二区、三区、五区、六区、七区和八区等七个开发区块内。其中东西边界的经度为:112°55′16.44″;112°58′40.54″南北边界的纬度为:32°36′10.87″;32°38′38.37″1.1.2矿权⑴勘查①勘查项目名称:河南省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油气勘查;许可证号码:0200000330286;有效期:2003年12月3日至2005年12月3日(矿权延续申请已批准,证待发);勘查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附件1-附图2-1)。②勘查项目名称:河南省南襄盆地唐河低凸起油气勘查;许可证号码:0200000310276;有效期:2003年12月24日至2006年12月24日;勘查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附件1-附图2-2)⑵采矿矿山名称:河南省南襄盆地泌阳凹陷井楼油田;许可证号码:0200000020443;有效期:2000年04月至2007年04月(附件1-附图2-3)。21.2勘探开发与储量申报简况1.2.1勘探开发简况井楼油田井楼区块位于泌阳凹陷西部的井楼背斜及高庄鼻状构造南端,1985年8月钻探泌110井在井深344-1050m井段见到22层50m油气显示,其中在418.4-797.4m井段试油发现7层17.2m的油层,单层最高获日产22.1t的工业油流,从而发现了井楼油田。到目前为止,该区已进行了二维地震勘探560km,测网密度为0.5×0.5km,三维地震80km2,已全部覆盖井楼油田,钻探井25口,进尺21232m,并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化验,累计约有7600余块样品。探明含油面积7.8km2,石油地质储量948×104t。1986年、1987年在进一步详探的同时,对井楼油田井楼区块稠油油藏地质特征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综合研究,划分了零区、一二区、三区、五区、六区、七区和八区等7个开发区块。井楼区块油藏类型南部(一二区)以背斜油藏为主,北部(零区、三区~八区)有断鼻、地层不整合和岩性等多种类型油藏,油层具有埋藏浅、厚度薄、原油粘度稠和分布散的特点。至2000年,吞吐区块经过十几年的吞吐生产,绝大多数井已进入日产油量低、含水高、油汽比低的高周期吞吐阶段,生产效果急剧变差。为了确保河南稠油油田持续稳产,通过研究和技术攻关,在薄油层(3-5m)利用方面取得了突破,致使原油产量由2000年的8.7×104t,2002年提高到13.1×104t,2004年达到22.8×104t。按照国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筛选标准,要求油层在确保纯总厚度比≥0.5的条件下,油层有效厚度≥5.0m。2000年以来,针对纯总厚度比≥0.5、厚度在3.0-5.0m的特稠油和纯总厚度比≥0.3、厚度在2.0m左右的普通稠油油层进行了蒸汽吞吐试采,结果表明这种油层尽管厚度薄,但埋藏浅,储层物性好,原油粘度相对较低,在吞吐油汽比≥0.30的条件下,单井累计产油量在1300t左右。因此,在油层厚度薄、层数较多的部位,采用从下到上、逐层吞吐上返的薄层组合开采技术,仍能够取得较好经济效益。根据这一新认识,极大地提高了薄层稠油储量资源的利用程度。至2005年10月,井楼区块共有开发井452口,注汽497×104t,产油199×104t,产水573×104t,综合含水74.20%,累积油汽比0.35,采出程度23.4%。1.2.2储量申报简况井楼油田已有探明储量948×104t,含油面积7.8km2,目前开发已全部动用。本次申报新增探明储量包括井楼油田井楼区块南部一二区、北部的零区、三区、五区、六区、七区和八区井区等7个区块,含油层位为古近系(原下第三系)核桃园组核三段Ⅲ-Ⅴ油组,属探明储量类型,储量类别为开发动用,叠加含油面积6.82km2(新3增含油面积4.26km2),地质储量494.10×104t,技术可采储量96.23×104t,经济可采储量96.23×104t(表1-1)。表1-1井楼区块上报储量和已有储量表石油储量类别含油面积(km2)地质储量(×104t)可采储量(×104t)剩余经济可采储量(×104t)技术经济次经济申报油开发动用6.82494.1096.2396.2376.37已有油开发动用7.80948.00256.90256.9064.90核销油///////2、油田地质特征2.1区域地质简况2.1.1区域构造特征泌阳凹陷属于南襄盆地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断陷构造单元,位于秦岭造山带内部。南襄盆地分割秦岭褶皱带和大别山褶皱带,属燕山运动末期所形成的山间断陷盆地,沉积盆地周缘受到断层的控制,总面积17000km2,盆地包括三个凹陷:泌阳凹陷、南阳凹陷和襄枣凹陷。南襄盆地在以元古界变质岩为主的基底上沉积了上白垩统及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泌阳凹陷是一个南断北超的箕状断陷,唐河—栗园断裂和泌阳—栗园断裂的活动控制着断陷的形成和发展。根据凹陷发育特征和两条边界断裂对不同区域的控制作用划分次级构造单元为南部陡坡构造带、中央凹陷带和北部缓坡构造带,三个构造单元在构造样式上具有明显的区别(附件1-附图3)。南部陡坡构造带是指受唐河—栗园断裂和泌阳—栗园主控断裂控制的狭长地带,该构造单元以鼻状构造和背斜为主,圈闭幅度大。构造等值线密度大,构造坡度大。北部缓坡构造带包括泌阳凹陷北部广大的断块构造区,构造坡度相对较小。中央凹陷构造带部位断裂、构造不发育,是主要的沉积中心和生油中心(附件1-附图3)。井楼油田位于泌阳凹陷西部,其井楼背斜属南部陡坡带,而高庄鼻状构造则受控于北部斜坡带。区内地层抬升剥蚀较为严重,新近系凤凰镇组与古近系核桃园组不同层位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42.1.2地层划分与分层特征根据实钻资料,地层层序自下而上依次为古近系玉皇顶组+大仓房组、核桃园组(已遭不同程度剥蚀)、新近系(原上第三系)凤凰镇组、第四系平原组。各组段地层主要特征如下(表2-1):表2-1井楼油田井楼区块地层简表层位层位代号厚度(m)岩性岩相简述系统组段第四系平原组Q+N120-180岩性为杂色泥岩及砂砾岩层,属平原相沉积新近系上中新统凤凰镇组古近系中渐新统廖庄组E3l剥蚀核桃园组核一段E3h1剥蚀下渐新统核二段E3h240-490岩性为灰色泥岩与砂岩互层,属滨、浅湖相沉积上始新统核三段E3h3400-1100岩性为灰褐色泥岩与砂岩互层,属滨、浅湖相沉积中始新统-古新统大仓房组E3d40-360岩性为杂色、紫红色泥岩与砂砾岩互层,属河流相沉积玉皇顶组E3y玉皇顶组+大仓房组:本区已揭示厚度40-360m(未穿),岩性为灰白、棕红、杂色砾状砂岩,含砾砂岩与灰色、紫红色泥岩呈不等厚互层,灰色泥岩发育于顶部。与上覆核桃园组呈整合接触。核桃园组:分为核三段、核二段,核一段已遭完全剥蚀。核三段:钻厚400-1100m,为深灰,灰绿色泥页岩与灰色细、粉砂岩呈不等厚互层,局部含砾岩。共分8个油组,其中的核三段Ⅱ-Ⅷ油组为主要的含油层段。向西地层抬高,核三上段部分遭到剥蚀。核二段:钻厚40-490m,为灰色、灰褐色泥页岩与灰白色细、粉砂岩呈不等厚互层,局部含有砾岩。仅分布在该区的东部,西部被剥蚀。新近系凤凰镇组及第四系平原组:钻厚120-180m,由南向北变厚。岩性为浅黄、黄绿、杂色泥岩及杂色砂、砾岩层,胶结差,松散。以自然伽玛曲线平直、低值为其特征。2.1.3油气聚集条件泌阳凹陷生油条件优越,砂体发育,圈闭类型多样,生储盖组合好,含油气丰富,生油中心位于两条边界断层交汇部位控制的深凹区。井楼油田距生油中心约5-10km,其中井楼背斜处于南西油气运聚系统的主通道上,油气较为富集,以侧向运移为主;高庄鼻状构造距生油中心较井楼背斜稍远,尽管由于地层抬升剥蚀,部分油藏遭到破坏,但油气仍较富集,油层在Ⅲ、Ⅳ和Ⅴ油组段集中分布。5受北部斜坡构造、断裂和储层平面展布的控制,形成了以背斜、断鼻油藏为主,同时具有地层不整合油藏、岩性油藏等多种油藏类型的特征。2.2构造特征2.2.1构造图编制情况申报区包括井楼区块南部的一二区、北部的零区、三区、五区、六区、七区和八区井区等7个开发区块,共有开发井452口,钻井资料极为丰富,且在全区均有分布,根据电测曲线进行地层对比划分,曲线特征明显,标志层易于识别。因此,在构造图编制过程中,主要采用钻井地层对比划分结果,从而得到了各个层位精确的钻井构造图,保证探明储量计算的准确性。2.2.2局部构造特征本区构造较简单,在斜坡背景上发育有两个局部构造,即井楼背斜和高庄鼻状构造(附件1-附图4~附图7)。井楼背斜位于油田南部,轴向北西——南东,背斜上有两个构造高点分别位于楼127和楼1509-1井附近。背斜两翼不对称,南翼较陡,倾角200左右,北翼稍缓,倾角约130,圈闭高度200m,圈闭面积2.0km2。高庄鼻状构造位于油田西部,构造轴向南北,由北向南倾没,倾没角80,两翼不对称,西翼较陡,倾角15.50左右,东翼较缓,倾角约11.30;F1断层呈北东向延伸,切割鼻状构造形成断鼻圈闭。井楼区块内部断层不发育,但在其北部和南部等周边部位共发育11条正断层,对油气运移和聚集起着重要控制作用的断层有4条,包括北部的F1、F2、F21和南部的F3号断层,主要断层要素见表2-2。表2-2井楼油田井楼区块断裂要素表序号断层名称断层性质倾向(0)倾角(0)级别落差(m)延伸长度(km)钻遇井号1F1正330-36045-55Ⅱ150-280>4.0楼133、楼709、楼711、楼713、楼137和E楼2等17口井。2F2正34060Ⅱ10-150>3.7楼7410、楼7511、楼2、楼7715、泌290、泌249和E楼1等28口井3F21正065Ⅱ50-150>2.1楼26、泌249、楼284F3正225-240Ⅱ200-300>5.1楼1311、楼1315、楼1317、楼1319、楼1323和楼1423等12口井。62.3储层特征2.3.1油层组及小层划分井楼油田井楼区块是已经投入开发多年的老油田,已建立一套较完善的小层数据库,根据地层对比和层位划分方案,把该区核桃园组核三段划分为8个油组,其中将Ⅱ-Ⅵ油组进一步细分为43个小层,47个单层(附件1-附图8、表2-3)。表2-3井楼油田井楼区块地层细分对比成果表段油组小层细分结果合计核三段Ⅱ61、2、3、4、5、61、62、638Ⅲ111、2、3、4、5、6、7、8、9、10、1111Ⅳ111、2、3、4、51、52、53、6、7、8、9、10、1113Ⅴ81、2、3、4、5、6、7、88Ⅵ71、2、3、4、5、6、77合计43472.3.2储层特征井楼区块处于东南部长桥扇三角洲砂体前缘及北部河流三角洲砂体的交互带,储层发育,砂体平面上变化复杂。但通过对油砂体统计分析,除南部的一二区、中部的零区属东南部长桥储层成藏外,绝大多数为北部远源河流三角洲砂体,构成了井楼区块的主要油气储集单元。从所编制的Ⅲ、Ⅳ油组砂岩百分含量图和砂体厚度分布图中可以看出(附件1-附图9、附图10、附图11),核桃园组核三段时期在井楼油田井楼区块东南部发育了来自东南部的长桥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一二区主要处于扇三角洲体系前缘相带的分支河道部位,砂砾岩发育,厚度大,以含砾砂岩、中-细砂岩为主,砂体呈舌状伸入本区,向西北到井楼背斜和零区逐渐呈尖灭趋势。北部远源河流三角洲砂体分布面积较大,主要发育在井楼油田井楼区块北部的三区、五区、七区和八区,从沉积微相上发育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砂及席状砂,砂体在平面上多呈“指状”分布,岩性以细砂岩为主,具有较高的结构成熟度及成份成熟度。东南
本文标题:2005井楼区块探明储量报告27文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305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