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部分水土保持2007年6月2主要内容:1.土壤侵蚀2.土地资源评价3.水土保持综合调查4.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划5.水土保持综合措施6.水土保持效益与经济评价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3一、土壤侵蚀土壤侵蚀的基本概念土壤侵蚀的类型土壤侵蚀的特点土壤侵蚀的影响因素4土壤侵蚀的基本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卷》土壤侵蚀: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他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岩屑、松散岩层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过程。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也称为水土损失。5土壤侵蚀强度: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土壤侵蚀量的大小。土壤侵蚀模数Ms:每年每平方公里的土壤侵蚀量,单位:吨/(平方公里·年)。每年侵蚀掉土层的平均厚度Ds,单位:mm/年允许土壤流失量T:土壤侵蚀速率与成土速率相平衡,或长时期内保持土壤肥力和生产力不下降情况下的最大土壤流失量,单位:t/(km2·a)6输沙量:单位时间内单位水体携带泥沙的量,包括流域土壤与岩层被侵蚀后通过各级支流进入河流的泥沙及河水对河床、河岸的冲刷和坍塌的泥沙量。单位:吨/年。输沙模数指河流某断面以上单位面积上所输移的泥沙量,一般以吨/(平方公里·年)表示。泥沙输移比流域某一断面的输沙量与断面以上流域总侵蚀量之比。7分级侵蚀模数t/(km2·a)1微度或无明显侵蚀200,500,10002轻度侵蚀(200,500,1000)~25003中度侵蚀2500~50004强度侵蚀5000~80005极强度侵蚀8000~150006剧烈侵蚀15000土壤侵蚀强度分级:黄土高原区:1000t/(km2·a);南方红壤丘陵区、西南石山区:500t/(km2·a);东北黑土区和北方土石山区:200t/(km2·a)8土壤侵蚀的类型:按侵蚀外营力分: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滑坡、崩塌、泥石流)、冻融侵蚀、冰川侵蚀水力侵蚀按侵蚀形态分:面蚀(溅蚀、片蚀和细沟侵蚀)、沟蚀、洞穴侵蚀(陷穴、跌穴)等重力侵蚀分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按侵蚀影响因素:自然侵蚀、人为加速侵蚀9一级类型二级类型三级类型四级类型水力侵蚀面状侵蚀溅蚀、片蚀、细沟侵蚀按侵蚀模数划分沟状侵蚀浅沟、切沟、悬沟、冲沟按沟壑密度划分洞穴侵蚀水刷窝、跌穴、陷穴按发育分布密度划分风力侵蚀吹蚀、磨蚀重力侵蚀泻溜、滑坡、崩塌冻融侵蚀冻融风化、泥流复合侵蚀泥石流、崩岗土壤侵蚀分类:10土壤侵蚀的特点与危害破坏土地吞蚀农田降低土壤肥力,加剧干旱发展淤积抬高河床,加剧洪涝灾害淤塞水库湖泊,影响开发利用现状:根据水利部遥感中心1990年调查统计,全国土壤侵蚀面积达492万km2,占国土面积的51%,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79万km2,风力侵蚀面积188万km2,冻融侵蚀面积125万km211中国土壤侵蚀的特点中国环境背景与土壤侵蚀区域分布规律:不仅依存于地质、地貌及生物-气候特征,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于人为活动地影响。三大土壤侵蚀区:东部流水侵蚀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地区),西北风力侵蚀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西北),青藏高原冻融及冰川侵蚀区(西藏全部、青海南部、四川甘孜、阿坝两州)12中国土壤侵蚀的特点土壤侵蚀类型复杂多样生态破坏和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增加入河泥沙、加剧旱洪灾情13土壤侵蚀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候、植被、土壤及地面组成物质人为因素:人类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对引发或加剧土壤侵蚀的影响,主要包括农林牧生产活动和城镇、工矿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和土壤侵蚀的影响14土壤侵蚀的自然影响因素:地貌因素:坡度、坡长、沟壑密度、倾斜侵蚀面等气候因素:降雨量、降雨强度土壤因素:土壤类型、地面组成物质植被因素:林冠层、枯枝落叶层、植物根系15A=R·K·L·S·C·P其中,A~单位面积平均土壤流失量(ton/acre);R~降雨因子;K~土壤侵蚀因子(ton/acre);L~长度因子;S~坡度因子;C~植被因子;P~控制侵蚀因子计算土壤流失量的经验公式美国Wischmeier和Smith所提出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UniversalSoilLossEquation)是常用的一种估算由片状侵蚀和沟蚀所产生的土壤流失量,方程的表达式为:16二、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评价程序和方法17土地资源类型:按土地所在位置及其地貌特征分类:山地:山顶地、山腰地、山脚地坡地:缓坡(5度)、中坡(5~15度)、陡坡(15~25度)、急陡坡(25度)沟地:沟坡度、沟台地、沟底地平地18土地资源类型(按土地利用分):农地(含粮食用地与经济作物用地)林地(含天然林与人工林、经济林与果园)草地(含天然草地与人工草地)荒地(荒坡、荒沟、荒滩、荒沙)水域(含天然水面与人工水面)其他用地(村庄、道路、矿区、城镇等)难利用地(石沟床、沙漠等,或称未利用地)19土地评价的定义:土地资源评价又可称土地评价,它是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类型划分完成以后,在对土地各构成因素及综合体特征认识的基础上,以土地合理利用为目标,根据特定的目的或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来对土地的属性进行质量鉴定和数量统计,从而阐明土地的适宜性程度、生产潜力、经济效益和对环境有利或不利的后果,确定土地价值的过程。20土地评价方法:直接法:是指通过试验了解土地质量对某种用途的影响大小从而确定其适宜性及适宜程度间接法是对影响土地生产力的各种性质(这些性质对土地用途起着明显的作用)作出诊断,由此推论土地的质量。归类法:该法以针对一定利用方式的土地质量优劣为依据,判断其生产力大小(或适宜性与适宜程度,潜力高低等),也即根据各类土地在生产实践上的相似性与差别,对土地类型再次进行组合、分类和排队,并作出相应的解释或结论;21土地评价的方法:数值法:选出决定土地生产力的诸要素,根据各要素性质的特点定出评价标准,以对作物的适宜性程度求得不同的指数,然后对各项指数进行算术得出总数,按指数得出土地等级。经验判断法多因素综合评定法逐步聚类法22土地评价程序:1)土地资源评价的准备阶段主要内容包括:立项、确定目标、制定土地评价的工作计划、数据和资料的调查、收集等。2)土地资源评价阶段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的选择和确定、土地用途的要求、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和土地性状的描述、评价因子的选择与评价结果的计算3)土地资源评价汇总:形成土地评价报告和土地评价图23评价指标评价等级一二三四五六地貌平整大块缓坡大块缓坡小块陡坡小块急坡破碎难利用地地面坡度3°3~5°5~15°15~25°25~35°35°土壤侵蚀程度微度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土层厚度cm200150~20050~15030~5015~3015土壤质地轻壤~中壤轻壤~中壤轻壤~中壤中壤~重壤重壤粗沙重粘土、粗沙风化母质有机质含量%1.00.8~1.00.5~0.80.3~0.50.1~0.30.1砾石含量%22~55~1515~3030~5050pH值6.5~7.56.5~7.56.5~7.57.5,5.57.5,5.57.5,5.5有无灌溉条件有无无无无无土地适应性宜农宜农、果、牧宜农、果、牧宜农、林、牧宜林、牧需改造后利用24三、水土保持综合调查综合调查内容:自然条件: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积组成物质)、植被,以及温度、风、霜等;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光热资源、矿藏资源社会经济:人口、劳力、土地利用、农村各业生产、粮食与经济收入、燃料、饲料、肥料、群众生活、人畜引水等25水土保持综合调查的方法:综合调查内容:水土流失情况:各种水土流失形态的分布、数量(面积)、程度(侵蚀量)、危害(对当地和下游)、原因(自然和人为原因)水土保持现状:各项治理措施的数量、质量、效益、开展水土保持的主要过程和经验、教训26水土保持综合调查方法:自然条件调查地貌调查:宏观方法:首先从现有资料上了解地貌分区,再在调查范围内选几条主要路线进行普查,对分区的界线和各区的范围进行验证,对各区主要高程点进行验证微观方法: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地形测量,或利用现有的地形图进行有关项目的量算,并在上、中、下游各选有代表性的坡面和沟道、逐坡逐沟进行现场调查。27土壤调查:宏观方法:根据现有地理、土壤等科研部门的研究成果初步划分,然后到现场调查验证,了解其分布范围、面积和变化情况;微观方法:具体调查坡、沟不同位置的土壤和土质情况,作为土地利用规划与治理措施布局的依据。坡度分级:5级(5°,5°~15°,15°~25°,25°~35°,35°),平缓区6级(3°,3~8°,8°~15°,15°~25°,25°~35°,35°)水土保持综合调查方法:28植被调查:宏观方法:根据自然地理、植物、林业、畜牧等部门的科研成果作初步划分,然后到现场调查验证;微观方法:具体调查林草植被的分布、面积、种类、群落、生长情况和历史演变等。郁闭度D=fd/fe=样方内树冠(草冠)垂直投影面积/样方面积林草覆盖度C=f/F=林地(草地)面积/类型区总面积水土保持综合调查方法:29降雨和其他农业气象调查:降雨:年降雨量,季节分布,暴雨温度:年均气温、季节分布、最高、最低气温,大于等于10度积温,无霜期蒸发:干旱指数(干燥度)d=年蒸发量/年降雨量,d2.0干旱区,d1.5湿润区,1.5~2.0半干旱区灾害性气候微观调查:水土保持综合调查方法:30自然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宏观调查:收集土地管理部门和农、林、牧等部门的普查和区划成果,按地类型、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现状三方面作基本了解,结合局部现场调查,并在不同类型区内选择代表性的小流域进行具体调查,加以验证微观调查:与当地结合,用土地详查的办反,对三方面内容一坡一沟进行进行调查,着重了解土地资源评价和土地利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水土保持综合调查方法:31自然资源调查水资源调查:宏观调查:收集水利部们的水利区划成果和水文站的观测资料,结合局部现场调查验证。包括:年均径流深、径流带分布、河川径流含沙量等;微观调查:以小流域为单元,在上、中、下游干沟和主要支沟进行具体调查,包括:非汛期的常水流量和汛期中的洪水流量、含沙量等水土保持综合调查方法:32自然资源调查生物资源调查:宏观调查:从植物、动物、农业、林业、畜牧、水产、综合经营等部门收集有关资料,结合局部现场调查,进行验证。微观调查:除查阅有关资料外,着重现场调查和向有经验的农民访问水土保持综合调查方法:33自然资源调查光热资源调查:宏观调查:根据气象站、水文站的观测资料,结合农业气象,就光热资源中年均日照小时数、年均辐射总量、年均大于等于1-度的积温等指标进行调查。微观调查:方法与宏观调查相同,但引用资料的观测站必须与规划小流域属于同一类型区,且二者之间没有高山阻隔等影响。水土保持综合调查方法:34自然资源调查矿藏资源调查:宏观调查:向各地各级计划委员会和地质矿产部门收集有关资料,结合局部现场调查进行验证,着重了解煤、铁、铝、石油、天然气等各类矿藏分布范围、蕴藏量、开发情况、矿业开发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水土保持的影响、发展前景等。微观调查:除查阅有关资料外,着重对规划范围内各类矿点逐个进行具体调查。水土保持综合调查方法:35社会经济调查人口劳力调查:宏观调查:从县级以上各级民政部门和计划部门收集有关资料,按不同类型区分别进行统计计算。微观调查:从乡、村行政部门收集有关资料,按规划范围进行统计计算。水土保持综合调查方法:36社会经济调查农村各业生产调查:宏观调查:从农业、林业、畜牧、水利、水产、综合经营、土地管理等部门收集有关资料,并进行局部现场调查加以验证;微观调查:除查阅有关资料外,还应在小流域的上、中、下游,各选有代表性的乡、村
本文标题:2007年水土保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312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