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 2009年北京师范大学905美学原理考研专业课真题及答案
点这里,看更多考研真题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更多资料,请关注中公考研网考研学习中,专业课占的分值较大。对于考研专业课复习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中公考研为大家整理了2009年北京师范大学905美学原理考研专业课真题及答案,并且可以提供北京师范大学考研专业课辅导,希望更多考生能够在专业课上赢得高分,升入理想的院校。北京师范大学905美学原理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答案1.美学的研究对象审美意象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之中。这就是美与美感的同一。美(广义的美)的对立面就是一切遏止或消解审美意象的生成(情景契合、物我交融)的东西,王国维称之为“眩惑”,李斯托威尔称之为“审美上的冷淡”,即“那种太单调、太平常、太陈腐或者太令人厌恶的东西”。美(意象世界)显现一个真实的世界,即人与万物一体的生活世界。这就是王夫之说的“如所存而显之”、“显现真实”。这就是“美”与“真”的统一。这里说的“真”不是逻辑的“真”,不是柏拉图的“理念”或康德有“物自体”,而是存在的“真”,就是胡塞尔说的“生活世界”,也就是中国美学说的“自然”。由于人们习惯于用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看待世界,所以生活世界这个本原的世界被遮蔽了。为了揭示这个真实的世界,人们必须创造一个“意象世界”。意象世界是人创造,同时又是存在(生活世界)本身的敞亮(去蔽),这方面是统一的。司空图“妙造自然”,荆浩“搜妙创真”,宗白华“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意象世界是人的创造,而正是这个意象世界照亮了生活世界的本来面貌(真、自然)。这是人的创造(意象世界)与“显现真实”的统一。生活世界是人与万物融为一体的世界,是充满意味和情趣的世界。这是人的精神家园。但由于人被局限在“自我”的有限天地中,人就失去了精神家园,同时也就失去了自由。思路:要把握核心思想展开。。。美(意象世界)是对“自我”的有限性的超越,是对“物”的实体性的超越,是对主客二分的超越,从而回到本然的生活世界,回到万物一体的境域,也就是回到人的精神家园,回到人生的自由的境界。所以美是超越与复归的统一2.艺术的本质艺术活动是关于美的活动,艺术的本质是什么,也即是美是什么的问题?这一千百年来为不同哲人激烈讨论过的话题,至于今天似乎还有许多有待于探讨的地方。艺术是人类有了自觉的审美意识形态后才产生,它是一种独特的意识形态,是人们对一切审美意识活动的总称。几千年来,人们对于艺术的本质是什么有着不同的看法,大致有:“客观宇宙精神表现说”,“人的主观精神的抒发”,“现实的模仿再现”这几种说法。值得提出的是,他们都不能全面地概括说明什么是艺术的本质。直到马克思主义出现后,人们才对艺术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观是客观唯物的,他的出现让人们看清了艺术的本质,艺术就是一种具有社会审美属性的意识形态。见课本美学原理234页。一切视觉艺术都离不开新技术,有了新技术,传统的艺术形式更加绚丽多彩。艺术需要借助科学技术创造更新、更奇、更异的艺术效果。科学也同样离不开艺术,它需要调动一切艺术手段,证明和推销自己的新技术,借助点这里,看更多考研真题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更多资料,请关注中公考研网艺术来增加新技术的高附加值。信息社会为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我们不难发现,艺术已经融入科学之中,科学也披上了艺术的盛装。思路:思路要清晰。论证要深入。。3对康德纯粹美的理解康德提出审美有不涉利害而愉快、不涉概念而有普遍性、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和来自“共同感”的必然性四个特点。其核心问题是审美不涉存在,只涉表面形式,因而无利害感。他提出“纯粹美”和“依存美”的区别。“纯粹美”是不涉利害、概念和目的的。而“依存美”则是涉及利害、概念和目的的。在康德看来,“纯粹美”是极少的,大量存在的是“依存美”。并且他认为“依存美”并不低于“纯粹美”,相反,美的理想不在“纯粹美”而在“依存美”。思路:康德把审美看作是连接认识和道德的桥梁,是形成文化——道德的人的手段,因此他不能不把理想的美看作“依存美”。4美的形态美的形态包括美的“存在形态”,是美所表现的范围,侧重于从审美客体的存在领域的角度对美进行分类,又被称为美的“存在领域”。“表现形态”,是美的属性的观念呈现,侧重于从审美主体美感情态的角度对美进行分类,又被称为“美的范畴”。一、美的存在形态按照美在不同存在领域性质的不同,美的存在形态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和技术美。1.自然美大自然给人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审美领域。比如朝阳晚霞、春花秋月、长河落日、园林田野等,都是自然美。大自然以其美景秀色,能给人以多方面的精神享受,自然美具有巨大的感染力量,.社会美社会美指“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的美”,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人所组成的家庭、社会、国家、民族、人的行为及其所构成的各种制度、各种活动方式等之中的美。社会美又可分为:人的形象美、内在美、生产劳动美、社会变革美等方面。所谓科学美,是指自然界本身的美与和谐等特性在理论上的表现,包括理论美和实验美等,通常以理论美为主。科学美属于第一性的美,是科学研究的一种精神动力。技术美即英语国家的“迪扎因”理论所研究的美,包括生产环境的美、劳动过程的美和劳动产品的美等方面。“迪扎因”是英语单词“design”的音译,原意为“设计”、“制图”、“图画”、“筹划”等,比如“工业迪扎因”、“书画刻印艺术迪扎因”、“工程迪扎因”等。这一概念的出现,不仅仅意味着单纯的“设计”理念,而是包含着“美的设计”、“巧妙的设计”、“别出心裁的设计”、“不落俗套的设计”等意。技术美的特征是通过对对象进行重新组合,使它们之间产生新的联系,从而在解决所面临的任务时产生一定的质量效果。“迪扎因”组合是对对象进行重新组合和加工创造,使其在技术、审美、舒适程度等方面成为一个整体。5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源于人类生命的本质一、美的客观性物质世界处处存在着美,它只能为实践着的审美主体感受到。在自然领域,浩瀚宇宙,日月星辰,风雨雷电,高山峻岭,江河湖海,树木花草,飞禽走兽,无论是经实践改造过的自然,还是未经实践改造过的自然,都有美的存在。在社会领域,从旧石器时代加工修饰、形态各异的石器、弓箭、陶器,到奴隶社会浑厚凝重的青铜器,到封建社会精巧美观的漆器、瓷器、编织品、金属器具,到现代化生产基地、生活设施、琳琅满目的商品,它们都闪烁着美的感性光辉。人们抗击异族异国侵略凌辱的爱国主义壮举,人们反抗阶级剥削和压迫、推动历史前进的光辉业绩,人们为了真理奋不顾身、永不屈服的凛然正气,都展示出人性中最点这里,看更多考研真题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更多资料,请关注中公考研网心灵美总是要体现在语言美、仪表美、行为美之中。艺术美也是现实美的反映,从来源上可以说它仍是客观的物质性的。但它是经过艺术家审美心理的中介,而后又借一定的物质载体、媒介转化为美的艺术存在,是艺术家审美心理、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的物化正如只有人类社会出现后才有善一样,美是人类社会出现后才有的,它是根源于人类社会实践。自然美也不例外,没有人类社会实践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就没有自然之美。太阳因它给予人类以光明、热量,大地因它给予人类以生息、繁衍,因而是美的。老鼠、苍蝇、蛔虫与人为害,因而是丑的。可见,自然美的社会性是人类实践赋予的,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当随实践拓展深入而带来的自然与人类联系日益密切和展开,自然物除了它的物质功利性之外,还可以作为休息、观赏、游戏的对象,进而可以作为愉悦性情的对象,这样就有了有益于人类精神生活的功利性。像山花野草这些没有或很少物质功利性的东西也成为人们审美的对象,甚至连一些在物质方面对人类有害的东西的某些方面、属性能启迪人的智慧和引起精神上愉悦,也可以成为人们自然美有社会三、美的形象性美作为客观物质的社会存在,它是可感的、具体的、形象的。美的形象,一方面在于它的内容的社会功利性,即有用、有利、有益于社会生活实践,是对实践的肯定,是一种价值;一方面在于它的质料和形式的合规律性如对称、均衡、比例、和谐等等,二者是统一构成完自然中美的形象,作为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相统一的形式,是主体在它们身上看到自己的生活,看到自己求真向善的本质力量。否则,单纯的自然是不会有美的形象的,不会在人们心灵产生宁静的或震撼的各种不同的审美感受。社会中美的形象,作为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统一的形式,比如人类生产活动及其产品,是为人类需要和目的服务的,它们应该是合目的性的;它们所以满足人类需要,实现人类目的,又因为它们符合客观规律,是合规律的。孔繁森形象之所以高大完美,是因为他全心全意为藏族人民服务,是先进阶级和政党进行的伟大事业过程中的杰出代表。这美的形象是通过他自己的一言一行逐步树立起来的,直接显露了人性发展方向上最美好的东西,显露了共产党领导干部所应有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艺术美的形象是艺术家依据自己的审美理想来精心选择、提炼、加工而成的,它比现实美的形象更集中、更典型。从内容上看,外在的现实生活内容经过艺术家内在心灵生活内容的过滤而物化为客观的艺术美的形象内容,因而它已失去了直接物质功利性,仅是一种普泛的精神功利性。从形式上看,艺术美的形象形式虽然是来自现实美的形象的形式,但是这种形式本身不再是直接表现某种现实生活内容的感性形式,而是一种形式美,一种失去对物质功利性直接依存性的、积淀着某种意味的形式。因此,艺术美的形象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反映,是艺术家的心灵创造的,因而能使这观念性内容和形式相互渗透、通体融贯,达到高度和谐的统一。思路:要做全面分析。。。本内容由中公考研辅导老师整理,获取更多北京师范大学考研专业课资料、专业课辅导、高分学长考研经验,请关注中公考研网。
本文标题:2009年北京师范大学905美学原理考研专业课真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324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