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2012年函授经济学国际贸易教程作业题参考答案2
1国际贸易教程作业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真正的国际贸易理论起始于:古典经济学派。2、C。关于晚期的重商主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要求对每一个贸易伙伴都保持顺差。3、A。斯密认为,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基础是: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4、C。李嘉图认为,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基础是:劳动生产率或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5、C。甲、乙两国生产1单位A产品需要投入的劳动量分别为90天和100天,生产1单位的B产品需要投入的劳动量分别为80天和120天。按照李嘉图的理论,甲国应该生产()产品才具有比较优势:A、B两种产品。6、C。两国拥有的生产要素相对数量的不同导致的商品相对价格差异才是贸易的基础,这一观点属于:要素禀赋理论。7、B。根据斯托帕—萨缪尔森定理,如果一个国家劳动力丰富,从长期来看,贸易的受益者是:劳动者。8、C。假如甲、乙、丙三个国家都只生产A、B两种商品,其中这三国生产A商品的机会成本分别是0、9、(1)2和0、5,那么这三国最可能发生贸易的两个国家是:乙国和丙国。9、A。晚期重商主义的主要政策主张是:奖出限入,保证贸易顺差。10、C。下列主张贸易保护的学者有:赫克歇尔和俄林。1、B。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一种生产要素增加将导致密集使用这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产量以更大比例增加,同时密集使用另一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绝对产量则减少。这一定理被称为:雷布津斯基定理。2、A。劳动力和资本跨国流动时,下列选项正确的是:都能改变世界福利水平。3、B。坎普模型和克鲁格曼模型都表明,即使生产条件和需求偏好完全相同的两国,也可能从贸易中获利,原因分别在于:外部规模经济的存在和内部规模经济的存在。4、C。从需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理论是:林德的偏好相似说。5、D。产品A在我国的黑龙江省有一定的生产规模,每年出口俄罗斯。而我国云南省却愿意从毗邻的缅甸进口A产品。我国对A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现象的最好解释是:是因为考虑到运输成本和地理位置的影响。6、A。下列这些国家中,行业内贸易指数最大的国家可能是:法国。7、B。美国出口豪华型汽车、进口经济型汽车的贸易现象叫:产业内贸易。8、D。从波物对要素的划分来看,下面既属于高级要素,又属于专门要素的是:专门人才。9、D。在创新驱动阶段,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研究开发。10、C。在投资驱动阶段,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一般是:资本密集型产业。1、B。通过提高商品的价格来达到减少进口的目的,这种贸易保护政策是:进口配额。2、C。进口国通过数量限制来达到减少进口的目的,这种贸易保护政策是:自愿出口限制。3、B。逐级上升的关税结构是指:从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制成品,关税上升。4、C。某国征收进口关税后,减少了进口,从而使国际市场价格降低。该国一定是:进口品市场上的大国。5、D。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价格是10万元,而该商品需要的两种投入品的价格分别是5万元和2万元。现对该商品征收10%进口关税,对其两种投入品分别征收5%和8%的关税,那么,对该商品所在行业的有效保护率为:80、3%。6、C。进口品市场上的小国征收关税后,将减少本国进口,那么国际市场价格将:不会有影响。27、D。出口直接补贴的形式是:给予厂商现金补贴。8、A。采用技术性贸易的国家通常是:发达国家。9、B。出口退税是属于:出口间接补贴。10、C。按照WTO规则,为了促进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或幼稚工业,发展中国家可以暂时采用以下哪种措施来限制进口:保障措施。1、B。最早、最重要的贸易保护理论是:幼稚产业保护论。2、A。在当代,幼稚产业保护论依然是贸易保护的重要理论,其依据:与行业或企业生产中存在规模经济有关。3、A。被经济落后国家广泛引用,成为他们保护本国工业的主要理论是:幼稚产业保护论。4、C。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种讨论如何从关税等贸易政策工具中获益的贸易保护理论逐渐盛行,即所谓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5、C。中国商品在国外频繁遭受反倾销调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6、B。目前在国际反补贴案件中,占据主动的优势地位的国家是:发达国家。7、A。一些国家对某些重要的原料、燃料进行保护,往往是考虑:国家安全。8、A。克鲁格曼的双寡头垄断模型之所以认为征收关税,对本国垄断企业的进口保护将扩大其对外国市场的出口,是因为:征收关税能够促进本国这一垄断企业实现规模经济,从而增加出口。9、C。一国政府实现经济目标最大化的基本前提是:政权的稳定。10、D。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民主选举国家的贸易政策决定是最合理的,能够照顾到社会各方面的利益。1、B。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起源于:重商主义。2、B。新贸易保护主义实施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是:非关税壁垒。3、C。通过各种贸易立法强调单边管理,将非关税壁垒措施法律化、制度化,使国家对外贸易的管理合法化,为贸易保护披上合法的法律外衣。这种做法被称为:管理贸易。4、D。战略性贸易政策适用的市场结构是:有效竞争。5、D。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与其他的贸易保护政策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是:面临外国报复的问题。6、A。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低技术制成品为主导的出口结构。7、C。进口替代战略也称之为:向内看战略。8、D。出口导向战略也称之为:向外看战略。9、D。我国的双重汇率并轨和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从()开始的:1994年初。10、C。下列说法与我国目前的外贸政策的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是:外贸经营权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大中型企业手中。1、B。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前身是:GATT。2、C。下列关于关贸总协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所有的联合国会员都是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3、A。关贸总协定总共主持了()轮多边贸易谈判:8、4、B。下列哪一轮谈判的内容中首次包括了非关税壁垒的内容,并且第一次允许“中央计划经济国家”加入关贸总协定:肯尼迪回合。5、D。下列不属于乌拉圭回合谈判成果的协议是:基础电信服务协议。6、D。WTO的哪次部长级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国加入WTO的决议:2001年11月9日至14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37、C。货物贸易的多边协议中唯一规定了自行废止内容的协议是:纺织品与服装协议。8、B。在实现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平等待遇基础上,世贸组织成员的商品或服务进入另一成员领土后,也应该享受与该国的商品或服务相同的待遇。这称为:国民待遇原则。9、B。不仅成员之间解除了所有的贸易壁垒,还协调彼此的贸易政策,对外建立统一的贸易壁垒。这种区域经济合作类型最有可能是:关税同盟。10、A。目前合作程度最高的区域性贸易集团是:欧洲联盟。1、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2001年底。2、C。加入WTO时,中国政府承诺,到2005年,平均关税水平降到:10%。3、A。中国入世后,在下面这些部门中,面临挑战最为严峻的可能是:农业。4、B。我国承诺全部取消400种进口配额的年限是:2005年。5、B。中国承诺将分阶段分地区分步骤地有限开放中国电信市场。开放基本服务的49%股权和开放增值服务的50%股权的过渡期分别为:6年和2年。6、C。政府在涉外经济管理方面应该充当的角色是: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二者并重。7、A。加入WTO后,下面这些说法不正确的是:政府必须强化各类直接补贴,以提升国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8、D。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具有较强的现实竞争力,中长期具有明显比较优势和发展空间的行业包括:纺织服装业。9、A。据世界银行专家Ianchovichina等人计算,在过渡阶段结束后,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程度将:高于其他国家(包括发达国家)。10、C。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投资环境的各个方面都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但比较而言,差距更大的是:制度环境方面。二、多选题:1、ABC。“地理大发现”包括下列哪些地理事件:哥伦布率领的西班牙船队于1492年发现了美洲大陆;达·伽马率领的葡萄牙船队于1497年绕过好望角,到达南亚西海岸,打通了欧洲通往印度的新航路;麦哲伦率领的西班牙船队在1519年经过大西洋,经南美海峡进入太平洋到达亚洲的菲律宾群岛。2、ABCD。进入21世纪后,世界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相对平稳的发展时期,国际贸易也稳定地快速发展,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这些新特点包括: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国际直接投资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推动力;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成为贸易方式的主流;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贸易保护手段不断翻新。3、ABD。关于“重商主义”的说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有:一国应该通过贸易顺差实现财富的增长;早期重商主义主张采取行政手段,鼓励商品出口,控制商品进口,以减少货币流出,甚至完全禁止商品进口,以杜绝财富的减少;晚期重商主义更为重视长期和总体的贸易顺差。4、BCD。比较优势可以用以下哪些指标来确定:相对生产成本;相对劳动生产率;机会成本。5、BC。有可能提高一国产品成本竞争力的因素有:本币贬值;工资水平下降。6、BCD。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与H—O理论都有很多的前提条件,其中二者相同的前提条件包括:生产要素不能在国家间流动;完全竞争;充分就业。7、ABCD。提供曲线指的是一国在所有可能的相对价格下愿意在国际市场上交易的进口品和出口品的数量。下列哪些因素可能影响提供曲线的变化:进口需求偏好的改变;征收关税。8、CD。H—O理论的提出者是:赫克歇尔;俄林。9、AC。甲国是资本富裕型国家,乙国是劳动富裕型国家,则有可能:甲国可用资本与可用总劳动的比率(TK/TL)4大于乙国;甲国劳动与资本的价格之比(w/r)大于乙国。10、ACD。可以部分地对“里昂惕夫悖论”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的观点有:要素密集度逆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1、CD。在开放条件下,一国经济增长,可以通过下列哪些因素共同影响该国的对外贸易:增长的消费效应;增长的生产效应。2、AD。关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新产品从制造出来到完全标准化生产具有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产品成熟阶段和产品标准化阶段;产品周期理论并没有否定基于要素禀赋差异的比较优势理论,而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实际上体现了动态的比较优势。3、ABD。林德的需求偏好理论认为:制成品的贸易和一国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密切相关,而消费者偏好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他们的收入水平;一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决定了该国特定的偏好模式和产品结构,同时也构成了贸易基础;制成品贸易应该发生在两国具有重叠需求的商品之间。4、ABC。关于行业内贸易指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有:IIT指数的值介于0到1之间;如果某行业只有出口或只有进口,其行业内贸易指数为0,不存在行业内贸易;如果某行业既有出口又有进口,行业内贸易指数则大于0。5、ABC。同质产品间也可能进行行业内贸易,其原因在于:可能考虑到运输成本和地理位置的影响;可能是一种间歇性贸易;可能是一种转口贸易或复出口贸易;可能是自由贸易区的存在。6、BCD。波特认为一国的内部竞争环境取决于四大因素,即: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公司的策略、结构和竞争;要素禀赋和国内需求状况。7、ABD。下列说法正确的有:要素的跨国流动可能会导致双方贸易规模的减小;劳动力的跨国流动可能会导致劳动密集型商品的贸易量减少;资本的跨国流动可能会导致资本密集型商品的贸易量减少。8、ABCD。波特认为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一国竞争优势的驱动力不同,先后将经历:财富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要素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9、ACD。关于运输成本,正确的说法有:H-O理论和古典贸易理论一样没有考虑运输成本的影响;运输成本的存在,不会影响两国的贸易基础和结构;如果存在运输成本,将降低贸易的总水平和生产的专业化程度。10、ABCD。作为新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企业群落能从以下哪些方面加强竞争优势:外部经济效应;空间交易成本的节约;学习与创新效应;品牌与广告效应。1、ABCD。征收关税的具体形式有:从价税;从量税;复合税;把从价税和从量税混合使用。2、BD。关于关税,下列说法正确的有:进口关税对本国经济影响的大小取决于该国国内的供求关系以及该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本文标题:2012年函授经济学国际贸易教程作业题参考答案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363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