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2012年河口海岸环境概论(海岸部分)试卷
2012年上学期河口海岸环境概论(海岸部分)试卷一、名词解释(4分×4,以下皆同,任选4项)1)粒级分布;各粒径范围颗粒的重量(体积)在总重量(体积)中所占的百分比。粒径分布的四种表示方法:频率直方图(峰值、均值)、对数粒径频率曲线(正态分布)、累计频率曲线(s型曲线,中值)、概率累积频率曲线(直线到1)2)潮汐汊道:潮汐汊道指沟通冩湖和海洋的通道,由于两者之间水体的交换是由潮涨潮来实现。3)中立线:沿着坡向的某条线上特定粒度的泥沙颗粒净运移为0的位置。4)潮流脊:分布在近岸浅水区,潮流作用形成的大尺度的堆积地貌,与潮流方向一致的线状沙体,沙脊间隔以深槽,沙脊成平行状、放射状或雁行状排列。5)海岸沙丘:由风将海滩中的沙大量吹扬到高潮面以上的岸滨或海岸带,堆积而成的丘状或带状堆积地貌6)波基面:是波浪对海底地形产生作用的下界,1/2波长看成是波浪作用的下限,该深度即为波基面(浪基面)。7)海岸侵蚀:海岸的物质损失量大于补给量的时候,岸线逐渐后退。8)丁坝:与岸线垂直或高角度相交的线形实体结构工程。主要功能为保护河岩不受来流直接冲蚀而产生掏刷破坏。9)海堤:是一种延岸线延伸的垄状建筑物,通常筑于平原岸段的高潮线附近,其横断面一般为顶窄底宽的梯形。10)潮汐三角洲:出现在潮汐汊道的咽喉通道两端,其形成的动力机制是水流出咽喉通道后水面展宽,流速降低,导致泥沙沉积。11)红树林:生长在热带及亚热带南部潮间带上的红树植物群落——树和灌木并混有一些藤蔓植物、棕榈树以及蕨类植物。12)中值粒径:累计频率曲线上与50%频率相对应的粒径称为中值粒径。在正太分布曲线上,峰值、中值、均值是重合的。13)溶剂:珊瑚礁:10)辐射应力;11)溶剂;12)溶质;二、名词辨析(6×5,任选5项)1)旋转流和往复流:在开阔的大洋中,由于科氏力的作用,潮流呈旋转式,即潮流的方向和流速随时在发生变化。此时的潮流称旋转流。在长条形的海峡、河口、海湾和潮汐水道中,潮流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两侧地形的约束,成为往复式(水体主要在正反两个方向上运动),这时的潮流称为往复流。2)层理与层面:层面是滩面(或沉积地层的界面)具有的凹凸不平的形态痕迹,层理是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定向性等性质在垂向上的变化。层面构造反应沉积物的平面差异,层理反应沉积物的垂直差异。3)风浪与涌浪:风浪是指产生过程中的波浪,即在风力直接作用下所形成的波浪。当风浪离开其生成区传播时,自身的周期发生分选而变得较为规则,这样的规则波称为涌浪。4)前进波和驻波:前进波和驻波是潮波的两种基本形式。前进波在向前传播的过程中形状和大小都不变,只有位相发生变化。驻波是在入射波全反射的情况下入射波和反射波叠加而形成的一种波动,其波形不传播,只在原地做上下震动。5)丁坝和防波堤;6)连岛沙坝和沙嘴7)圆度和球度:圆度棱角度得反义词,从二维的角度看,颗粒边缘的浑圆程度;球度是从三维的角度衡量颗粒的形状,颗粒的长轴中轴短轴直径越接近球度愈大。三轴相等时球度最大,但可能是正方体此时圆度最小。8)潮流脊和潮沟:9)潮汐和潮流:潮流是地球表面水体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所作的周期性水平流动,潮汐是地球表面水体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所作的周期性升降。10)海岸线和海岸:海岸线陆地与海洋的交界线称为海岸线。海水向陆达到的极限位置的连线,即海岸线的向陆一侧是永久性陆地。海岸泛指海洋和陆地相互接触和相互作用的地段。11)平均粒径与中值粒径:平均粒径M=fimi/100,试中mi代表粒径分析时的区间粒径;fi是与之对应的频率;mi和M的单位既可以是φ,也可以是毫米或微米。中值粒径是累计频率曲线上与50%频率相对应的粒径称为中值粒径。12)潮滩与盐沼;13)涨潮三角洲与落潮三角洲:涨潮时潮流将外海沿岸的漂沙带入湾内,涨潮流进入湾内后,水流扩散,流速减小,泥沙就堆积下来。落潮时这些泥沙有一部分再被带出向外海输送,而其余部分泥沙堆积在湾内浅滩,形成涨潮三角洲。落潮流带出的那部分较粗的物质,在咽喉通道向海的一端沉积,形成落潮三角洲。14)堆积海岸与侵蚀海岸三、简述题(6×4,任选4项)(9-14题只能任选一题)1)简述海岸变化的主要原因:海岸的变化具有不同的时间尺度,不同尺度下的海岸变化往往具有不同的控制因子。1、河流供沙条件改变引起的岸滩淤涨和侵蚀是中尺度下海岸变化的原因。2、岸滩冲淤的季节性循环、风暴循环、大小潮循环和涨落潮循环,以及生物和非生物的相互作用是短期海岸变化的原因。2)简述潮滩分带及其类型:通常潮滩分带是根据潮位特征来划分的。潮间带(高潮滩,低潮滩,中潮滩):平均大潮高潮位和平均大潮低潮位之间;潮上带:平均大潮高潮位之上;潮下带平均大潮低潮位之下。根据植被的覆盖与否,可将潮滩分为沼泽带(高等植物所覆盖的地带)和光滩(无植被覆盖)。3)简述沉积物粒径的分析方法:ACoulter激光粒径仪分析:从不同角度对悬浮在溶液中的颗粒进行照射,以统计不同粒径区间内颗粒的数量。B趁湿过筛是筛析法和吸管法的预处理阶段,通常用孔径为4φ的不锈钢筛子来进行。C筛析法:通过一系列不同孔径的筛子来筛选干净、干燥的沉积物样品。对象为粒径大于4φ的砂样D吸管法:对象为粒径小于4φ的颗粒E尺量法:4)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的影响主要包括哪些:1、对岸滩演变影响:海平面的上升下降会引起沉积物的大量输移,海平面的静止则使海岸得以向平稳方向发展。2、对河口环境的影响:海面上升将使河口的潮区界、潮流界和盐水契向上游移动,河口区盐度增加,影响河口坏境和生活生产用水。3、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海平面上升导致水深增加和动力带迁移,从而会引起一系列因子(海水透光性、水温、盐度、浊度等)的变迁。4、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海平面上升,会是护岸工程难度加大,对沿海基础设施造成破坏,已经加大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5)简述影响海岸泥沙收支的主要因素:1、河流来沙。2、海岸侵蚀供沙。3、陆架侵蚀向岸输运来的泥沙。4、离岸输沙。5、沿岸输沙。6、风力输沙。7、生物沉积。8、人工采沙和补沙6)简述珊瑚礁生长的环境因子:1、大尺度的自然因素(包括地址构造、海平面变化和温度)决定了珊瑚是否生长或在哪生长。2、海水的温度是决定珊瑚在全球分布的主要因子,通常适合珊瑚生存的水温上限为33~34oC,下限为17~18oC。3、珊瑚最适宜的生长范围在10m水深以内,其发育上限一般介于平均大潮低潮位和平均小潮低潮位之间,而其下限一般只能达到25~40m水深。4、珊瑚可忍受的盐度范围为30~38,最高可达41。在盐度更高的极热地区与大河河口的低盐地区,珊瑚的生长就受到限制。7)简述海岸防护的工程措施:1、生物措施:靠在潮滩或水下栽种或培植某种植物,以达到消能并防止侵蚀的作用。2、海滩人工补沙,即人为地将其他地方的泥沙搬运到海滩上来补偿被波浪卷走的沉积物。8)简述塑造海岸剖面发育的影响因子9)简述河口在物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近海环境中的作用10)请写出你所知道的海水中的溶剂和溶质11)请简单解释说明温室气体的排放与海水酸化的关系:温室气体溶解于海洋,形成碳酸,碳酸电离出来的H+导致海水逐渐酸化构成当前相当难以解决的问题。其电离过程为:2333323222COHHCOHCOHCOHCOHOHCO。海水成微碱性,其pH值约为8.2。茫茫的海洋溶液也好似一个“缓冲器”。它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而pH值变幅较小,但是全球的二氧化碳浓度自工业革命以来正在一路飙升,导致海水不断变酸。12)海水中的生源要素有那些?简单描述N(或C)在海洋体系中的循环过程13)海水中盐度来源的主要途径有那些?:1、地壳风化产物及火山喷出物。2、全球的河流每年向海洋输送溶解盐。3、海底沉积物的分解,大洋中脊的活动释放出大量的盐分物质。4、深海黑烟囱释放的物质与海洋盐度有关。14)描述近岸地下水排放对周围水域物质循环(通量)的影响四、论述题(2×15,任选2项)1)论述海岸侵蚀的主要原因:1、海平面相对上升导致的淹没和波浪作用加强。2、河流入海泥沙减少。3、海崖侵蚀提供的泥沙减少导致海岸侵蚀。4、岸外来沙减少。5、由海岸沙丘提供的物质减少。6、海岸采沙活动增强。7、2)论述放射性核素在河口海岸中的应用3)全球变化和珊瑚礁侵蚀的关系及其对策4)波浪和潮汐作用为主的两种海岸沉积与地貌的主要差异河口海岸概论复习第一章1.海岸线、海岸带、海岸的区别。海岸线:陆地与海洋的交界线称为海岸线。海水向陆达到的极限位置的连线,即海岸线的向陆一侧是永久性陆地。海岸带:陆地环境和海洋环境之间的过渡区域。其下界是浅海波浪能够起作用的海底,其上界是激浪作用的上限。海岸:泛指陆地与海洋相互接触和相互作用的地带2.海岸变化的主要原因海岸的变化具有不同的时间尺度,不同尺度下的海岸变化往往具有不同的控制因子。河流供沙条件改变引起的岸滩淤涨和侵蚀是中尺度下海岸变化的原因。岸滩冲淤的季节性循环、风暴循环、大小潮循环和涨落潮循环,以及生物和非生物的相互作用是短期海岸变化的原因。岸滩冲淤:实质是泥沙运动,泥沙搬运的能量来自波浪和水流,其中风况的季节性变化属波浪作为控制因子引起的岸滩冲淤变化,通常被认为是沙质海滩季节性冲淤循环的控制因子。海面、潮差和悬沙浓度的季节性变化水流作为控制因子引起的海滩冲淤变化,通常被认为是是河口淤泥质海滩冲淤变化的重要因素。风暴循环:一次风暴引起岸滩强烈冲淤后到恢复至风暴前状况的这一过程。大小潮和涨落潮循环都是潮汐作为控制作用引起的岸滩冲淤变化。生物和非生物作用:大片的植被可以削弱水动力条件,促进细颗粒泥沙的淤积和增强滩面的稳定性。底栖动物的活动也会影响细颗粒泥沙的淤积。第二章(理解)第三章1.粒径:当被测颗粒的某种物理特性与某一直径的同质球体相接近时,就把该球体的直径作为被测颗粒的粒径。2.φ(刻度)=-log2D(毫米)(表P20)3.样品粒径的分析方法:ACoulter激光粒径仪分析B趁湿过筛C筛析法D吸管法E尺量法4.样品粒径的表示方法:A粒级分布B沉积物的多峰特性C三角图D统计参数5.三角图三角图各顶点代表某一组分的含量达到100%,其他两组分的含量为0。三轴上的25%50%75%100%代表顺时针方向上,轴上的下一个组分在轴的上下两组分总量中的百分含量。7.平均粒径M=fimi/100,试中mi代表粒径分析时的区间粒径;fi是与之对应的频率;mi和M的单位既可以是φ,也可以是毫米或微米。标准偏差:用来衡量相对于平均粒径而言粒径分布范围的大小。分布集中标准偏差就小。偏度:反应粒径分布曲线分布的不对称性。正态分布偏度为0,正偏是左低右高。峭度:用来衡量粒径频率分布曲线的频率极值上下偏离正态分布频率极值的程度。8.休止角:颗粒相互可以堆积,一直到达一个临界角状态,此时可能发生坍塌。颗粒大量涌至斜坡的下端,直到获得一个稳定的角度,当堆积角度稍大于这个临界角度时,就会产生坍塌。这个临界角度就是休止角。9.圆度:棱角度得反义词,从二维的角度看,颗粒边缘的浑圆程度。球度:从三维的角度衡量颗粒的形状,颗粒的长轴中轴短轴直径越接近球度愈大。三轴相等时球度最大,但可能是正方体此时圆度最小。10。11.层理类型:A水平层理:由相互平行的层或纹层叠置而成递变层理:其特点是颗粒自下而上逐渐变细,无明显的纹层面。薄纱层理、韵律层理B斜层理(鱼骨状层理、人字形层理)C脉状层理、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12.层序:由不整合面或与不整合面相对应的整合面作为边界的、有内在联系的地层序列。13.垂直于岸线的分异、沿岸线的分异(p37)第四章1、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因子A冰川的消长B洋盆容积的变化C物理性质的变化D天文因素的影响E地球物理因素的变化F温室气体的排放G陆地水储量的变化对海平面的影响2、岸滩对海平面上升的不同响应ABruun定律型变化,B堡岛迁移性,C淹没型第五章3、波浪的分类,根据波浪的形成过程,波浪通常可分为风浪和涌浪。风浪是指产生过程中的波浪,即在风力直接作用下所形成的波浪。当风浪离开其生成区传播时,自身的周期发生分选而变得较为规则,这样的规则波称为涌浪
本文标题:2012年河口海岸环境概论(海岸部分)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386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