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2013-2015年北虫草项目执行报告2015110
北冬虫夏草新品种引进与设施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执行项目总结沈阳辽北万鑫北虫草培植专业合作社二〇一五年一月十日一、立项背景设施农业是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束缚,走向现代工厂化生产的必由之路。省委、省政府对设施农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省设施农业(种植业)小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辽政办发[2008]54号)、《关于印发2008-2010年辽宁省设施农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关于加强设施农业技术服务工作的意见》为我市的设施食用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设施北虫草生产已经成为振兴我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新兴的北冬虫夏草特色产业,已成为我省中西部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并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新的思路。全国90%的北虫草生产基地分布于我省沈阳、鞍山、辽阳、本溪等地区,年产量2亿瓶1千吨干品,内销于江苏、浙江、广东、北京等省份,外销于香港、新加坡、韩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沈阳已成为全国药用真菌-北虫草生产基地,享有很高知名度。生产的发展、带动了消费的增长,纵观我市北虫草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深切感受到,设施北虫草发展成功与否关键在栽培品种和生产技术,品种与技术问题一直是制约沈阳市北虫草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瓶颈因素。目前人工栽培中菌种质量、产量不稳定,菌株管理上的混乱,关键栽培技术存在难点,标准化栽培意识薄弱,给这一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障碍。使之产品质量和数量上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经济效益较低,制约了沈阳市药用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项目承担单位积极开展了北冬虫夏草新品种引进及高效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目的在于不断扩大北冬虫夏草栽培区域,加快北冬虫夏草产业化进程,来提高本市北虫草品质,实现本市优质北虫草能周年供应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2.1课题来源:课题时间:2013.1-2015.1年课题来源:沈阳市科技局2.2项目主要内容1.主要技术内容(1)建立国内外优良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基地和优良品种选育扩繁试验示范生产基地通过引进、试验、示范,选出适应我市气候、栽培特点的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优良品种,每年拟繁育北虫草1号、北虫草2号、北虫草3号等优良新品种菌种50万瓶,满足设施栽培北虫草生产发展的需要。(2)设施化北虫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北虫草新品种示范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示范推广北虫草1号、北虫草2号、北虫草3号等新品种。示范推广北虫草生长调控丰产技术、节水防病增产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等技术。(3)建立3个生产示范基地在沈阳市于洪区红旗台乡、沈阳市东陵区祝家镇、沈阳市新民陶屯乡建立生产示范基地3个,带动周边地区农户发展设施北虫草生产,边示范,边推广,做给农民看,带动农民干。三、项目实施过程3.1、主要推广措施采用的技术路线1.新品种引进:建立北虫草新品种试验区→观察品种特性→评价引进品种→推广2.繁育北虫草菌种:建立北虫草菌种、菌瓶(盆)生产基地→原料选择→培养料配置→装瓶(袋)→灭菌→冷却→接种→发菌期管理→转色管理→出草管理→加工→包装→储藏。3.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建立科技示范点→召开现场会→带动农户→全面推广3.2示范与推广方法3.2.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在沈阳市科技局、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新民县科技局的直接领导下,集中农业科研、推广、生产等各方面的力量,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项目领导小组加强对项目的组织管理,建立完善项目运行机制。技术指导小组制定技术方案、明确课题组人员分工,编印技术资料,做好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工作。3.2.2.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组织项目区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骨干力量,加强与农业科研、生产部门、推广部门、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建立完善的技术示范推广网络,实现多部门、多层次协作,强化技术集成,确保项目各项任务高质量完成。3.2.3.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报纸、广播、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大项目的宣传力度。通过示范户的示范带动,展示新品种、新技术的优越性与实用性,引导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到农民专业技术培训中来,更好地发挥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3.2.4.建立技术信息咨询平台通过建立信息平台解决生产中不同季节存在的问题,提高广大食用菌农户的技术水平。注重技术的配套性,实用性,创新性、可操作性及技术的链式集成模式。为项目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3.3项目完成的主要工作内容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本项目实施年限为二年,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进度安排:2013年1月-2013年6月:编制实施方案,根据总体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各项具体任务,落实技术示范区。2013年7月-2013年12月:对引进和筛选的北虫草新品种,进行产业化栽培条件的专用菌株繁育和选育;筛选出高转化率的北虫草优新品种3个;2014年1月-2014年6月:对筛选的新品种,进行栽培及关键技术研究示范2014年7月-2014年1月:确定北虫草高效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措施,年底进行项目总结、组织项目验收与鉴定。四、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及创新点4.1成绩:1.引进筛选出北虫草优良菌株3个(北虫草1号、2号、3号),通过示范进行应用推广;2.明确了设施化北虫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机理;3.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显著;亩效益由3万元上升到4.5万元。4.举办现场培训班6次,发放技术手册5000本。二年累计推广面积4518万亩。生产北虫草45180万瓶(3475万盆),北虫草干品达3163吨,带动农户5000户。实现产值4.74亿元,利润2.03亿元,按照标准化栽培技术提高产量25%计算,技术提高带来效益1.19万元。创新点:1.北虫草1、2、3号,产量与抗病性强于国内同类主栽品种,优质率高于国内同类主栽品种20%以上,通过两年栽培示范与推广,3个品种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26.47%、29.2%、14.5%,新品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一致性和较高的抗逆、抗杂性等特点,是非常好的具有较高商品价值的北虫草品2.创新栽培模式“北虫草盆式高产栽培新技术”;改变沈阳市长期采用罐头瓶栽培方式,采用盆式栽培,每亩降低生产成本1.5万元,管理方便,产量增加30%,提高生产安全性,节水节电。创转化率达到95-100%,可提高土地利用率150%,减少用工量30%以上,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优质草率达到80%以上,增效30%。3.创新北虫草烘干技术,改良热风干燥法制作北虫草干品,收缩率为72.23%,复水比2.87,复原率51.23%,且有北虫草特有的香气,能在短时间内复水,菇体饱满,复水后产品质地柔软,品质较好。五、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项目实施二年,累计推广面积1400亩,带动农户5000户。亩投入原材料成本10万元,棚室等固定费用2万元,人工费5000元,亩产北虫草干品1000公斤,每公斤销售价格240元,销售收入24万元,纯利11.5万元,实现产值3.46亿元,利润1.67亿元,按照标准化栽培技术提高产量25%计算,技术提高带来纯经济效益4750万。该项目实施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对新民县周边乡镇农民起到了辐射和带动作用。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特色产业,并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该项目的实施对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六、项目经费使用说明设备购置费230000元,能源材料费40000元资料印刷费10000元差旅费10000元,会议费10000元。
本文标题:2013-2015年北虫草项目执行报告201511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395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