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2010货币金融学练习题
《货币金融学》综合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本位货币在商品流通和债务支付中具有()的特点。A、有限法偿B、债务人必须支付C、债权人可以选择是否接受D、无限法偿2、货币市场的指标利率是指()。A、短期国债利率B债券回购利率C、同业拆借利率D、公司债券利率3、2007年在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全称叫()。A、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B、次级信用贷款危机C、级担保贷款危机D、次级住房质押贷款危机4、随着债券利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货币需求量()。A、上升,增加,增加B、上升,下降,减少C、下跌,增加,减少D、下跌,下降,增加5、凯恩斯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货币是因为货币()。A、是最好的价值储藏手段B、可以满足人们的投资需求C、具有最强的流动性D、是最好的金融资产6、期限相同的各种信用工具利率之间的关系是()。A、利率的风险结构B、利率的期限结构C、利率的信用结构D、利率的补偿结构7、一个已存在风险暴露的实体力图通过持有一种或多种与原有风险头寸相反的金融工具来消除该风险的方法,称之为()。A、套利保值B、套期保值C、远期D、互换8、在投资需求对利率敏感程度很高而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程度很低时,货币政策通常()。A、很有效B、较为有效C、无效D、可能有效9、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主要与具有稳定性的()。A、均衡利率相关B、恒久收入相关C、货币供应量相关D、货币收入相关10、中央银行通常被称为“最后贷款人”,这是因为()。A、其贷款利率最低B、在银行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可以向客户发放贷款C、可以向陷入困境的银行发放贷款D、监管银行贷款11、凯恩斯的投机性货币需求认为,人们要么持有货币,要么持有债券,不会同时持有货币和债券。托宾克服了这个缺陷,认为除了预期回报率外,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也很重要。()A、资本利得B、寿命C、风险D、利率12、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是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这类贷款称为()。A、正常类B、次级类C、损失类D、关注类13、若今后五年中,每年中的1年期利率预期分别是5%、6%、7%、8%,9%,按照预期理论,则五年期利率应为()。A、8%B、7%C、7.25%D、8.25%14、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说明,在长期内,货币供给的最终影响是上升。()。A、收缩,总产出B、收缩,物价水平C、扩张,总产出D、扩张,物价水平15、利率的风险结构可以由三个因素解释()。A、违约风险、流动性和证券的所得税征收情况B、违约风险、到期期限和证券的所得税征收情况C、流动性、到期期限和证券的所得税征收情况D、违约风险、到期期限和证券的流动性二、多项选择题1、利率决定理论主要有()。A、储蓄投资利率理论B、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C、可贷资金利率理论D、预期收入理论E、市场分割理论2、中国当前的金融监管体系由()构成。A、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B、中国人民银行C、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D、期货监督管理委员会E、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3、《巴塞尔协议》将银行资本划分为()两档。A、核心资本B、公开准备金C、附属资本D、未公开的准备金E、资产重估准备金4、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有()。A、交易性动机B、储藏性动机C、预防性动机D、投机性动机E、投资性动机5、金融资产具有的特点有()。A、收益性B、风险性C、增值性D、流动性E、复杂性6、投资基金按是否可以赎回和追加购买分为()。A、公司型基金B、契约型基金C、封闭型基金D、开放型基金E、计划型基金7、商业银行不能创造存款货币的条件是()。A、部分准备金B、全额准备金C、现金放款D、法定准备金E、现金漏损率8、紧缩的货币政策实施的手段主要包括()。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B、降低存贷款利率C、提高再贴现率D、央行出售政府债券E、增加公开市场的货币投放9、下列哪些属于银行所进行的管理活动()。A、低成本获取资金B、拥有现金以应付存款外流C、通过资产组合来降低风险D、通过风险投资来获取高收益E、通过惜贷来控制风险10、货币市场的主要交易对象有()。A、大额可转让存单B、长期政府债券C、同业拆借D、商业票据E、银行承兑汇票三、判断分析题1、在准备金制度和现金结算的条件下,商业银行可以创造信用量。2.剑桥方程式与交易方程式一样,研究的都是交易性货币需求。3、由于商业信用不便于管理,所以应当逐步以银行信用取代商业信用。4、债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5、没有货币,商品就不能进入消费领域。四、计算题1,假定你申请的1000美元定期定额偿还的汽车贷款,需要在之后的两年内每年支付600美元。(8分)(1)写下计算该贷款到期收益率的公式。(3分)(2)如果利率为10%,计算该贷款支付的现值。(3分)(3)到期收益率高于还是低于10%?(2分)2、假定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了10000元的贴现贷款,如果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10%,每家银行都希望持有10%的超额准备金,流通中的现金漏损率为20%,那么:(1)存款乘数为多少?银行体系最终将创造出多少存款?(2)货币乘数为多少?五、简答题1、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2、简述金融期货与期权的概念及其区别。3、对比分析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六、论述题:截止2010年11月底,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在本年度内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每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时间分别是1月10、2月25日、5月10日、10月12日、11月16日和11月29日,每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此一些大型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已经高达18.5%的历史高位。请问:(1)什么是存款准备金率?(2)从理论上分析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是什么?(3)特别是11月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是什么?《货币金融学》综合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证券的期限越长,市场利率的变化对其价格的影响就()。A、越稳定B、越小C、越大D、越无关2、《巴塞尔协议》明确规定了银行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即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A、4%B、8%C、12%D、10%3、货币市场交易与资本市场交易相比较,具有()的特点。A、期限短B、流动性低C、收益率高D、风险大4、能较好地解释利率期限结构的理论是()。A、预期理论B、市场分割理论C、优先聚集地理论D、流动性偏好理论5、货币经营业的性质是()。A、商业B、银行业C、金融业D、保险业6、在信用关系的价值运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储藏手段7、流动性陷阱是指()。A、人们普遍预期未来利率将下降时,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B、人们普遍预期未来利率将上升时,愿意持有债券而不愿持有货币C、人们普遍预期未来利率将上升时,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D、人们普遍预期未来利率将下降时,愿意持有债券而不愿持有货币8、各国中央银行确定货币供给口径的依据是()。A、流动性B、安全性C、效益性D、周期性9、菲利普斯曲线说明,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是()。A、正相关关系B、负相关关系C、相关关系D、没有关系10、中央银行持有具有较高流动性的资产旨在()。A、灵活调节货币供求B、确保经济金融运行相对稳定C、保障金融安全D、灵活调节货币供求,确保经济金融运行相对稳定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信用工具属于直接证券的有()。A、银行汇票B、股票C、公司债券D、大额可转让存单E、商业汇票2、银行支持商业信用的形式有()。A、承兑B、贴现C、拆借D、担保3、决定利率水平的因素有()。A、平均利润率B、经济周期C、通货膨胀D、经济政策E、均衡利率4、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包括()。A、自有资本B、存款业务C、借款业务D、信托业务E、结算业务5、中央银行的贷款对象是()。A、工商企业B、商业银行C、投资银行D、政府E、证券公司6、货币需求是指一定时间内,一定条件下,整个社会需要用于执行()的货币数量。A、交易媒介B、支付手段C、价值贮藏D、价值尺度7、选择哪一货币层次作为中央银行控制重点,其标准是()。A、这一层次所含的基础货币量最多B、这一层次的货币量最易于中央银行控制C、这一层次的货币量与经济活动关系最密切D、这一层次的货币量最稳定E、这一层次的货币量盈利最多8、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选择标准有()。A、相关性B、可控性C、可测性D、流动性E、安全性9、紧缩的货币政策实施的手段主要包括()。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B、提高存贷款利率C、提高再贴现率D、出售政府债券E、增加公开市场的货币投放10、在间接标价法下,外币数额减少,表示()。A.本币升值B.本币贬值C.外汇汇率上涨D.本币汇率上涨E.外汇汇率下降三、判断分析题:(首先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1、直接融资就是指不通过任何金融中介机构而直接进行的融资活动。2、一定时期货币供给量的大小由中央银行决定。3、商业银行的资产都能给银行带来收益。4、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利率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的趋势。5、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经常运用的政策工具。6、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所有风险都可以通过保险方式转移。四、计算题:1.如果原始存款为20万元,派生存款为60万元,则存款乘数为多少?2.如果法定存款准备金为13万元,超额存款准备金为7万元,则实际存款准备金为多少?3.如果存款乘数为4,法定存款准备率为10%,则现金漏损率为多少?五、简答题1、比较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的区别与联系。2、比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3、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制约因素有哪些?六、论述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在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比较突出的背景下,我国中央银行采取了怎样的货币政策来应对?采用了哪些货币政策工具?如何评价?
本文标题:2010货币金融学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427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