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10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变动与资本主义发展
-1-高三专题复习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变动与资本主义发展【考纲要求】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考点落实】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1.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入鸦片战争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中国境内最早的近代经济成分。2.自然经济的解体(1)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洋务运动(官僚资本的产生):(1)根本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果:甲午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破产。(4)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评价:积极作用:洋务派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兴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局限性:只学习西方的科技,不改变中国的制度。说明“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走向富强。二、民族工业的发展1.晚清民族工业的兴起(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概况: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2)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①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民国初期的短暂春天:①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影响:为新文化运动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2)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曲折发展:①1927—1936年较快发展,国民政府基本实现全国统一,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推出一些有利于发展的经济和政治措施,民族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②抗日战争时期遭受沉重打击。(沦陷区日军的吞并、挤压;国统区的战时体制;官僚资本的压榨等因素影响)③抗战胜利后走向萎缩;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美国商品排挤、官僚资本挤压、苛捐杂税、通货膨胀等因素)④新中国成立后获得新生,三大改造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部分。3.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1)中国近代社会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国内政局和国际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政府的政策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民族资本主义自身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引进先进的生产方式,代表近代经济发展方向,有利于经济的近代化。(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民族资产阶级倡导的立宪改良、民主共和、民主科学等主张,既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发展,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难导拨】一、概括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何重要启示?从社会性质、国内政局、政府政策、自身素质方面回答因素。从民族独立、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优化投资环境、科技方面分析启示。二、结合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的史实,分析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从企业的产生、工业部门的结构、工业分布、技术、社会环境方面分析特点。三、试归纳概括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经济与社会进步、政治与阶级基础、思想解放运动方面回答地位和作用。-3-【考点演练】一、选择题1.右图为中国近代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广告,其上部文字为“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欢迎监督,接受批评”等。从材料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是①中国近代航运业已经出现②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较大③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彻底改变④中国近代航运业发展受西方影响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观察《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表中反映的情况最准确的是厂家数开工纱锭数布机数外商企业16家338960锭1986台华商企业25家484192锭2016台A.一战期间棉纺织业大幅发展B.外商在华棉纺织企业严重萎缩C.棉纺织业中民族企业发展超过了外资企业D.民族工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3.外国资本主义通过哪些方式阻止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①限制机器进口②控制海关和对外贸易③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④同中国政府签署不平等条约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当重点放在纺织和钢铁业上,实施的结果是纺织业发展空前,而钢铁业没有得到发展,其重要原因是:A.清政府对外赔款使重工业发展缺少资金B.清政府顽固派阻挠发展重工业C.重工业因周期长,利润少,民族资本家不愿涉及D.西方列强对中国矿业资源的掠夺和外资工业的激烈竞争5.民国后期,下列哪些因素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①中国外贸的大量入超②自身技术力量的薄弱③官僚资本的压迫④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在鸦片战争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下列情形有可能出现在该时期的有①福建厦门某茶农向英国出口茶叶,定单数量急剧增加②上海某地主从国外引进机器设备,创办了纺织工厂③外国在华创办工厂的数量不断增多,并逐渐合法化④清政府曾经允许政府和民间私人创办近代民族企业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7.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后,世界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一种先进文明以‘生存威胁’迫使其他文明不得不仿效它。”中国近代能够反映这一历史现象的历史事件是①太平天国运动②洋务运动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4-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8.洋务运动“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少外流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A.改变了中外贸易状况B.垄断了中国航运权C.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D.实现了自强与求富9.“洋务运动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开端”,这主要体现出洋务运动的实质是A.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B.发展自由资本主义C.以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D.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10.据记载,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人1867年的收入,是同一地区农业劳动力或苦力收入的4-8倍,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A.民用企业利润丰厚,工人福利待遇好B.官方重视军事工业,工人收入相对较高C.招募的工人多来自西方国家,收入自然较高D.民族资本家为笼络工人,提高相对丰富的报酬11.《南京条约》签订后,有英国资本家认为:“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上述材料表明①英国纺织品在中国供不应求②该资本家不完全了解中国国情③该资本家认为中国市场潜力巨大④英国工厂急需更新设备A.①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2.1865年,两广总督毛鸿宾致总署函:“此(铁)路一开,遂为外国火车独行之路,中国马车既难与之并驾齐驱,更不堪其横冲直撞,势将断绝往来,商民交割。……且内地股匪未靖广……必乘机煽动,作梗生端,即外国人在中国者,亦不能平安无事”。此函隐含的正确历史信息是A.毛鸿宾属于洋务派的代表人物B.当时修铁路受到守旧势力的阻碍C.因列强的干涉中国当时不能自主修铁路D.太平天国运动威胁到筑路安全13.推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①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自然经济的冲击②清政府对商业发展的一贯支持③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④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4.在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时,有人认为:“中国变了,但变的是皮毛,不变的是体制。跟着,日本也变了,但先变的是体制,然后是皮毛。”这里的“皮毛”是指什么?A.西方科学技术B.西方生活习俗C.西方经济制度D.西方教育制度15.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19世纪60—90年代)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19世纪40—60年代),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早20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主要表现在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B.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起步C.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5-二、非选择题16.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危难的时局中,中国人艰难地实践着社会转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接受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清政府也认识到遣使驻外的迫切性。李鸿章说:“自来备边双夷,将才、使才二者不可偏废。各国互市遣使所以联外交,亦可以窥敌情”,“当能预为辨阻,密速商办。否则,亦可于发兵之后,与该国君臣面折廷争,较在京议办更为得力”。(1)李鸿章对派遣驻外使节的必要性有什么认识?你如何评价?材料二盛宣怀承旨兴办铁路,募集资金非常困难,他说:“钦政奉旨招商,逾年无效,推原其故,华商无银行,商民之财无所依附,散而难聚”,他还认为,如不设立中国自己的银行,就“无以通华商之气脉(资金流通),杜(杜绝)洋商之挟持。”此后盛宣怀筹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近代金融事业逐渐发展起来。(2)依据以上材料分析中国近代银行出现的背景和作用。材料三张之洞说:“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相互维持之法也。中国民智未开……下议院此时断不可设,若上议院则可仿行。”(欧洲议会制度常例,下议院为平民院,上议院为贵族院)(3)张之洞的言论中体现了新旧时代的矛盾。(4分)依据以上材料说明张之洞政治思想中的矛盾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意识形成的社会背景。(4分)17.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不仅要考察其经济总量,更要考察其经济结构。阅读
本文标题:2010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变动与资本主义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429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