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2010高考塘栖中学历史模拟卷17
12010高考塘栖中学历史模拟卷(17)第一卷题号答案12.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由此可知,宗族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是A.商品经济B.自然经济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13.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14.对古希腊“城邦”(olis)一词的解释,更接近本质特征的是A.城市国家B.公民国家C.独立国家D.联邦制国家15.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16.某西方学者评论说:“他们虽然有社会变革的方案,但并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实际上,他们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该学者评论的是A.科学社会主义B.新三民主义C.启蒙运动D.空想社会主义17.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右图),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18.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重,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针对的是A.中体西用思潮B.维新思潮C.新文化运动D.马克思主义19.国民收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阅读1850—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表,2对下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年份1850年1887年1914年1936年1949年人口数(千人)414699377636455243510789541670人均收入(元)43.835.941.2250.5134.98A.1850—1887年人均收入降低与西方侵略、太平天国运动有关B.1887—1914年人均收入增加与义和团运动抵制外国侵略有关C.1914—1936年人均收入增加与民国成立、一战爆发有关D.1936—1949年人均收入降低与日军侵华、官僚资本膨胀有关20.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B.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1.1933年4月上海《大公报》(右图)报道:“自日本放弃金本位后,积极倾销日货,至各国大起反感,抵制日货者达二十七国。”从这条新闻得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日本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B.经济危机导致国际关系恶化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形成D.日本的贸易政策引发了经济危机22.1974年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发言说:“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依然存在……当前世界的主要倾向是革命。”但在80年代初,他却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下列表述与这种观点转变无关的是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B.中国开始改革开放,需要调整外交政策C.经济全球化加快,各国相互依存程度提高D.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23.近代科学始于14—16世纪,随着大国的兴衰变迁,世界舞台上先后出现过五个科学中心,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⑤③②④①B.③⑤④②①C.⑤②④③①D.⑤③④①②3第二卷38.(18分)围绕中国古代是否属于专制政体,西方曾进行了长期的论战。阅读材料:材料一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我已做过彻底的调查研究,可以肯定下述情况是确凿无疑的,那就是:皇帝无权封任何人的官或增加对任何人的赐钱,或增大其权力,除非根据某个大臣提出的要求这样做。——利玛窦《利玛窦中国札记》(注:利玛窦(1552—1610年),意大利传教士,曾在中国长期居住)。)材料二我们的传教士们告诉我们,那个幅员辽阔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是不是我们的传教士们被秩序的外表所迷惑了呢?是不是因为在那里,不断地行使单一的个人意志,使他们受到了感动呢?——孟德斯鸠(1689—1755年)《论法的精神》请回答:(1)利玛窦与孟德斯鸠各自的观点是什么?(4分)(2)就上述材料而言,你认为谁的观点更可信?请结合作者的史料依据及所处的时代背景,阐明你的理由。(8分)(假定明清政治制度基本相同)(3)据清华大学侯旭东教授研究,“中国专制说”在欧洲萌生,代表的是西方人的中国观,这种观点在近代传入中国,短时间之内便被广泛传播。请结合时代背景,简析“中国专制说”在近代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6分)39.(3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607年开始,伴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英语(英式)就从大西洋沿岸扩散到太平洋沿岸。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世界语言。——根据王恩涌《人文地理学》材料二“英语是目前公认的美国国语和英美技术与金融等领域的通用语……英语,尤其是美式英语,似乎给予全世界的男人和女人——尤其是年轻人——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物质进步、科学与实践经验进程的代名词。整个世界大众消费、国际交流、通俗艺术、两代人的冲突、技术专制都被融入到美式英语、英语引证和语言习惯中。”4——美国当代著名学者乔治·斯坦纳材料三1952年开始院系调整时,撤消合并了大部分学校的英语系科,德语、法语等语种也被缩减。1953至1956年间,全国俄文专科学校及综合性大学俄文系人数却大幅增加到12477人。——根据张同冰《新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回顾》材料四1983年高等学校各外语专业在校生人数——根据张同冰《新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回顾》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式英语发展成世界性语言的社会原因。(6分)(可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分析)(2)材料二反映的是二战以来,美式英语取代了英式英语的世界地位,这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易位”?(8分)(3)根据材料三、四,20世纪50年代与80年代我国外语教育侧重点有何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10分)(4)有人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英语将会成为真正的世界语言。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阐明你的理由。(忽略语言本身的因素)(8分)(5)根据上述材料及你的回答,谈谈你对我国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推广汉语的启示。(2分)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西语阿语其它222111318126816133591117312135历史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1314151617181920212223BABBDDCBDBDA二、非选择题(第38小题18分,第14小题39分,共52分)38.答案要点:(共18分)(1)利玛窦认为中国古代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专制政体(或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2分)。孟德斯鸠认为是专制政体。(2分)(2)利玛窦的观点更可信。(2分)理由:①利玛窦曾经长期生活在中国,获得的是第一手史料。②利玛窦没有强烈的政治目的。③孟德斯鸠依据的是二手史料,根据来华传教士传递的信息,推导出来的结论。④孟德斯鸠处于反专制的启蒙时代,带有强烈的政治目的(2分)。(每个要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6分。)(3)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2分);②政治:民族资产阶级希望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2分);③思想:“专制说”有利于宣传西方启蒙思想(1分),是抨击清政府统治的有力工具(1分)。(能结合史实背景进行分析,言之成理,都可以酌情给分)39.答案要点:(共34分)(1)①政治上,英国率先确立君主立宪制度,开展殖民扩张,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帝国(3分)。②经济上,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抢占世界市场,英语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媒介(2分)。③文化上,英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大量的科技著作用英语发表。(2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实质问题: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2分)原因:①二战后,英国衰落,美国实力膨胀,成为全球性超级大国(2分)。②二战后,美国确立了以自身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2分);③美国科技领先,文化繁荣(2分)。(考生如答具体知识点,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3)50年代:片面强调学习俄语,忽视其他语种(2分)。原因:①“一边倒”加入社会主义阵营;②“一五”期间,苏联援建中国;③中苏蜜月期,中国掀起学习苏联的热潮,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政策(3分)。80年代:以英语为主,兼顾多个主要语种(2分)。原因:①对外开放;②实行多边外交政策。③因应全球化的发展形势.(3分)(考生如答具体知识点,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4)该问按层次评分,采点与采意相结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具体要求如下:第一层次,只作结论。(0分)第二层次,给出表面层次的理由。(3分)如:同意,因为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不同意,世界上大多数人不使用英语,汉语才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第三层次,能结合史实进行初步分析。(5分)如:同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英语是国际交流中最重要的媒介,全球化的发展必将强化英语的国际地位。不同意:世界格局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美国等英语国家的影响力必然下降,英语影响力也将下降。第四层次,能结合史实进行深入分析。(8分)同意:①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英语的作用也6越来越突出;②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是全球化主导者,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主导着国际政治、经济规则的制订,具有强大的文化影响力;③英语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具有最重要的地位。不同意:①语言文化的影响力是由国家的综合国力决定的;②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格局和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美国的国际影响力下降;③而其他新兴大国在世界经济、文化、科技上的影响力必然增长,英语的影响力也会减弱。(5)启示:汉语推广须建立在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基础之上;(1分)汉语推广有利于增强中国的软实力。(1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本文标题:2010高考塘栖中学历史模拟卷17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430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