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仅供参考)都江堰的有趣历史
1.都江堰放水节的来历都江堰清明放水节是传统的民俗节日,清代称为“祀水”,民国年间称为“开水大典”。放水节源于古蜀人对岷江水神的祭祀活动。因秦蜀郡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惠及川西,使传统的祭祀活动逐渐演变为纪念李冰治水功绩的祭祀活动,一年一度,世代相传。唐宋时期,祭祀达到高潮,唐代“春秋设斗牛戏”。宋代开宝七年(974年),诏封李冰为广济王,每年一祀,朝廷在二王庙设监庙官,规定其祭祀级别与五岳相等。唐宋时蜀民以羊祭祀李冰父子,“庙前江际皆屠宰之家”。宋代“每岁用羊四万余头”。每年祭祀,主祭官着公服,行二跪六叩礼,奠帛读祝,三献爵,送神,望燎,告礼成,退。这一祭祀程序一直沿袭到明末。参加祭奠的有钦差、省级地方官员。清代令地方官府立祠,“诹吉致祭”,“牲用少牢,祭列九品”。清明放水节与都江堰岁修密切相关。北宋已形成岁修都江堰的制度,每到冬天枯水季节,在渠首鱼嘴附近,用杩槎截流法筑成临时围堰。整修外江时,拦水入内江;整修内江时又拦水入外江。清明时节,春耕开始,内江灌区需水,便在堰首举行隆重而又热闹的放水仪式,拆除拦河杩槎,放水春灌。古《竹枝词》有:“都江堰水沃西川,人到开时涌岸边。喜看杩槎频拆处,欢声雷动说耕田。”形成古朴具有浓郁地方风情的“川西第一盛会”。清代,由四川总督或省级官吏主持祭祀。主祭官及随从于清明前一天赶到灌县。次日晨,主祭官先到伏龙观祭祀李冰,然后到二王庙祭李冰及二郎神。祭祀完毕,到堰功祠瞻仰历代修堰先贤。最后到杨泗庙前江边祭棚主持放水仪式。沿河两岸、盘山路上挤满了观水的民众。主祭官一声号令,鸣放三声礼炮,顿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剽悍的堰工立即跳上内江拦河杩槎,齐声吼起“杩槎号子”,挥动利斧砍断绑扎杩槎的竹索。岸上的堰工拉紧纤绳,拉垮其中几架杩槎,拦河杩槎顿时解体,滔滔江水从决口处涌入干涸的内江。两岸群众面对汹涌的江水,欢欣鼓舞,年轻人沿江疾跑,不断用石子向流水最前端打去,俗称“打水脑壳”。更有好事者于堰头放下鸭子,下游两岸的年轻人便勇敢地跳下水去,争抢“水头鸭”。老人们则跪在江边,舀起“头水”敬神,祈求五谷丰登。放水后,主祭官要立刻启程,相传必须赶在水头前返回成都,一路上不准停歇,亦不能宿郫县;主祭官跑得快,水就来得多;若落在水头后,当年春耕会水不够用。民国时期,放水节由省政府要员主祭。颁布祭礼程式,改二跪六叩礼为三鞠躬。祭祀前,全体唱《迎神诗》:“曾曾小子,胚胞黄农。长被流泽,永赞神功。神之格思,百福所赐。作之述之,为万世利。”并面对李冰像齐唱纪念歌。民国29年(1940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曾亲临主持放水大典。2.都江堰的历史灌县位于成都平原西北,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水利名城。早在秦昭王后期,蜀守李冰在这里“凿离堆”、“穿二江”,创建举世闻名的都江堰,为成都平原的开发作出卓越的贡献。灌县还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东汉末年,沛国张陵,学道鹤鸣山,在青城山一带传道,形成道教重要教派―天师道,道统世代不绝。1939年(民国28年)10月,张大千携眷上青城山,住上清宫,作《仿石涛山水》、《蜀州秦树图卷》、《青城山红叶粉蝶图》、《雪峰夕照图》、《雨夜丈人峰》等多卷。1940年(民国29年)4月30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邓锡侯等人陪同下来青城山,住天师洞;5月l日,蒋介石离开青城山,经灌县返成都。7月,蒋介石再次来青城山小住,并为上清宫书写宫名。9月,张大千离青城山去敦煌。是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上青城山建福宫居住,次年主持都江堰开水大典;1941年(民国30年)2月2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将军来灌考察;是年,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佑任去汉川考察大禹遗迹,途经灌县参观都江堰、二王庙。抗日战争殉难烈士忠烈祠和抗日阵亡将士碑在离堆公园建成。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写碑文;1943年(民国32年)夏,著名国画大师徐悲鸿带领学生途径灌县前往青城山写生;12月,张大千从敦煌归来,携眷再次去上清宫,将带回之天水红爪玉嘴鸦10多只放养山中,并种下梅花。是年,美国副总统华来士来灌县参观都江堰。1944年(民国33年)夏,美空军在离堆公园放映有声电影片《保卫我们的土地》1955年,5月5日,周恩来,陈毅出席万隆会议回国途中来灌县参观都江堰、青城山;1956年12月,捷克斯洛伐克总理西罗基、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缅甸副总理吴觉来灌县参观都江堰;1957年3月,朱德来灌县视察;1958年3月18日刘少奇、贺龙。陈云、李先念等领导同志,专程来灌县视察并参观都江堰;21日,毛泽东来灌县视察并参观都江堰;1959年毛泽东再次视察都江堰,10月匈牙利人民共和国主席道比来都江堰参观;1974年缅甸共产党副主席柯生一行7人来灌县参观都江堰;1976年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一行来灌县参观都江堰;1977年墨西哥总理埃切维里亚一行来灌县参观都江堰;1978年7月,美籍华人核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夫妇一行来灌县参观都江堰;伊拉克共产党总书记一行来灌县参观都江堰;8月,比利时总理一行来灌县参观都江堰;9月,罗马尼亚总理漫内斯库一行来灌县参观都江堰;10月澳大利亚副总理一行来灌县参观都江堰;12月,日本工人党总书记来灌县参观都江堰;1979年2月,欧共体委员会主席詹金斯一行来灌县参观都江堰;3月,马来西亚共产党总书记一行来灌县参观都江堰;5月,阿根廷及多哥高级官员一行来灌县参观都江堰;8月,孟加拉国国民议会会长一行来灌县参观都江堰;8月17日邓小平来灌县视察都江堰;9月,荷兰首相一行来灌县参观都江堰,英国前首相、瑞典总理、加拿大前总理等首脑来灌县参观都江堰;1980年,委内瑞拉、意大利、斯里兰卡等国首脑来灌县参观都江堰;7月邓小平再次视察都江堰;1981年,新西兰、奥地利、泰国等国首脑来灌县参观都江堰;美国前总统约翰逊夫妇、日本众议院议长福田一行、瑞典国王与王后来灌县参观都江堰;3.都江堰的有趣故事秦昭王使李冰为蜀守,开成都县两江,溉田万顷。神须取女二人以为妇,冰自以女与神为婚。径至祠,劝神酒,酒杯恒澹澹。冰厉声责之,因忽不见。良久,有两苍牛斗于江岸。有间辄还,流汗谓官属日:吾斗疲函,不当相助矣?南向腰中正白者,我缓也。主簿刺杀北面者,江神遂死。蜀人慕其气映,凡壮健者,因名冰儿也”。简译:秦昭王让李冰当了蜀地的太守,建成都城并限制两条江,灌溉了万顷田地;但是当时江里有江神,必须每年娶两位美女当老婆(祭祀),李冰不忍心看百姓送死,就自己扮成美女去跟江神成婚;装扮好后,他径自走到了神祠,对神劝酒,酒因为杯满而溢出,李冰就大声责骂神不是真神,没有神力(酒溢出,参见西游记斗酒一章),然后两个人都不见了;等了一会儿其他人发现有两条黑牛在江岸打斗,有一头突然跑回岸上,流着汗对李冰的下属官员说:我打得太累啦,你们还不帮我吗?你们注意了,南边腰间有白色条纹的,就是我啦!于是李冰的主簿就抓住破绽(南牛缓慢时)刺杀北面那一个,江神就死啦!蜀地的人被李冰所折服,以后但凡希望儿子健壮的,都给他取名叫冰儿。在小鉴华山岩上,岩有3层,层层有洞,大小上百,形如弯月,白云缭绕。清《灌县乡土志)):“唐宋时依岩架屋,有禅僧栖之”。清人黄云鹊曾攀藤附葛上到洞中,岩壁有诗刻云:“忙忙收拾玉炉沙,整顿行装日已斜。袖拂白云出洞府,肩挑明月过天涯。可怜枝上新啼鸟,难舍篱边旧种花。吩咐犬猫随我去,不须流落俗人家”。末署“口口代虚子题”。4.道教的修仙体系(地仙)吕曰:“所谓地仙者,何也?”钟曰:“地仙者,天地之半,神仙之才。不悟大道,止于小成之法。不可见功,唯以长生住世,而不死于人间者也。”吕曰:“地仙如何下手?”钟曰:“始也法天地升降之理,取日月生成之数。身中用年月,日中用时刻。先要识龙虎,次要配坎离。辨水源清浊,分气候早晚。收真一,察二仪,列三才,分四象,别五运,定六气,聚七宝,序八卦,行九洲。五行颠倒,气传于母而液行夫妇也。三田反复,烧成丹药,永镇压下田,炼形住世而得长生不死,以作陆地神仙,故曰地仙。”收真一:自然无为;察二仪:阴阳二气;列三才:宇宙本源;分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别五运:木火土金水;定六气: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六种气候的转变;聚七宝:;琥珀、珊瑚、砗磲、琉璃、玛瑙、珍珠、麝香;疗八卦:为人处事,逢凶化吉,行九州;5.人参果的百科西游记第二十四回记载:在万寿山五庄观。有棵灵根,唤名草还丹,又名人参果。该树三千年一开花,又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以成熟。人若有缘,闻一闻能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能活四万七千年。遇金则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6.锦江画苑“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大诗人杜甫就曾立于岷江之畔,临江迎风,朗声吟诵他胸中的宏丽诗篇,而激发他灵感的,正是他脚下东流不尽的秦时水、灌溉万物的都江堰、春回天地的锦之江。这里的锦江,不仅是地理上的锦江,更是文化里的锦江。从地理意义上来俯瞰,锦江是一段始于鱼嘴,流经川西平原,润泽成都的河流。它上分离于岷江,下终归于岷江,实现了自鱼嘴分流后,最终又回到岷江的分分合合之路。它就像一个游子,少年离开故乡,最终又回归故乡。从文化意义上来体察,清流千里的都江堰不仅是成都城市发展的摇篮,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而且还是长江上游文明中心的动力。渠首工程之后的都江堰大型水利体系呈扇形向东展开,就形成了今天以成都为代表的“锦江文明”。而“锦江文明”的价值与意义,离开了都江堰将不复存在。因为余秋雨曾经说过:“有了它,旱涝无常的成都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但是在这里,我要补充一句,有了都江堰,才有了历代书画家笔下的翰墨丹青。从现陈列于伏龙观的汉墓石刻“东汉淡水养殖画像石”的精美画作到东汉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崔瑗宰灌县时的临江学书,都是举不胜举的书画缘分。而同时,为都江堰灌溉提供这种可能的,正是由鱼嘴至成都的锦江。这就是锦江与都江堰唇齿相依的关系。这也是锦江书画院落户都江堰的极为重要的原因。因为任何事物都需要追本溯源,都需要一次对母亲河的深情回望。包括司马相如、扬雄、李真、张素卿、黄荃、黄居采、阮知海、黄修复、日章、杨升庵、李调元及至近代的林思进、陈子庄、马识途、流沙河、岑学恭、赵蕴玉、周春芽、何多苓、阿鸽、何应辉、刘正成等在内的成都书画家都是喝着都江堰水长大的,蘸着都江堰的水写字的,枕着都江堰的水入眠的……不唯如此,千百年来,“天下画家例到蜀”。来成都及都江堰做画的阎立本、贯休、孙位、孙太古、文同、苏轼、赵熙、于右任、谢无量、徐悲鸿、关山月、黄宾虹、赵望云、陆俨少、何海霞、傅抱石、叶浅予、黄君璧、吴一峰、周抡圆、钱君匋、范曾、李焕民、尼玛泽仁、罗中立等,很难说他们没有从这片土地上受到启发或找到灵感……张大千放养的红爪玉嘴鸦至今在青城山林翱翔;徐悲鸿与廖静文的初恋即从青城山脚开始,董寿平和其舅父陈稚塘在灌县西街一住12年……幽甲天下的青城山涌动他们胸中的诗情,浩荡奔流的都江堰流淌着他们笔下的画意。我相信,大多数艺术家都愿意承认,正是有了都江堰的修建,有了锦江的疏浚,才有了益州或曰蜀中书画的繁荣与发展。因此,才有了诞生于都江堰的《锦江画卷》。7.张大千的成都岁月张大千18岁赴日本留学,就是坐船从成都出发取道上海赴日的。1938年,为躲避战乱,他再次来到成都,辗转青城山、贲园、昭觉寺、郫县团结镇等地,最后在金牛坝修建了寓所。正是成都的这段时光,张大千潜心将敦煌壁画重彩工笔与传统文人写意相结合,独创了泼墨泼彩风格现代水墨画,更成为他创作《万里长江图》《蜀山图》《蜀江图》等名画的灵感来源。张大千第一代入室弟子胡立的遗孀雷良玉和儿子胡作廊,如今居住在都江堰。88岁的雷良玉老人,也曾于1948年拜师张大千,她的儿子胡作廊也是职业画家,是张大千的再传弟子。抗战爆发后,北平沦陷。1938年日方多次派汉奸劝张大千出任伪职,张大千推诿不从,化装逃出北平,辗转上海、香港,入桂林途中会见徐悲
本文标题:(仅供参考)都江堰的有趣历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432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