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汽车零组件产业分析一、台湾汽车零组件产业的发展现况台湾汽车工业历经半世纪的发展,已有长足的进步,尤其在台湾《汽车工业发展方案》实施之后,台湾汽车工业技术能力之提升特别明显,2001年的汽车产业产值约新台币2,500亿元,而至2003年已成长至3,500亿元,两年间成长率约40%。另外,台湾汽车零组件产业,也在这样的背景影响下,竞争力不断提升,并开创出新的局面,目前已成为亚洲地区的零组件供应中心,成效卓著。然而,展望未来,台湾汽车市场规模有限、市场逐渐饱和及加入WTO后汽车进口限制逐年松绑之情形下,如何推动台湾汽车工业持续蓬勃发展,并于国际汽车工业占有一席之地位,已成为台湾产官学各界关注的课题。目前台湾10家汽车厂旗下的代工(OEM)供货商约有300家左右,若加上第二级、第三级卫星厂(注1),以及供应售后维修体系的零组件供应厂商,台湾汽车零组件供应厂商约有2,800多家,其中赴大陆投资的厂商已超过200家。目前厂商大多已藉由局部制程自动化而发展出少量多样的弹性制造技术,质量亦已符合国际水平。然而,由于台湾汽车市场规模太小,生产制造较不具规模经济,使得台湾汽车零组件厂商配合整车OEM产销之市场相对受限,进而压缩零组件厂商的获利空间。由于原厂汽车零组件质量要求与管控较为严格,再加上运送的问题,因此,目前台湾汽车零组件厂商虽然也有些厂商切入国际大车厂的全球供应链原厂零件代工,但整体而言,市占率较大者仍以AM市场为主(注2)。台湾汽车零组件制造厂约供应全球85%~90%的AM市场零组件。图11994~2003年台湾汽车产值变动趋势台湾汽车整车产业之总产值,近十年来约维持在1,300~1,900亿元之间,2002年为1,577亿元,2003年成长率达14.8%。汽车零组件产业之总产值,近十年则约维持在1,100~1,600亿元之间,2002年为1,551亿元,2003年成长率达8.1%。若以1994~2003年之复合平均成长率计算,汽车整车产业之成长率为1.1%,汽车零组件产业之成长率为4.5%,汽车零组件产业之成长远高于汽车整车产业之成长,主要是因为台湾汽车市场已呈现饱和状态,而零组件厂商则因为不断投入研发及提升生产技术,产品已具国际竞争能力,因此能朝其它地区不断的扩大市场,产值因而不断增加。图21994~2003年台湾汽车零组件出口金额变动形势由于台湾汽车市场不大,又已成饱和状态,内需市场要再扩增不易,汽车零组件便以国际市场为发展重点,其中尤其着重售后服务之零组件市场,加上台湾汽车零件业具有少量多样、弹性制造之优势,因此,台湾汽车零组件每年外销金额均持续扩大。而且,根据工研院IEK统计,台湾汽车零组件2002年之外销比例已高达64.4%,2003年汽车零组件出口规模更高达1,077.8亿元,较2002年同期成长18.92%,2003年之外销比例接近七成,其中,主要出口国家以美国为主,出口规模达382.9亿元,占整体零件出口金额的35.52%。根据海关进出口资料及台湾车辆工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近十年来的汽车零组件之外销金额呈稳定成长趋势,除1997~2000年受美国「StateFarm事件」(注3)冲击影响,发展较为停滞、造成外销负成长外,近几年来均创新高,2003年的汽车零组件外销已突破1,000亿新台币,较上年大幅上涨18%。显示台湾汽车零组件业者以其少量多样、弹性制造之利基,将发展重心由扩增不易的内需市场,转向国际市场发展的策略成功。二、全球(含大陆)汽车产业供应体系的发展形势从全球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虽然汽车已是相当成熟的产业,整个产业链的架构也很完整,不过,在获利及成本的压力下,近年来全球汽车代工市场的生态已逐渐在改变中。全球各大车厂在扩大生产规模时,不再沿用过去一贯化生产的方式,整车厂汽车零组件的自制率不断降低,对于外部汽车零组件厂的依赖程度逐渐提高,结果,汽车零组件厂从单纯的零组件代工角色,一跃成为车厂的主要研发伙伴。整车厂与汽车零组件厂关系的变化,让成本压力逐渐转移到零组件厂身上,因此,造成Delphi、Visteon、Dana等全球主要汽车零组件供应厂的净利率呈现逐年下滑的现象。这些大零组件厂?了降低制造成本,纷纷采取委外代工或合资设厂方式,给台湾汽车零组件制造厂带来商机。另外,受到全球外在环境的变迁,汽车制造商从以往的大量生产、精益生产(leanproduction),如今已逐渐转为以客户导向为主的企业经营型态,而未来的业务核心也将着重在产品设计,及客户关系管理上。这也意味着汽车制造商会将外包比例增加,零组件供货商接手汽车制造的程度也将越高,所要承括的范围不仅仅是传统代工,还包含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质量检验、前置时间掌控及售后服务等。此外,整车厂与零组件供货商的供应模式也在进行改变,以往单一零件或组件的供应,将逐渐转变为「模块」(注4)供应,显示模块化已成为全球汽车零组件发展趋势。目前许多欧美和日本零组件厂已积极专注在相关汽车模块化零件的开发,像是日本的CalsonicKansei公司、法国Faurecia公司、美国的Visteon等。已开发的模块包括有前端模块(Front-endmodule,FEM)、驾驶舱模块(Cockpitmodule)、车门模块(Doormodule)、座椅模块(Seatmodule)、排气系统模块(Exhaustmodule)等。2003年大陆共生产汽车444万辆,销售439万辆,较前年分别成长36.6%和34.5%,使得中国已超越法国,成为全球排名第四大的汽车生产国,仅落在美国、日本、德国之后。其中,2003年,生产轿车201万辆,销售197万辆,较前年分别成长84.4%和80.7%,大陆汽车业中长期仍持续呈现成长趋势。市场预料,至2010年大陆车市将维持每年16~20%之成长,预计2010年,大陆家用轿车保有总量将达到1,466万辆,其中城镇居民家用轿车保有量约1,400万辆。到2020年,中国家用轿车保有量将达到7,200万辆,家用轿车将成为整个汽车工业成长最重要的因素。随着大陆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产业对零配件的需求量也日益成长。尽管大陆本地的汽车零配件厂数目相当多,不过大多面临规模小、技术落后、质量差等问题。目前大陆汽车零配件厂约15,000家,年营业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只有130家,50万元以下的却高达2,700家,生产成本高,行业整体效益不高,许多零配件厂仅仅以仿冒为主。而与欧美日厂商合资的零组件厂,则普遍有生产成本偏高的现象。根据McKinsey的分析,以相同车型作比较,2001年大陆所生产的汽车,总成本还高出全球平均21.8%。大陆汽车零组件产业落后,导致大陆汽车工业的整体竞争实力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陆汽车工业的发展,大陆汽车零组件产业落后的原因主要包括:一、生产规模小及地方保护主义严重,零组件配套体系各自独立,相对形成了封闭的配套体系,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二、产品国际竞争力薄弱,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及产品开发投入不足,零组件厂商与整车厂的同步产品开发能力还没有形成,质量管理体系缺乏,质量意识淡薄;三、相关产业人才缺乏,研发能力薄弱,大多数厂商重生产轻开发,使得厂商的研发能力薄弱及技术落后,以及中外合资的厂商在技术取得方面受到限制,难以引进产品的核心技术;四、部分零组件厂商负债严重,发展力道不足,大多数的零组件厂商要靠银行贷款进行投资建设,投资成本高负担重。根据台湾汽车同业公会统计,目前台商汽车零件赴大陆投资主要集中在福建、两广与江苏等地区,约占82%,而产品主要以电装品及引擎系统为大宗,分别占19.9%及14.7%。上述两项产品电装品以士电为主,引擎则以中华裕隆之合作转投资为主,其它多为小厂。由于台湾汽车产业的OEM市场已呈现饱和,所以OEM零件的成长主要系于大陆市场,加上大陆汽车销售成长快速,对汽车零件的需求激增,台湾厂商已积极与大陆整车厂合作成为OEM零件代工厂。基本上,台湾的汽车零组件业者在中国大陆的布局已愈来愈绵密,除了是东南、风神汽车的零组件供应厂之外,亦开始供货给大陆的大型汽车集团,如一汽、上汽、广州本田等,再加上各大国际汽车厂进入中国大陆设厂后,台湾汽车零组件业者也可望成为这些中外合资汽车厂的供货商。三、台湾汽车零组件产业发展之策略为协助国内贸易商抢进国际汽车零组件的供应链体系,行政院经济部近期已提出「辅导汽车零组件专业贸易商计划」,准备动拨贸易推广基金7,500万元的经费,补助10家贸易商,最高金额约300至400万元。整个计划的第一期预定2005年7月正式上路,将执行至2006年底,近期内将筹组成立资源中心(APRC),并兵分三路,由财团法人车辆测试中心、中卫中心与外贸协会,分别建构供应链体系、产品验证与进入国际大厂供应链等,同时计划挑选10家专业贸易商,予以经费补助,全力抢滩美国、德国、法国与日本等主力市场,协助中小企业取得国际大厂的认证,并整合供应链,以争取订单。世界各地汽车零组件产业的发展,大多是由汽车组装业者带动。不过,台湾因为汽车市场太小,而且新车研发技术又几乎掌握在国外技术母厂手中,所以整车厂的发展并不如零件厂。从全球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台湾汽车零组件业者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应该比整车厂来的高。主要原因是台湾汽车市场受限于规模小,而零组件厂为达经济规模必须向海外发展,既然要到海外抢别人的地盘,故在自身技术上及成本上都必须有足够的竞争力才可能存活下来。为了减轻成本的压力,各大零组件厂纷纷透过合资设厂或委外代工的方式来降低成本,进而有助台湾汽车零组件制造厂质量及价格优势的提升,进一步深入全球供应链的大门。台湾汽车零组件外销产品以塑料件、冲压金属件、车灯及轮胎等一般维修件及零配件产品为主,以国际售后服务之维修市场(aftermarket)为经营主轴。以目前全球车辆市场来看,汽车制造厂均建立了稳定之零组件卫星供应体系,该稳定的卫星供应体系并不易变动,新兴业者将极难切入中心车厂已建置完成之卫星供应链体系,而只能寻求切入售后服务之维修市场。故国内零组件产业如何及时开发出具有市场差异化之高附加值产品,或能及早切入中心车厂之卫星体系,将为我国零组件产业能否蓬勃发展之重要因素。另外,科专计划投入策略十分重要,以强化整车自主技术以带动零组件产业,加值零组件产品以切入国际供应链体系;在科专计划主导及投入下,推动研发联盟加值零组件产业,强化研发规模,补助联盟业者执行技术开发计划,开发高附加价值模块化产品,增加汽车零组件产品的价值与切入国际市场之机会。台湾汽车产业无论整车或零组件之制造质量均已接近先进国家水平,已普遍获得国际肯定。然而,随着大陆及东南亚车辆产业急速兴起,将提供我国整车及零组件产业很好之切入机会,值此国内汽车工业发展之关键时刻,如规划得宜,将使我国汽车工业规模倍增,反之则将遭国外汽车集团与大陆合作下所陆续兴起之车辆工业反噬,而决定重点在于我国汽车工业是否能适时掌控关键之技术,促成相关业者建立起核心能量及开发出具技术内涵之差异化产品。经济部将逐年扩大对国内车辆产业技术研发之投入与支持,尤其加重于整车自主关键技术及模块化零组件产品之研发,期能推动国内汽车工业成功转型,带动相关产业蓬勃发展,使我国车辆工业能于国际市场占有重要之地位并稳固国内经济重大支柱。附注:1.汽车工业及零组件工业构成一典型的中卫体系,中心车厂将零组件外包给一级(1sttier)卫星厂,一级卫星厂再将细部零件转包给第二级、第三级卫星厂,形成多层次的金字塔型分工结构。2.汽车零组件主要可分为原厂组装使用的零件与售后维修车厂所使用的零件。就零件的销售管道来看,可分为OEM(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ing)、ODM(OriginalDesignManufacturing)、OES(OriginalEquipmentService)、AM(AfterMarket)等等汽车零件的销售管道。OES、OEM、ODM市场为原厂零件市场,AM市场则是售后维修及改装车使用副厂零件市场。3.1997年7月爆发了AM产品最著名之官司,此官司是由投保人在美国伊利诺伊州
本文标题:汽车零组件产业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43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