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 20112013高考研讨选择题
2011——2013年山东省和全国文综历史试卷分析及应考策略(选择题部分)山东省华侨中学历史组一、近三年山东卷选择题命题探讨1、考查主干知识,注重基础性。2、依据课程标准,以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考查课程知识。3、注重阶段特征和时代特点的考查。4、突出对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着眼学生的创新发展能力。5、注重学科价值观的引领。6、体现多元史观。二、近三年全国卷选择题命题探讨1、注重对教材主干知识、基础知识的考查。2、材料解析题所占比重不断加大,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从三个必修模块试题的比重来看,侧重于考查必修一即政治版块的内容,从中外史试题的比重来看,侧重于考查中国史的内容。4、选择题呈现方式多样,各学科知识相互渗透,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文科综合素养。5、不回避热点和周年问题,也注重考查学生对史学研究方法的了解和形成初步的史学研究能力。三、近三年选择题命题探讨汇总1、都注重考查主干知识,注重基础性。2、都依据课程标准,以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考查课程知识。材料解析题所占比重不断加大,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都注重阶段特征和时代特点的考查。4、都不回避热点和周年问题,也都注重考查学生对史学研究方法的了解和形成初步的史学研究能力。5、都体现多元史观。备考方略1、正确把握考纲、课标与教材三者之间所关系(一)复习备考指导思想以课标为指导,以《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以近几年高考试题为参照,在继承中探索,在改革中创新,构建高考复习新体系。◆考什么——具体的考点(“说明”之“考试范围”)◆怎么考——命题的角度(“课标”之“内容标准”)?◆考查的深度与广度(“说明”之“题型示例”)2、准确把握课标、说明对备考的指导作用3、认真分析、研究考题对备考的指导作用试题呈现形式、考点分布(二)把握学习的三个层次:知——“你知道吗”,“知道多少”识——“你理解吗”,“理解的深度、广度如何”用——“你能用这些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吗”,“解决何种难度或复杂的问题”(三)具体教学建议1、认真研究课标、考纲、高考命题,使高中历史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更加适应高考选拔性考试。认真研究课标,选择和整合教材资源,使高考能力要求逐步渗透到教学中。认真分析研究历年山东卷的试题,细致总结其考查内容范围、设问角度、答案设计、选材利用等方面的特点,准确把握山东卷命题的发展趋势,结合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因势利导,提高教学的实效性。2、加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教学,提高基础知识掌握的水平。高考考查的就是以主干知识、重点知识为主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的掌握需要从质和量两方面着手:从量的方面看,就是要全面复习,所有重要的概念、重大历史事件和现象、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等内容都应学习掌握。从质的角度看,就是要将基础知识记忆牢固,理解准确。3.加强历史发展基本脉络的学习,重点分析阶段性历史特征和重点历史知识、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地位和历史特点。在把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要逐渐形成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把重点历史知识、重大历史事件放倒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去评价、认识,而在此过程中就会形成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虽不是高考直接考查的目标,但在了解了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后,许多历史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这实际上也是培养学生一种基本的历史学科素养。4.加强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介绍,注重历史研究基本方法、历史史观的学习和渗透。除了原有的唯物史观外,文明史观、近代化(亦称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亦称整体史观)、比较史观等越来越为广大史学研究者所接受。课程改革以来,不论是课标的制定抑或是教科书编写,上述新的史学观点都不同程度地渗透其中,近两年的考试中都有所体现,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学生这方面的学习。5.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答题方法和答题规范的指导。★格式规范:形式上“三化”——段落化、序号化、提示化。内容上要点化——分总结合、史论结合。★答是所问:学会审题、会读材料、会迁移知识;★史论结合:问题或材料提出的是论,则一般要求回答具体的史实;问题或材料提供的是具体的史实或内容,则一般要求归纳总结成结论。★使用准确的历史性语言。6、恰当规划好复习的轮次◇第一轮次:各自为战●由线及点——先单元后课●由点及线——再由课到单元●点线成面——课、单元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整体◇第二轮次:融为一体●三个模块之间互相融合,按阶段形成通史体系●中外历史之间互相融合:先“对照”(外显)再“联系”(内在)◇第三轮次:限时“模拟”,掌握方法;回归说明★形式上:限时(45或50分钟)限量(题量与分值模拟高考)★内容上:针对性(材料情境+传统;设问角度)结束语教学像农耕我们要周而复始,但更要渐进创新我们要顺应时令,但更要把握规律教学像农耕我们要科学耕耘,但更需天道酬勤教学像农耕1、考查主干知识,注重基础性。2011年选择题主要涉及了科举制度、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近代工业的发展、近代的民族主义、改革开放、雅典民主政治、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和两次工业革命、战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2012年主要考查了如下基础内容:诸子百家思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国民革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工业革命。2013年山东文综试题秉承了前几年的特点,涉及儒家“礼”的思想、重农抑商政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沿革特点、五四运动的影响、人民公社、美国1787年宪法、西学东渐、中体西用思想、甲午战争、洋务运动、中国现代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经济全球化、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2、依据课程标准,以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考查课程知识。近三年山东卷历史试题均不拘泥于教材知识点的具体表述,而是超越和突破教材,从崭新的角度和视角重新整合知识,由“新材料”来创设“新情境”。既使得卷面活泼生动,又突出了对考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等学科能力的考查。2011年8道选择题均为材料式选择题,其中4道题为文字材料、2道题为图片材料、2道题为图表材料。整份试卷不再拘泥于课本,突出体现了对课程知识的考查。2012年8道选择题有六道是材料式选择题,稍微遗憾的是材料的形式较为单调,除第12题是表格材料之外,其他均是文字材料。2013年8道选择题也有六道是材料式选择题。与往年的试题相比,今年试题大量使用原始性材料,减少了观点性、史论类材料的使用。如第9题《周礼·考工记》、第10题《汉书·食货志》、第11题清宫档案史料。这些原始性材料更为客观,给考生以历史真实感,体现了历史求真求实的特点。它更有利于历史情境的创设,更便于对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能力的考查。题干中所给的全新材料本身就对考生的思维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因为只有准确理解题干材料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另外,选择题设置的干扰项也加大了试题的思维含量。3、注重阶段特征和时代特点的考查。从2007年至今,全国大部分新课程试卷依然按照大家所熟悉的中外两个通史的顺序编排试题,很多试题的落脚点仍是横向的阶段特征,注重考查一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山东文综卷多年来一直坚持了这一命题原则,例如:2011年15题考查的是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2012年第12题考查了宋朝的阶段特征。2013年11题“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对历史发展脉络的考查,第14、16题将“人民公社”和“李贽思想”置于与世界历史的比较研究视野中,考查了考生比较分析,准确把握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4、突出对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着眼学生的创新发展能力。2010年第11题对现代化史的考查、旨在引导中学教师要改变根据教科书向学生灌输纯一结论、根据教材史实论证结论、引导学生背诵教材结论的传统教学体式格局,而是要在全面的唯物史指导下、用多种史学研究范式对重大历史事件或现象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观察,以期获得对历史的更全面的接近真相的认识或阐释。2011年、2012年以及2013年突出了这方面的锐意创新,并成为试卷的一大亮点。试题注重考察学生学习过程,突出史料考查,全面考查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和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沿革的三大主题,三者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是三位一体的关系,第11题就将其揉和在一起,对秦汉至宋元的政治制度变化趋势进行了综合考查。5、注重学科价值观的引领。这一特点不仅在山东卷中体现明显,在全国卷以及其他各地高考试卷中也有体现。2011年例题价值观、热点第9题突出了公平、公众的人才选拔制度有利于全国的团结统一和人民参政的热情第12题突出了民族主义第14题突出了司法的公平公正;第27题突出了全球视野下的民主、传统和交流问题等2012年第15题、16题、都意在引导考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6、体现多元史观历史是客观的,但历史学是主观的。通观近年的高考命题,体现的史观主要是现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和革命史观,而且经常会出现多种史观混搭的试题。2012年的山东文综卷更突出地体现了这一命题导向。如第13、14题体现了革命史观;第15题体现了现代化史观;第16题体现了全球化史观;2013年第9题以《周礼·考工记》对周王城形制的规定,考查了考生对“礼”这一思想的掌握情况。是从微观史学的角度审视历史。试题从宏观着眼,微观着手,知微见著,如中国传统文化模式表现为以“礼”为中心的一系列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它渗透到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第10题以《汉书·食货志》中一则西汉政府的禁令入手,考查了重农抑商这一在中国古代一以贯之的宏观经济政策。也是从微观史学的角度审视历史。第15题以一则报纸的新闻通讯考查了1787年宪法的相关内容。则是从社会生活史的角度理解历史。第16题将李贽思想和人文主义思想放在15-16世纪中西方都出现思想解放的时代背景下进行比较分析,从全球史的视角,将历史事物置于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题号2011年2012年2013年24题董仲舒《春秋》题,考查秦汉中央集权。隐性考查宗法制的历史影响。汉武帝时设十三州刺史,监察制度。此题考查汉武帝时采取措施抑制豪强地主兼并土地,缓和社会矛盾。秦国与关东六国墓葬制度之别。考查战国时期秦国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25题《隋书·食货志》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考查南北朝时期封建经济发展情况。对学生历史阶段特征与时空观的培养。宋代杭州民间传说故事:自由恋爱、维持正义。考查宋代以来市民阶层价兴起及值取向。儒学由“周孔之道”到“孔孟之道”的变化发展。考查宋代儒学的特征。26题黄宗羲题。儒学受到批判,“公其非是于学校”体现梨州思想的精神实质。明后期松江地区经济结构的变动,大批农民离开土地从事工商业或游手好闲,社会结构发生变化。雅典政治体制题:政治领袖与演说家。考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特征——直接民主。27题苏格拉底题,考查雅典民主体制的不足之处——直接民主导致权力泛滥与公众暴力。苏格拉底捍卫思想自由原则。明朝理学家王阳明题:“四民异业而同道”则把传统观念中一直视为贱业的工商摆到与士同“道”的地位。英国“光荣革命”后的相关史实——合法外衣:英王“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继位女王。28题巴黎公社给农民文告意图——希望得到农民支持。培养考生突破定势思维,立足材料得出历史结论的学科素养。清朝内阁公务案例“样本巨册”:体制僵化——明清时期封建制度走向衰落。自然科学独立宣言——恩格斯题:日心说。考查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特征﹡哥白尼《天体运行论》29题太平天国反孔尊孔题——拜上帝教局限。结合旧知识考查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新认识。梁启超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题:从专制不断强化,透视历史演进。晚清现代化发展的趋向题,三个层面。考查中国现代化的历程。“现代化”主要指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30题公车上书与五四运动差异比较题——民族觉悟、群众觉醒。张謇:晚清状元投身实业
本文标题:20112013高考研讨选择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445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