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2016·安徽六校一联)下列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是()A.效应T细胞识别靶细胞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C.同种生物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解析:选B。效应T细胞上有糖蛋白,能识别靶细胞,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A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属于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没有涉及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正确;精子和卵细胞相互接触完成受精作用,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C错误;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调节细胞代谢活动,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D错误。2.(2015·北京重点中学开学测试)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图所示,其基本过程:①、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又出现了斑点。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解析:选C。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说明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B正确;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的荧光淬灭,停止激光照射后,恢复荧光,故可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A正确;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D正确;不能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C错误。3.(2015·河北石家庄二模)下列有关液泡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细胞液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物质B.用纸层析法分离液泡中的色素可以出现4条色素带C.液泡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并保持细胞形态D.外界水分子经过4层磷脂分子进入根毛细胞的液泡解析:选B。植物液泡的细胞液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及大量的水等物质,A正确;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可以出现4条色素带,液泡中的色素只有花青素,B错误;液泡内含有大量的水,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并保持细胞形态,C正确;外界水分子经过细胞膜和液泡膜,共4层磷脂分子进入根毛细胞的液泡,D正确。4.(2015·安徽安庆三模)下图为内质网与细胞核和高尔基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图,箭头表示分泌物的合成及其分泌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A.细胞中所有的膜统称为生物膜,其结构、成分完全相同B.图中的箭头方向是指经内质网合成的所有物质运输的方向C.在动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的功能是一样的D.此图中的内质网主要合成的蛋白质有可能是胃蛋白酶解析:选D。生物膜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其基本结构相同,但不同的膜具有不同的功能,是由其表面的蛋白质和糖类决定的,A错误;经内质网加工合成的物质有蛋白质和糖类,其中有些是在细胞内起作用的,B错误;在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的功能是与分泌蛋白的进一步加工有关,而在植物细胞中是与新细胞壁的形成有关,C错误;胃蛋白酶是一种分泌蛋白,D正确。5.(2015·山东滕州期末)细胞的各种膜性结构间相互联系和转移的现象称为膜流。关于“膜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的释放、质壁分离和吞噬细胞摄取抗原都体现了膜流B.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均能发生膜流现象C.膜流的方向只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D.膜流可参与细胞不同结构间或细胞内外的物质转运解析:选D。神经细胞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吞噬细胞摄取抗原以胞吞形式,质壁分离时细胞壁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这些现象的发生依据的是膜的流动性,但没有膜性结构间相互联系和转移,所以不能体现膜流,A错误;大肠杆菌不能发生膜流现象,因为大肠杆菌除细胞膜之外无其他膜结构,酵母菌可以,B错误;膜流指的是膜性结构间相互联系和转移的现象,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三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C错误。6.(2016·安徽皖南八校二联)取某一红色花冠的2个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似的花瓣细胞,将它们分别放置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细胞失水量的变化如图1,液泡直径的变化如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第4分钟后乙溶液中细胞由于失水过多而死亡B.甲、乙两种溶液的浓度不同,溶质也不可能相同C.第2分钟前乙溶液中花瓣细胞的失水速率大于甲溶液D.图2中曲线Ⅰ和图1中乙溶液中细胞失水量曲线对应解析:选D。由图2判断,第4分钟后液泡直径持续增加,说明细胞并未死亡,A错误;3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甲、乙溶液溶质不同,甲溶液中溶质不能被细胞吸收,乙溶液中的溶质可以被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B错误;据图1中第2分钟前两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处于甲溶液中的花瓣细胞的失水速率大于乙溶液,C错误;分析题图2可知Ⅰ液泡先变小后恢复到原样,为乙溶液中的变化曲线,Ⅱ液泡先变小后维持不变,为甲溶液中的变化曲线,D正确。7.(2016·江西宜春四校一联)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定条件下,大鼠脾细胞与兔造血干细胞的细胞膜能够发生融合B.用蛋白酶处理生物膜可改变其组成,其通透性也随之改变C.在生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生物膜发生了结构和功能上的相互联系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间传递时,生物膜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解析:选D。细胞膜都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所以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之间可发生融合,A正确;生物膜上有蛋白质,用蛋白酶处理能破坏细胞膜结构,改变其通透性,B正确;生长激素的本质是蛋白质,分泌过程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等参与,所以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相互联系,C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跨膜运输过程,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是膜泡运输过程,D错误。8.(2016·安徽宣城八校联考)如图表示受体介导的胞吞过程,根据图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以细胞膜的流动性为基础才能发生B.该过程包括细胞膜表面的识别过程和内部供能过程C.构成囊泡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D.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与膜成分的更新涉及图示过程解析:选D。胞吞和胞吐作用以细胞膜的流动性为基础才能发生,A正确;由题图中胞吞过程需要信息分子与受体结合才能发生,可知该过程包括细胞膜表面的识别过程,胞吞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囊泡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C正确;神经细胞通过胞吐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细胞外,胞吐过程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实现了细胞膜成分的更新,D错误。9.(2015·江苏淮安二模)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据此分析正确的是()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很少,因此红细胞代谢较弱B.tRNA在细胞核内合成,运出细胞核发挥作用与核孔复合物无关C.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D.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的成因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解析:选C。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无核孔,A错误;tRNA在细胞核内合成后,通过核孔运出细胞核,与核孔复合物有关,B错误;核孔运输障碍与核孔复合物有关,故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C正确;核膜有内膜与外膜两层膜,共有四层磷脂分子,D错误。10.(2016·甘肃河西三校一联)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图表示高等动物细胞生物膜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其中,甲表示某分泌细胞的分泌过程示4意图,乙是甲图中③放大后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图中①~⑥表示结构名称,A、B、C表示物质名称,a、b、c表示物质运输方式。请使用图中所示的序号或字母作答):(1)甲图中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2)乙图中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结构是________。(3)甲图所示的氨基酸、葡萄糖、碘的运输是乙图中的______方式,若用蛋白酶处理该细胞,则乙图所示的______运输方式将受阻。(4)mRNA合成后从细胞核出来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将通过________层生物膜。(5)若对图甲中核糖体上的氨基酸用3H进行标记,在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放射性物质在细胞结构间依次出现的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序号)。(6)在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的结构是________(填序号)。(7)分泌物能够顺利排出细胞,依赖于细胞膜的________性。解析:(1)观察甲图可知:①~⑥表示的分别是内质网、核糖体、细胞膜、线粒体、核膜和高尔基体。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2)图乙中A、B、C表示的分别是糖蛋白、蛋白质和磷脂双分子层,其中糖蛋白与细胞的识别有关。(3)图乙中a、b、c表示的运输方式分别为自由扩散、主动运输(细胞外到细胞内)和主动运输(细胞内到细胞外),氨基酸、葡萄糖和碘进入细胞的方式为b,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如加入蛋白酶,则b、c运输方式会受阻。(4)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中出来,所以通过0层生物膜。(5)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放射性物质依次出现的顺序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6)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小、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细胞膜面积增大。(7)分泌蛋白通过胞吐方式排出细胞,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答案:(1)①③④⑤⑥(2)A(3)bb、c(4)0(5)②①⑥③(6)⑥(7)流动11.(2015·山东枣庄期中)囊性纤维病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疾病,患者汗液中氯离子的浓度升高,支气管被异常黏液堵塞。导致这一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如图表示CFTR蛋白在氯离子跨膜运输过程中的作用。(1)图中所示为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模型,其中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_______,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正常进行是由膜上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2)在正常细胞内,氯离子在CFTR蛋白的协助下通过____________方式转运至细胞外,随着氯离子在细胞外浓度逐渐升高,水分子向膜外扩散的速度________,使覆盖于肺部细胞5表面的黏液被稀释。(3)人工合成的仅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封闭球状结构称为脂质体,所有带电荷的分子不管它多小,都很难通过脂质体,即使脂质体外离子浓度很高,这是因为磷脂双分子层的内部是疏水的。缬氨霉素是一种十二肽的抗生素,若将它插入到脂质体的脂双层内,可使K+的运输速度提高100000倍,但却不能有效提高Na+的运输速率,由此可以得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主动运输所需的载体蛋白实际上是一些酶蛋白复合体。与被动运输不同,该类膜蛋白都能水解________,但与普通的酶不同的是,它不对所转运的分子进行催化。解析:(1)图中所示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构成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由图示知: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正常进行是由功能正常的CFTR蛋白决定的。(2)由图示知:氯离子通过细胞膜需要膜上蛋白质协助并消耗ATP,所以为主动运输。随着膜外氯离子浓度升高,水分子向膜外扩散的速度加快,原因是单位体积内膜外水分子数小于膜内。(3)由题干信息可知:载体蛋白能极大提高运输速度;运输钾离子的载体和运输钠离子的载体不一样即载体具有特异性。(4)结合“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主动运输所需的载体蛋白实际上是一些酶蛋白复合体”可推知该类膜蛋白都能水解ATP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答案:(1)流动镶嵌磷脂双分子层功能正常的CFTR蛋白(2)主动运输加快(3)①载体蛋白能极大提高运输速率②载体具有特异性(4)ATP12.(原创题)科学家把番茄和水稻分别放在完全培养液中培养。各种离子的初始浓度设定为1个单位,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离子的相对浓度(实验结束后培养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占开始时的浓度的百分
本文标题:(通用版)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命题源2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限时训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460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