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2011地貌第四纪课程复习(答案版)
1/102011地貌第四纪课程复习考试方式:闭卷考试100分平时20分考试题型:1.填空题2.名词解释3.判断对错4.问答题1.地貌学研究内容:(1)地表形态特征(2)地貌的成因(3)地貌演化(4)地貌结构(5)地貌分布规律2.地貌学的分支学科:气候地貌学,构造地貌学,模拟地貌学,岩石地貌学,沉积地貌学,应用地貌学3.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内容:(1)第四纪沉积物(2)第四纪地层划分和对比(3)第四纪气候与环境(4)第四纪生物界及古人类(5)第四纪构造运动4.第四纪陆相沉积物的特点:(1)大部分尚未成岩,保持松散状态;(2)分布在地表,易于观察和研究;(3)成因类型复杂,岩性、岩相、厚度变化大5.什么是构造地貌?构造地貌的识别标志是什么?(1)主要由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所造成的地表形态,称构造地貌。(2)构造地貌的识别标志是:构造面(如岩层层面、褶皱面、断层面、侵入岩体表面、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界面等)。如果构造面与地表面基本一致,就称为构造地貌。6.各种构造地貌的类型:(1)水平岩层构造地貌:○1构造平原○2构造阶地○3方山、尖山○4丹霞地貌○5剥露构造平原:地壳上升以后,如果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则构造阶地、方山、尖山等全部被破坏掉,由被挖掘出来的坚硬岩层组成新的地表面,称为剥露构造平原(次成构造地形)。(2)褶曲构造地貌:○1原生褶曲构造地貌:活动褶曲构造山地;挤压构造盆地;背斜山和向斜谷○2次生褶曲构造地貌:向斜山和背斜谷;单面山和猪背脊(岭);受褶曲构造控制的河谷发育○3穹隆构造地貌(3)断层构造地貌:断块山地;断陷盆地(地堑盆地);断层崖和断层三角面;断层线崖;断层线崖。(4)火山和熔岩地貌:火山锥;火山盾;熔岩平原(高原);熔岩垄岗;熔岩隧道;熔岩堰塞湖。(5)侵入岩体构造地貌:岩席平原;岩盘丘陵;岩墙;岩株山;岩基山。2/107.崩塌及崩塌地形:(1)概念:斜坡上部的岩体、土体、石块或碎屑层,在重力作用下快速的向下运动,称崩塌。(2)地形:崩塌崖;倒石堆(半椎体);倒石裙;堆石坝、崩塌堰塞湖;垮石山8.滑坡地形,滑坡类型,滑坡的识别:(1)概念:斜坡上的岩体、土体,由于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向下面滑动,称为滑坡。(2)地形:滑坡体,滑动面,滑坡壁,滑坡阶地,滑坡鼓丘,滑坡裂缝,滑坡洼地(滑坡湖),反坡地形(反坡洼地或池沼),醉汉林(3)类型:○1按照滑坡物组成分为:碎屑滑坡,黄土滑坡,粘土滑坡,基岩滑坡○2按照坡体厚度(或滑床深度)分为:浅层滑坡,中层滑坡,深层滑坡,极深层滑坡○3按照滑坡体体积分为:小型滑坡,中型滑坡,大型滑坡,巨型滑坡○4按照滑动面与斜坡上岩层层面关系分为:均质体滑坡,顺层滑坡,切层滑坡(4)识别:古滑壁遗迹,坡角渗泉,双沟同源或单沟转向,局部不协调地形,局部反坡地形,醉树9.横向环流的成因,河床类型,河床中的微地貌:(1)横向环流的成因:水流沿弯道作曲线运动时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作用下,凹岸水面升高,凸岸水面降低。同时,由于水面流速大,离心力大,上层的水流指向凹岸;河底的流速小,离心力小,河底的水流则指向凸岸,形成横向环流。(2)河床类型:顺直微弯型河床;弯曲型河床;分汊型河床;游荡型河床;概念:河谷中枯水期水流所占据的谷底部分称为河床。(3)河床中的微地貌:○1深槽——浅滩与浅滩之间的较深河段;○2浅滩——河床底部的冲积物堆积体(心滩、边滩);○3沙波;○4壶穴与岩坎;10.河漫滩的形成过程,河漫滩微地貌(1)概念:洪水期被河水淹没的谷底部分。(2)形成过程:V型谷阶段,雏形河漫滩阶段,河漫滩阶段,牛轭湖阶段(3)微地貌:滨河床沙坝,迂回扇(由多条滨河床沙坝组成,其收敛端指向下游),心滩沙堤,牛轭湖(由弯曲河床的截弯取直或汊道淤塞形成,平面上常呈新月形)。11.河漫滩(冲积物)的二元结构:下部为河床相的粗粒物质,发育斜层理和交错层理。上部为河漫滩相的细粒物质,发育水平层理。12.河流阶地的类型?成因及形成过程(从构造运动的角度解释):(1)概念:由于地壳上升或其它原因,河流下切侵蚀增强,原来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被抬高到洪水面以上,形成一种阶梯状地形,称河流阶地。3/10(2)类型: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堆积阶地,埋藏阶地(3)成因及形成过程:地壳相对稳定阶段河流以侧蚀为主,形成河漫滩和冲积扇;地壳上升阶段则河流以深切为主,使河漫滩转化为河流阶地。13.冲积平原微地貌:决口扇,天然堤决口,天然堤,地上河,河间积水洼地,沼泽,牛轭湖,河床,河间地泛滥平原。14.河流袭夺概念及图:(1)概念:有甲、已两条河流,甲河溯源侵蚀很快,切穿分水岭,把已河或已河上游的水抢夺过来,这种现象称河流袭夺。(2)袭夺河被袭夺河断头河袭夺弯倒流河袭夺分水岭风口河流袭夺阶地15.水系类型:树枝状水系,格状水系,平行状水系,放射状水系,环状水系,向心状水系,网状水系,倒钩状水系16.先成河与上层遗留河:(1)先成河:河流形成后局部发生隆起,河流切过隆起部分,保持流路不变。前提:河流下切速度大于地壳隆起速度。地貌特征:河谷为V型谷,阶地高度比较大。(2)上层遗留河:流域内存在两个构造层,河流在上部构造层发育,经过长期侵蚀,河流切入下部构造层。特点:河流流向不受下部构造层控制。17.洪流地貌,侵蚀沟类型,洪积扇特点(1)洪流地貌:○1洪积扇:在冲沟沟口,洪流堆积形成的扇状堆积体。○2洪积平原:在山前地带,若干洪积扇相互连接,形成范围广阔的微倾斜平原。○3洪积阶地:洪积平原形成以后,若地壳上升或侵蚀基准面下降,使洪积平原受到切割,形成一种阶梯状地形。(2)侵蚀沟类型:(由小到大)纹沟,细沟,切沟,冲沟,坳谷(3)洪积扇特点: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洪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18.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1)岩石的可溶性:○1岩性成分对溶解度的影响○2碳酸盐类岩石的矿物成分对溶解度的影响(2)岩石的透水性:岩石的透水性取决于岩石的裂隙度和孔隙度,对可溶岩的透水性来说,裂隙度比孔隙度更为重要。4/10(3)水的溶蚀性:纯水的溶蚀作用很弱,人类活动造成酸雨。CO2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成反比,与气压成正比温度越高,CaCO3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小;当温度相同时,C2O的压强越高,CaCO3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CO2+H2O+CaCO3====Ca2++2HCO3-(可用自己的话说)(4)水的流动性:滞流的水,由于不能及时补给CO2,其溶解力是有限的,很容易被CaCO3所饱和。流动的水,由于水温、水量及气压条件的不断改变,可保持水的溶解性能,特别是不同CO2浓度地下水混合,会大大提高水的溶解力。19.岩溶地形类型:20.岩溶堆积物类型:溶蚀残余堆积物,洞穴堆积物,泉华堆积物21.岩溶区地下水分带图:上层滞水悬挂泉岩溶水的垂直分带(从上到下)①直循环带;②季节变动带;③水平循环带;④深部循环带5/1022.雪线的影响因素,冰川类型:(1)雪线: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1温度(低纬度/高纬度)○2降水量(补给与消融的关系)○3地形:一般阴坡雪线低,阳坡雪线高(2)冰川类型:山岳冰川,山麓冰川,大陆冰川,高原冰川23.运动冰碛类型:表碛,侧碛,中碛,底碛24.冰蚀地貌类型:冰斗,角峰,刃脊,冰川谷,悬谷,冰川三角面,羊背石,冰蚀平原,冰蚀阶地25.冰碛地貌类型:冰碛丘陵,侧碛堤,中碛垄,尾碛垄,鼓丘,冰碛平原,冰碛阶地26.冰水堆积地貌类型:冰砾阜,冰砾阜阶地,锅穴,蛇形丘,冰蘑菇,冰水扇,冰水湖,冰水冲积平原,冰水阶地27.冰碛物特点:○1地形:常构成尾碛垅,侧碛垅和底碛平原。○2岩矿特点:不稳定矿物多,长石含量较高○3岩相特点:粒度成分大小混杂砾石粘土混杂堆积;冰碛物的分选性差;冰碛砾石的磨圆度差,砾石基本为棱角状;冰碛砾石的表面形态发育特殊形状的砾石,有压坑和压弯现象;冰川漂砾;冰碛物中的砂粒:冰川石英砂表面发育贝壳状断口;砾石的排列方向28.冰川地貌组合:(1)山岳冰川地貌组合:冰蚀地貌带,冰蚀—冰碛地貌带,冰碛地貌带,冰水堆积地貌带(2)大陆冰川地貌组合:冰蚀地貌带,冰碛地貌带,冰水堆积地貌带29.海蚀地貌类型:海蚀穴(洞,槽),海蚀崖,海蚀台地(波切台地,浪蚀台,岩滩),海蚀拱桥,海蚀柱,30.泥沙纵向运动及横向运动所形成的地貌类型:(1)泥沙纵向移动形成的地貌:海滩,沙咀,沙坝,泻湖(2)泥沙横向移动形成的地貌:水上堆积阶地(台地)——海滩,水下堆积阶地(台地),沿岸堤(滨岸堤),水下砂堤,离岸堤,泻湖,海积阶地31.海岸分类:(1)根据海面变动划分:上升海岸,下降海岸,稳定海岸(2)根据海岸线与地质构造线方向的关系划分:纵向海岸——海岸线与构造线平行;横向海岸——海岸线与构造线直交(3)根据海水所淹没的原始陆地地貌划分:峡湾海岸——海水淹没冰川谷,溺谷海岸——海水淹没河谷,岛礁海岸——海水淹没冰蚀丘陵,咸海海岸——海水淹没沙丘(4)根据海岸带的岩石性质划分: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5)根据生物划分:红树林海岸,珊瑚礁海岸(6)根据河口地带的特点划分:三角洲海岸,三角湾海岸32.风蚀地貌类型:风蚀石窝(风蚀壁龛),风蚀柱、风蚀蘑菇、摇摆石,雅丹(风蚀垄槽),风蚀城堡,天生桥,风蚀残丘,风蚀洼地,6/1033.风积地貌类型:新月形沙丘,纵向沙垄,新月形沙丘链,横向沙垄,梁窝状沙地,蜂窝状沙地,金字塔形沙丘,干盐湖34.第四纪气候变化证据:(1)岩性方面的证据:风化作用的性质和强度、沉积物的分异程度等方面都可以反映古气候。○1冰碛物是冰川作用的产物,是寒冷气候的标志,可以恢复古冰川的规模。○2红色风化壳、含铁锰的沉积是在炎热潮湿的气候下形成的。○3矿物的风化程度和矿物组合也可以反映形成时的气候。○4黄土和古土壤:黄土是寒冷气候的标志,古土壤是温暖气候的标志。一层黄土和一层古土壤构成了一个气候变化周期。黄土高原的黄土中夹有20多层古土壤(埋藏土壤),这表明第四纪期间有20多次气候的冷暖变化。根据黄土研究和根据深海沉积研究得出的气候变化曲线是可以对比的。○5蒸发岩:蒸发岩的形成是炎热干燥气候的产物。中国西部蒸发岩和非蒸发岩的互层反映了气候的干湿变化,即雨期和间雨期的变化。(2)地貌证据:○1冰川地貌:是冰川作用的产物,是寒冷气候的标志。冰斗形成于雪线附近,所以根据古冰斗可以恢复古雪线位置,计算温度下降值。根据多层冰斗、U型谷的叠置,冰碛物的分层等现象可以恢复冰川作用序列。○2冰缘地貌:根据冰缘地貌可以恢复冰川作用范围。○3沙漠的演变(扩大、收缩):沙漠是干燥气候的产物。随着气候干湿的变化,沙漠的范围也发生变化,气候干燥时扩大,湿润时缩小。○4内陆湖泊的演变:一般高湖面代表雨期,低湖面代表间雨期。可以通过湖底沉积以及湖泊附近地层剖面的研究恢复古气候。○5海面变化:海面变化分为地动型和水动型。地动型海面变化是局部的,反映新构造运动。水动型海面变化是全球性的,反映气候变化。全球低海面代表冰期;全球高海面代表间冰期。第四纪冰期最盛时,海面比现在低120—130米。(3)生物化石证据: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对气候条件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气候条件发生变化,它们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受到影响和限制,而且还会引起生物的变种甚至被淘汰。各类生物对气候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各类生物对气候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不同的生物群分布在不同的气候区域。根据地层中的化石和现代生物群的对比,可以恢复第四纪各时期的气候变化情况。(4)同位素证据:温度不同,蒸发作用的强度不同,海水中氧同位素的组成也不同。当水分蒸发时,16O和18O逸出的速度不同。16O为轻同位素,水气蒸发时逸出量较大。而较重的18O在海水中富集。温度每变化1°C,18O/16O变化0.0023。因此,温度下降或在冰期期间,海水中、海洋沉积物或生物的CaCO3外壳中,18O相对富集。在温度升高或在间冰期期间,16O相对富集。在大陆上,结论和海洋中相反。现在18O/16O的研究已经成为古气候
本文标题:2011地貌第四纪课程复习(答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466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