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2011学年度广州市高中二年级学生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秘
1秘密★启用前2011学年度广州市高中二年级学生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本试卷共8页,六大题23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同时填写考区考场试室号、座位号,再用2B铅笔把对应这两个号码的标号涂黑。2.第1~7、13~16小题的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3.第8~12、17~23小题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语言运用(3小题,9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筵.席tínɡ蜚.声fēi戕.灭jiān蓊.蓊郁郁wěnɡB.袅娜.nuó戏谑.nüè亵.渎xiè雕栏玉砌.qièC.辎.重liú皈.依ɡuī寒伧.chēn聊以慰藉.jíD.濡.养rú惶悚.sǒnɡ城垣.yuán毫不悭.吝qiān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清新秀美的水乡风景,深厚的人文积淀和亘古不变....的淳朴民风,使古镇成为了东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B.在创建文明城市、促进社会和谐、营造“首善之区”的活动中,大家同仇敌忾....,齐心协力,共治脏乱差,取得了优良的成绩。C.红木家具的收藏价值取决于它自身的文化底蕴以及制作工艺,如果有很好的红木木料,但却粗制滥造,那就真是暴殄天物....了。D.近年来,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备受推崇,传统节日相形见绌....,渐被淡忘,许多有识之士因此提出了保卫传统文化的口号。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通过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遥远太空的顺利对接,使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B.我们要积极创造扬善惩恶的制度、条件和精神,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和个人的道德良知,避免漠视他人生命事件的再次发生。2C.近些年来,广州市一直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通过一系列环境整治工程的建设,使城市的水更清、地更绿、天更蓝。D.美国民众发起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是为了表达对金融制度偏袒权贵的不满和声讨引发金融海啸的罪魁祸首是其根本目的。二、文言文阅读(6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2分)游褒禅山记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居住B.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尽,达到尽头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观察D.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辅佐,帮助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不出,火且.尽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犹且.从师而问焉C.其.孰能讥之乎D.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奔车朽索,其.可忽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6.下列的内容,全都属于作者游褒禅山“所得”的一组是(3分)①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②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3③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⑤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A.①②③B.①③⑥C.②④⑤D.④⑤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通过对碑文的考察和探究,认为现在的褒禅山以前可能被人称作“花山”。B.作者反思自己没能尽情享受到游览乐趣,其根本原因是太过轻信和盲从他人。C.作者认为做任何一件事情,“志”“力”“物”是成功的关键,三者缺一不可。D.作者认为做学问要效法古人,一定要深入广泛探究,深思慎取方能有所收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6分)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8.用“/”给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内容断句。(3分)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三、积累与鉴赏(3小题,18分)10.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1)门衰祚.薄,晚有儿息。(《陈情表》)(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3)不能竟.书而搁笔。(《与妻书》)(4)及得师鲁手简.,乃知留船以待。(《与尹师鲁第一书》)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作答)(6分)(1),人亦念其家。,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2)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3)沧海月明珠有泪,。,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4),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韩愈《师说》)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兰亭诗①王玄之②4松竹挺岩崖,幽涧激清流。消散肆情志,酣畅豁滞忧。【注】①写于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的三月三日。②王羲之的长子。(1)诗中画线的句子,其内容与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哪些句子相似?(3分)(2)请找出本诗直接抒情的句子,并指出诗人在本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怀?(5分)四、现代文阅读(8小题,36分)昆曲:中国雅文化兴衰的表征傅谨昆曲的诞生与发展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中国诗乐一体的艺术传统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明嘉靖年间,昆山文人魏良辅遵从北曲格律,将北曲与南方语音的声调融为一体,对昆山腔细加打磨,形成了一种新的曲调,世称“昆曲”。因其细腻优雅,被称为“水磨调”。以南方语音为基础的北曲演唱更宜于表达雅致的文人情趣,由此,昆山腔的影响日益扩大。昆山人梁辰鱼,是第一个将唱曲的昆腔用于唱戏的文人,他编写了第一部用昆腔演唱的传奇剧本《浣纱记》,拉开了此后六百多年昆曲享誉天下的序幕。汤显祖的惊世杰作《牡丹亭》更强化了传奇的价值,让这种此前不太为文人所关注的文体,一跃进入文学的最高殿堂。此后,昆曲成为文人创作的最重要的文学体裁之一,昆曲在音乐及表演艺术上的水平也渐渐提升。在其发育和传播的几百年里,昆曲逐渐凝聚了中华文明的精髓、尤其是凝聚了代表文人审美趣味的艺术精神,发展为雅文化的集中代表。昆曲几乎包含了中国雅文化所有成熟的元素,如雅文化所推崇的文学化表达、体现雅文化之精神的音乐形态,以及涵蕴着雅文化气质的精致、细腻且含蓄的表演。昆曲代表了中国戏剧文学的最高成就,它全方位地建构了中国雅文化的典范。昆曲与其他剧种发展传承的历程最根本的差异在于,昆曲的传承由文人而非艺人主导,决定其艺术与精神导向的都是文人阶层。昆曲的这一历史文化定位,决定了昆曲的生存、发展与传播。文人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主要创造者和承载者,在古典艺术时代,文人在一定程度上垄断了文化价值建构的权力,那些基于或切合其特有趣味的艺术样式或表现手法,更有机会得到张扬,在社会文化价值体系中占据明显的优势位置。而这一文化价值体系不可避免地对社会其他阶层产生影响。从明中叶到清代,并不见得为普通民众喜好的昆腔,在全国各地广泛传播,昆曲在戏剧领域的霸主地位得以确立,各地方声腔的剧种与演员,无不以昆曲的表演为范本和艺术水平的标尺。即使昆曲后来在演出市场中处于明显劣势,也未妨碍其广泛传播,更未影响其作为雅文化的代表受到文人普遍的崇敬。因此,近代昆曲的衰落,实因雅文化的衰落。当文人阶层在社会整体中的地位及其所承载的古典文化的价值衰落时,昆曲的衰落则是文化的必然。尽管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但事实上现在早已不是昆曲的时代。昆曲的复杂命运,典型地折射出中国文化的深厚传统与当代境遇。昆曲是一个象征,它的兴衰沉浮,就是中华雅文化的兴衰沉浮。如今,昆曲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对昆曲的保护和继承的声音渐渐为社会普遍接受,而我们所面对的困境,不仅关涉多元文化背景下后发达国家本土艺术的生存发展之道,更关涉雅文化的存续空间。(选自2011年10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13.下列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5A.明代的魏良辅将北曲与南方语音声调融为一体,打磨创造出一种宜于表达文人雅致情趣的新曲调——昆曲。B.梁辰鱼的传奇剧本《浣纱记》拉开了昆曲享誉天下的序幕,使昆曲成为文人创作的最重要的文学体裁之一。C.昆曲虽为戏剧领域的霸主,但并不为普通民众喜好,而且在演出市场中处于明显劣势,所以其衰落成为必然。D.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后,昆曲也渐渐地为普通民众所喜爱。14.根据文意,对昆曲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昆曲的诞生与发展标志着我国诗乐一体的艺术传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B.昆曲的文学化表达、音乐形态和表演形式等都凝聚了雅文化的特点与精神。C.昆曲是切合文人特有趣味的艺术样式,在古典艺术时代更有机会得到张扬。D.昆曲一直以来都是各地方声腔的剧种与演员表演的范本和艺术水平的标尺。15.下列表述,属于昆曲能够广泛传播的根本原因的一项是(3分)A.自汤显祖的《牡丹亭》问世之后,昆曲在音乐及表演艺术上的水平逐渐提升。B.昆曲代表了中国戏剧文学的最高成就,它全方位地建构了中国雅文化的典范。C.昆曲的传承由文人主导,而文人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主要创造者和承载者。D.多元文化背景下后发达国家雅文化艺术的生存发展,要有更广泛的存续空间。当昆曲从生命中穿行而过于丹生命里总有那样一些冥冥中的缘定,不期然间蓦地相逢,无语微笑,绽放出宿命里早已刻画好的那一帧容颜……昆曲之于我,就是如此。父亲爱戏,于是我从小就被咿咿呀呀的老唱片熏陶着,带着老式楼房木板地上斑驳的红油漆的记忆,还有午后的光懒洋洋泼洒在窗台上的温暖,一个小女孩儿眯着眼睛,在一板三眼的击打声中看逆光里浮动的尘埃……“哒!上板。哒!头眼,中眼,末眼……哒!头眼,中眼,末眼……”至今,每每在枯燥乏味的会上,实在无处消遣时,微微仰了头,半合上眼,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在膝盖上轻轻敲击着,心中一段水磨腔汩汩流出,还会一步跨进三十年前,如同叩响一点不为人知的秘密的欢喜。在我少女时代的记忆里,戏曲的造型是那样强烈地对立着,呈现出不可思议的反差:一端是革命现代样板戏①,男人如郭建光的十八棵青松、杨子荣威虎山上
本文标题:2011学年度广州市高中二年级学生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468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