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01专题西方地缘政治理论源流
1教案续页授课时间第1周课次第1讲授课方式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一专题西方地缘政治理论源流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懂得西方地缘政治学的发展过程,了解西方地缘政治学主要的流派,掌握信息技术变革下地缘政治的发展趋势。教学重点:了解西方地缘政治学的发展过程教学难点:掌握西方地缘政治学主要的流派教学基本内容教学手段及时间设计第一专题西方地缘政治理论源流人类对地理环境与政治活动之间关系的研究,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如同美国学者索尔.伯纳德.科恩所说:“用来解释地球上的政治划分或合理说明现存格局的改变的地缘政治理论和旧约圣经一样古老。”1圣经说,当亚伯兰(后经过上帝耶和华指示改名为亚伯拉罕)和罗特由埃及回来,发现迦南地区不足以维持他们的羊群、畜群和帐篷时,他们便同意将土地瓜分。划分的基础是要有水源。罗特选择了水源充足的约旦河谷,它的自然条件与尼罗河谷很相似。亚伯兰选择了多草的迦南丘陵地。1美国陆军学院:《军事战略》,军事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39页。2纵观西方地缘政治理论的形成发展,学术界普遍认为大体可分为以下五个个阶段:一、从地理政治观到地理政治学(19世纪中叶前)在西方,对地理与政治关系最早的理性表达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思想家们。古希腊思想家赫卡托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修昔底德、斯特拉波都重视从地理位置、国土、人口、气候等着手考察地理环境对城邦政治活动的影响。前六世纪,古希腊学者赫卡托斯(Hecateus)曾描绘了一幅被划分两部分的世界地图,一部分是欧洲;另一部分是亚洲和非洲。这种划分的基础是气候。欧洲代表北方寒冷地区,亚非代表南方温暖地区。更适于居住的亚非地区被认为是主要实力地区。亚里士多德声称居住在温带的希腊人在实力上居于优势。修西底德就把阿提喀的兴起说成是不受入侵的结果。阿提喀(希腊中东部区名)的优点在于它土地贫瘠,引不起外来人的兴趣,因而可以作为一个安全地带。修西底德将它与希腊的富饶地区相比,后者不断发生冲突,因为它有吸引力。“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在《大气、水和环境的影响》一书中指出“气候对人种和民族的差异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希波克拉底说:“在多山多石而雨量充足的高山区,气候季节的变化很大,这里的居民易于有巨大的身躯,生来适于勇敢和坚忍……在布满潮湿草原的闷热的洼地区,居民习惯于热风而不习惯于寒风,习惯于饮温水,因此他们的身体既不巨大又不瘦长,而是很结实,多肉而且黑发,面容黧黑而不白,在生理组织上多胆汁质而少黏液质。在起伏多风而雨量充分的高原区的居民,一定是身材粗大而彼此都很类3似,在性格上有些懦弱而驯良……你会发现人的身体和性格大部分都随着自然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处于温带的国家在实力上处于优势。最好的城邦在其人口和土地面积方面都应当适中。他说:“寒冷地区的人民一般精神充足,富于热忱,欧罗巴民族尤甚,但大都细于技巧而缺少理解;他们因此能长久保持其自由而从未培养好治理他人的才德,所以政治方面的功业总是无足称道。亚细亚的人民多善于技巧,深于理解,但精神卑弱,热忱不足;因此,他们常常屈从于人而为臣民,甚至沦为奴隶。唯独希腊各种姓,在地理位置上既处于两大陆之间,其秉性也兼有了两者的品质。他们既具热忱,也有理智;精神健旺,所以能永葆自由,对于政治也得到高度的发展;倘使各种姓一旦能统一于一个政体之内,他们就能够治理世上所有其他民族了”。由于受早期文明发展水平及科学研究尚没有明确分类等因素的限制,他们对地理与政治的研究分散在哲学、政治学的论述中,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只能称为早期的地理政治观。此后,对地理与政治关系的研究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发展。法国的孟德斯鸠、德国冯·洪堡和卡尔·李特尔等都着重探讨了地理环境对社会政治或人类历史的影响。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阐释了地理环境对社会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影响。德国冯.洪堡的《宇宙》和卡尔.李特尔的《地球科学一一它同自然和人类历史的关系》中,着重探讨了地理环境与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孟德斯鸠说:“在寒冷的国家,人们对快乐的感受性是很低的;在温暖的国家,人们对快乐的感受性就多些;在炎4热的国家,人们对快乐的感受是极端敏锐的。”“我曾经在英国和意大利观看一些歌剧,剧本相同,演员也相同,但是同样的音乐在两个国家却产生了极不同的效果;一个国家的观众是冷冷淡淡的,一个国家的观众则非常激动,令人不可思议。”同时,克劳塞维茨、若米尼等人则深刻阐述了地理在战争和军事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这些研究均侧重于地理环境因素对国家政治、军事和战争等的影响,大大促进了地理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不过,这个时时期,对地理因素影响国家对外政治行为的考察还停留在空洞、抽象的思辨中,或停留于某些经验材料的堆积中,没有一种科学、系统的理论作为指导。二、地缘政治学的形成(19世纪末)地缘政治学脱胎于地理政治学并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始于19世纪末德国。这一时期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将世界连为一个整体,西方列强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欧洲和世界霸权斗争日益激烈化,国际冲突和战争在规模、范围和程度上有新的急剧发展,要求人们从更加广阔的国际舞台和全球地理的角度,探讨国家行为、国际关系的本质以及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动,使地缘政治学应运而生。1871年德意志统一,并迅速崛起。当时德国主要和欧洲两个国家的矛盾最为激烈。德国和法国主要是在国土的争端中,因为两国是相邻的,而德国和英国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对帝国主义霸权的争夺上。德国学者拉采尔运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物竟天择”,和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社会有机体”学说的哲学观念解释国5家的对外政治行为,认为国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空间有机体,国家间关系如同生物关系一样,都要在争夺“生存空间”的斗争中“优胜劣汰”。拉采尔:德国人文地理学家,人类学家。近代人文地理学奠基人之一。生于1844年8月30日巴登-符腾堡州的卡尔斯鲁厄(Karlsruhe),卒于1904年8月9日下萨克森州的阿默尔兰县(Ammerland)。历任《科隆日报》记者、慕尼黑技术专科学校和莱比锡大学教授。领土的扩张是国家“内部生命力的反映”,为争夺领土而爆发的战争是国际政治的必然现象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拉采尔把国家比作人体,认为其边疆部分属于末端器官;生长中的地域为其四肢;公路、铁路、水道为其循环系统;国家首都则为头脑、心脏与脏腑。“国家和人类有机体一样,有诞生、成长、繁殖,而且成长有时停滞,有时生病,达更高年龄时要经过萎缩过程,往往不能维持生活,而最后达到死亡”。他说:“一个国家必然和一些简单的有机体一样地生长或老死,而不可能停止不前,当一个国家向别国侵占领土时,就是他内部生长力的反映,强大的国家为了生存必须要有生长的空间。”国家的“空间有机体”是通过领土扩张而增加它的力量是自然而“合理”的。其理论缺陷:把复杂的人类社会简单地比作生物群体,用自然规律解释和推导人类社会的规律,必然不可能真正揭示人类社会的活动规律。瑞典学者契伦发展完善了德国拉采尔的思想,认为国家为一有机体,能生长、发育和衰亡。1901年出版的《国家有机体》一书中首创了“地缘政治6学”这一术语,将其定义为“地缘政治是把国家作为地理的有机体或一个空间现象加以认识的科学。”契伦使地缘政治学进一步系统化,把政府、人口、社会、经济和地理环境纳入地缘政治学研究的领域,开创了地缘政治学作为一个学科的体系。总之,地缘政治概念的提出,国家有机体学说的完善,以及地缘政治学科体系的创立,标志着地缘政治学的形成。三、地缘政治学的发展(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地缘政治学成为国际政治领域的一门“显学”。地缘政治研究除了在德国形成气候外,在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国都出现各不相同的地缘政治理论,地缘政治研究进入它的“黄金时代”。其中较有影响的有“海权论”、“陆权论”和“空权论”等理论流派。海权论。代表人物是马汉(1840—1914),美国海军军官。马汉经过对英国海军发展与海洋霸权的研究,提出一套以制海权概念解释历史的理论。马汉1840年9月27日出生在西点军校的教授楼里,其父老马汉28岁时就成为了当时西点最年轻的教授。他给儿子取名赛耶是为了纪念为西点作出过重要贡献的赛耶校长。1854年马汉进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学院。虽然老马汉是美国陆军军官学校的校长,马汉却违背了父亲的意愿在两年后转入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官校三年级就读。1856年马汉进入安纳波利斯海军学校学习,1859年以第二名优异成绩毕业并进入海军服役,曾任炮舰舰长。1885年任美国海军学院教授,讲授海军史及海军战略,并开始其著述生涯。马汉在1886-71889,1892-1893年两度出任海军学院院长,在职期间马汉将自己的军事思想投入到教学中,把以前的分散的舰只战术综合为舰队战术体系,还亲自为学生上课,制作模型。被学员尊为海军中的若米尼。1896年马汉退休,但仍然继续研究写作相关海权论著。1898年担任美西战争的指挥官。1899年第一次海牙和平会议,以美国代表团顾问身份及美国海军作战委员会委员出席,坚决反对裁军。1902至1903年马汉被选为美国历史学会的会长。1906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把所有曾在内战时服役的海军上校皆升为备役少将,马汉虽接受了这份荣誉,但在著作上,仍保留其上校阶级。1908年出任美国海军事务委员会主席。1911年发表《海军战略论》。1914年12月1日因心脏病发作,逝世于华盛顿海军医院,享年74岁。马汉在1890年出版《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阐述海权理论,其论点之中心在于海上力量对于国家繁荣与安全的重要性,若是一个国家要成为强国,必须要掌握在海洋上自由行动的能力。该学说一经提出,在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受到高度重视,成为世界列强推行海洋扩张和海洋称霸政策的理论基础,并极大影响了冷战时期美苏的军事战略。马汉从历史的视野出发,通过分析自地理大发现以来的世界强国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的发迹过程,特别是对崛起强国与既有强国间的争霸斗争分析,提出若要取得未来争霸战争的胜利,国家必须拥有强大的、能够取得海上统治地位的海军力量,只有具备了强大的海军,国家才能打破敌人的海上封锁,切断敌人的海上交通,摧毁敌人的舰队,从而夺得制海权;否则,这个国家就只能在国际政治中处于劣8势。马汉认为,英国的崛起是以它成为海军强国和拥有强烈的海洋意识为前提的。英国的地理位置有助于它扩充力量,它曾经控制了除巴拿马运河以外几乎所有的世界重要海道。“海上力量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军事史,在其广阔的画卷中蕴涵着使得一个濒临于海洋或借助于海洋的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秘密和根据”。马汉承认,海权受制于下列几方面的因素:第一,一国国内生产力的水平。第二,拥有进行海外贸易的大规模的运输船只。第三,殖民地和基地保障扩大和保护船只运输的能力。第四,海上武装力量—海军保护海外基地和殖民地与本国基地间交通线的能力。马汉认为,实现海上攻势战略必须满足三个条件:能够集结一支包括战舰和运输舰在内的强大舰队;能够确保将这支舰队顺利投送到远洋;能够给予这支舰队不间断的补给支援。马汉认为美国在战略上居于中央的地理位置,面对两大洋,远离欧亚大陆,拥有安全的工业基础并足以威胁欧亚大陆沿海,具备了发展海上力量的地理条件。他特别提到:“在海洋方面,则没有哪一个欧洲文明国家比美国担负着更多的责任了。”陆权论。代表人物是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1861-1947)和美国国际关系学家斯皮克曼(1893-1943)。哈尔福德·约翰·麦金德(HalfordJohnMackinder,1861年2月15日—1947年3月6日),英国地理学家与地缘政治家。麦金德(HalfordJohnMackinder,生于盖恩斯9伯勒,卒于帕克斯顿。历任牛津大学高级讲师和第一任地理系主任、伦敦经济和政治学院院长、英国下院议员。认为地理学是探讨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提出陆心说,首次以全球战略观念分析世界政治力量。对英国大学地理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著有《历史的地理枢纽》、
本文标题:01专题西方地缘政治理论源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481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