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01第一章园林树木.
甘肃省园林职工培训教材城镇园林绿化兰州市园林局绪论园林和绿化虽然是两个概念,但其内涵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园林是由地形、地貌、水体、建筑物、植物、动物等素材,根据功能的需求、经济技术以及艺术布局等方面组成的综合统一体。绿化则是以增加植被,提高绿地率,改善生态环境及生活条件,减少自然灾害为主而广泛栽植各类植物的社会活动。园林绿化,是在绿化的基础上渗入园林艺术的技术和方法,使其更加接近自然,美化城市,美化环境,是林业、园艺、建筑、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综合性学科。其主要目的是为人们创造一个美好的绿色环境,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一、我国城镇园林发展的概况园林这们科学在世界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埃及六千多年前的艺术遗迹中,就发现园林科学的内容。据文字记载,我国园林建设也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殷商时代的苑囿,秦汉时的宫苑、上林苑,就开始摹仿大自然,池中设有蓬莱、方丈、壶梁、瀛洲诸山。商品交换促进了集市和城镇的发展,园林也随之而兴盛,隋唐时代的洛阳西苑,把湖、岛、庭院等融为一体。隋炀帝时曾在宫苑内建造五湖、四海、十六院。唐代也建造了规模更为宏大的的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等。北宋、南宋时期又出现了以写意山水为特点的新式园林,如宋徽宗在汴京营造的艮岳,使造园艺术首次达到高潮。元朝园林发展处于低潮,明清时期的离宫和圆明园,均为我国园林的杰出代表,把造园艺术再次推向高潮,同时出现了专门的工匠,形成了园林造景理论。中国园林的特有风格,不仅影响了东方世界,也影响着西方各国。中国风景式园林早已传到日本、朝鲜等国,英国著名造园学家威廉·康伯早在十八世纪就把中国风景式园林介绍到英国,并在皇家园林中建造了中国式园林。此后,中国风景式园林在西方各国又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因此,我国被世界公认为“园林之母”。由于历史战争和社会动乱,我国许多著名的古典园林相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城市绿地也极为贫乏,新中国成立后,园林事业才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建国四十多年来,城市绿化事业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时期:1949年至1957年从初创走向发展;1958年至1965年在中央提出的“大地园林化”和“绿化结合生产”的方针指导下,园林绿化发展迅速;1966年至1976年,受十年动乱的冲击,遭到严重破坏;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及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园林绿化事业恢复了应有的地位,得到了蓬勃发展。据国家城市建设部门统计,到1991年底,全国479个城市中共有绿地38万公顷,其中公共绿地6万多公顷,城市绿化苗圃1.4万多公顷。城市绿化专业队伍达21万多人,城市居民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4.1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27.1%,建成区绿地率16.9%,全国城市全年投入城市和绿化的维护、建设、改造资金达25亿元。二、我国城镇园林绿化的法规建设1958年2月国家建设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城市绿化工作会议,明确了全国绿化工作的行业管理,提出了城市增加绿色的要求。1959年12月召开第二次城市绿化和园林工作,强调要继续发动群众,争取基本实现城市普遍绿化的目标。1963年国家建筑工程部发布了《关于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若干规定(草案)》,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个园林绿化部门规章,为以后城市绿化立法打下了基础。六十年代中期,全国城市绿化工作在城市建设部门的主管下,建立起了独立的管理体系,形成了一支专业队伍。1966~1976年遭到严重破坏,法制建设和行业管理工作处于混乱状态。1978年12月,国家建委在济南召开全国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会议,1979年6月国家城建总局下发了该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工作的意见》,再次明确了城市绿化事业的行业管理体系。1982年,国家城建总局召开了建国以来第四次全绿化工作会议,贯彻全国五届人大四次工作会议通过的《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强调把普遍绿化作为城市园林部门的重点工作,将城市绿化工作进一步推向高潮。1982年12月,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颁发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暂行条例》。全国大多数省、市也相继出台了城市绿化的地方法规,各种城市绿化的技术标准也陆续出台。《当前园林绿化产业政策实施办法》已由建设部正式颁布。1992年,《城市绿化条例》作为国务院条例正式颁布。此外,城市建设主管部门还先后颁发了《园林工程预算定额》、《城市园林苗圃育苗技术规范》,《园林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等技术标准,使城市园林绿化进一步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城市绿化系统是城市在总体规划中的一个中要内容。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对改善城市环境、治理污染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完善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的申批程序,严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部门的资质审批制度是加强城市绿地系统行业管理的又一重要环节。随着1982年部颁“条例”实施,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工作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许多城市根据《城市规划法规》及有关城市绿化法规、标准要求,因地制宜的对本城市的绿地系统进行了全面规划,使之能够基本达到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的综合需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许多城市已初步建成了“点、线、面”并重,公共绿地、防护绿地、专用绿地、居住区绿地结合,布局均匀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街道绿化基本做到了边修路边绿化。单位庭院及居住区绿化也成为提高绿化覆盖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并制定短期和长期的规划。一些城市陆续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城市绿化评比检查,如“绿化达标”竞赛,“园林化单位”评比、验收,“绿化之家”的创建、评选等,这都是促进绿地系统规划和建设行之有效的手段。第一章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第一节树体的基本知识第二节树木各器官的生长发育及其相关性第三节园林树木的年周期与生命周期第一节树体的基本知识一株正常生长的树木,主要由树根、枝干(或藤木主蔓)、树叶所构成。此外,在一定树龄范围内,还有花、果等。习惯上把树根称为“地下部分”,把枝干及其分枝形成的树冠(包括叶、花、果)称为“地上部分”,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交界处,称为“根颈”。各类树木(乔、灌、藤)其组成各有特点。现以乔木为例来说明树体的组成。一、树干树干是树体的中轴,下接地下部分~根系,上承地上部分的树冠。树干又可分为主干和中心干。但有些树种或经过整形定干的树体,则没有中心干。1.主干指树干从根茎以上到第一个主枝之间的部分,俗称为“树干”。灌木仅具有极短的主干;丛木不具主干,而呈丛生枝干;藤木的这一部分,称为“主蔓”。主干是树体内营养上、下运转的总渠道,也是贮藏有机物的场所之一。它在结构上起支撑作用。2.中心干指主干以上至树顶之间的部分,即位于树冠中央直立生长的大枝,称为“中心干”或“中央领导干”。它领导着全树冠各类枝条的生长。中心干的有无和强弱,对树形有很大的影响。火炬树冠、雪松树冠火炬树红叶李二、树冠树冠是指主干以上集生树枝的部分。包括主枝、各级骨干枝及其延长枝所构成。由中心干分出的主要大枝叫一级枝(又叫主枝);由一级枝上分出来的主要枝条,叫二级枝;依此类推,还有三级枝……。不同级次的枝条,相互形成主从关系,分枝级次的多少,以树体大小而异。1.主枝与次级主干枝,是构成树冠的主要骨骼,主枝和树干成一定的角度着生,有的在中心干上常呈层次排列。2.侧枝(或叫副主枝),是从主枝上分出来的主要大枝。侧枝上分出来的主要大枝,叫副侧枝。在各级枝系中,构成树冠骨架的大枝,统称为“骨干枝”。它们支撑树冠全部的侧生枝及叶、花、果,在生理上主要起运输、贮藏水分和养分的作用,由于骨干枝着生的状态不同,构成树冠的基本外貌也各异。3.延长枝,中心干和各级骨干枝先端领头延伸的一年枝,统称为“延长枝”4.小侧枝,自骨干枝上所分生的较细的枝条,叫小侧枝。它们可能是单独一枝或再分生成小枝群,常能分化花芽并开花、结果。火炬树华山松三、根颈树干和根的交界处称为“根颈”。是树木器官中机能比较活跃的部分。根颈埋入土中过深或过浅或露出地面,都易引起生长不良;对青壮年树还会引起早衰。根颈进入休眠晚,而解除休眠早,同时因接近地面,温差变化大,因此,在初冬和早春易受冻害和日灼,引起腐烂和病害,在栽培上应注意保护。四、根系树木的根系是树体极重要的器官和组成部分。起固着树体、吸收、疏导、贮藏和合成营养物质等作用。有的还能萌蘖更新,形成新植株的能力。树木的根,以发生来源可分为定根和不定根。定根由种子的胚根发育而来,不定根在茎干和叶上形成。树木个体根的总体,称为“根系”。定根和不定根均可发育成根系,根系都有一定的形态。按其形态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主根较粗大发达,多垂直向下生长,而侧根较短小,这种主、侧根有明显区别的根系,为直根系。大部分双子叶树种和裸子植物的根系属此类型。另外,用扦插、压条繁殖的树木为茎生根系,由茎所发生的不定根发育而成,没有真正的主根,但其中有少数不定根往往发育粗壮,外表与主根相似,这种具有直系根形态的根系,习惯上亦把它看成直根系,如垂柳、月季等。主根不发达或早期停止生长,由茎基发生许多粗细相似的不定根,呈丛生状的这种根系,这种根系为须根系,大多数单子叶树种的根系,属此类型。园林树木的根系,按繁殖器官的不同,可分为实生根系、茎生根系、和根孽根系三类。实生根系由种子的胚根发育而来,胚根向下垂直生长形成主根。由主根先端原生中柱组织分生出大侧根,为一级根,依次再分出各级侧根。茎生根系是由茎上产生的不定根发育而来,由扦插、压条等繁殖而来。根孽根系是由某些树种的水平根上能形成不定芽萌发抽梢露出地面,同时在其下面发出新根,形成新苗。如泡桐、银杏、刺槐等。树木的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有明显的层次,一般可分为2~3层。最上层侧根与主根的夹角大,几乎与地表平行,称为“水平根”。下层的根与主根的夹角小,与地表近于垂直的根,称为“垂直根”。垂直根与水平根之间的根,有过渡类型,这些不同层次根的综合分布形态,构成根系的外貌。1.深根性与浅根性。从遗传性来看,有些树木的根系以垂直向下生长占优势,具深根性,深入土层可达3~5米。如马尾松、臭椿、银杏、国槐、柠条。均为深根性树种。而有些树木,其初生根很快转慢生长,主根不发达,而以侧根呈水平方向生长占优势,大都分布在离地表20~30厘米土壤表层中。如刺槐、枫杨、冷杉、杉木等。乔化砧木的根系一般比矮化砧木的根系分布深而广。灌木的根系多较浅性;藤木多为深根性。2.水平根与垂直根的分布。水平根的分布范围,一般都超过树冠投影的1~3倍。一般土壤肥沃,粘重时水平根的分布范围较小,瘠薄山地或沙地,水平根分布范围则广,水平根的分生性强,着生的细根亦多,对树木地上部分营养供应,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根的集中分布层在地表以下70~80厘米处,多数在10~40厘米之间,这是根系吸收肥、水主要的土层,土壤管理尤其要注意改善这一范围的水、肥、气、热状况,须根常大量分布在含氮和矿质最多,微生物活动最旺盛的土层中,注意加强耕作层,是根系向深层生长,有利于提高树木抗旱、康高温、抗严寒等抗逆能力。五、叶(一)叶的形态植物的也有叶片、叶柄和托叶组成。叶片是叶的最重要的部分,典型的叶片是一薄的扁平体,叶片内分布着叶脉。叶柄位于叶片基部,并与茎相连,具有支持叶片、并安排叶片在一定的空间,以接受较多阳光和联系叶片与茎间水分与营养物质的疏导,叶柄通常为细长的形状,内部有发达的机械组织和疏导组织,托叶位于叶柄和茎的相连接处,通常细小、早落。(二)叶的生理功能1.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阳光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并放出氧气的过程。而叶片是植物最主要的光合作用器官,太阳光是被叶片中叶绿体而吸收的,叶脉既把水分运送给种子,又把光合产物从叶子里运出来。2.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从生活的植物体内散失到大气中去的过程叫蒸腾作用。植物的主要蒸腾器官是叶,根系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是通过叶的蒸腾作用而散失。叶除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外,还有吸收的能力,如根外追肥、喷施农药等,少数植物叶还具有繁殖的能力。金银木六、开花与授粉(一)花的组成花是由花柄、花托、花被(华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几部分组成。花柄是每一朵花着生的小枝,是茎和花相连的通道;花托是花柄顶端华萼、花冠、雄蕊、雌蕊着生的部分,华萼是由若干萼片所组成,包在花的
本文标题:01第一章园林树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485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