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最终定稿
1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月17日在慈溪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慈溪市市长徐华江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起予以审议,并请参加大会的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和2010年政府工作回顾从2006年到2010年的“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2展中极不平凡、值得铭记的五年,是波澜曲折、浓墨重彩的五年,是全面跨越、富有成就的五年。面对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的历史机遇,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自身发展转型的挑战压力,面对社会建设与管理日益繁重的形势任务,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创新发展模式,主动顺应大桥经济时代,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预计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50亿元,是2005年的2倍,年均增长12.4%。人均生产总值跨越1万美元大关,预计达到10747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04.88亿元和57.19亿元,是2005年的2.1倍和2.4倍,成为全省首个财政超百亿县市。预计自营进出口总额达到80亿美元,年均增长16.1%,比2005年实现翻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90亿元,年均增长16.4%,连续18年居全省各县市首位。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1.79倍。累计新建改建骨干道路222公里,新建拓疏骨干河道81.3公里,新围滩涂16.6万亩,新造土地1.9万亩,新增日供水能力17万方,新增变电容量480万千伏安,沈海高速慈溪段、中横线、梁周线北延、城区东南片骨干道路、500千伏句章变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成投用。杭州湾新区3升格为全省战略大平台。我市在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排名中位居第十。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预计201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50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达到1426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1.8倍和2.23倍。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新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比重分别达到17.7%、28.1%和21.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9亿元,是2005年的2.6倍,年均增长20.8%。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预计达到34.7%,五年提高1.6个百分点。农业增加值达到37亿元,年均增长5.5%。国家级商标和品牌数量居全国县市区第一,共获授权专利1.48万件为全省第一,60家企业参与151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连续3年有企业作为主要承担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大奖。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考核要求,节能降耗指标全面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城乡统筹展现新面貌。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0.7平方公里,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66.7平方公里,城市化率提高到64.5%。累计完成城区拆迁120万平方米,改造老小区116万平方米,改善背街小巷117条,新建市政道路40余公里,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8.5%。大型超市、高档酒店、精品百货等一批城市重大商贸设施相继建成,体育馆、科博文化中心、城市展示馆等一批大型文体设施相继建设。4五年新增宁波市级以上全面小康村49个,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250个,竣工农民集中居住区78万平方米,“农房两改”累计完成拆迁8831户、安置13793户,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可用收入预计达到6.17亿元,是2005年的1.65倍。汤浦水库引水、曹娥江引水、城河治理、骨干集污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建设等水环境改善和整治工程成效明显,市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成投用,废塑料、小熔炼、漂印染、小印花等环境污染行业整治基本完成。社会发展再创新局面。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巩固提升,15年基础教育普及率达到98%,全市85.2%的中小学校达到省标准化学校水平,初升高比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提高到98.2%和45.5%,学前教育三年纯入园率达到98.8%,省等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达到61.5%。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不断健全,总投资近16亿元的九大医疗卫生工程相继建成或实施,城区公立医疗机构住院床位数即将实现翻番,医疗开放合作取得明显成效,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有效应对,有71万名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村落文化宫、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文艺精品创作活跃,青瓷瓯乐节目荣获全国群星大奖并参加奥运、世博展演。人口和计生优质服务得到提升,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7‰。我市先后荣获省首批卫生强市、省体育强市和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单位5称号。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市慈善总会累计发放善款2.22亿元。社会公共安全和气象灾害等应急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和谐促进会实现村级全覆盖,和谐企业创建面达到85%,安全生产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连续6年实现下降,连续4年获省平安县市称号。市民生活得到新提升。市财政将每年新增财力的70%以上用于民生,财政一般预算资金用于改善民生投入年均增长18.9%,2010年达到4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0500元和15000元,是2005年的1.6倍和1.78倍,年均分别增长9.9%和12.2%。城镇登记失业率、城乡调查失业率分别稳定在2.1%和2.2%,城乡劳动力就业率达到97%以上。在省内率先建立起城乡一体、全面覆盖、层次分明的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0.1万人、38.3万人、17.3万人、34.9万人和31.3万人,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1.9万人和79.1万人,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77.3%。建立起以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人才公寓、限价房为主体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在建和交付保障性住房51.2万平方米,有2100多户家庭享受各类住房保障。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标本兼治、保稳促调,致力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始终坚持统筹兼6顾、全面进步,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带动,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内在活力和动力;始终坚持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切实提升区域生态承载力;始终坚持民生为本、企业为基,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历经五年实践,我市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向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又迈出了坚实步伐。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这是上级党委政府以及市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人民和广大企业共克时艰、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外来建设者,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和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慈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慈溪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准确把握发展形势变化和机遇挑战,加快推进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努力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十项政府实事工程全面完成。一年来,我们突出抓好以下六方面工7作:一是切实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切实强化政策引导、服务保障和氛围营造,深入实施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继续加大企业转型发展扶持力度,全年财政产业扶持支出达到4.6亿元,办理出口退税52.1亿元。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坚持育新汰劣与改造提升并举,积极培育四大新兴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扎实推进省家电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全面开展企业技术赶超计划和装备提升行动,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全年完成企业技改投入118亿元,实现新兴产业产值400亿元,销售额超过20亿元企业达到5家。大力推动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编制完成现代服务业产业基地等专项规划,加快投用或建设华润生活广场、银泰广场、工业品批发市场二期等重大项目,扎实推动总部经济、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着力引导55家企业实现主辅业务分离,积极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着力提升休闲旅游发展水平,有效开展世博旅游营销,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慈溪周活动和第三届大桥国际经贸旅游节,建成开放杭州湾湿地中心一期,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4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8.8亿元。积极打造区域金融高地,完善地方融资担保体系,规范各类融资平台运作,新设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营业部等机构12家,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均突破千亿元,我市列入省首批金融创新示范县市。扶持发展现8代农业,建立运转市级土地流转指导服务中心,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绿色产业基地、“农超对接”基地和气象为农服务基地建设,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和设施农业发展水平,全市土地流转率和规模经营率分别提高到62.2%和51.4%,新建设施农业2万亩次,新增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106只,成功举办首届环杭州湾绿色优质农产品博览会,创建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市。把自主创新作为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来抓,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标准化和品牌战略,加快浙大网新慈溪智慧谷、裕人软件科技园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新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24项,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新创浙江名牌产品39只,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4%。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的良好环境,全年引进中高层次人才6000余名,新建国家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院士工作站2家。二是切实推动新型城市化和城乡统筹发展。修编完善新一轮市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编制城市分区规划、城镇控制性详规和“农房两改”布点规划,切实强化重点区块城市设计,促进城乡优化布局、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商务区,总部经济区块商务楼、联盛商业广场、南侧文化公建项目正式开建。基本完成北二环东延、三北大街西延、界牌三大区块二期拆迁,启动实施景观大道和城南区块、城西区块改造建设,研究确定近中期中心城区改造更新重点板块。着力改善城市宜居环境,实现9南三环东段、东三环南延、前应路东延、北二环东延、三北大街西延等城区道路主车道通车,完成城河治理和老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改善年度任务。健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城管体制,实现城区34平方公里数字城管全覆盖,实施城区交通疏堵保畅系列工程,开通城市夜间公交,增加出租车投放。积极推进扩权强镇建城,部署实施中心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市级行政权限下放延伸,观海卫卫星城市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周巷镇列入省小城市培育试点,龙山镇列为省级中心镇。深化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有序推进农村土地制度、金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创新。扎实推进“农房两改”,启动开展中心村培育工作,深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振兴工程,继续做好经济相对薄弱村转化扶持,完成村级“三资”管理平台建设和经济合作社换届选举。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不断强化城乡公交一体化、家电汽车下乡、农村劳动力培训、“千场电影百场戏”进农村、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等措施,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三是切实推动平台项目建设和内外开放。支持配合杭州湾新区体制调整,推动形成市区联动发展格局。高效推进慈东工业区扩容升级,积极申报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年引进优质项目26个,完成投资37.6亿元,区内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高标准开展新兴产业集群区规划编制、产业定位研究和融资平台建设,启动实施土地报批和招商筹备。扎实推进杭州湾现代农业开发区土10地综合治理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切实加大招商开发力度,正大农业科技生态园等五大入园企业项目实质性开工。编制完成鸣鹤风景区控制性详规和古镇保护开发规划,加强景区生态环境整治,实质性启动一期开发。着力做好商品市场园
本文标题: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最终定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494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