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1年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
1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分析样题(2)七年级语文(本卷100分,含书写3分)一(25分)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1)▲,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2)▲,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3)争渡,争渡,▲。(李清照《如梦令》)(4)问渠那得清如许,▲。(朱熹《观书有感》)(5)▲,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6)▲,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7)乱花渐欲迷人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8)▲,赚得行人空欢喜。(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9)郭沫若《静夜》一诗中结合神话展开想象,给读者留下无穷回味的句子是:▲,▲?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收敛.(▲)潜.(▲)行静mì(▲)滑jī(▲)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对待事情,我们自己应该有独立的见解,不应总是对别人的意见随声附和....。B.在班主任的精心安排下,全班同学在这次联谊活动中各得其所....,都发挥了各自特长。C.小外甥刚刚三岁就能流利地背出几十首古诗了,这事听起来实在有点骇人听闻....。D.小明同学办事总是一丝不苟....,选他做生活委员,大家都非常放心。4.右图是一幅题为“升级”的漫画,仔细观察,完成问题。(4分)(1)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描述画面的内容。(2分)▲(2)请你结合生活体验,说说对这幅漫画的理解。(2分)▲25.阅读《伊索寓言》中《马与驴子》的精彩片段,回答问题。(4分)从前,有个人赶着一匹马和一头驴子上路。路途中,驴子对马说:“你若能救我一命,就请帮我分担一点我的负担吧。”马不愿意,驴子终因精疲力竭,倒下地死了。于是,主人把所有的货物,包括那张驴子皮,都放在马背上。这时,马悲伤地说:“我真倒霉!我怎么会受这么大的苦呢?这全因▲,现在不但驮上全部的货物,还多加了一张驴皮。”(1)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出马受苦的原因:▲(2分)(2)读了这则寓言,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2分)▲二(42分)(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11题。(15分)【古诗阅读】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6.有感于故人的热情,作客的愉快和主客间的情意,诗人用“▲”二字表达了留恋和期待。(1分)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交待做客的原因。诗人从“应邀”写起,平淡自然;故人以“鸡黍”相邀,既有农家气氛,又显待客淳朴。B.三、四句描写山村风光。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幽静秀美的环境使人清新愉悦。C.五、六两句表现饮酒的情境。宾主欢笑,临窗把酒,面对菜圃,畅谈农事,自然有生活的情趣和生产的气息。D.结尾两句,清晰的点明这首诗写作的时间和做客的场景。重阳佳节,菊花盛开,节日的喜庆烘托了诗人的愉悦满足之情。【古文阅读】【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③?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④之。魏3于是乎始强。(选自《战国策·魏策》)【注释】①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②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员。③焉之:到什么地方去。之:往,去,到。焉:何,哪里。④罢:通疲,文中指停止。8.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1)相委而去.(▲)(2)是.日,饮酒乐(▲)9.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2分)(1)君与家君期日中(2)魏于是乎始强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11.甲乙两文的主题,都和一个“▲”字有关。甲文中,表现友人“知错能改”的一个动词是“”;乙文中,“天雨”二字所起的作用是▲。(3分)(二)阅读《风筝》选段,完成12—15题(12分)①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②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③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4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④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⑤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它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⑥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⑦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啊。”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糊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啊。”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⑧“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⑨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⑩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风筝》节选作者:鲁迅)12.请用“︱”把选文分成两个..部分,并且说说划分的理由。(3分)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理由:▲13.联系全文,解释第④节中加点词的语境含义。(2分)(1)我的惩罚:▲(2)精神的虐杀:▲14.第⑦段和第⑩段,都写到心情的“沉重”,请联系上下文,说说其各自..的原因。(4分)(1)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2)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15.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③段的“掷”“折断”“踏扁”等词,表现“我”当时愤怒的心情和对待弟弟的粗暴态度;“傲然”一词表现了“我”毁坏弟弟风筝之后的满足和自得之情。B.第④段在全文结构上至关重要,它交待了“我”内疚和自责的原因,为下文“我”和小兄弟的对话埋下伏笔。5C.小兄弟忘记了“我”毁坏风筝的往事,这对于“我”而言是一种彻底的解脱,多年来内心的自责终于可以淡忘,所以我又是“幸运”的。D.“我”是一个具有强烈自省精神的人,看了外国的书后我意识到了“剥夺儿童玩的权利”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说明了当时的教育制度需要改进。(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15分)盛开在碗里的硬币包利民①中午时经过一所小学门前,目光忽然被一个人所吸引。那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坐在地上,面前放一只碗。那只碗很大,现在的人家很少见到这样大的碗了。她的衣服上居然还带着补丁,她并不像别的乞讨的孩子那样,在面前竖一张纸板或者用粉笔在地上写着悲惨的经历,她只是默默地坐在那里,有着一种莫名的神情。②当时正是放午学时间,那些学生成群地拥出校门,有的走向来接的家长,更多的人涌进校旁的麻辣烫、过桥米线等店铺。那些学生,和这个女孩年龄相仿,却有着迥然的神态,仿佛天地之隔。女孩的身边围拢了一些学生和家长,有的学生拿出零钱给女孩,有的在一旁观望嬉笑。③女孩很奇怪,如果面前的手递过来的是纸币,她就装进口袋里,如果是硬币,就摆放在碗里,而且摆得极美观。我饶有兴致地看着,她把一枚一元的摆在碗底中央,周围是一圈金黄的五角硬币,在外围则又是一元的,看看摆不住了,便放第二层,一枚压三枚,就像一朵正在慢慢开放的花朵。我看了好久,直到她的碗里摆满了硬币。然后她小心地捧着碗站起身,慢慢地离开。④我正要走,忽见女孩走进了旁边的卖麻辣烫的店子,好奇之下,便跟了过去。女孩刚一进店门,便听服务员说:“怎么还要到屋里来了?去外面!”女孩的脸一下子红了,小声说:“我想买一碗麻辣烫,带走!”然后轻轻地从碗里拣出几枚硬币。等她提着麻辣烫出来,又拐向另一边的一家书店,只是在门口犹豫了半天,终于没有走进去。我依然跟着她,她又买了一双凉鞋,很大,看样子不是给自己的,还买了一包低档香烟。口袋里的纸币已经花尽,碗里的硬币也只剩下少半。⑤她慢慢地向前走,依然用一只手托着碗,就像在呵护着一朵开在掌中的花。她一边走一边喃喃自语:“还要给爸爸买瓶酒,给弟弟买个玩具……”她回头看了一眼路过的书店,眼中一丝不舍,只是没有停下脚步。我快步超越她,回头看,那只碗里的硬币依然是一朵花的形状,在阳光下闪着灿烂的光。⑥我猜想,她或许有着一个极贫困的家,有着一个多病的母亲,有着一个劳累的父亲,一个小小的弟弟。本该是在鸟语书香的校园里读书的年龄,却要在大街上拿着一只碗讨钱,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孩,或许懂事、善良、自强等词语已不足以概括,就从她在碗中摆钱的行为来看,她便远远超越了这些。也许是因为她的心中有着美丽的花,她才能把那些硬币摆放成如此鲜艳的形状。是的,和那些同龄的孩子相比,她已低到尘埃之中,可是那些最美的花,往往都是开放在尘埃里。⑦这个夏日的午后,我的心被碗里那些闪光的硬币温柔地击中,将那些蒙在心上的尘埃荡起飘尽。也曾艰难过,也曾在黯淡际遇中挣扎,或许那样的时刻,我的心里有执著有坚强,可是同这个女孩相比,却少了最重要的东西......。我曾抱怨过,也曾嫉妒过,更是愤恨过,世界在我的眼中,一度如此冷漠丑陋。可这个孩子,她眼中的世界是如此美好,即使在如此的生活中,她还能让心上开出花来,而不是结出老茧,真的让人惭愧不已。6⑧感谢这个穿着带补丁衣服的女孩,那些盛开在碗里的硬币,映亮我生命中那么多阴暗的角落,更像一汩清泉,悄悄浸润,涤尽那些经年尘埃。眼中的世界一下子美丽清新起来,看着女孩渐远的背影,才发觉,生活,竟是如此可爱!16.本文以“盛开在碗里的硬币”为标题,有什么作用?(3分)▲17.第①段中说“我”的目光被女孩所吸引,有哪些原因?(3分)▲18.第⑤节画线句子中的“托”能不能换成“拿”,为什么?(3分)▲19.结合联系全文,说说第⑦段中加点词“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3分)▲20.下列对本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②节,通过放学学生和乞讨女孩的鲜明对比,突出了女孩的艰难不幸,也为下文女孩想买书埋下伏笔。B.女孩把行乞得来的钱为家人买这买那,可见她的善良、懂事、关爱家人,她的心就一朵美丽的花。C.
本文标题:2011年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498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