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探讨影响其有创机械通气持续时间的因素。方法:对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结果:在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时,成功组的患者可以发现多数在通气前神智清醒、通气后无发热或者出血的现象,而失败组的患者则相反,通气前多为神智昏迷、通气后有发热或者出血的现象。成功组的患者在通气后其心率(HR)比失败组的慢、平均动脉压(MAP)和动脉血气pH值没有明显差别、成功组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比失败组的低。结论:以保障患者的治疗需要为基础,对患者使用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应不超过48小时,尽量缩短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防止长时间的机械通气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不良反应或者其他负面作用。【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影响因素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简称为慢阻肺,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比较严重的慢性肺部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气流持续受到限制、进行性的气道阻力逐渐增加,因此逐渐发展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阻塞,并且病情常常表现为进行性发展。有创呼吸机械通气是目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部分患者在使用有创呼吸机械通气后,在经历一段治疗时间后可以摆脱呼吸机辅助呼吸,但是仍然有部分患者在经历一段治疗时间后未能摆脱呼吸机,在长时间使用呼吸机后患者逐渐形成对呼吸机的依赖,增加了医源性肺部感染的风险,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1]。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分析。参与观察的对象全部均经过临床诊断,符合201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指南(修订版)》和《内科学》(第6版)的诊断标准[2]。其中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为36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5岁,平均年龄为(62.17±13.48)岁。将所有患者根据能否在7天内脱离有创机械通气,分为成功组18例和失败组22例。根据患者在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成功后,停用有创呼吸机以及拔除气管内插管的时间超过48小时,并且没有再次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即可视为撤机成功。1.2方法全部患者均在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前采取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止咳等常规治疗。在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插管前后的表现,包括插管前患者的神智情况、以及插管后发热、血压、出血等情况。同时还需要观察患者在治疗前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气pH值、动脉血氧分析(PaO2)以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2.结果2.1观察两组通气前后的临床表现观察成功组患者(18例)和失败组患者(22例)在通气前后的临床表现见表1。在通气前患者的神智方面,成功组有16例处于清醒状态、占88.9%,有2例处于昏迷状态、占11.1%;失败组有13例处于清醒状态、占59.1%,有9例处于昏迷状态、占40.9%。在通气后患者的发热方面,成功组有3例有发热情况、占16.7%,有15例无发热情况、占83.3%;失败组有14例有发热情况、占63.6%,有8例无发热情况、占36.4%。在通气后患者的出血方面,成功组有1例有出血现象、占5.6%,有17例无出血现象、占94.4%;失败组有13例有出血现象、占59.1%,有9例无出血现象、占40.9%。成功组的患者可以发现多数在通气前神智清醒、通气后无发热或者出血的现象,而失败组的患者则相反,通气前多为神智昏迷、通气后有发热或者出血的现象。表1两组患者在通气前后的临床表现组别清醒昏迷发热无发热失血无失血成功组(18例)失败组(22例)16(88.9%)13(59.1%)2(11.1%)9(40.9%)3(16.7%)14(63.6%)15(83.3%)8(63.6)1(5.6%)13(59.1%)17(94.4%)9(40.9%)2.2观察两组通气前的临床指标观察成功组患者(18例)和失败组患者(22例)在通气前的临床指标见表2。成功组的患者在通气后其心率(HR)比失败组的慢:成功组的HR为(102.45±19.74)次/min,失败组的为(126.12±21.41)次/min;平均动脉压(MAP)没有明显差别:成功组的MAP为(91.42±11.62)mmHg,失败组的为(92.34±13.77)mmHg;动脉血气pH值没有明显的差别:成功组的pH值为(7.21±0.13),失败组的为(7.22±0.11);成功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析(PaO2)比失败组的明显高:成功组的PaO2为(71.07±31.68)mmHg,失败组的为(47.11±25.46)mmHg;成功组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比失败组的低:成功组的PaCO2为(86.12±15.21)mmHg,失败组为(93.21±24.32)。表2两组患者在通气前的临床指标组别HR(次/min)MAP(mmHg)pHPaO2(mmHg)PaCO2(mmHg)成功组失败组102.45±19.74126.12±21.4191.42±11.6292.34±13.777.21±0.137.22±0.1171.07±31.6847.11±25.4686.12±15.2193.21±24.323.讨论根据上述观察结果,可以发现通气前患者的心率、血压等对机械通气有一定的影响,基础心率增快将有可能延长机械通气的时间[3]。有部分患者存在脑梗死病史,这对于患者在使用机械通气的时间相对需要更长,可能与患者的神志昏迷、长时间处于低氧状态有关系。通过观察患者的HR、PaO2以及PaCO2等临床指标,可以监测患者在通气后的情况[4]。如在常规吸氧的情况下患者的PaO2偏低,可能反应患者因有痰液引流不顺畅而影响氧合,或者是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表示患者的病情可能相当严重。虽然呼吸衰竭的患者在对PaCO2的耐受程度也不一样,但是仍然能够起到监测患者在通气后的身体情况。而pH值虽然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如患者的代谢功能,但是如果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时,患者的pH值将处于极低水平。对于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使用有创机械通气可以有效提高疗效。另外,使用机械通气治疗通常对患者有一定的创伤性,长时间的机械通气会增加患者的治疗风险,如医源性肺部感染,随之可能伴有并发症多,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恢复。因此,在使用呼吸机前应先考虑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能否撤离呼吸机,在上机后更加要积极为患者创造撤机的条件,减轻患者的疼痛和医疗费用。大多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使用有创机械通气的7天内可以撤机,但是部分患者在上机时间超过7天后会容易出现并发症,而且很难在短期内撤机,患者容易形成对呼吸机的依赖。以保障患者的治疗需要为基础,对患者使用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应不超过48小时[5],尽量缩短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防止长时间的机械通气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不良反应或者其他负面作用。参考文献:[1]郭宏杰,李庆洁,宋娜,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8):1719-1721.[2]朱蓉,洪永青,孟自力,等.机械通气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随机对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8):2919-2921.[3]顾兰囡,蔡海英,任疆.AE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5):750-752.[4]白仙草,卢经伟.AECOPD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0):1900-1901.[5]午水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J].山西医药杂志,2015,14(2):167-169.
本文标题:041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300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507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