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0633《中国书法简史》2015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10633《中国书法简史》2015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中国书法简史》是对漫长的书法里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纷繁复杂的书法现象进行深入、耐心的梳理,进而解释各书法现象间的内在关联以及书法现象与产生这些现象的历史、文化背景间的表里关联;同时也尽可能勾勒出一条关于书体递嬗演进和风格启程流变的较为清晰的脉络。学习书法史,有助于我们以宏观的角度去对待具体的碑帖,具有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意义,所以对于书法史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1)该课程为闭卷考试,试卷主要有四种题型: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题型说明题型一: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共4分)题型二: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2空,每空1分,共6分)题型三:名词术语解释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题型四: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题目四:解析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说明:本考试指导只适用于201503学期期末考试使用,包括正考和重修内容。指导中的章节知识点涵盖考试所有内容,给出的习题为考试类型题,习题答案要点只作为参考,详见课程讲义或笔记。如果在复习中有疑难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提问。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二、知识点第一章先秦书法1、先秦书法包括的内容:先秦书法以原始时期的陶文、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两周的金文和战国时期的石鼓文为主要代表,划出了一条中国文字和中国书法由萌芽初创到逐渐成熟的红线,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2、文字起源简说:(1)结绳记事说:原始始时代,人们要表达意识,感觉到语言不能留存,就用打绳结这种方式来帮助记忆。大事将绳打个大结,小事把绳打个小结,事多则多结,事少则少结,用来帮助记忆。关于结绳记事,有人考证为文字的前身。因为文字的特点是以点画为基本单位,绳结象征点,绳子象征画。但我们认为以绳结为标识,帮助记事,只是远古的一种记事方式。这种结绳记事的方法,对创造文字或许有一定的启发,能帮助人记忆。(2)河图八卦说(3)仓颉造字说23、陶文是汉字书法的先导从原始时期的陶文到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汉字的发展是一脉相承,有发展轨迹可寻的。仰韶文化时期的陶文已经不是简单的符号,它包含了原始文字的因素。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刻符,已经有形可识,有义可辨。这些考古实物资料足以证明,汉字书法在六千年之前的原始社会时期开始萌芽,经过漫长的发展时期,到了约三千年前奴隶社会的商代后半期臻于成熟。关于文字刻符,郭沫若先生曾对半坡陶文进行认真研究,认为:“刻划的意义至今虽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如花押或族徽之类……彩陶上的那些刻划记号,可以肯定地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孓遗。”在《半坡题辞》中郭沫若又说:“仰韶、龙山疑已进入有文字的时期。今来半坡观先民遗址……陶器破片上见有刻纹,其为文字殆无可疑。”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则对一些刻划符号认真研究后,作出推断与文字对应的字形。我们经过认真观察就会得知,其中许多符号已相当接近于后来的文字。这些刻划符号都是我们的祖先“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它们简洁、明快、质朴、自然、奇妙,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它们的创造者们运用高度概括,大胆夸张的手法,汲取大自然的精华,移客观物象,用极朴实而简炼的点、线、面来表示,具有原始文化自然、质朴、神秘、烂漫等特点,是他们对美的体验和创造。原始刻符具有绘画和文字两重性,是中国文字的雏形,是抽象的书法造型艺术,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源头和先导。汉文字的产生,就是由原始的符号开始,从无形到有形,从无定形到有定形,从无规律到有规律,逐渐发展成熟的。4、甲骨文简述:(1)甲骨文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即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因为甲骨文最早发现于今河南省安阳市郊的小屯村,这里曾是殷商王朝的都城,后因武王灭殷,随着历史的变迁,这里便成为废墟,即所谓“殷墟”,所以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2)先由清王恣荣得到重视,之后刘鹗出版了《铁云藏龟》,罗振玉又广泛搜集甲骨,编辑出版了《殷墟书契》、《殷墟书契菁华》、《铁云藏龟之余》等6部甲骨文著作。同时,他还出版了《殷商贞卜文字考》,《殷墟书契考释》等,确定了甲骨文的出土地点为河南安阳小屯村。从此形成了一门关于甲骨文研究的学问——甲骨学。5、金文著名作品介绍:(1)《墙盘》:又称《史墙盘》,西周恭王时器,铭文18行,284字,重文五,合文三,现存陕西扶风周原考古队。笔画圆润,笔笔中锋,结体均衡,行气凝练,是西周金文的精品。(2)《虢季子白盘》,周宣王时器,清道光年间在陕西宝鸡虢川司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铭文8行,110字。此铭中锋用笔,劲细圆匀,布局疏朗开阔,如晴空星月,令人3赏心悦目。(3)《毛公鼎》,西周宣王时器,清道光末年在陕西岐山出土,今藏台湾故宫博物院,为西周重器。铭文32行,497字,是迄今发现的铭文最长的周代青铜器。笔法圆润,结体精严,行气流畅,气势磅礴,朴茂古雅,为世所重。(4)《散氏盘》又称《散盘》或《矢人盘》。西周厉王时器,清初出土于陕西风翔县,今藏台湾故宫博物院。此铭书法独特,别具风貌,茂美厚重,粗放欹侧。用笔虽粗细圆匀,但结体却颇为奇特,表现了一种斜而不倒,恣放奇异的趣味,洒脱跌宕,令人爱之。6、陈仓石鼓:指石鼓文由于石鼓出土于陕西宝鸡陈仓的石鼓山(即今陕西宝鸡市郊东南约十余里的渭河南岸,陈仓山[今作鸡峰山]之北阪),所以诗人杜甫则称它为“陈仓石鼓”。第二章秦汉书法1、秦篆刻石特点(1)《泰山刻石》(2)《琅琊台刻石》: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东巡登琅琊台而立。石原在山东诸城县琅琊台,后移置山东博物馆。1959年移置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此碑漫漶严重,仅两面13行86字清晰。为秦刻石中最可信的一种。此碑篆法藏头护尾,中锋运行,宛转周到,活泼多变,意趣天成。(3)《峄山刻石》,又称《峄山碑》。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东巡登峄山而立,为秦始皇刻石之始。石原在山东邹县峄山,久佚。重摹刻本有七:即长安本、绍兴本、浦江郑氏本、应天府学本、青社本、蜀本、邹县本。长安本石今存西安碑林。杨守敬评此本“笔画圆劲,古意毕臻”。此本虽为复制,但犹有斯篆遗意,笔道圆劲,字迹清晰,为习小篆之佳本。(4)《会稽刻石》2、古隶和今隶古隶又称秦隶,是隶书的初创期,指秦至两汉初期的隶书;今隶又称汉隶,是隶书的成熟期和兴盛期,指东汉时期的隶书,是隶书的主要代表。4第三章魏晋南北朝书法1、魏碑简述(1)魏碑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是南北朝书法的代表,方峻遒劲,朴拙奇肆,风格多样,各具特色。集中在河南、山东、陕西。留存最多的首推河南洛阳,其次是山东泰山、冈山、尖山、铁山、云峰山、天拄山等,还有陕西汉中、耀县、富平、铜川等。(2)郑道昭是南北朝时期有名传世的著名书法家之一,家僖伯,自称中岳先生,开封人。他曾在山东做官,生平主要活动在洛阳、山东一带。山东云峰山留下了郑道昭许多摩崖刻石作品。云峰诸山的北魏刻石共有40余种,其中以《郑文公上下碑》、《论经书诗》、《登百峰山诗》最为著名。2、魏碑分类(1)造像题记:《龙门二十品》,其中最著名的有《始平公造像记》、《尉迟造像记》、《郑长猷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孙秋生造像记》、《魏灵藏造像记》等陕西耀县药王山的《姚伯多造像碑》、《魏文朗造像碑》、《三宝造像碑》、《仇臣生造像碑》等(2)墓志:北魏墓志以书法著名者有《元怀墓志》、《元桢墓志》、《崔敬邕墓志》、《元简墓志》、《元羽墓志》、《元珍墓志》、《刁遵墓志》、《元晕墓志》、《张玄墓志》等。(3)碑刻:《中岳嵩高灵庙碑》、《张猛龙碑》、《敬使君碑》(4)摩崖:《郑文公碑》、《论经书诗》、《白驹谷题字》、《东湛石室铭》、《观海童诗》、有陕西汉中的《石门铭》、泰山经石峪的《金刚经》、焦山的《瘗鹤铭》等。第四章隋唐五代书法1、唐代擅长行书的书法家(1)陆柬之: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是虞世南的外甥,少时得笔法于虞世南,后直溯二王,善于运笔,筋骨丰厚。张怀瓘列其行书入“妙品”。传世作品有《陆机文赋》《五言兰亭诗》《急就章》等。以行书《陆机文赋》为代表,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楷、行、草相杂,自然和谐,尤见晋人遗风,韵法双绝。(2)李邕: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扬州)人,官至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其书法初学二王,力主革新,一反初唐书坛端庄妍美之书风,代之以笔势雄健,锋颖凌厉,欹侧跌宕的新面貌而出现。结体似欹反正而舒,用笔遒劲舒放而生,极富个性,别具风神,令人耳目一5新。传世的作品有《李思训碑》、《麓山寺碑》、《法华寺碑》等。《李思训碑》现在陕西蒲城桥陵,笔力雄健,字势俊丽,流畅自如,瘦劲遒美。一改二王圆润蕴藉之风,既刚劲又妍雅,风神外露,气势夺人。结字取势颀长,奇宕欹侧,左低右高。如天马行空,纵横奇崛,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豪放、奔突、清新、明快甚至荒率的审美情趣。2、颜筋柳骨(1)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京光万年(今陕西安)人。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曾任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又称“颜鲁公”。颜真卿是唐代最具有创造性的杰出书法家,其书法诸体皆工,尤以楷书和行草书著名,雍容壮伟,气势磅礴,表现了盛唐的时代风貌。其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得笔法于张旭,彻底摆脱了初唐书法的影响,摈弃了以姿媚为尚的风气,一变古法,创造了新时代的书风。其楷书雄伟端庄,天骨开张,用笔杂糅篆籀,方圆兼备而以圆笔为主。结字一改初唐诸家的瘦长而为方形,变侧身取势为正面示人,外圆内方,正而不拘,庄而不险,笔法浑厚雄强,笔力内含,中锋用笔,点画对比强烈,饱满稳实,多力丰筋,浑厚圆润。颜真卿又精于行草书,遒劲郁勃,点画飞扬,流畅厚实,自然美妙。代表作品有:楷书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碑》、《藏怀恪碑》、《郭家庙碑》、《大唐中兴颂》、《颜勤礼碑》、《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元结碑》、《八关斋记》、《李元靖碑》等,行草书有《祭侄文稿》、《祭伯父稿》《争座位稿》、《蔡明远帖》、《刘中使帖》等(2)柳公权:(778—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他历官四朝,曾任校书郎、左拾遗、待书学士、工部尚书、太子少师等,人称“柳少师”。代表作品有:《金刚经》、《冯宿碑》、《复东林寺碑》等结体严谨平稳,字体小而灵巧,具有晋唐以来楷书的劲媚意趣;《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一变晋唐姿媚之风,创造出一种浑厚中见锋利,严谨中现开阔的风格。第五章宋元书法1、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书法特点是平淡天真、有才学气和书卷气。代表作品有:《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卷》《黄州寒食诗帖》《归去来辞卷》《新岁未获展庆帖》《书李白仙诗卷》《洞庭春色赋》等。62、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书法的最大特点是重“韵”,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朗月清风,书韵自高。代表作品有《松风阁诗卷》《华严疏》《诗送四十九侄帖》《送张大同题记》《诸上座帖》《刘禹锡竹枝词》《廉颇蔺相如传》《花气诗帖》。3、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世居太原,迁襄阳(今湖北襄樊),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宋徽宗召为书画学博士,官礼部员外郎。世称“米南宫”或“米襄阳”。又因举止颠狂,人称“米颠”。米芾的书法取苏黄之长,却又自出新意,越唐取晋,尤得力于王献之。米芾极尚魏晋,取其平淡古雅,自然天成。米芾运笔如飞,快而能收;结体飘逸,不重法度,特具气势。宋人行书以势取胜,多用虚锋,飞白多而墨趣浓,米芾最突出。他取苏轼的翻笔作书,取黄庭坚之纵势,天真自然,独具风味。他曾在《论书帖》中说:“学书贵弄翰,谓把笔轻,自然米芾的书法以行草著称,除了取苏黄之长,上溯晋唐,以晋人风韵为根基外,又参之以六朝书法,收笔出钩,尤得力于六朝碑版,厚重沉着。对米芾的书法历代有较高的评价,苏东坡评其“超逸入神”。又云其书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王文治诗云:“天姿凌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一扫二王’非妄语,只应酿蜜不留花。
本文标题:0633《中国书法简史》2015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519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