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07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的有关概念,学会如何判断词与词组,掌握同义词分析方法。【教学重点】联绵词、偏义复词、同义词【教学难点】联绵词、同义词的细微差异分析【所用课时】四学时第一课时一、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在构词方式上以单音节为主,是古代汉语词汇的显著特点。尤其先秦两汉时期,单音词占绝对优势,也导致了另外两大特点和不足:一是从词义角度看,一词多义现象极为普遍。如“解”字就兼有“解剖”、“分散”、“解开”、“排解”、“消除”、“分析”、“理解”等义项;一是从读音角度看,同音词繁多。如“yi”音节就有单音词“亦”、“易”、“益”、“意”、“役”等等156个。二、单音词向多音词发展在词汇的初始阶段,语言交际功能与语言结构系统之间的矛盾是非常突出的。随着语言的发展,单音词向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转化成了汉语词汇发展的必趋势。它大大减少了一词多义和同音词繁多的现象,使词汇表达更加准确而精密,有效增强和发挥了语言交际工具的作用。当然,由单音词向双音词的转变并非突发式的,而是在语言运用过程中渐进式发展的。据统计,《论语》中有双音词180个,占总词数的12%;《孟子》中有双音词353个,占总词数的14.9%。虽然两汉以后不断增加,但即使在近代文言文中,双音词仍占少数。古代汉语的单音词发展为复音词,有以下三种主要情况:(一)加虚语素法,即在原单音词前面或后面增加一个虚词辅助成份。例如:爷——阿爷师——老师石——石头燕——燕子虎——老虎盖——盖儿(二)加实语素法,即在原单音词基础上加一个单音语素组成双音词。例如:土——土壤恐——恐惧友——朋友道——道路驰——驰骋负——负担(三)另换说法,即用同意异形的双音词代替原来的单音词。例如:目——眼睛梃——棍棒股——大腿师——军队奕——下棋亡——丢失无——没有兵——武器劝——勉励狱——诉讼三、应该注意(一)古代汉语中有些单音词经常连用,构成词组。这些词组有时跟现代汉语的合成词的词形一样,但结构和意义都不同。例如:1.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周易·丰卦》)2.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诗经·齐风·东方未明》)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战国策·齐策》)4.老师费财,亦无益也。(《左傅·僖公三十三年》)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6.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孟子·梁惠王上》)7.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傅》)8.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汉书·霍光傅》)9.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黄傅》)10.向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李白《嘲鲁儒》)例1“消”,消减。“息”,增长。例2“衣”,上衣。“裳”,下衣。例3“地”,地域。“方”,方圆。例4“老”,衰竭。“师”,军队。例5“知”,懂得。“道”,道理。例6“妻”,妻子。“子”,子女。例7“指”,指出。“示”,给…看。例8“根”,根基。“据”,盘踞。例9“其”,指代负有盛名的人。“实”,实际情况。例10“经”,治理。“济”,帮助。以上这些词组都是由两个单音词构成的,不能把它们当作今天的合成词来理解。又如:1.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不要说)2.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见识短浅)(二)还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词语在某种情况下是两个词连用,在另一种情况下又是一个词,要具体分析,不可以妄断。如:第一组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妻)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妻子与儿女)第二组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长度单位,八尺为寻,两寻为常)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平常,普通)第三组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凭借)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复音词)四、复音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个词叫复音词。复音词包括双音词和多音词,多音词为数极少,大都是表示人名、地名的词,如西门豹、司马相如。古代汉语中的复音词虽然较少,但也有一定的数量,不可忽视。这里讲的,主要是双音词。例如:元首、稼穑、保右、险隘。(见《尚书》)牧人、仓庚、经营、绸缪、伤悲。(见《诗经》)苗裔、故乡、廉洁。(见《楚辞》)古代汉语的双音词可分两类:一是只有一个语素的双音单纯词;一是由两个语素按一定的语法规则构成的双音合成词。双音单纯词是由两个字组成的,但这两个字只代表两个音节,且两个音节不能拆开解释,只有合起来才表示这个双音单纯词的意义。双音单纯词又分联绵词和重言词两类。(一)联绵词由两个不同的音节构成的单纯词叫联绵词,又称“联绵字”或“连语”,特点是“合二字为一词,两声求一义”(章太炎语)。如:萧瑟,单用分指艾蒿和琴,合起来表示风吹树木的声音。琵琶,单用无意义,合起来指一种乐器。联绵词的两个不同音节,一般都有双声或迭韵的关系。兼属双声迭韵的不多,非双声迭韵的也很少。例如:双声联绵词:陆离、萧瑟、坎坷、由于、磊落、崎岖、倜傥仿佛、唐突、参差、踟躇、黾勉、留连、匍匐迭韵联绵词:崔嵬、依稀、彷徨、灿烂、混沌、从容、扑朔峥嵘、逡巡、蹉跎、逍遥、逶迤、窈窕、朦胧双声兼迭韵联绵词:展转、优游、燕婉、缤纷非双声迭韵联绵词:浩荡、跋扈、扶摇、玛瑙、鹦鹉应说明,联绵词是否双声迭韵是就古音系统而言,就现代语音看,有的不是双声或迭韵了。联绵词与一般的双音合成词相比,具有两个显著特点:1.不可分性,即两个字不能拆开解释。它只有一个语素,结构浑然一体、不可割裂。如不了解这一特点,很容易犯望文生训的错误。比如:犹豫、狐疑、蝉联、马虎等。2.多异文,即同一个词有着多种写法。符定一在《联绵字典·凡例》中税:“委蛇八十三形,音同而义相通;崔嵬十有五体,音近而义无殊。”别的联绵词一般也有好几种写法。不过,写法虽多,也应遵守约定俗成的原则,不能任意为之。如:犹豫:迟疑不决的样子。又有:犹预犹舆由豫犹予由舆尤豫犹夷容舆优舆相羊:漫游、徘徊的样子。词形又有:尚羊常羊翔羊襄羊猖羊倘佯相佯尚佯(二)重言词由两个相同音节重迭构成的单纯词叫重言词,又称“迭音词”或“重言形况字”,多具有摹拟声音、描摹性状、表达情感的作用。重言词之所以有如此作用是由于其色彩鲜明,声情并茂,有它独特的修辞作用。例如: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周南·关雎》)2.坎坎伐檀兮。3.伐木丁丁,鸟鸣嘤嘤。(《诗经·小雅·伐木》)4.无边落木萧萧下。5.桃之夭夭,灼灼其华。6.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杜甫《兵车行》7.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诗经·卫风·氓》)8.行道迟迟,中心有违。(《诗经·风·谷凤》)9.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10.未见君子,忧心忡忡。(《诗经·召南·草虫》)1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上述例重言词1——4拟声。后几例状貌。重言词是双音节的单纯词,意义一般与所组成的单个字无关。要注意区别重言词(迭音词)和单音词的重迭式的不同,后者的意义与原词基本一致,有时表示事物、行为的重复。如《诗经·周南·卷耳》:“采采卷耳”,迭用动词,表示采了又采。又《郑风·风雨》:“风雨凄凄”,迭用形容词,表示十分寒凉。至于白居易《买花》“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中的“家家”、“人人”,则以迭用名词表示逐指“每一家”、“每一人”。第二课时(三)合成词含有两个或雨个以上语素的词叫做合成词。古代汉语双音合成词,从两个语素的性质来看大多数是由两个实语素合成的,如:人民、语言、光明、得失、陛下、故事、结发等。也有少数是由实语素和虚语素合成的,如:儒者、有夏、晏如等。从两个语素的语法关系来看,双音合成词有联合式合成词,如:朋友、美丽、祭祀等;有偏正式合成词,如:黎民、锦衣、国君等;有动宾式合成词,如:败绩、执事、束发等;有主谓式合成词,如:月食、春分、人定等;有动补式合成词,如:断绝、平定等;有缀加式合成词,如:率尔、沃若、阿爷等。这些和现代汉语基本上是一致的。1.联合式合成词:就两个语素在词中的表义作用看,可分同义合成词、变义合成词和偏义合成词三种。(1)同义合成词。也叫同义复词,即组成合成词的两个语素的意义相同或相近,表义上处于同等地位,其中任何一个语素的意义就是这个合成词的意义。例如:①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韩非子·五蠹》)②故至治,夫妻交友不能相为弃恶盖非,而不害于亲,民人不能相为隐。(《商君书·禁使》)③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孙子兵法·军争》)④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史记·淮阴侯列传》)这也说明这种合成词,最初大都是经过同义单音词临时并列组合的阶段,因此常常看到语素颠倒的现象。反映了单音词发展为复音词的初始阶段,词的结构不稳定。另外,这种合成词的两个语素,往往保存着一定的独立性。在某种情况下它是合成词的语素,在另一种情况下它又可单用为一个单音词;如:①恭敬谨慎而容。(《荀子·不苟》)②恭而不难,敬而不巩。(〈荀子·君道〉)(2)变义合成词:也叫变义复词。两个语素,意义相类、相对或相反,并列组合在一起,产生的意义不是原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产生了新义。这个新义虽跟语素的愿义有关,但从字面上已经不容易直接看出来了。①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战国策·赵策》)②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③宫室左右莫不私王。(《战国策·齐策》)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其中的骨肉比喻至亲的人,水土指环境,左右指手下人,社稷指国家。(3)偏义合成词,也叫偏义复词,即组成合成词的两个语素的意义相关或相反,并列组合后,其中一个语素表意义,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如:①大夫不得造车马。(《礼记·玉藻》)②一旦缓急,杜绝河津,足以自守。(《后汉书·》)③先生老悖乎?将以为楚国妖祥乎?(《战国策·楚策》)④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⑤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⑥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文天祥《指南录·后序》)⑦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⑧无羽毛以御寒暑。偏义复词的词义要根据语言环境和逻辑关系而定。“车马”原指“车”和“马”,此处只指有车;“缓急”原指“缓”和“急”,句中只有“急”义,指情况紧急;“妖祥”原指“妖”(不祥)和“祥”(吉祥),句中只有“妖”义;“异同”原指“异”和“同”,句中只有“异”义;“作息”原指“作”和“息”,句中只有“作”的意义;“死生”原指“死”和“生”,例句中偏在“死”。有些双音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其中一个语素虚化,只起陪衬作用,则成偏义合成词。在另外的场合,两个语素又可独用,各自表示意义,则成两个单音词的连用。如:①大夫不得造车马(《礼记·王藻》)(“车马”偏“车”义,因“马”是不能造的。)②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杜甫《宾至》)(“车马”,车子和马匹。)③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诗经·常棣》)(“妻子”,偏用“妻”义。)④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孟子·梁惠王下》)(“妻子”,妻子和儿女。)⑤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史记·魏公子列传》)(“衣冠”偏“衣”义。)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史记·刺客列传》)(“衣冠”,衣服和帽子。)以上说明,文言文中两字连用,是偏义合成词还是词组,需要细心体察。偏义合成词不光古代汉语中有,现代也有。如:窗户、国家、好歹、妻子、兄弟、干净等。(二)偏正式合成词它的两个语素处于不平等地位,前者修饰或限制后者。两语素组合成双音词后,产生了新义,即这个新义不是两语素原义的简单相加,而是从中概括、引申出来的。如:“良人”,丈夫或妻子。“布衣”,平民,老百姓。“朱门”,贵族人家。“金瓯”,喻为国土。“高堂”,指父母。“巨擘”,喻为能手。(“擘”,大姆指。)偏正式合成词的词义往往在语素的原义之外,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不能拆开解释。(三)支配式合成词它的两个语素处于主从地位,前者支配后者。该词表示特定的意义,超出两语素的原义。“当道”,当权者。“无禄”,旧对死的讳称。“稽首”,指古时一种最恭敬的跪拜礼。“执事”,指侍从,供使令的人。“有司”,指职有专司的官吏。(四)附加式合成词它的两个语素,一为实语素,一为虚语素。
本文标题:07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526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