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2011年北京房山区政府工作报告
房山区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月6日在北京市房山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区长祁红各位代表:我代表房山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一、2010年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是“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和中共房山区委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奋斗,真抓实干,全面推进“三化两区”建设,圆满完成了区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较好地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财政收入成倍增长,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财政收入完成168.6亿元,增长2.2倍,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8.2亿元,增长20.7%;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40.4亿元,增长3.8倍。区域税收完成182亿元,增长2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大规模,完成400亿元,增长14.4%。土地储备投资再次突破100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继续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建筑业、工业、房地产业、商业、旅游业等各行业运行态势良好,国有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非公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和10%。––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功能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加强与央企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北控太阳能、港中旅温泉城、西门子“云计算”中心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功能区建设呈现新局面。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喜见成果,中石化投资项目建成投产16项,部分项目实现属地纳税,北京石油交易所投入运营。窦店高端现代制造业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长安汽车项目从签署协议到奠基仅用三个月,创造了“房山速度”,京西重工减震器工厂开始设备安装。中央休闲购物区(CSD)品牌效应不断凸显,奥特莱斯旗舰中心开工。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顺利通过中期评估,博物馆开馆运营,云居寺文化景区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中国北京农业生态谷筹建工作有序进行,市政府与中粮集团签署框架协议。北京良乡高教园区征地任务全部完成,引进橙天嘉禾影城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启动“FunHill智汇城”建设。中核北京科技园顺利奠基,完成项目控规调整方案。良乡物流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土地一级开发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化进程全面提速道路交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轨道交通房山线通车运营,燕房线规划方案获得批复,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加快完善。京良快速路、京石二高速前期工作基本就绪,新增9条区域和新城内部道路。深化公交体制改革,交通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加快完善,新改建41座水厂,完成4项电网建设工程,新增天然气用户2万户,5项集中供热工程全部启动。以长阳半岛为核心的新城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果,面向国际招标,确定了城市设计规划方案,芭蕾雨•悦都等精品生态住宅新开工75万平方米,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同步推进。新城两组团建成区面貌持续改善,拱辰街道一至五街回迁安置房竣工612套,城关街道中心区改造前期工作基本就绪,市级城乡结合部重点建设村––东羊庄村完成拆迁。城市服务管理不断加强,开展城市环境百日整治等活动,加大城市顽疾治理力度,重点区域得到有效治理,城镇垃圾分类完成比例名列全市首位,人防工程建设、利用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完成刺猬河二期治理,房山新城滨水森林公园开工,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全面启动。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比重为69.3%。––惠农政策有效落实,农民得到更多实惠都市型现代农业健康发展。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发展迅速,新增面积3400亩,高质量建成一批标准化基地。农业企业新增20家,澳特舒尔有限公司成功上市。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种养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籽种、蔬菜、肉鸭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认真落实农业政策性保险、粮食综合直补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强新型农民培训,为农业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农村改革继续深化,61个村完成产权制度改革,林权制度改革完成90%。村庄建设取得新成果,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5+3”工程,提前两年实现五项基础设施全覆盖,村容村貌持续改善。青龙湖镇南观村成为我区第五个北京最美乡村。––实施绿色山区发展行动计划,山区转型步伐加快坚决退出低端资源型产业,关闭最后一批小煤矿,关停127家水泥、石灰和石板企业,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偷挖盗采。深入系统解决煤矿关闭涉及的尘肺病待遇、取暖用能等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产业转型对社会稳定造成的冲击。加快“人员出山”步伐,完成543户、1618人山区险户搬迁,山区人口迁移集中安置项目起步区具备入住条件。六石路、108国道复线、108国道提级改造等道路工程竣工通车,山区交通环境明显改善。持续开展环境整治、废弃矿山修复、水源地保护等工程,完成绿化造林6万亩,山区生态涵养功能进一步提升。启动国际葡萄酒庄产业集群建设,浅山区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张坊仙栖谷、蒲洼京郊小西藏和周口店红螺寺三个沟域经济试点进展顺利。南窖沟域完成规划设计方案国际招标,在全市沟域经济规划设计评比中综合排名第一。––民生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7%。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城镇新增就业1.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万人,安置煤矿关闭地区劳动力就业3400人,1.3万名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城镇职工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大幅增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8%,农村居民基本实现老有所养。政策性住房保障力度不断加大,保障性住房竣工近3000套,完成配租配售928套,定向安置用房竣工108万平方米。落实社会救助政策,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发放各类救助金1亿元。落实“九养”政策和老年优待办法,为2.2万名老年人、残疾人发放养老助残服务券,为2540户家庭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50项。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长沟中学、交道中学新校舍投入使用,完成50栋建筑抗震加固工程,新建6所幼儿园。职成教育完成各类培训15万人次。卫生服务设施不断健全,良乡医院门急诊综合楼投入使用,妇幼保健院门诊病房楼主体完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费医疗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轨,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现持卡就医实时结算,四家民营医院纳入新农合报销试点机构,农民健康促进工程四种慢病免费供药实现全覆盖。计划生育政策符合率为96%,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群众文化活动中心项目前期手续进展顺利,良乡体育中心游泳馆、综合馆投入使用,成功举办第九届全民运动会。启动数字化改造工程,广播电视加速向全媒体转变。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直接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30件重要实事全部完成。––社会局面保持稳定,和谐房山建设取得新成果以“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为主题,大力开展宣传实践活动,公民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组织“星火工程”、“文化周末大舞台”等文艺演出3000场,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加大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完成33个社区办公用房标准化建设,新建100个农村社区服务站。稳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圆满完成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五五”普法工作成效显著。实施拥军优属工程,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巩固,全面完成年度征兵任务,退转军人安置率保持100%。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高危行业监管,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实战演练,成立综合应急救援支队,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加强食品药品和生活必需品监管,城市运行平稳有序。重点围绕建设领域矛盾纠纷,开展专项排查,全力做好矛盾化解和信访风险评估。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突出抓好校园安保工作。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群众权益,全区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各位代表、各位委员,一年来,区政府认真落实区委关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暨党员作风建设年活动的部署和要求,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管理创新,切实改进作风。区政府及组成部门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和决定,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意见。办理人代会议案和人大代表建议115件,政协建议案、提案241件。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切实加强效能监察,强化重点领域、重点资金的督查和监管。非紧急救助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公众诉求办结率继续提高。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勤政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各位代表、各位委员,2010年全区经济社会取得了跨越发展的新成绩,这是我们继2009年战胜国际金融危机后创造的又一个辉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区上下坚持科学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三化两区”发展战略的结果;是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以“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状态奋力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鼎力支持、合力攻坚的结果。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为“十一五”各项工作划上了圆满句号,为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十一五”评价和“十二五”展望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十一五”时期是房山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特别是2009年以来,我们克服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全区经济社会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五年来,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特别是2009年,我们打赢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攻坚战,在新型城市化道路引领下,坚持投资拉动,全区经济呈现出城市化带动与功能区支撑“双轮驱动”的发展态势。“十一五”时期,全区多项经济发展和社会调控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与“十五”末期相比,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1.5倍,区域税收增长2.3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倍。土地储备投资力度空前,区域发展活力明显增强。节能减排取得阶段性成果,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至2.7吨标准煤。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实施“关旧育新”。关闭全部小煤矿,大幅削减非煤矿山,着力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增长基本摆脱了对传统资源型产业的依赖。重点功能区快速崛起。组建京西重工,海外并购德尔福。依托与央企合作,引进长安汽车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着力打造“5+X”功能区格局,走出了一条以功能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产业结构由传统向现代、由低端向高端、由粗放向集约加速转变。五年来,城市化进程全面提速,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新城建成区面积大幅增加,4.7万农民成为新市民,城市化率达到67.5%。建立完善了城乡规划体系,规范了新城开发建设秩序。道路交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累计投入63.2亿元,实施公路道路新改建工程103项、市政道路新改建工程23项,区域路网和新城内部路网趋于优化,融入市区、借势发展的硬件环境明显改善。组织实施安全饮水、电力改造、燃气入户、集中供热等工程,新城承载力显著提升。实施了以拱辰街道一至五街为重点的良乡组团中心区改造、以城关街道槠榆树街和燕怡园为重点的燕房组团中心区改造、以长阳半岛为重点的新城示范区建设,新城整体形象大为改观。通过治脏、治乱、治差,开展绿化、美化、靓化,新城环境明显改善,燕山地区和房山地区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顺利完成第一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5+3”工程,重点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完成南北两线环境整治,启动人口迁移,加快发展替代产业,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山区进入绿色发展新阶段。五年来,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改善,社会建设不断加强。区财政每年投入民生建设的资金以47.5%的速度递增,累计支出334亿元。城乡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明显成效。着力破解就业难题,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八年来最低点。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各项救助制度不断健全。9所山区中学实现一次性外迁,完成92所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新改建一批大型公共卫生服务设施,普及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标准化服务站,新型农
本文标题:2011年北京房山区政府工作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528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