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11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模块分课时整14
2011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模块分课时整理(解析)必修跨模块综合整理、解析人:华南师大附中汕尾学校张仁庆说明:以人教版编排体例分课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选择题1.(2011年浙江文综,13)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③④【考点】中西方的古代文明(百家争鸣;雅典民主政治)【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①老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有消极态度,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②屈原的“美政”理想是要修明法度,变法图强。③罗马崛起于亚平宁半岛的台伯河畔,最后建立了雄霸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④古希腊以小国寡民为基本特征的城邦体制为雅典直接民主提供了前提。故选择C项。【答案】C2.(2011年安徽文综,22)李大钊说:“历史的真实,有二意义:一是说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记录是正确的,一是说关于曾经遭遇过的是的解喻是正确的。前者比较的变动少,后者则时时变动。”这是因为()A.历史学是人文学科,具有不确定性B.历史学家阐述历史,难免主观因素C.人类认识不断增长与历史观的变化D.历史认识总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真实【考点】历史的认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概念与材料解读能力。A项表述含糊,比如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情的记录是正确”就体现了确定性;B项中阐述历史如“遭遇过的事情的记录”就不可能带有主观因素;D项,历史真实只有一个,不会因为时间的接近而更加真实;所以伴随人类知识不断增长和历史观的变化,对“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必然也会产生变动。故选C项。故选C项。【答案】C3.(2011年上海历史,1)一位古希腊人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在其著作中记述了希波战争的始末。他是()A.伯里克利B.希罗多德C.柏拉图D.罗马【考点】古希腊政治【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A项伯里克利是古希腊著名的政治学家;C项柏拉图为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D项罗马与希腊无关;希罗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会对历史进行记载。【答案】B4.(2011年上海历史,3)根据所学的知识,右侧表格①②处分别填上()A.封建等级制:城市的复兴B.封建等级制;民族国家形成C.城市的复兴:君主专制D.民族国家形成:君主专制【考点】古代欧洲政治——采邑改革【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再现和历史分析能力。。采邑改革就是中央把土地作为采邑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再把它封给自己的臣下为采邑,层层分封,层层结成主从关系,形成像阶梯似的等级制,从而推动了城市的复兴,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答案】A5.(2011年上海历史,17)在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对土地所有制的处置方式不一,有的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的废除土地私有制。以下分别对应这两种方式的是()A.圈地运动/明治维新B.明治维新/十月革命C.十月革命/1861年改革D.1861年改革/圈地运动【考点】【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现和比较分析能力。圈地运动用暴力手段夺取农民土地的过程;明治维新在经济上是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十月革命中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交给农民使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规定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农奴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出钱向地主赎买,即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故选B项。【答案】B6.(2011年上海历史,30)夏朝没有留下直接的文献史料,有关记载多为转手材料,有些具有传说性质,所以夏的存在引起学者的怀疑。二里头遗址发现后,怀疑的看法逐渐减少。这是因为()A.该遗址的发现证明夏的传说有一定真实性B.该遗址的考古发现与有关夏的文献记载一一对应C.该遗址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夏的存在D.该遗址的考古发现属于原始材料【考点】史学研究基础方法【解析】本题以夏朝历史切入考查史学研究方法。二里头遗址属于夏商两代的遗存,又大量夏朝和商朝的实物史料。实物史料比起传说更具说服力,所以学者不再怀疑夏朝的存在,故选C项。特别注意的是原始材料也有可能是虚构,不能把它绝对化。【答案】C7.(2011年上海文综,8)为迎接201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同学们围绕“博物馆与记忆”的主题搜集到一组中国古代器物图片(见下图)。并制作了如下标签:①商代兽面乳灯纹鼎②5000~4000年前良渚文化玉琮③新石器时代磨制工具石斧④战国曾侯乙编钟。上述标签与下组图片自左至右对应的顺序是()A.②①④③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①②③【考点】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再现。从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四张图片依次是:石斧、玉琮、鼎、编钟。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找到正确的对应排序③②①④。故选B项。【答案】B8.(2011年四川卷,22)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二战()A.消除了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强权色彩B.促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C.终结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可知二战后美苏都有大国强权的做法,故排除A项;促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是一战,故排除B项;终结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是20世纪90年代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的独立故排除C项;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推动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故选D项。【答案】D9.(2011年全国I卷,12)唐初编定的《隋书·经籍志》,确立了中国古代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A.经部B.史部C.子部D.集部【考点】古代史学常识【解析】本题考查史学常识的掌握。中国古代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史部收录各类史书;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类书、释道宗教等著作;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据此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集部,故选D项。【答案】D非选择题1.(2011年广东文综,38)(2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史书多以纪传体编撰而成。“盖纪者,编年也;传者,列事也。编年者,历帝王之岁月……;列事者,录人臣之行状。”——据(唐)刘知几《史通》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史家必探察“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之关系”;史学者,“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据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材料二:布鲁尼(1369——1444)的《佛罗伦萨史》,不再从上帝创世而是从佛罗伦萨的建城写起;不再记述有关佛罗伦萨建城的神怪传说和奇迹,而是更多地描写佛罗伦萨当时的政治生活。——据《西方的历史观念》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先后出现两种主要做法:①近代史开始于1640年,现代史开始于1917年;②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前后,现代史开始于1900年前后。(1)据材料一,古代纪传体史书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梁启超的史学观受到哪些思想的影响?(8分)(2)据材料二,分析布鲁尼的历史撰述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思想潮流。(6分)(3)任选材料三中的一种分期方法,分析其史实依据。(8分)(4)有学者认为,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也是指人们对往事的记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考点】历史常识(史书体例、史学观点、历史分期);梁启超的思想;文艺复兴;西方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近代国家的出现;十月革命等【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常识的理解和论证分析、综合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本题把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课标要求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注重能力考查和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对考生要求高。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盖纪者,编年也;传者,列事也。编年者,历帝王之岁月……;列事者,录人臣之行状。”概括为“记载大量人物(帝王、诸侯和贵族以及其他人物)传记(记言、记事);第二小问梁启超的史学观从材料“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探察‘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之关系’”“爱国心之源泉也”概括为“进化论思想”“西方民主思想”“救亡图存的爱国思想”。第(2)问从布鲁尼的生活时代(1369——1444)入手,从材料信息突破。从布鲁尼的生活时代可以判断属于文艺复兴时期,从材料“更多地描写佛罗伦萨当时的政治生活”可以看出布鲁尼的历史撰述反映现实生活,这明显反映了近代人文主义兴起,另外从材料可以看出布鲁尼的历史撰述强调意大利城市政治发展,这也与当时近代国家出现、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兴起相关。第(3)问把历史分期的史学争鸣引入,解答时首先要选择一种分期方法,然后结合历史分界线(时间)的重大事件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意义分析。第一种观点是从社会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的演变角度、从革命史观、政治文明史观角度分期,第一种观点是从全球化史观、经济文明发展角度分期。第(4)问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要明确学者的观点,然后谈自己的认识。【参考答案】(1)古代纪传体史书记载的主要内容是统治者的活动。(或帝王、诸侯和贵族以及其他人物重大活动。(2分)思想:进化论思想、西方民主思想、救亡图存思想(近代民族主义思想)(6分,每点2分)(2)摆脱神学束缚,(2分)关注现实,(2分)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2分)(若答出摆脱神学束缚,关注政治生活,反映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可酌情赋分)(3)说明:首先任选一种分期方法,然后说明理由,只选择不分析不能得分。答案一:选择①(从革命史观分析)史实依据:1640年爆发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启了资本主义新时代(或回答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胜利后颁布的《权利法案》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标志人类历史由专制走向民主、由人治走向法治同等得分)。(4分)1917年爆发的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标志世界历史开始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打破资本主义一统世界的局面)。(4分)选择②(从全球史观分析)史实依据:1500年左右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世界各地相对孤立隔绝的状态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交融,日益连接成一个整体(或“欧洲主导的全球化(世界市场)开始起步);(4分)1900左右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4分)(4)这位学者的观点具有合理性。因为一方面历史指的是过去发生的所有事件;另一方面由于人们的主观认识(所处立场)不同,因此对历史的记载会出现差异。(3分。考生言之有理,皆可得分)2.(2011年北京卷,37)(38分)国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赵翼《廿二史札记》(1)分析材料,说明“天下变局”是指什么,(4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发生的变化。(4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被称为“姐妹革命”,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人权宣言》是两个重要文献。(2)指出这两个文献包含的资产阶级国家建设的基本原则(4分),分析它们在资产阶级国家建设过程中的作用。(4分)清末驻日参赞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对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作了如下描述:“日本迫于外患,廓然更张……百务并修,气象一新,慕效西法,罔遗余力……富强之机转移颇捷,循是不辍,当有可与西国争衡之势。”《日本国志》1887年成稿后,黄遵宪向李鸿章、张之洞和总理各国事物衙门各送一部,但未引起重视,书稿直至甲午战争之后方才刊行。有人感慨:其书若早流传,可省赔款二万万两白银,康、梁诸人从该书受到启发,光绪帝也曾索要该书。(3)简述日本“慕效西法”的经济政策及具体措施。(6分)分析《日本国志》在甲午战争后受到维新派
本文标题:2011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模块分课时整1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530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