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2011年周村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连同《周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十一五”时期政府工作回顾“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变化,区人民政府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区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奋勇开拓,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预计2010年全区GDP完成230亿元,是2005年的1.9倍,年均增长14.3%;人均GDP达7.2万元,是2005年的1.8倍,年均增长14.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27亿元,是2005年的2.4倍,年均增长18.8%,连续16年保持收支平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268元、9576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8756元、4018元。“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9亿元,是“十五”的2.8倍,年均增长20%;累计引进区外资金110.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7亿美元;实现外贸进出口24.8亿美元,比“十五”翻一番。镇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6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发展县域经济先进单位。──转方式调结构迈出新步伐。突出发展先进加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3.7:56.1:40.2调整为2010年的3.1:53.9:43。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累计开工建设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798个,完成投资255亿元,凤阳高档装饰板、西铁城精密机床、三金整体搬迁改造、催化剂5万吨裂化催化剂、科明节能灯LED照明等55个过亿元项目助推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72家,比2005年净增133家。企业上市取得新进展,金鲁生物科技公司成功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嘉周化工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获得美国证监会批准。丝绸纺织、机电设备、轻钢结构、精细化工、耐火材料、沙发家具等六大支柱产业初具规模,2010年通过“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复评。大力提升服务业规模层次,围绕309国道市场物流产业带膨胀壮大,启动实施国际家居文化广场、轻纺科技城一期、北方不锈钢市场一期、齐鲁CX汽车文化广场等重点项目,沙发家具、汽车、纺织品、不锈钢四大专业市场群规模档次显著提升,市场年交易额超过160亿元。商贸流通业日益繁荣,银座商城等一批商业设施投入使用,嘉周宾馆、知味斋等餐饮企业品牌效应凸显。举全区之力加快周村古商城保护开发,累计投资7.8亿元修复扩建大染坊、状元府等一批特色景点,开工建设汇龙街片区,建成启用五星级影城。古商城旅游知名度不断攀升,五年来累计接待游客4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9亿元,年均增长38%、46%,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取得新突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2%,比2005年提高16.6个百分点。兰雁集团成为我国牛仔布及服装行业首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品牌战略成效显著,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数量位居全市前列。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万元GDP能耗、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预计比2005年末降低24%、31%。深入实施碧水蓝天行动计划,建成启用北郊、王村污水处理厂等一批环保基础设施,集中关停“土小”企业285家、焦宝石窑炉382支,COD、SO2排放量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范围内,空气质量良好天数年均达130天以上,被评为全省首批生态建设示范区。──农业农村得到新发展。全部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累计发放补贴资金5738.2万元,兑付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财政补贴2837万元。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张周路万亩园林园艺园等4个园区被列为第一批市级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畜牧蔬菜等高产高效农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3.6亿元的“三山一河”生态农业示范区顺利完工,五期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全面完成,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3万亩。玉米秸秆实现全面禁烧和转化利用。美国白蛾防控达到目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城乡面貌发生新改观。“十一五”末,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17.9平方公里扩大到25.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60%提高到65.2%。组织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投资2.2亿元实施城区污水收集系统工程,涿河、米沟河管网建设全线贯通,城区污水收集处理率大大提高;投资5.1亿元建设改造新建路、丝绸路、正阳路南延等18条53.7公里城乡骨干道路,配合完成张博路附线、胶济电气化客货运专线建设,城乡快速交通体系初步形成。周村客运中心主体完工,城区公交“1元通”基本实现全覆盖,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稳步推进“两区三村”改造,累计开工项目21个,惠及群众6382户,改造农村危房1136户。绿色周村建设成效显著,启动建设孝妇河滨河公园,生态宜居滨河景观初步显现;建设完成淦河公园、青年公园,改造提升人民广场、天香公园,实施309国道、正阳路、联通路等道路绿化工程,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7%,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整治新建路两侧建筑外立面及广告牌匾,完成元宝湾、航东、市南小区及30条背街小巷整治改造,彻底取缔城区非法载客机动三轮车,拆除乱搭乱建、整治马路市场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体系建立运行,城区公厕全部免费使用,城市环卫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新提升。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7814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76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以内。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标准不断提高,保障救助范围进一步扩大,五年累计发放款物1.1亿元,救助困难群众13394人。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群众就医费用同比下降28%。住房保障工作得到加强,累计为2931户住房困难家庭发放廉租住房补贴511万元。坚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保民生促和谐上,每年都集中财力为群众办一批实事好事,五年累计投入1.5亿元。“五五”普法“四五”依法治区工作成效显著,荣获“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区,为人民安居乐业创造了良好环境。──各项社会事业实现新进展。建成启用周村三中新校区等8处校舍重点工程,在全市率先完成城乡中小学布局调整任务。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及农村学生课本费、住宿费,初步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救助体系。启动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平安校园建设成效明显。成功承办第22届省运会铁人三项等赛事,连续举办三届全民健身节,覆盖城乡的“15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大力支持驻军148医院、市中医院建设,改造提升镇中心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城乡居民就医条件显著改善。成功举办五届旱码头旅游文化节,电视连续剧《旱码头》在央视播出,周村旅游文化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被认定为鲁商发源地和全省首批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全区镇办文化馆、文化中心实现全覆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积极开展双拥共建,开工建设拥军小区,顺利通过省级“双拥模范城”第七次检查验收。出色完成“4•28”胶济铁路特重大交通事故救援善后和“5•12”汶川地震援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赢得了“周村人好”的广泛赞誉。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全国实施“两纲”示范区、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等荣誉称号。审计、统计、物价、史志、兵役、人防、气象、老龄、档案、民族宗教、红十字会、台湾事务、外事侨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区政府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大力加强自身建设,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严格规范行政行为,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刚刚过去的2010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胜利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区GDP比上年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7%、12%,为“十一五”发展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奋斗的历程充满艰辛,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努力提升发展质量。五年来,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虽历经外部发展环境的复杂变化和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影响,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紧紧抓住事关周村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主动有为,启动实施“两区两带两基地”规划建设,整合优化资源,集约集聚发展,有效解决了空间和资源瓶颈制约问题,在应对挑战中取得了好于预期的发展成果。必须坚持彰显特色,努力增创发展优势。五年来,我们审时度势,超前作为,自觉从周村老工业区和百年商埠实际出发,科学谋划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符合周村实际的发展路子。立足周村丝绸纺织工业基础优势,抓住国家实施产业调整振兴的有利时机,启动实施丝绸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计划,盘活存量,放大优势,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立足百年商埠传统优势和生态环境比较优势,举全区之力加快周村古商城保护开发,开工建设孝妇河滨河公园和滨河居住区,旅游业实现迅猛发展,东部新区建设蓄势待发。必须坚持锐意创新,努力破解发展难题。五年来,我们凝神聚力,团结一心,面对发展的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坚决破除畏难发愁情绪,在把握机遇中抢占竞争主动权。为妥善化解老工业区体制机制矛盾,深入推进企业改制,一批新老企业实现战略重组,企业发展后劲和活力进一步迸发;为应对金融危机,充分调动发展积极性,制定出台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加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企业实行“两少一不”政策,着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激励企业增加投入,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改善民生民需。五年来,我们统筹城乡,构建和谐,始终坚持不因财政困难而影响民生改善,坚定不移地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衣食住行牢牢记在心里、抓在手上,每年为群众办一批实事好事,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让广大城乡居民沐浴公共财政的雨露阳光,共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各位代表,五年来的发展历程,印证了区委的科学决策和正确部署,得益于全区人民的团结奋进和创新拼搏,凝聚着社会各界的聪明智慧和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团体,向驻周部队、院校、企事业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周村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回顾“十一五”发展历程,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还不够强;城市承载能力仍显不足,管理粗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社会保障水平需进一步提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比较艰巨;政府个别部门单位服务意识不强,经济发展环境还需优化,等等。这些困难和问题已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将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十二五”时期是我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老工业区转型发展的攻坚时期,更是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和绿色产业的兴起,为我区抢抓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加快结构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加快升级,蕴藏着巨大的需求潜力。我省深入实施“一蓝一黄”重大区域带动战略,特别是随着济南都市圈的发展、淄博新区的建设、文昌湖旅游度假区的设立,将助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的阶段。根据区十届十次全委会精神,“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着力加快产业升级,着力推进城乡统筹,着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和谐,推动周村老工业区实现新的转型发展,努力建设“富而强、精而美
本文标题:2011年周村区政府工作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531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