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1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
2011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单选)(2011•安徽)为纪念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B.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C.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D.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考点:化学的用途;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A、合成药物,能够治疗疾病,改善某些元素的不足,改善生活质量,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B、合成新材料利于改善环境和生活质量..C、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大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及二氧化硫等排放,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等.D、农药和化肥是农业稳定粮食生产的保证,对于提高质量和产量,改善品质都有好处..解答:解:A、利用化学可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能保障人体健康,所以正确.B、利用化学可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能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所以正确.C、化石燃料直接利用是一种浪费,可进行综合利用,以发挥更大效用,所以错误.D、利用化学可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所以正确.故选C.点评: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我们研究物质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了解化学的用途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2、(2011•安徽)下列几种常见的饮料中,不含有机物的可能是()A.果汁B.牛奶C.矿泉水D.啤酒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解答:解:A、果汁中的水果等属于有机物;B、牛奶中含有蛋白质等物质,一定含有有机物;C、矿泉水中含有水和矿物质,不含有有机物;D、啤酒中含有酒精,酒精属于有机物.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3、(2011•安徽)科学家发现纳米硒(Se)可将汞转化为HgSe,从而消除汞污染.HgSe中汞元素为+2价,则硒元素的化合价是()A.+2B.0C.-1D.-2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HgSe,利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由其中汞元素为+2价计算化合物中Se元素的化合价.解答:解:设化合物HgSe中Se元素的化合价为m,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有(+2)+m=0解得m=-2故选D.点评:利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化合价.4、(2011•安徽)绿原酸(C16H18O9)被誉为“第七类营养素”,它可以从我省栽种较广的杜仲(中药材)中提取.下列有关绿原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分子中含有9个水分子B.在一定条件下,可燃烧生成CO2和H2OC.属于氧化物D.分子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绿原酸的化学式C16H18O9,该物质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该物质的分子由16个C原子、18个H原子和9个O原子构成;据此,完成对绿原酸的有关判断.解答:解:A、根据绿原酸的化学式C16H18O9,该物质的分子由16个C原子、18个H原子和9个O原子构成,并不含有水分子;故A不正确;B、根据绿原酸的化学式C16H18O9,该物质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故B正确;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氧元素的化合物,而绿原酸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虽含氧但不属于氧化物;故C不正确:D、绿原酸C16H18O9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18):(16×9)=1:8≠2:1;故D不正确;故选B.点评:可燃物完全燃烧时,可燃物中的碳元素全部生成为二氧化碳、可燃物中氢元素全部生成水.5、(2011•安徽)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碘盐是人体摄入碘的唯一来源B.碘原子的质子数为53C.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D.碘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3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由上图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说明示意图,可得的信息为: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元素种类等.解答:解:A、碘盐是人体摄入碘的唯一来源,说法错误,某些食品,如海产品也是人体摄入碘的来源,故A错误;B、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所以碘原子的质子数为53,故B正确;C、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说法正确,故C正确;D、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碘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3,故D正确.故选A.点评: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6、(2011•安徽)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收集CO2并验满B.加热液体C.取用液体D.收集氧气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专题:实验操作型.分析:A、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验满时用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B、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容积的13;C、试剂瓶瓶盖应倒放桌面上,会污染瓶盖;取了液体的胶头滴管不能胶头在下,防止受腐蚀;D、收集氧气,导管应伸到集气瓶底部,尽可能的排尽原有空气.解答:解:A、收集CO2并验满,图中操作正确,故A正确;B、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容积的13,故错误B;C、图中瓶盖的放置错误;胶头滴管的使用错误,故C错误;D、收集氧气,导管没有伸到集气瓶底部,收集的氧气会不纯,故D错误.故选A.点评:了解一些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了解固体和液体药品的取用;了解加热液体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收集常用气体的方法.7、(2011•安徽)科学家提出:“硅是未来的石油”,制备粗硅的反应为:SiO2+2C高温.Si+n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化学方程式中n=1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C.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发生变化D.硅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考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没有增减,将方程式配平即可;B、根据置换反应的特征进行分析;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答.D、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前四位元素为氧、硅、铝、铁;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数和原子个数相等,将方程式配平为:SiO2+2C高温.Si+2CO↑,所以n=2,选项错误.B、置换反应的形式为: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对比可知该反应是置换反应,选项正确.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每种原子的个数不变,所有原子的总数当然也不能变,选项错误.D、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前四位元素为氧、硅、铝、铁,所以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反应类型的判断相关知识.8、(2011•安徽)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B.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C.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D.干水是一种混合物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分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碳酸;干水属于混合物;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解答:解:A、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生成碳酸,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干水和干冰不是同一种物质,干冰是二氧化碳,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干水中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选项错误;D、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物质的性质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9、(2011•安徽)科学探究中常用到推理的方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推出结论正确的是()编号实验事实实验结论A某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该溶液一定是NaOH溶液B某物质可以导电该物质一定是金属单质C常温下,测定某溶液的pH=3该溶液一定呈酸性D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A.A正确B.B正确C.C正确D.D正确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氧气的检验和验满;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分析:A、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B、酸碱盐的溶液也具有良好的导电性;C、当溶液的pH小于7时,溶液显酸性;D、空气中含有氧气,但空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解答:解:A、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不一定是氢氧化钠溶液,例如氢氧化钾溶液也能是酚酞试液变红色.故选项错误;B、某些溶液也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例如氯化钠溶液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选项错误;C、当溶液的pH小于7时,溶液显酸性.故选项正确;D、空气中含有氧气,空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0、(2011•安徽)蔗糖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其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度比在冷水中的小B.将蔗糖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后恢复至原温度,有结晶现象C.温度升高,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D.t1℃和t2℃时的两份蔗糖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不可能相等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利用图像,进行分析计算.分析:根据蔗糖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温度升高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及蒸发溶剂时溶液中是否有晶体析出.解答:解:A、由于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错误;B、给蔗糖的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再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则原来溶解在这部分溶剂中的溶质就会结晶析出,故B正确;C、如果只是单纯的温度升高,在不考虑溶剂蒸发的情况下,溶液中若没有未溶解的溶质存在,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则不发生变化,故C错误;D、由于温度高的溶解度就大,只能说这两个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可能相等,但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可能相等,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问题.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11、(2011•安徽)如图为某抗酸药的实物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标示的物质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Al(写出一种即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塑料.(2)淀粉属于B(填字母序号).A.蛋白质B.糖类C.油脂D.维生素(3)图中塑料包装废弃后可用于微型实验.如鉴别氢氧化镁和碳酸氢钠(均可作抗酸药)两种白色粉末时,可分别取少量样品放入废弃包装的两个孔穴中,再滴入稀盐酸(填试剂名称),有气泡产生-现象的原物质是碳酸氢钠.(4)另一种抗酸药的主要成分是三硅酸镁(Mg2Si3O8•nH2O),能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则反应后产物中含镁的化合物是MgCl2(填化学式).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元素的简单分类;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塑料是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而淀粉是糖类的一种;所有的碳酸盐都能够和稀盐酸等酸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常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来验证碳酸盐的攒在;复分解反应是一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的反应,即一种化合物中的正价部分和另一种化合物中的负价部分相结合的反应.解答:解:(1)根据图示不难看出,铝箔是金属材料,含有铝元素,碳酸钙中含有钙元素;塑料是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
本文标题:2011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538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