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1-7《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精品教案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2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本章课时安排:2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宝贵遗产。2.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3.工人阶级、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生的两大阶级。4.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决定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本章讲授重点、难点和热点:重点:近代中国国情问题。难点:近代中国两大新生阶级的出现,改变了历史前进的方向。热点:当代大学生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贡献。本章教学方法设计:课堂讨论与教师讲解相结合。根据上述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教材,分三个问题进行讲授: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二、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第一个大问题主要说明中国走入近代时的历史“坐标”。如果我们用一个“坐标系”来定位近代中国,这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坐标图”呢?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讨论问题引导):中国近代史起于何时?这个时期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具有哪些特点?总结同学们的讨论,我们可以这样来定位近代中国的历史“坐标”:到1840年前后,中国已经走过漫长的古代社会,开始向近代、现代社会迈进;而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则是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开始了近代化,并走在了中国的前面,并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就首先来回顾一下近代中国的“前夜”即中国辉煌灿烂的古代历史。(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教材从五个方面简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以及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第一,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约在五六千年以前,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地区已经出现早期文明社会的要素,如城市、墓葬、农业和家畜饲养等。四千多年前,是传说中的黄帝、炎帝、尧、舜、禹时代。公元前2l世纪开始形成王朝国家,早期的王朝是夏、商、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后经历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西夏金、元、明、清等朝代。两千多年来,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交流始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各民族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都做出了贡献。第二,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特点: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3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中华文明尽管也历尽沧桑,却始终绵延发展、传承不绝,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第三,中国古代灿烂的文明成果: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天文学、数学、农学、医药学等领域,作出过许多卓越成就。尤其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更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杰出科技成果。中国生产的丝绸、瓷器闻名世界。万里长城、大运河等宏伟工程,堪称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高峰迭起,美不胜收。如瑰丽璀璨的《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藏族《格萨尔》史诗、蒙古族《江格尔》史诗、克尔克孜族《玛纳斯》史诗,以及百花竞艳的戏剧艺术,笔墨造化的书法,以神似取胜的水墨绘画,神秘精美的石窟雕塑,气势宏伟的秦陵兵马俑,巧夺天工的宫殿、园林。更有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以及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献等等。这些都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的贡献。第四,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因素:中华古代文明是古代中国人勤劳、智慧创造的结晶,也是中国各民族各地区文明交融、汇合的产物,又是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中华文明曾传播、辐射、影响到东亚、东南亚地区及世界其他国家,也曾不断地从世界各国文明中吸取营养来丰富发展自己。第五,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杰出人物: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产生了许多民族英雄和农民起义领袖。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民族。(对于教材的内容,点到为止,应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和总结)今天,当我们面对自己国家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成果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在现代中国的发展道路上,我们该从其中吸取哪些养分?如何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出现过一股民族虚无主义思潮,这股思潮的主要特点是:诋毁和丑化中华文明,宣扬中华文明是黄色文明,是失败的文明,主张用西方的蓝色文明取代黄色文明。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我们推荐几部书:任继愈:《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经验》、李学勤:《追寻中华文明的起源》、汤一介:《中国传统文化》。我的基本观点是:应充分认识中国人民在古代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明、文化,这些文明、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也是世界文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当腾飞的中国已经成为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大国时,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问题。我在这里抛砖引玉,提出这个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以下几个问题上思考一下: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明?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传承什么样的传统文化?基本的原则和态度是什么?提示一下:文明与文化不能划等号,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应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它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科学的态度。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成为当代每一位大学生自觉的行动。(请同学谈谈他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二)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自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有哪些特征呢?(可以启发学生,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4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一,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特征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地主、商人、高利贷者这三者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中国商人不仅没有像欧洲封建社会中的城市市民那样成为对抗封建生产关系的独立力量,反而常常把财富转向购买土地,从事风险更小的地租剥削。而地主除对农民收取高额地租外,也常常兼营商业或放高利贷,以获取更多的货币财富。封建政府还要向农民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和摊派徭役。社会生产成果不是用于扩大再生产,而是用于地主奢侈消费和皇室挥霍、政府开支、军费支出等方面。农民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生活极端穷苦和落后,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第二,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结构特征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封建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开始,历代王朝统治者不断加强皇权,称皇帝为“奉天承运”的“天子”,以维护“家天下”的君主专制制度;同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加紧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和监督。隋、唐以后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使官僚阶层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流动性。这种封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巩固、维护了封建统治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第三,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特征中国封建社会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父权、夫权、君权。宗法制度在封建社会前、中期起过稳定和规范封建社会秩序的作用,但其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第四,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结构特征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儒学本是孔子倡导的民间私学,自汉武帝推行独尊儒术后,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它以三纲五常为伦理道德规范,主张仁政,提倡经世济民,以助君王,明教化。儒家还与佛教、道教相互吸收、融合,共同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封建统治者同时吸收法家思想,严刑峻法,实行专制统治。他们还通过种种方法,笼络和控制知识分子,并采取镇压异端、兴文字狱等手段,实行文化专制主义。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出现过一些“盛世”,如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清代的“康雍乾盛世”等。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通常出现在一个朝代的初期。当时的君主汲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政治清明,轻徭薄赋,励精图治。但是,随着政治腐败、土地兼并等的发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发展逐渐陷于停滞状态,直至迫使农民不得不为争取生存权利而举行起义。这些起义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腐朽、黑暗的统治秩序,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几乎每个封建王朝都跳不出这个从初期兴起,到逐渐昌盛,再到后期腐败、衰亡的“周期率”。1945年7月,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之时,民主人士黄炎培在延安向毛泽5东总结了古代政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治乱循环宿命,希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能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又人亡政息。”2.清王朝的衰落及原因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但此时的封建社会已经处于末世,危机重重。就清王朝的统治看,政治上:吏治腐败,大小官吏贪风炽盛,营私舞弊,贿赂公行。军事上:军队腐化,武备废弛。文化思想上:提倡封建纲常礼教,屡兴文字狱,“万马齐喑”。对外关系上:闭关自守,盲目自大。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首先,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下坡路,但我们并不贫穷。《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有一组数字:在1800年的世界工业生产中,中国占1/3的份额。在1820年的世界GDP总量中,中国占28.7%,比排名第二至四位的印、法、英三国的总和26.6%还要多。直到中国向日本割让台湾的1895年,中国的GDP排名世界第一的位置才被美国取代。(见[美]保罗·肯尼迪著,陈景彪等译,《大国的兴衰》,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年版)其次,当西方国家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进入了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期时,中国封建社会的的确确落在了西方的后面。所以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是什么?此时的封建社会能否还走过去的老路?(三)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1.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16世纪至19世纪初,正当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兴衰更替之时,西方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发展,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也随之向外扩张。东西方的历史走向出现巨大的反差。14世纪至15世纪,在欧洲地中海沿岸的城市里,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了使用雇佣劳动者的手工作坊主、控制家庭手工业的包买商等。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冲破中世纪神学蒙昧主义的精神束缚,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作了思想上的准备。而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更为欧洲开拓世界市场、发展海外贸易、推动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需要两大前提,即一方面少数人积累大量货币财富,另一方面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变成自由出卖劳动力的无产者。16世纪至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为此创造了条件。如英国的圈地运动;西方殖民者掠夺美洲印第安人的土地和财富,掠卖非洲黑人充当奴隶;欧洲国家实行国债制度、税收制度和保护制度以积累财富;等等。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至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等先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政治上的前提和保证。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从英国开始然后迅速推广到欧美各国的工业革命,使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制度终于在欧美确立起来。(对比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何完成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国家资产阶级革命时间工业革命时间工业化成果英国1640年18世纪60年代1819年世界第一艘蒸汽轮船下水,1825年世界第一条铁路建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6法国1
本文标题:1-7《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精品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545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