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1年河南省洛阳八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辅导网年河南省洛阳八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答案填入答题卡)1.有人在上海警察局1919年5月档案中,发现许多上海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学校校长发出的通知。引发学生缺席的原因是A.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C.淞沪会战,逃避战火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2.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B.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C.十月革命的影响D.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3.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主要依据是A.革命性质的变化B.李大钊等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C.是当时物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D.领导力量和指导思想的变化4.与以往探索救国道路不同,国民大革命的最大特点是A.高举反封建的旗帜B.取得革命的初步胜利C.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推翻北洋军阀政府5.1972年4月4日《时代》周刊一期的封面人物是时任北伐军总司令蒋中正,说明《时代》在关注中国国民军的北伐。因为A.北伐时前所未有的国民大革命的高潮B.北伐推翻了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统治C.北伐期间英美帝国主义制造了一系列惨案D.蒋介石即将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理人6.江西南昌市有著名的“八一纪念碑”和“八一起纪念馆”,这是江西省红色旅游的重要参观。请你找出导游解说由不正确的一项A.起义行动由周恩来、贺龙等人领导亲爱的先生5月6日,星期一。昨天早晨九时,你的儿子无故缺席。但目前仍然缺席。我请你通知我,到底是你儿子自行缺席,抑或是你希望他继续荒废学业。校长:L·H·泰纳(Turner)高中历史辅导网.这次起义是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C.它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D.这次起义确立了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7.假设你是一个导游,带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下列哪个地点不是你们所选择的路线?A.江西的瑞金B.贵州的遵义C.湖北的武汉D.甘肃的会宁8.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同志曾为井冈山题词:“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说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A.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府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D.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开始形成9.右图是江泽民同时参观某一纪念馆时的题词。你认为这一题词应该出现在A.井冈山纪念馆B.南昌起义纪念馆C.遵义会议纪念馆D.秋收起义纪念馆10.“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A.把革命火种散播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B.东北沦陷,华北沦陷!中华民族危急空前C.“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11.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A.采取暴力革命B.领导工人运动C.农村包围城市D.国共两党合作12.抗日战争前期,国民政府组织的多次战役最重要的意义在于A.消灭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侵略计划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D.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13.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却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主要原因为高中历史辅导网.双方的抗战路线不同B.国际上反法西斯国家对中共的帮助C.日本军事实力强大D.政府军队力量不如中共领导的军事力量强大14.抗日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方面最大的变化是A.领导抗战的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B.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C.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决定了战争的最后结局D.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全民族抗战15.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深远历史意义。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近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C.增强了民族自尊心D.积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16.1942年国统区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这主要反映了A.民众普遍的厌战心理B.舆论对军人的评价很低C.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D.对舆论乱抓壮丁的抗议17.文献纪录片《走进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A.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C.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18.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B.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D.中共一大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19.电视剧《共和国1949》以大量珍贵的影像资料,全面、准确地展示了一幅幅有关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风云画卷。如果让你来编导这部电视剧,你认为没有必要参考的历史是高中历史辅导网.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C.渡江战役D.中苏建交20.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主要标志是A.抗日战争的胜利B.渡江作战C.三大战役的胜利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21.三大战役最重要的意义是A.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B.推翻了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北部领土2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有:①指导了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②深刻揭露和批判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③物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④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③④23.下列对巴黎公社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②主要经验是废除旧的国家机器③其实实践和经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④由于无产阶级的不成熟,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4.巴黎公社客观上体现了《共产党宣言》中的A.资本主义社会将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理论B.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物产阶级统治的理论C.将一切生产资料集中在物产阶级国家手中的理论D.资本主义所有制已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理论25.巴黎公社产生的社会环境,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马克思主义已经诞生B.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出于上升时期C.无产阶级政党普遍建立D.普法战争激化了法国巴黎的阶级矛盾26.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规定:“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物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第一次实践这一观点的是A.巴黎公社B.俄国二月革命C.俄国十月革命D.新中国的成立27.在巴黎公社的措施中,体现所有制变更的是高中历史辅导网.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B.建立工人阶级的治安、立法、司法机构C.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由工人合作管理D.民主选举公职人员28.19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宣言》里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①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②中国农民包围城市的道路③俄国胜利后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④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①②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29.“我们过去是工人,现在是工人,将来也还是工人,我们不能像旧官吏那样窃取厚禄,我们领取的薪金,不应超出工人的水平”有关该政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显示了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B.巴黎公社因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无产阶级自身力量的弱小而失败C.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30.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宫邸,从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轰隆隆炮声;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中缓缓打开。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1640年英国的伦敦B.1971年法国的巴黎C.1971年俄国的彼得格勒D.1949年中国的南京31.《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得人心。一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A.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C.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战争D.巩固苏维埃政权32.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一站是导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B.没有一站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C.一站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推进革命的发生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高中历史辅导网.在心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革命精神。下列革命精神,按其产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五四精神②长征精神③井冈山精神④延安精神A.①③②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③②D.①②③④34.《全国通史》的作者认为“在中国才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A.小农经济的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的确立B.秦统一六国、清帝下台、新中国成立C.封建制度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35.辛亥革命后、北伐战争后、抗战胜利后,中国出现了三次政治民主化的机会,但均擦肩而过,其根本原因是A.帝国主义百般阻挠B.民主政治不符合中国人的习惯C.中国的反动势力部原意实现民主化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缺乏民主化基础二、材料题36.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①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春秋》②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诗①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高中历史辅导网原因是什么?(6分)(2)诗②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6分)(3)导致诗③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果?(4分)(4)诗④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什么?(3分)高中历史辅导网.社会主义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又是一种人类的重要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
本文标题:2011年河南省洛阳八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562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