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10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2013至2014学年二学期系部护理系教研室(实验室)儿传教研室课程名称儿科护理授课班级2012级护理5班授课教师刘莉职称助教使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案编写日期2014年2月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制授课时间2014年6月日星期节学时数4学时授课章节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授课方式理论课√讨论课□实践课□习题课□其它□教学目的(目标)1.能说出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其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2.说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和临床表现3.陈述小儿肺炎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4.说出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和治疗要点5.结合病例,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给小儿常见上呼吸系统疾病实施整体护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上感、肺炎、支气管炎的护理难点:肺炎的发病机制、肺炎心衰的表现教学方法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用病例导入教学内容采用精讲、启发、引导、讨论等教学方法教材参考文献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梅国建儿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黄力毅于海红儿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4.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5.范玲儿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案﹙首页﹚第3页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板书第1节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呼吸系统的环状软骨为界划分为上、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一、解剖特点(一)上呼吸道婴幼儿鼻腔比成人短,无鼻毛,后鼻道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感染时,黏膜肿胀,易造成堵塞,导致呼吸困难或吸吮困难。鼻腔黏膜与鼻窦黏膜相连续,且鼻窦口相对较大,故急性鼻炎时易致鼻窦炎,其中以上颌窦和筛窦最容易感染。婴幼儿鼻泪管短,开口接近内眦部,且瓣膜发育又全,故鼻腔感染时常易引起结膜炎症。婴幼儿咽鼓管宽且短,显水平位,故上呼吸道感染时易引起中耳炎。婴幼儿咽部狭窄且垂直,扁桃体包括咽及腭扁桃体,前者6个月已发育,后者1岁末才逐渐增大,4~10岁发育达高峰,因引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小儿喉部显漏斗形,喉腔较窄,声门狭小,软骨柔软,黏膜柔嫩而富有血管及淋巴组织,故轻微的炎症即可引起声音嘶哑和呼吸困难。(二)下呼吸道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较成人短且较狭窄,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支撑作用差;黏膜柔嫩,血管丰富,纤毛运动较差,清除能力弱,易因感染而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导致呼吸道阻塞。左支气管细长,由气管侧方伸出,而右支气管短而粗,为气管直接延伸,通常异物较易进入右支气管。婴幼儿肺泡数量少,弹力纤维发育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所以肺的含血量多而含气量少,故易发生感染,且易引起肺间质炎症、肺气肿、肺不张等。20分钟小儿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上呼吸道下呼吸道第4页(三)胸廓和纵隔婴幼儿胸廓短,呈桶状,肋骨呈水平位,膈肌位置较高,胸腔小而肺脏相对较大,呼吸肌发育差。因此呼吸时,肺不能充分地扩张、通气和换气,易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出现发绀。小儿纵隔体积相对较大,周围组织松软,在胸腔积液或气胸时易致纵隔移位。二、生理特点(一)呼吸频率和节律小儿呼吸频率快,年龄越小,频率越快。新生儿40-44次/分,1岁以下30次/分,1~3岁24次/分,4~7岁22次/分,8~14岁18~20次/分,婴儿期呼吸中枢调节能力差,易出现节律不整。测量呼吸频率须在小儿安静或睡眠时测量,因为在活动、哭闹、发热等情况下,易使呼吸增快。(二)呼吸类型婴幼儿呼吸肌发育不全,呼吸时胸廓活动范围小而膈肌上、下移动明显,呈腹式呼吸;随着年龄增长,呼吸肌逐渐发育成熟,站立行走后,膈肌和腹腔脏器逐渐下降,肋骨由水平位逐渐倾斜,出现胸腹式呼吸(混合式呼吸)。(三)呼吸功能特点肺活量小,约50~70ml/kg。按体表面积计算成人大于小儿3倍。年龄越小潮气量越小。气道阻力与管道半径4次方成反比,由于管径细小,小儿气道阻力大于成人,婴儿更甚,在呼吸道梗阻时尤为明显,气管管径随发育而增大,阻力随年龄增大递减。(四)血气分析三、呼吸道免疫特点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特异性免疫功能较差。新生儿、婴幼儿咳嗽反射弱,纤毛运动功能差,难以有效的清除吸入的尘埃和异物颗粒,肺泡巨噬细胞功能欠佳。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呼吸频率和节律呼吸类型呼吸功能特点呼吸道免疫特点第5页SIgA、IgA、IgG和IgG亚含量低微,此外,乳铁蛋白、溶菌酶、干扰素、补体等的数量及活性不足,易患呼吸道感染。第2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它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导致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统称上呼吸道感染。一、病因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可引起,但以病毒多见。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等疾病,以及护理不当,气候改变和不良环境因素等,则易发生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或使病程迁延。二、临床表现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及病变部位和病原体的不同,病情的轻重程度不同。婴幼儿较重,年长儿则较轻。婴幼儿上呼吸道局部症状可不明显而全身症状重,多骤然起病,高热、烦躁、咳嗽、食欲差,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甚至高热惊厥。年长儿症状较轻,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常表现为鼻塞、喷嚏、流涕、咳嗽、咽痛和不同程度的发热,有些患儿的发病早期可有脐周阵发性疼痛、无压痛,可能为肠痉挛所致或与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关。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有时可见颌下和颈部淋巴结肿大,肺部听诊呼吸音一般正常,肠病毒感染者可见不同形态的皮疹。两种特殊类型的上感:1.疱疹性咽峡炎为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多发于夏秋季。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体检可见咽部充血,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等黏膜上有散在的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病程1周左右。2.咽—结合膜热为腺病毒3、7型引起,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常发生于春夏季,可在儿童集体机构中流行。5分钟10分钟上感病因临床表现特殊类型上感第6页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眼部刺痛,有时伴消化道症状,体检发现咽部充血,一侧或两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颈部及耳后淋巴结肿大,病程1~2周。上呼吸道感染可波及邻近器官,引起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颈淋巴结炎等;向下蔓延引起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以婴幼儿多见。年长儿若因链球菌感染可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三、辅助检查病毒感染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四、治疗原则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加强护理。五、护理诊断/问题1.体温过高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2.舒适的改变与咽痛、鼻塞,全身不适等有关。3.潜在并发症高热惊厥。六、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清新,室温保持在18~22℃,湿度在50%~60%;每日通风1~2次,每次15~30分钟,但避免风直接吹到患儿。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可给流食或半流食,并让患儿多饮水。入量不足者,进行静脉补液。衣被薄厚应适宜。保持口腔清洁,婴幼儿可在饭后喂少量的开水以清洗口腔,年长儿饭后漱口。各种检查、治疗和护理操作要集中进行,以保证患儿安静休息。2.发热的护理除休息、保证室内良好的温湿度、空气清新外,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如为超高热或有高热惊厥史者须1~2小时测量一次,退热处置1小时后复测体温,并随时观察,以防惊厥发生和体温骤降。体温超过38.5℃的患儿可给予物理降温,如采用温水擦浴、酒清擦浴、10分钟20分钟辅助检查治疗原则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第7页冰枕、头部冷敷、冷盐水灌肠、在颈部及腹股沟处放置冰袋等;遵医嘱给予退热剂,如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解热药,出汗后及时给患儿更换衣服,并适度保暖。如有虚脱,应予保暖,饮热水,严重者遵医嘱静脉补液。3.保证舒适鼻塞明显而防碍吸吮时,在清理鼻腔分泌物后,用0.5%的麻黄素溶液滴鼻,每次1~2滴,可在喂乳前15分钟及临睡前用。咽部不适时,可给予润喉含片或雾化吸入。4.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咳嗽的性质、神志和神经系统症状。对疑有中耳炎、咽喉壁脓肿等并发症时,随时报告医生。有可能发生惊厥的患儿,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如患儿出现皮疹,应区别是否为某种传染病早期,以便及早采取措施。5.健康指导第三节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是指支气管黏膜的发生炎症所致。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为急性传染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气管常同时受累,故又称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婴幼儿多见。一、病因病毒、细菌或肺炎支原体,或为混合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特异性体质、营养障碍、鼻炎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二、临床表现起病可急可缓,大多先有上感症状,之后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初为干咳,以后有痰。婴幼儿症状较重,常有发热,可伴有呕吐(常有咳嗽后呕吐)、腹泻等,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体征体检表现双肺呼吸粗糙,可有不固定、散在的干湿粗啰音,一般无气促、发绀。婴幼儿也可发生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炎,称为哮喘性支气管炎。除上述临床表现外,其特点为:①多见于3岁以下小儿,常有湿疹或过敏史。②有类似哮喘症状与体征,如呼气性呼吸10分钟急性支气管炎病因临床表现第8页困难,肺部叩诊呈鼓音,听诊两肺满步哮鸣音及少量干湿粗啰音。③有反复发作倾向,但一般随年龄增长而发作逐渐减少,直至痊愈,仅有少数于数年后发展为支气管哮喘。三、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四、治疗原则以控制感染和对症治疗为主。五、护理诊断/问题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黏稠,气道分泌物堆积有关。2.体温过高与支气管炎症有关3.舒适的改变与频繁咳嗽、呼吸困难有关。六、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2.保持呼吸道通畅3.发热的护理4.病情观察5.用药护理6.健康指导第四节肺炎肺炎是由不同病因或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肺部炎症,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以及肺部固定湿啰音为共同表现。是儿科的常见病。分类方法有:①病理分类:分为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②病因分类:分为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原虫性肺炎、吸入性肺炎等。③病程分类:分为急性肺炎,病程<1个月者;迁延性肺炎,病程1~3月者;慢性肺炎,病程>3个月者。④病情分类:轻症肺炎: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无全身中毒症状。重症肺炎:除呼吸系统症状外,其他系统亦受累,且全身中毒症状明显。20分钟15分钟10分钟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护理诊断护理措施肺炎分类第9页一、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好发于3岁以下婴幼儿,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环境不良、营养障碍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及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发生本病。(一)病因常见的病原体为病毒和细菌,也可由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引起。(二)病理生理病理变化以肺组织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为主。支气管因黏膜炎症水肿使管腔变窄;肺泡壁因充血水肿而增厚;肺泡腔内充满炎症渗出物,均影响通气与气体交换。当炎症进一步加重时,可使支气管管腔更窄,甚至堵塞,导致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最终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上毒血症等可导致机体代谢和器官功能障碍。①呼吸功能障碍:通气和换气功能的障碍,致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为代偿缺氧,患儿呼吸和心率加快,以增加每分钟通气量。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呼吸衰竭。②循环系统功能障碍:病原体和毒素侵袭心肌,引起心肌炎;缺氧使肺小动脉反射性收缩,肺循环压力增高,形成肺动脉高压,右心负担增加。肺动脉高压和中毒性心肌炎是诱发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重症患儿可出现循环障碍、休克甚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③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及病原体毒素可以引起脑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及中毒性脑病。④消化系统损伤:低氧血症和毒血症使胃肠黏膜受损,可发生黏膜糜烂、出血、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等应激反应,导致黏膜屏障功能破坏,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厌食、呕吐及腹泻,严重者可致中毒性肠麻痹和消化道出血。⑤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重症肺炎因为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上高热、饥饿、吐泻等原因,可出现混
本文标题:10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566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