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主讲:张斌第四章高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1了解知识的分类,理解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并能采用不同方法学习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学习目标2了解高校学生策略性知识的内涵及其学习方式和过程,能掌握多种不同的认知策略,并能熟练运用几种认知策略3了解高校学生运动技能的含义、心理结构、分类及其形成过程,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培养高校学生的运动技能知识学习高校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一知识学习的界定知识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皮亚杰)(个体知识、人类知识)知识是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对客观事物属性和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就它反映活动的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别名描述性知识记忆性知识操作性知识过程性知识线索的提取有意识的不一定有意识作用目的区别和辨别事物获得语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做什么怎么做获得途径记忆操作和练习知识的分类二陈述性知识的学习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命题: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命题网络:图式:在大脑中的储存和组织方式一个命题是由一种关系和一组论题构成两个命题中具有共同成分,通过这种共同成分把若干个命题彼此联系组成的命题网络对有关一些属性组合的知识贮存方式图式不是命题的简单扩展,是对同类事物命题的或知觉的共性的编码方式,它具有一般性和抽象性,而不是具体的或特殊的客体的图式事件的图式/做事的图式(脚本,去看电影)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心理过程新建构的知识进入长时记忆,如果没有练习,遗忘意义的提取和运用新意义的建构→新知识符号表征学习(蚂蚁词汇、表象)概念学习(事物共同特质、圆)命题学习:若干概念关系、三角形面积加涅分类加涅的学习分类1符号表征学习含义:学习单个符号/一组符号的意义学习内容:是词汇学习2概念学习含义: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概念学习是理解一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概念形成→自己从大量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概念同化→利用认知结构原有的概念理解呈现的定义概念名称的学习属于符号表征学习。狗的概念可有不同的符号表达3命题学习命题学习1非概括性命题2概括性命题只表示两个以上的而特殊事物之间的关系北京是中国的首都特殊城市特殊对象的名称陈述了一个具体事实表示若干事物或性质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二”命题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学习由几个概念所构成的复合意义命题知识的同化过程和条件接纳、吸收和合并为自身的一部分条件:?有意学习的心向新知识必须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找到同化点过程:同化论的核心:相互作用(量变到质变)原有的观念同化新观念的过程知识学习的类型同化模式类属学习(下位学习)派生类属原有观念A新学的内容a1a2a3a4相关类属原有观念X新学的内容YUWU总括学习(上位学习)新学习内容A原有观念a1a2a3并列结合学习新学的内容A→BCD原有的观念新知识与原认知结构的三种关系下位学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的知识派生类属过程:新知识只是旧知识的派生产物特点:意义出现快,学习比较省力(荔枝也是水果)相关类属过程:原有的观念得到扩展、精确、限特点:新旧知识相互发生作用,挂国旗、保护环境是爱国主义行动制/修饰原有概念/命题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否?区别知识不断分化和精确化在已有的几个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程度更高的命题时的学习(青菜、萝卜、菠菜都是青菜)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新旧知识不属从属关系和总括关系时,它们在有意义学习中可能产生联合意义(遗传与变异,需求与价格)总括学习三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产生式:条件-活动的规则产生式系统:一系列的产生式,复杂技能学习在大脑中的储存和组织方式(C-A规则)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心理过程应用规则的变式练习(一般现在时改为将来时)规则支配人,技能达到相对自动化新意义的建构→新知识前身是陈述性知识广义知识学习阶段学习阶段习得阶段巩固与转化阶段提取与应用阶段学习类型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回答“是什么”问题对外办事(智慧技能)对内调控(认知策略)四策略性知识(学习策略)的学习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心智加工过程的程序性知识。如何学习、记忆或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包括应用策略进行自我监控的方法当前对陈述、程序知识重视,而对于学习策略知识重视不够策略性知识也是一种程序性知识策略也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知识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学习的主要方法):复述、精细加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自身学习的调节和控制)资源管理策略(适应环境、调节环境)计划策略调节策略监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复述策略简单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质疑策略深造自得策略(提高自主性和主动性)熟读精思策略(熟读唐诗)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排除相互干扰、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画线位置记忆法、缩简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1818,5,5)、关键词法、视觉想象、语义联想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激疑(开动脑筋)、释疑、存疑(避免全盘接受)认知策略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第二节高校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一运动技能的界定含义:是一种习得能力,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利用身体动作去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随意运动基础分类:精细-粗壮(写字-游泳)连续-断续(赛车与举重)内反馈-外反馈(打球-盲打)简单-复杂(骑车-飞机)二运动技能的结构请自学操作的模仿三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操作的整合操作的熟练动作品质动作结构动作控制动作效能四高校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1、准确示范与讲解2、必要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稳定而清晰的动觉思考题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要求熟悉默读方法,这种学习属于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言语知识学习D元认知知识学习(D)简述意义学习的条件奥苏伯尔、学习材料、学习者必具学习的心向、能同化知识的适当观念简述有效学习的方法大多数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同意把广义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思考题奥苏伯尔认为,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或观念之间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就是学习的()过程A适应B同化C异化D认同A对自己的认识B对客体的认识C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识D对主体的认识元认知指学习者对()BC第五章高校学生学习迁移学习目标1掌握学习迁移的概念与学习迁移的不同类型2掌握学习迁移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教学的意义3掌握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和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4了解如何结合教学实际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学习与学习迁移学习迁移的理论学习迁移的影响高校学生迁移能力的促进学习迁移的涵义: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前)源知识→目标知识)有利于习得的知识,经验的概括化,系统化有利于知识、经验的变化和应用有助于对学习者心理状态的了解和指导一学习迁移的定义影响学习迁移的作用(举一反三)正迁移АВ负迁移АВ顺向迁移前对后АВ一般迁移(哲学原理)АВ(实践)垂直迁移АВ逆向迁移后对前АВ水平迁移АВ干扰阻碍А:源知识(先行的学习)В:目标知识(后继学习)促进要素组合同一水平非同一水平特殊迁移(语法学习А二学习迁移的分类-特点结果顺序内容水平原理原则В口语分类标准分类意识参与程度低层次迁移和高层次迁移迁移过程中参与的认知成分分为辨别、组合、分析等9种新旧经验整合过程的方式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迁移中认知操作成分与程度的不同(莫雷)联结性迁移和运算性迁移从迁移主体认知参与对迁移分类一几种经典的学习迁移理论问题理论名对学习迁移的解释形式训练说一种官能的改进会加强其他所有的官能(数学-推理)共同要素说学习情景与迁移情景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学习情境的影响因素)桑代克面积估计实验经验类化说先行学习中获得的原理,全部/部分地运用于前后两种学习活动中(客观、主观的影响因素,水下打靶)关系转换说强调行为和经验的整体关系。两个情景突然被联系起来的意识——顿悟(苛勒小鸡或幼儿觅食,浅灰色、深灰色)学习定势说先前学习的态度倾向对解决问题的影响(猴子葡萄干,立方体、立体三角形,不同颜色)分析-概括说通过对两种学习情景的综合分析,概括出两者之间本质上相同/相似的条件,这是迁移发生的基础。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知识条件第三节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第三节学习迁移的影响P154-157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客观条件认知技能与策略……操作水平定势的作用…………心理状态材料的相似性情境的相似性目标的相似性知识的组织水平丰富的经验分析概括的能力元认知策略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知识概括水平和经验越高,迁移易高校学生迁移能力的促进合理的确立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掌握)科学地精选教学材料(材料新、迁移价值)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相互联系)有效设计教学程序(概念原理在前,易迁移)教会学生学习与迁移(培养迁移意识,理解一般原理能力,学以致用,知识概括能力,学习方法)学校教育的价值:授之以渔思考题“闻一知十”属于CA一般迁移B正迁移C顺向正迁移D顺向负迁移“闻一知十”属于CA逆向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干扰人们对越熟悉的物体越难以灵活变通地使用。这种现象被称之为____________固着心理学家贾德通过水下打靶实验提出了迁移的__________理论经验泛化说从迁移的观点看,“温故知新”属于(A)A顺向正迁移B逆向正迁移C逆向负迁移D顺向负迁移第六章问题解决与创造力概述问题解决促进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创造力的开发训练☆指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景(三角形面积求解)第一节概述P117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一问题与创造力的界定☆必须间接地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处理的情境问题必须间接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才能找到的答案给定: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问题要求的答案障碍(一)问题和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几何题)第一节问题与问题解决P167问题的分类1.精确问题与模糊问题-目标的明确否(A,B精确,C,D模糊)起点目标起点目标起点起点目标ABCD????目标?目标?目标?精确问题模糊问题培养创造力的最好情景2呈现型问题、发现型问题、创造型问题呈现型问题给定的问题,现成的答案,固定的思路发现型问题自己提出的问题,不一定产生创造性见解,答案需独立思考才能获得。以不断发现问题为满足创造型问题人们从未提出的问题,以创新为满足(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质疑精神不断提高和完善3.对抗性问题与非对抗性问题(象棋、几何题目)4.语义丰富的问题和语义贫乏的问题(解决问题者对解决的问题占有相关知识的多少)创造力界定创造的过程准备阶段孕育阶段明朗阶段证实阶段(二)创造力过程及种类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各种信息,生产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产品的能力(产品可以有形也可以无形)创造力的种类前创造力创造力的准备阶段或创造力的萌芽阶段(儿童幻想)潜创造力创造力的广义理解。对个人来说是独特的、新颖的,但已被发现或发明过的成果真创造力创造力的狭义理解。具有独特的、新颖的和有社会价值的创造成果,该结果是前所未有的。初级创造力就本人而言是前所未有的,不涉及社会价值中级创造力经过模仿在原有知识经验上重建组织材料加工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高级创造力经长期研究、反复探索所产生的非凡创造,在某一领域作出自己独到的贡献,推动社会或人类文明的进步(一)问题解决的基本特征:1、问题情境性:困惑不能直接经验解决2、目标指向性:直觉与猜测,分析与推理3、操作序列性:问题解决方法、途径4、认知操作性:认
本文标题:10高等教育心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573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