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2011年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阎立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时间:2011-1-2010:41:00来源:名城新闻网字体:[大中小]招兵买马,名城苏州网最新招聘启事名城社区闪亮登场2011新版给力上线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月16日在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市长阎立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苏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0年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市政府在中共苏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加快推进“三区三城”建设,着力强化服务、提高效能、求真务实、创新进取,坚持不懈稳增长、抓转型、惠民生、促和谐,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一)注重三大需求协同拉动,经济实现快速增长。扩大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900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00.6亿元,增长20.9%。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18亿元,增长21.9%。服务业投资增长23.5%,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70.5%,220项重大项目当年完成投资978亿元。建设城市商圈和特色商业街区,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和便民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工程,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08亿元,增长18.8%。金阊区彩香一村南社区和常熟市星海社区被列为全国社区商业示范社区。旅游业对接上海世博会成果显著,接待境内外游客730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020亿元,分别增长20%和21%。我市成为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苏州工业园区成为全国首个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同里、虎丘、留园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对外贸易快速回升,实现进出口总额2741亿美元,增长36.1%,其中出口1531亿美元,增长34.2%。我市被批准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昆山市模具产业基地升级为国家级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太仓港集装箱码头三期工程顺利建成,开通2条远洋航线,区港联动、虚拟口岸直通放行模式运作良好,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增长56.1%和46.1%。(二)注重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大力提升产业层次,经济发展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2.8万亿元,增长2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5万亿元,增长22.3%。新兴产业实现产值7101亿元,增长29%,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8.9%。苏州工业园区和昆山光电产业园成为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三星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获得国家批准。打造知名品牌,放大品牌效应,新增中国驰名商标8件,我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注重培育地标型企业,百强工业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1.3%。实施服务业新一轮跨越发展计划,出台鼓励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政策,新增省、市级服务业集聚区19个,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65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0.5%。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长23.9%和19.1%,苏州成为全国首个人民币贷款余额超万亿的地级市。现代农业再上新水平,粮食喜获丰收,新增高效农(渔)业面积13.3千公顷,建成18个万亩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海峡两岸(昆山)农业合作试验区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常熟农业科技园区进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行列,吴江、太仓市被列为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市)。新添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203个。高度重视资源节约,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和清洁生产审核,启动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对重点用能单位进行能源审计,建成一批节能重点技改项目,淘汰落后用能设备505台(套),关闭化工生产企业188家,省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全面实现。苏州市区和常熟、太仓市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验收。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我市科技进步综合实力保持全省领先。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引导企业增加科研投入,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加强产学研合作,在纳米技术、融合通信、小核酸、新型感知器件、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领域组建了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和苏州纳米技术国家大学科技园、常熟大学科技园、苏州大学平江科技园等创新载体加快建设。新增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院士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173个,82%的本土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吴中科技园、太仓港经济开发区新区成为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吴江市建成国家通信光电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优化升级姑苏人才计划,突出打造“1010”工程,精心组织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活动,参会层次、招才规模、签约项目均创新高。苏州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人数达到30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进入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的人数连续四年保持全省第一。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一、第二位。我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通过验收,并成为国家高技术服务产业基地和全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实施单位。(三)注重改革开放共同推进,发展动力持续增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不断激发体制活力。重组国资公司,组建苏州文化旅游集团,成立苏州银行,完成东吴证券公司股份制改造。推动金融创新,在全国率先设立台资银行苏州分行和外资银行县域支行,交通银行在我市建立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基地并成立全省首家科技支行,总规模600亿元的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母基金获准设立,我市股权投资备案企业、注册资本和托管资本均列全省第一。新增上市企业16家,募集资金120亿元。完成新一轮市政府机构改革,实施第四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行政许可事项32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成市区公交企业股权结构调整,实现国有主导。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由年初的4359亿元增加到5775亿元。江苏沙钢集团在世界500强中的排名前移29位。坚持互利共赢,加强交流合作,提升开放水平。大力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和创新型、总部型项目,实际利用外资达到85.3亿美元。积极开展境外投资,实现中方协议投资额4.7亿美元,增长47.2%;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5.7亿美元,增长29.7%。全市形成软件开发、动漫创意、研发设计、生物医药、金融数据处理和物流供应链管理等服务外包集群。服务外包接包合同额23亿美元、离岸接包执行额13.1亿美元,分别增长64.2%和50.1%。开发区“二次创业”喜结硕果,苏州工业园区成为全国首个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基地和全省首个工业化、信息化融合示范区,昆山高新区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常熟、吴江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综合保税区和苏州高新区综合保税区投入运营。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第十二次会议成功召开,苏州友好代表团出访新加坡取得积极成效。成功举办国际友城交往30周年活动,新增友好交流城市14个,苏州再次获得全国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侨务工作取得新成绩,我市在全国地级市中首个成为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引智引资重点联系单位。对台工作全面深化,圆满完成“江苏台湾周”在苏州的各项活动,海峡两岸(昆山)商贸合作区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四川地震灾区对口援建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目标,对口援疆试点项目开工建设。加强南北挂钩合作,参与江苏沿海开发,苏州宿迁工业园、苏州南通科技产业园、苏州盐城沿海合作开发园区建设积极推进。(四)注重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坚持先行先试,努力消除体制性障碍,制定出台农村土地使用、生态补偿、城乡教育一体化和鼓励农民进城进镇落户等一系列政策,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优化城乡空间布局,83%的农村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70%的承包耕地实现规模经营,38%的农户迁入集中居住点。加快农民身份转变,累计30多万户、近100万农民实现居住地向城镇转移。发展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持股农户占农户总数的比重提高到92%。集体经济持续壮大,村均集体收入达到448万元,增长15.1%。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新设农村小额贷款公司32家,累计达到50家,公司总数与注册资本均居全省第一,农业保险和农业担保业务积极拓展。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确定了20.7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昆山市张浦镇、吴江市盛泽镇被列为国家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太仓市“粮食银行”模式在国内得到广泛推广。农村社区服务和管理功能进一步增强,张家港、太仓、昆山、吴江市和相城区成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市(区)。疏浚农村河道,加高加固圩堤,推行垃圾储运一体化管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着力增强城市功能,城市现代化水平得到提升。一批重点区域、重大工程规划相继制定,城乡空间布局规划继续完善。沪宁城际高速铁路苏州段建成通车,京沪高速铁路苏州段加快建设。苏州火车站北站房和综合客运枢纽汽车站投入使用,公交换乘中心综合楼和苏州汽车北站一期主体工程如期完工。锡张高速公路苏州段建设和338省道鹿苑至高峰段、224省道周市至任阳段、227省道吴江段等高等级公路改建全面完成。轨道交通1号线主体结构全线贯通,2号线进展顺利。北环快速路延伸段顺利竣工。苏南硕放国际机场苏州城市候机楼正式启用。虎丘地区综合改造和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工程抓紧实施。平江、沧浪、金阊三个新城的形态与功能不断优化。横山自来水厂迁建和苏州高新区第二自来水厂扩建任务顺利完成。新竣工人防工程57万平方米,我市获得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三连冠”。500千伏玉山、锦丰输变电工程如期建成,投产110千伏及以上线路697公里。加快建设“数字城市”,3G网络和无线宽带覆盖范围明显扩大。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现代化工程完工启用,地震监测网络逐步完善。着力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市区道路景观照明提升和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年度任务全面完成,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积极推进,三轮摩托车、电动三轮车、机动轮椅车、人力客运三轮车、“黑车”等专项整治和城区杂船清理、流浪乞讨人员管理工作取得实效。落实环保措施,加强生态建设,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实施东太湖、阳澄湖和金墅港水源地综合整治,严格防治蓝藻,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昆承湖生态修复、走马塘延伸拓浚等工程加快实施。福星、娄江、城东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任务圆满完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太湖、阳澄湖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其他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40%。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整治工业废气和餐饮业油烟污染、道路和施工扬尘、机动车尾气超标排放,加快淘汰“黄标车”。认真实施污染物减排项目,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完成省下达的削减指标。石湖景区开发建设、三角咀生态公园三期、环古城风貌保护三期、沿湖沿江生态林带营造、村庄绿化等工程有力推进,市区新增绿地600万平方米,农村新增林地绿地8242公顷,陆地森林覆盖率达到23.7%。我市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沪宁铁路绿色廊道苏州段建设获得全省唯一的特等奖。昆山市荣获联合国人居奖。苏州创建国家生态市通过国家技术评估,吴中、相城区通过考核验收。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张家港保税区暨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成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吴江市在全国率先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全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92。(五)注重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统筹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颁布《苏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优化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实施新一轮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启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办学行为更为规范,素质教育成效显著。重视学前教育,新增幼儿园25所,全市公办幼儿园比例达到74%。普通高中办学质量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更加适应社会需求,在苏高校人才培养、科
本文标题:2011年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578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