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1131微生物学答案
-1-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题卷学号:1520813316045姓名:韩阳层次:高起专类别:网教专业:药学2016年6月课程名称【编号】:微生物学【1131】A卷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评卷人得分(横线以下为答题区)一.1.C2C3.D4.D5.C6.E7.E8.D9.A10.E11.B12.C13.E14.C15.E16.A17.B18.A19.A20.C21.B22.E23.B24.B二.1.显微镜、微生物。2.伴胞晶体、生物农药。3.青霉素、万古霉素。4.二氧化碳作为主要或唯一的碳源和细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自养微生物和异养微生物。5.二氧化碳为碳源无机物氧化放出的化学能作为能源6.穿入和脱壳、生物合成7.初筛和复筛8.繁殖体、浓度三.1.微生物碧沃丰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2.外斐反应:斑疹伤寒等立克次体的脂多糖与变形杆菌某些菌株的O抗原有共同的抗原成分.由于变形杆菌易于制备,其凝集反应结果又便于观察,因此临床检验中常用这类变形杆菌代替相应的立克次体抗原进行非特异性凝集反应,这种交叉凝集反应叫外斐反应,用于检测人类或动物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供立克次病的辅助诊断.3.溶源菌:含有温和噬菌体的寄主细菌称为溶源菌,或叫细菌溶源化,溶源细菌在正常情况下,以极低的频率(10-6)发生自发裂解,在用物理或化学方式处理后,会发生大量裂解。4.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levelphosphorylation):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可直接偶联ATP或GTP的合成,这种产生ATP等高能分子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5.转化:受体菌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方式。6.抗生素:抗生素是生物在其生命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能对他种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抑制作用或致死作用。7.诱导酶是细胞在外来底物或底物类似物诱导下合成的,如β-半乳糖苷酶和青霉素酶等。8.基因是在生物体内具有自主复制能力的遗传功能单位,是一个具有特定核苷酸顺序的核酸片段,每个基因约有1000个碱基对,6.7′105道尔顿,即为一个冈崎片段。9.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为流感病毒包膜表面蘑菇状抗原,它具有酶活性和抗原性,抗-NA可抑制流感病毒从细胞内芽生释放,但中和病毒作用。10.菌血症指血液中出现微生物。多是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主要发生在炎症的早期阶段,肝脾和骨髓的巨噬细胞可组成防线,以清除细菌。是指外界的细菌经由体表的入口或是感染的入口进入血液系统后,在人体血液内繁殖并随血流在全身播散,后果是很严重的。一般来说,导尿管或者是体表的手术造口容易导致发生菌血症。出现菌血症的患者往往发生急性的多个器官的转移性感染,并出现各种急性感染症状。一旦怀疑,应立即采血检验,确诊后应立即针对感染菌治疗。四.1.简述革兰染色的原理.主要步骤,结果及其实际意义?(1)原理:①G+菌细胞壁结构:较致密,肽聚糖层厚,脂质少,酒精不容易透入并可使细胞壁脱水形成一层屏障,阻止结晶紫-碘复合物从胞内渗出。②G+菌等电点(PI2-3):比G+菌(PI4-5)低,在相同pH染色环境中,G+菌所带负电荷比G-菌多,故与带正电荷的结晶紫染料结合较牢固,不容易脱色。③G+菌体内有核糖核酸镁盐与多糖复合物。(2)革兰染色的方法:细菌标本固定后,先用结晶紫初染,再用碘液媒染,使之生成结晶紫-碘复合物,然后用95%酒精脱色,最后用稀释的复红复染。可将细菌分成2类,不被酒精脱色仍保留紫色者为革兰阳性菌;被酒精脱色后复染为红色者是革兰阴性菌。(3)用途:细菌形态鉴定.菌种鉴定(4)意义:鉴别细菌:可分为2类.研究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选择抗菌药物.研究细菌对结晶紫的敏感性.细菌的等电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2.细菌特殊结构的生物学意义。2.论述机体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2.具体过程:1.抗原识别阶段此阶段可包括对抗原的摄取、处理加工、抗原的呈递和对抗原的识别,分别由MΦ、T和B细胞完成.2.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分化阶段此阶段可包括抗原识别细胞膜受体的交联、膜信号的产生与传递、细胞增殖与分化以及生物活性介质的合成与释放,主要由T和B细胞完成.3.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此阶段主要包括效应分子(体液免疫)和效应细胞(细胞免疫)对非已细胞或分子的清除作用(即-2-排异效应)及其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在此阶段除抗体和效应T细胞参与外,还必须有免疫增强系统参加才能完成排异和免疫调节作用.3.论述光能异养型微生物的营养特点。光能异养型以CO2为主要碳源或唯一碳源,以有机物(如异丙醇)作为供氢体,利用光能将CO2还原成细胞物质,红螺菌属中的一些细菌属于此种营养类型。光能2(H3C)2CHOH+CO2→2CH3COCH3+[CH2O]+H2O光合色素光能异养型细菌在生长时大多数采要外源的生长因子4、菌群失调症由于宿主、外环境的影响,导致机体某一部位的正常菌群中各种细菌出现数量和质量变化,原来在数量和毒力上处于劣势的细菌或耐药菌株居于优势地位,在临床上发生菌群失调症或称菌群交替症。2菌群失调症的预防[1]预防菌群失调症的关键在于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或长期使用,可用可不用者不用,可用窄谱则不用广谱。对年老体弱、慢性消耗性疾病者,使用抗生素或者激素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最好能作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最敏感的抗生素。在用抗生素的同时,可口服乳酶生和维生素。老幼病后衰弱者,在用抗生素的同时,可口服乳酶生、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C等,以防肠道菌群失调。在大手术前,应注意配合全身支持疗法,如给予高营养、服维生素类药物及输血等。3菌群失调症的治疗关于正常肠道菌群的恢复,轻型病例停用抗生素后任其自行恢复即可。严重病例可口服乳酸杆菌制剂(如乳酶生、乳酸菌素片)、维生素C及乳糖、蜂蜜、麦芽糖等以扶植大肠杆菌;口服叶酸、复合维生素B、谷氨酸及维生素B12以扶植肠球菌;亦可用健康成人粪滤液保留灌肠,以引入正常菌群。\
本文标题:1131微生物学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581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