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二地理(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一、区域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2.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任何区域都占据一定的位置,并与周围的区域发生着空间联系。(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3)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4)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下面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比较两个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共性①都是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地理环境差异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土地条件①水稻土为主②耕地多为水田③土地较为分散④人均耕地少①黑土分布广泛②多为旱地③集中连片④人均耕地面积多。矿产资源条件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人类活动农业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主要粮食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玉米、春小麦、大豆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高二地理(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2差异备注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其他生产活动工业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商业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教师总结】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也存在差异。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一般特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2.典型案例——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⑴该区地理环境:①由长江中下游沿岸若干平原组成②平原上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③地势平坦,土质黏重。⑵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①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开发时期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原因分析早期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耕作农业发展缓慢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中后期①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②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②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②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生产地位的变化总体地位发展区位条件分析农业社会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和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①水稻具有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优势;②人口稠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可以精耕细作工业社会全国“粮仓”的地位和全①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②稠密的高二地理(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3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水网,耕地被分割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较低。中国的三大自然区和三大经济地带巩固夯实基础一、三大自然区1.划分的主要依据气候与地貌。自然要素地域差异形成原因地貌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复杂的地质作用气候气温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等温线在青藏高原出现转向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夏季风和海陆位置的影响2.划分界线(1)东部季风区——400mm等降水量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2)东部季风区——3000m等高线——青藏高寒区(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青藏高寒区3.三大自然区的特点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范围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一线以北青藏高原自然因素地貌第二、三级阶梯上,三大平原、两大高原,低地、丘陵、盆地,海拔较低海拔较高,差别显著,第二级阶梯,高原、山地、盆地海拔高,第一级阶梯,有世界高大山地气候季风影响显著,夏季高温多雨干旱半干旱气候,降水少,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大风天气多高寒,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风力大植被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土壤多为林下发育,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含量低,可溶性盐分含量高土层薄,发育差水文多外流河、多大河,以雨水补给为主;湖泊多为淡水湖多内流河,短小,雨水、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湖泊多为咸水湖多为内流河,东南部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人类影响广泛、深刻,主要农耕区影响小,只在有水的地方有人类活动,农业以绿洲农业和牧业为主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较完整,以高寒畜牧业为主二、三大经济地带1.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沿海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12个沿海的黑、吉、内蒙古、晋、豫、皖、赣、鄂、湘9个省级行政区甘、青、宁、陕、新、川、渝、贵、滇、藏10个省级行政区高二地理(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4省级行政单位经济差异发展速度最快较快较慢发展水平最发达较发达较落后2.三大经济地带的特征和发展地带特征和优势主要问题发展方向东部经济地带(1)主要的农业基地(2)最主要的工业区(3)交通便利,海运独具优势(4)经济国际化程度高(5)科技文化水平最高(6)城市分布最密集(1)能源、原材料不足(2)北方各省区淡水短缺(3)环境污染严重(4)江河下游的涝年汛期防洪问题突出(1)充分发挥沿海优势,建设人才、信息、外贸、国际金融、海洋开发基地(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3)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加强传统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革,大力拓展新兴产业中、西部经济地带(1)面积广阔(2)能源和矿产丰富(3)我国主要的牧区和粮食、棉花、油、糖的重要产区(4)中部地带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较发达(5)中西部边境贸易有较大优势(1)经济发展水平较低(2)基础设施落后(3)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1)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2)改善生态环境(3)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4)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理解要点诠释考点一东部季风区区域开发的主要问题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华南热带湿润地区(1)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2)沼泽的合理利用和保护(3)土地资源与商品粮基地建设(1)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2)华北平原旱涝、盐碱、风沙的治理(3)南水北调问题(1)长江水资源的利用(2)南方低山丘陵的开发和利用(3)红壤的改良与利用(1)热带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2)充分发挥热带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考点二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农业自然条件评价有利条件不利条件东部季风区(1)热量资源丰富,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均丰富,平原丘陵广阔,热、水、土条件配合较好,水热同期(2)跨纬度多,自然地带的多样性和地形、土壤类型的多样性为农林牧副渔生产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几乎世界上的一切作物均可种植(3)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1)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严重;丘陵山地容易发生水土流失(2)冬半年冬季风势力强大,容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3)广泛分布着各种薄、瘦、砂、粘、酸、盐、涝、板、冷、烂等性状不良的低产土壤,还有面积广大的,水土流失严重的坡地西北干旱半干(1)光、热条件较好;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极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的积累,作物产量高,瓜果、甜菜糖分含量高(1)气候干旱,绝大部分地区的降水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2)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高二地理(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5旱区(2)土地广阔,开阔的高原居优势,广大的山麓平原只要有水灌溉即可成为良好的耕地(3)有丰富的冰雪资源、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可供农业利用(3)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普遍(4)多种经营受到限制青藏高寒区(1)光能资源丰富,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方,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植物光合作用强,为草甸农作物高产提供了自然前提(2)有大面积的高山、亚高山草原,是良好的牧场(3)东部及南部河谷地带有充足的热量和水分条件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可能性(1)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2)绝大部分地区干旱,风暴多,土壤质粗层薄【高三地理学案】——30必修三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考纲解读】1、掌握“3S”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2、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考情分析】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3S”技术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尤其正在资源勘探、灾害监测、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2、从考核形式上看,多联系实际3S信息资料来呈现。【基础回顾】考点1遥感(RS)1.主要环节和功能:遥感技术主要环节()()()成果遥感功能接受物体和环境的电磁波辐射收集、传输信息接收信息,处理、分析信息专业或统计数字2.遥感的主要特点:与实地测绘相比,遥感具有探测范围(飞得高,探得远)、获得资料速度、周期、受地面条件限制即适应性强等特点,与收益相比,遥感还具有成本低、效益的特点。3.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治监测等。考点2全球定位系统(GPS)1.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由颗卫星组成,含颗工作卫星和颗备用卫星,定位须至少颗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2.特点:提供精密坐标(经度、纬度、海拔高度)、、时间,具有全能性(海陆空)、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即“三全二性”。3.应用:GPS主要功能是、和授时,主要应用于军事、测量、交通、救援、旅高二地理(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6游等领域。考点3地理信息系统(GIS)1.程序:2.应用:GIS技术是的延伸,凡是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信息的领域,都可以借助于GIS技术。考点4数字地球1.数字地球的概念:数字地球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2.数字地球的原理:数字地球是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3.数字地球的技术系统(1)“3S”是构建数字地球的技术基础。(2)数字地球的另一个重要技术基础是网络技术:即信息高速公路,具体体现是国际互联网。★规律总结:“3S”技术的比较(注意比较记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代号GISRSGPS别称地图的延伸人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对地物远距离感知,获取信息导航、定位主要组成计算机软件、硬件卫星(飞机)、传感器、地面接收站GPS卫星星座、GPS信号接收机、地面监控系统技术程序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目标物→传感器→遥感地面系统→成果特点空间信息、动态预测范围大、速度快、周期短、限制少,适应性强、应用广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地图、遥感图像、野外考察、室内试验、社会经济统计等获得的数据建立空间模型和数据模型关于某一研究区域的若干()组成GIS数据库按一定规划对所研究区域进行分析形成可供研究、使用的产品:地图、图像、统计图表、数字等表达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分析
本文标题: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584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