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13《只有一个地球》预习学案
13.《只有一个地球》预习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学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渺小、矿产、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目睹、和蔼可亲。2、读懂课文的内容,领会作者的说明方法。3、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习重点】了解地球的“可爱”和地球的“易碎”。【学习难点】引导学生领悟地球为什么容易破碎。【学习流程】一、创设情景你们知道世界地球日是哪一天吗?(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们大家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随宇航员到太空看一看。二、预习检测1、交流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你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球?2、交流生字:3、谁来说说:“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地地球?”4、快速阅读,画出课文中能概括介绍地球特点的句子。板书:可爱、易碎。三、展示交流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宇航员会有如此感叹?2、交流点拨,读中感悟:⑴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好吗?⑵抓住晶莹透亮这个词来想象地球的美,愿意读给我们听吗?⑶找到相同句子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补充,要敢于说我有不同的想法,我有不同的读法。⑷真美,我仿佛跟随你们来到了无边无际的太空,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引读。这就是我们人类的母亲──地球。(4)说起地球的美,你还想读读哪个句子。(5)多美的句子啊,你想怎么读来抒发你现在的情感呢?自己试试吧。(6)谁还来读读。(7)你们还从哪里也能感受到地球的可爱?(8)你觉得地球可爱在它的无私,可爱在它的慷慨。(9)知道慷慨的意思吗?地球妈妈都慷慨的向我们提供了哪些资源?谁能读读课文中的相关语句?(10)你还知道地球妈妈向我们提供了哪些资源吗?(交流资料)出示录像:浓烟,伐木,焚烧,乱倒垃圾,随时意排放大镜,猎生物。发挥课件的情境功能,从领悟到激。(11)看了这些,你想说什么?(12)看到美丽可爱的地球妈妈如今已伤痕累累,我们禁不住心疼、心酸,我们禁不住伤心落泪,我们禁不住想起了宇航员发出的那句感叹:“地球太可爱了,也太容易破碎了”(课件出示这句话)(15)地球易碎的原因在哪呢?课文中写了吗?再读读这一个自然段,大家还能想到什么?学生读第四段。谁来说说,你想到了些什么?(16)那你们怎样看待人类的这些行为呢?(可耻)(17)地球像一位无私的母亲把她所拥有的一切都给了我们,可是人类的野心和贪婪已经使地球母亲不堪重负,遍体鳞伤了。难怪宇航员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易碎那句话。)(18)同学们,宇宙不是大的很吗?我们可以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住哇。(19)课文中是怎样说的?谁来读这段话?你们对这段话是怎么理解的?(20)既然我们不能移居,那我们只能怎么做?四、总结拓展1、老师看同学们都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这样吧,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可以是对地球妈妈说的或是对人类、对自己的一句话写下来2、成立环保小分队,拟定一份保护地球母亲的活动方案。【板书设计】只有一个地球可爱易碎唯一保护地球造福人类课后反思:在上课的时候,我总是喜欢学生从自主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畅所欲言,而在学生汇报时,往往只忙于顺应学生的自主,不自觉就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了,这样也就忽视老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于关键处回归整体,这样学生得到的知识就很容易具有零碎和片面性,而缺乏整体的把握。14.《鹿和狼的故事》预习学案张瑞红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学习重难点:1、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学习流程(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一提到鹿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词语?(出示鹿的图片)狼又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出示狼的图片)2、板书题目,齐读。(二)、预习检测1、老师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谁能读读这些词语(投影出示)2、现在,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这个故事的?(三)、展示交流交流:重点品味表示鹿群数量变化的句段1、感受被摧毁前的凯巴伯森林和谐美丽①出示森林图片,学生闭眼在头脑中再现形象,让学生说说感受。②在想象的基础上读文章第一段,充分感受和谐美丽。2、感受被摧毁后的森林的惨状①森林里的鹿没有啊了天敌——狼,在数量上有了什么变化?②曾经生机勃勃的凯巴伯森林如今面目全非,不再美丽,草地没有了,灌木没有了,小树没有了,仅存的大树也伤痕累累。怎不令人痛心、遗憾。谁再来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③两年以后,鹿群数量又有了怎样的变化?面对此情此景,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景象?3、林毁鹿死,这场悲剧是谁造成的?罗期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4、请默读课文7——9自然段。鹿、狼、森林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动手画画示意图。读到这里如果狼会说话,在中弹倒地的那一刹那,它会说什么(四)总结拓展1、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都有存在的理由,它们是相互依存的,不能根据人类的片面认识,好心干了坏事,为了让森林再次回到以前的样子,他们最终还得引狼入室2、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的例子,你能说一说吗?3、体会写作方法:学完了课文,你知道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这个启示吗?(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4、最后,老师也有一句话送给大家:尊重动物,尊重自然,也就是尊重自己5、为了不重蹈覆辙,为了让凯巴伯森林万古长青,请你给凯巴伯森林设计一块警示牌。板书设计14.狼和鹿的故事(毁)林鹿狼(护)(灭)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尊重动物就是尊重自己)课后反思:一篇较长的文章如何找到教学的突破口呢?鹿群数量变化的后面隐藏着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这一主题这一组数字就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也是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一条线。我就抓住这个点进行教学,让学生自主阅读,从中体会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本课不足,读文的形式有些少,在整节课中,留给学生展开联想的空间不足,使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将此次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困惑,作为今后尝试和改进的起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预习学案县化工厂小学张瑞红学习目标:1、学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3、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学习重点: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学习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习流程:一、激情导入1、课前配乐欣赏西雅图的美丽风光图,从而引出“西雅图”这城市。2、教师:原来,那里可是印第安人的领地。印第安人对土地有着深深的感情。大家想不想去了解?3、齐读课题。理解“神圣”,带着神圣的感觉再齐读课题。二、预习检测。1、词语认读。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2、理解课文。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热爱土地)三、展示交流(一)“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1、从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2、引导学生体会“出生的婴儿”与“母亲的怀抱”的关系,从而引导印第安人与土地的关系。3、理解“眷恋”的意思,体会感情,指导读出“深深地眷恋”之情。(二)“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1、过渡语:正因为他们热爱大地,就像婴儿眷恋母亲的怀抱一样,所以他们才说:—————————————.2、引导学生结合实际体会“家园”、“兄弟”、“姐妹”说明什么。(三)“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都是圣洁的。”1、同学们,离别之际,他们想再看看这片土地上的什么呢?请认真读读第二自然段。2、指名读一读,并说说他们留恋的是什么。3、对比阅读:文中连续用了好几个“每一”,什么意思?把他们去掉,好不好?自己对比着读读这两个句子。4、想象:他们眼中,还有哪些事物是神圣的?(课件出示填空练习。(四)西雅图要求它们善待什么?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8自然段,西雅图要求他们善待什么呢?2、交流。3、这部分内容中,有一句话,作者反复三次说了一句话,大家把它找出来,好好读一读。4、引读,是呀!这是深深的无奈呀,指名读——;这是万分的不舍呀,指名读———;这是不放心的叮嘱呀,指名读———。四、总结拓展1、教师配乐朗诵《我爱这土地》。2、小练笔:相信同学们有许多的话要对我们脚下的土地说,请拿出你的笔,用上饱含深情的语言,来表达你对土地的热爱。板书设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河水动物休戚相关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空气教学反思:我自己认为,这堂课上,学生通过朗读,通过感悟,情感一步一步地得到了升华。“导、学、议、练”的教学模式也得到了体现。但是,我感觉在某些细节的处理上,还有些蜻蜓点水,做得不够细致。我想,这可能就是所说的“遗憾的美”吧!不过,我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前行,争取早日做到“完整美”!16《青山不老》学习目标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学习重难点把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学习准备1.课件,西北地区土地少化和绿色山林的视频。2.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状况的文字资料。学习过程(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3、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教科书光盘)师:瞧,同学们,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这里昔日是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15年后的今天,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那我们跟着作家梁衡去一起认识这位老人吧!4、那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青山不老》,请大家与老师一同板书课题:青山不老。(二)预习检测1.小声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三)展示交流指导阅读,感受“奇迹”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1)体会“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出示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①“大环境”──险恶。②“小环境”──艰苦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①引导朗读有关语句。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③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升华,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同学们,这位老人15年如一日地植树造林,造福后代,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学到这里,相信大家又很多的话想对这位老爷爷说吧,赶快拿起笔写写吧!我想轻轻地对这位爷爷说:_______________。(五)总结拓展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升华,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六)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抄或背
本文标题:13《只有一个地球》预习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604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