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三章常见运动损伤第一节运动损伤概述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称为运动损伤。某些运动损伤与运动项目、技术动作特点密切相关,有以运动项目冠名的运动损伤,如“网球肘”、“足球踝”、“跳跃膝”等损伤。因此,对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发病规律、预防措施、治疗效果和康复时间的研究,有利于改善运动条件,改进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方法,提高运动成绩,使体育锻炼更好地起到促进身心健康的效果。一、运动损伤的分类运动损伤的分类方法较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按损伤组织的种类分:如肌肉肌腱损伤、滑囊损伤、关节囊和韧带损伤、骨折、关节脱位、内脏损伤、脑震荡、神经损伤等。.2、按有无创口与外界相通分:伤部皮肤或粘膜破裂,创口与外界相通,有组织液渗出或血液自创口流出,称为开放性损伤,如擦伤、刺伤等;伤部皮肤或粘膜完整,无创口与外界相通,损伤后的出血积聚在组织内,称为闭合性损伤,如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等。3、按发病的缓急分:瞬间遭受直接或间接暴力而造成的称为急性损伤,发病急,病程短,症状骤起;因局部长期负担过度,由反复微细损伤积累而成的称慢性损伤,发病缓慢,症状渐起,病程较长。此外,还可因急性损伤处理不当或过早运动而转变为慢性损伤。4、按损伤程度分:轻度伤:伤后仍能进行体育活动。中度伤:伤后需要门诊治疗,需停止或减少患部的活动。重度伤:伤后需住院治疗,完全不能参加体育活动。二、运动损伤的基本原因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较多,归纳起来为以下九个方面。1.思想上不够重视运动损伤的发生,常与体育教师、教练员和体育锻炼者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思想上麻痹大意及缺乏预防知识有关。他们多存在着某些片面认识,平时不重视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没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发生运动损伤后,亦不认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使伤害事故时有发生。2.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据国内有关调查资料分析,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合理,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首位或第二位的原因。在准备活动中,一般存在下列问题。(1)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神经系统和其他内脏器官系统没有充分动员起来,身体缺乏必要的协调性,肌肉的温度没有升高,肌肉的力量、弹性和伸展性较差,因而容易发生损伤。(2)准备活动的内容与正式运动的内容结合得不好或缺乏专项准备活动。运动中负担较重部位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地改善,也容易受伤。(3)准备活动的量过大。身体已经出现疲劳,此时再参加正式运动,身体机能不是处于最佳状态而是有所下降,这样就容易受伤。(4)准备活动用力过猛,速度过快,违反循序渐进原则和功能活动规律,容易引起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5)准备活动距离正式运动的时间过长,到开始正式运动时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已经减退或消失,相当于准备活动不充分或未做准备活动。3.技术上的错误技术动作的错误,违反了人体结构功能的特点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而造成损伤,这是初参加运动训练的人或学习新动作时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例如,做前滚翻时,因头部不正而引起颈部扭伤;排球传接球时,因手形不正确而引起手指扭挫;投掷手榴弹时,在上臂外展90°、屈肘90°(甚至肘低于肩)的错误姿势下出手,引起肩臂肌肉拉伤,甚至发生肱骨投掷骨折等。4.运动负荷(尤其是局部负担量)过大安排运动负荷时,没有充分考虑到锻炼者的生理特点,运动负荷超过了锻炼者可以承受的生理负担量,尤其是局部负担过大,引起微细损伤的积累而发生劳损,这是专项训练中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5.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在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受伤或伤病初愈阶段,以及疲劳时,肌肉力量、动作的准确性和身体的协调市性显著下降,警觉性和注意力减退,反应较迟钝,此时参加剧烈运动或练习较难的动作,就可能发生损伤。情绪低落或急躁、缺乏锻炼的积极性或急于求成、胆怯、犹豫等都可成为运动损伤的原因。6.教学、训练或比赛的组织方法不当在教学训练中,不遵守循序渐进、系统性和个别对待的原则,以及比赛的年龄分组原则;在组织方法方面,如学生过多,教师又缺乏正确的示范和耐心细致的教导、缺乏保护和自我保护、在非投掷区练习投掷或任意穿越投掷区、组织性纪律性较差,以及比赛日程安排不当,比赛场地和时间任意更动,允许有病或身体不合格的人参加比赛等,这些都可成为受伤的原因。7.动作粗野或违反规则在比赛中不遵守比赛规则,或在教学训练中相互逗闹,动作粗野,故意犯规等,这是篮球、足球等集体对抗性运动中发生损伤的重要原因。8.场地设备的缺陷运动场地不平,有小碎石或杂物;跑道太硬或太滑;沙坑没掘松或有小石,坑沿高出地面,踏跳板与地面不平齐;器械维护不良或年久失修,表面不光滑或有裂缝;器械安装不牢固或按放位置不妥当,器械的高低、大小或重量不符合锻炼者的年龄、性别特点,缺乏必要的防护用具(如护腕、护踝、护腰等);运动时的服装和鞋袜不符合运动卫生要求等。9.不良气象的影响气温过高易引起疲劳和中暑,气温过低易发生冻伤,或因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降低而引起肌肉韧带损伤;潮湿高热易引起大量出汗,发生肌肉痉挛或虚脱;光线不足,能见度差,影响视力,使兴奋性降低和反应迟钝而导致受伤。三、运动损伤的预防1、加强思想教育。积极开展预防运动损伤的宣传教育,在教学训练比赛中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2、遵循科学运动。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一般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为宜,与正式运动的间隔时间以1~4分钟为宜),运动后进行放松整理,配以运动按摩,缓解疲劳;合理地设置教学、训练的运动强度,恰当地安排运动间歇。3、加强自我保护。在运动过程中应形成防止意外受伤的保护心态,并具有防止损伤的知识和技能。例如,高速跑时不能急刹停顿,应逐渐减速、缓停,否则会使踝、膝、髋、腰等关节严重挫伤。从高处跳下时,应双膝并拢,,以前脚掌着地屈膝缓冲。摔倒时,要立即低头、团身、屈肘,以肩背着地,就势滚翻,不可直臂撑地。在对抗性较强的运动中,降低重心,加固根底也是较好的自我防护方法。4、加强易伤部位练习。加强对易伤部位和相对薄弱部位的练习,提高其机能,是预防损伤的积极措施。如预防膝部损伤,要加强股四头肌力量练习,以稳定膝关节;预防腰部损伤,应加强腰部肌肉力量练习外,还应加强腹肌力量练习。发展肌肉力量的同时,应注意加强肌肉伸展性练习,防止肌肉拉伤。5、重视医务监督和自我监督。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均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参加重大比赛的前后,要进行补充检查或复查,对体检不合格者不允许参加比赛。伤病初愈者参加体育活动应根据医生的意见进行并做好自我监督。在运动过程中,随时注意自己身体有无疲劳征象,特别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反应。当有不良反应时,不宜加大运动强度,也不宜练习难度较高的动作。女学生、女运动员要遵守月经期的体育卫生要求,做好监护工作。要加强对运动场地设备、器械、个人防护用具及运动服装的安全卫生检查,对场地、器械和防护用品要严格监督、管理,对已损坏的场地、器械应及时维修,维修前一律禁止使用。第二节常见运动损伤及处理方法软组织损伤是皮肤、肌肉筋膜、肌腱腱鞘、韧带、关节囊、滑囊、血管、神经等组织的损伤。根据伤部皮肤和粘膜是否完整,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两类。一、开放性损伤1、擦伤擦伤是皮肤受到外力摩擦所致,皮肤被擦破出血或有组织液渗出。(1)创口浅、面积小的擦伤,可用生理盐水或凉开水洗净创口,周围用75%酒精消毒,创口上涂抹红汞或紫药水,待干即可,勿需包扎。但面部擦伤最好不用紫药水涂抹。(2)关节附近的擦伤也不宜使用暴露疗法,以免皮肤干裂而影响关节运动,感染后波及关节。因此,关节附近的擦伤经消毒处理后,多采用消炎软膏或多种抗菌软膏搽抹,并用无菌敷料覆盖包扎。(3)创口中若有煤渣、细沙、泥土等异物,要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必要时可用已消毒的硬毛刷子将异物刷净,创口可用双氧水、创口周围可用75%酒精消毒,然后用凡士林纱条覆盖创口并包扎。(4)若创口较深、污染较重时,应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并给以抗生素治疗。2、撕裂伤皮肤撕裂伤多发生于头部,尤以额部和面部较多见,如篮球运动中眉弓部被他人肘部碰撞,引起眉际皮肤撕裂。若撕裂伤口小,经止血、消毒处理后,可用粘膏粘合;伤口较大则需缝合,必要时要使用抗菌素治疗。3、刺伤和切伤田径运动中被钉鞋或标枪刺伤,冬季滑冰时被冰刀切伤,其处理方法基本上与撕裂伤相同。凡被不洁物致伤且创口小而深时,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二、闭合性软损伤1、挫伤由钝力直接作用于身体某部所致,如运动中相互冲撞、或被踢打、或身体某部碰击在器械上。常见的有大、小腿前部肌肉、韧带挫伤,还有头、胸、腹部和睾丸挫伤。轻者仅是皮下肌肉、韧带等损伤,不需特殊处理,经冷敷,24小时后可服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成药,辅以理疗。重者常因某些器官的严重损伤而合并休克,应及时送医院就诊。2、肌肉肌腱拉伤由于肌肉主动的猛烈收缩,其收缩力超过了肌肉本身所承担的能力,或肌肉受力牵伸时,超过了肌肉本身特有的伸展程度,均可引起肌肉拉伤。肌肉肌腱拉伤后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在痛点上立刻使用氯乙烷或冰袋冷敷、用绷带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切忌揉搓、热敷及用红花油等活血药酒。24~48h内可采用理疗、按摩、针灸、药物痛点注射、外贴活血膏或外敷活血、化瘀、生新的中草药等,可选用几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热疗和按摩在此期的治疗中极为重要,但是,按摩手法应从轻到重,从损伤周围到损伤局部,损伤局部的前几次按摩必须较轻。3、关节韧带扭伤由间接外力所致,即在外力作用下,使关节发生超常范围的活动而造成的。常见的有踝关节扭伤、肩关节扭伤、膝关节扭伤、腕关节扭伤、腰扭伤等。扭伤后应立即停止运动,抬高受伤部位、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抑制感觉神经,缓解出血、疼痛等症状。然后再伤处垫上棉花,用绷带加压包扎。受伤48小时以后改用热敷,将毛巾浸透热水或热醋后放于伤部,每次敷30分钟左右,促进淤血的吸收。也可以按摩、理疗和功能锻炼为主,配合支持带固定及中草药的熏洗等。4、骨折在外力作用下,使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称为骨折。若皮肤没有伤口,断骨不与外界相通,为闭合性骨折;若骨头尖端刺穿皮肤有伤口与外界相通,为开放性骨折。骨折发生时有啐骨声,骨折处有疼痛和压痛,局部肿胀和皮下淤血,肢体失去活动能力。对开放性骨折,不可用手回纳,以免引起骨髓炎。脊柱骨折者,不能抬其头部,以免损伤脊髓或导致截瘫。骨折后,用长短、宽窄适宜的夹板(没有夹板时可用后报纸或书本、杂志等代替)和绷带(或围巾、毛巾、布条等代替)固定骨折处上下两段。5、关节脱位关节脱位,即脱臼,是指关节面间失去正常的连接。关节脱位同时,常伴有关节囊、周围韧带及软组织损伤,甚至可能伤及神经、血管等。局部会出现疼痛、肿胀、关节畸形、关节活动丧失等症状。发生脱臼后应立即停止运动,不可揉搓脱臼部位,用夹板和绷带临时固定受伤部位,尽快送医院治疗。肩关节脱位的临时固定方法:使用两条长毛巾或布带,一条兜住伤肢前臂并挂在颈部,另一条将伤肢固定于胸壁。肘关节脱位临时固定方法:将伤肢用布条、绷带等固定在夹板上,再将前臂挂在胸前。6、脑震荡头部受到暴力作用使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受到震荡而出现一时性的意识和功能障碍,且多无明显的解剖病理改变。脑震荡发生后,会出现精神恍惚或意识丧失(时间:数秒或30分钟不等),呼吸表浅、脉率缓慢、肌肉松弛、瞳孔扩大但左右对称、神经反射减弱。清醒后,短时间内反应迟钝,出现“逆行性健忘”。此外伴有头痛、头晕、恶心或呕吐等症状。处理方法:使伤员安静平卧,头部冷敷,并注意保暖。昏迷者,刺激人中、内关、涌泉、等穴位,呼吸障碍者进行人工呼吸。昏迷超过5分钟,瞳孔扩大且不对称,耳、鼻、口出血及眼球青紫,清醒后有剧烈疼痛、喷射式呕吐或再次出现昏迷者,说明脑组织损伤或继发颅内压增高,应立即送往医院抢救。患者清醒仍需卧床休息,直到头痛、恶心等症状完全消失。以免引起后遗症伤员康复后,可用闭目举臂单足站立平衡试验来判断能否参加体育活动。参考文献:[1].高松山等.大学体育教程.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4.[2].姚鸿恩.体育保健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王静等.大学体育.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本文标题:13常见运动损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605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