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14年真题山东省2014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第1页(共6页)机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山东省2014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2014.1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限定用时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共40分)注意事项:1.第Ⅰ卷共20道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每题选出答案后,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必须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1.右边知识卡片是对中国古代某政治制度的描述,该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2.“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里的“我朝”指的是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3.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早允许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的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右图材料最适合研究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第2页(共6页)A.鸦片战争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抗日战争5.1955年,在万隆召开的亚非国际会议上,针对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分歧,周恩来提出了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求同存异”的方针D.“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6.下列关于雅典民主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所有雅典人的民主B.民众法庭是最高权力机关C.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D.为后世民主政治提供借鉴7.下列三幅图片反映出的主题是A.多极化的趋势B.美苏冷战C.第三世界兴起D.欧洲复兴8.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A.古巴导弹危机B.苏联解体C.朝鲜战争爆发D.德国统一9.唐诗《田家》云:“依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这反映了中国古代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B.雇佣关系的出现C.富裕安逸的生活方式D.工商皆本的政策10.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反映了当时A.自然经济的衰亡B.商品经济的发展C.资本主义的萌芽D.白银退出流通领域1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赋予农民生产和经营自主权的是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人民公社化运动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对外开放12.“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它”指的是A.丝绸之路开通B.郑和下西洋C.新航路开辟D.三次英荷战争13.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一设想之下采取的经济政策是第3页(共6页)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14.右边知识卡片描述的是哪一国际经济组织A.世界银行B.欧洲联盟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15.“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里所说的第三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A.造纸术B.指南针C.印刷术D.火药16.明清时期,成就最为突出的文学表现形式是A.诗歌B.赋C.词D.小说17.十月革命后,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A.李大钊B.蔡元培C.陈独秀D.胡适18.新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各项中属于改革开放时期的是19.1851年,在伦敦举行的世界博览会成为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展品中可能出现A.蒸汽机、火车机车B.电话、电灯C.发电机、内燃机D.汽车、飞机20.《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百科全书”,其作者是A.雪莱B.巴尔扎克C.托尔斯泰D.高尔基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第Ⅱ卷(共60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共3题,每题20分,共60分。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第4页(共6页)上答题无效。21.从专制到民主,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的丞相不是只有一个人,相权可谓由集体领导,至少有代表皇帝的中书省、代表中央政府最高权力之一的尚书省和监督朝廷的门下省三省首长共同办事,从而构成了一个集体权力结构……这一集体领导体制自此在中国历朝延续,直至清代。——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材料二西方宪政文献简表名称内容《权利法案》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为非法权力……1787宪法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材料三2013年7月26日《人民日报》载:“这一制度以合作、参与、协商为基本精神,以团结、民主、和谐为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政治上形成广泛的共识,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保证了我国政治格局的稳定。这一制度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集中社会资源,促进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1)材料一中“集体领导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主要作用。(6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文献所属的国家及其确立的政体。(6分)(3)依据材料三,指出“这一制度”的名称及其发挥的作用。(8分)22.18世纪以来,西方工业文明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经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材料二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厦门)……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1845年闽海关敬穆给道光帝的奏折材料三(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材料一种的现象说明了社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8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6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产阶级把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卷进文明”的含义及其主要手段。(6分)23.文化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影响着社会政治和经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大崩溃时候,孔子是一个没落的贵族,他致力于重建超越时空限制的普世价值观念。——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材料二中国社会,论其大传统,一向重道义,轻功利……但在近代,急剧转变,争慕西化,竞求富强。——钱穆《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政治》材料三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3年)第5页(共6页)(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指出“大崩溃”时代的主要特征。孔子致力于重建“普世价值观念”的核心是什么?(4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社会“大传统”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争慕西化,竞求富强”的原因。(8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进中国人在器物、制度和文化上的探索活动。这一探索历程有何特点?(8分)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山东省2014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Ⅰ卷(每题2分,共4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BCCDCDABA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CADBDADAB第Ⅱ卷(每题20分,共60分)21.(20分)(1)制度: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2分)作用: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相权分割,加强了皇权。(4分)第6页(共6页)(2)《权利法案》:英国:君主立宪。(3分)1787年宪法:美国;民主共和(或总统共和)(3分)(3)名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分)作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保证了政局稳定;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6分,言之有理即可)22.(20分)(1)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或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分)因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交通、通讯事业进步;欧洲军事、经济力量强大等。(6分,答出其中三项即可)(2)现象:外国商品对华倾销;传统手工业受到冲击。(2分,答出其中一项即可)影响: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自给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或逐步成为西方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4分,答出其中两项即可)(3)含义: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世界市场、殖民体系)。(2分)手段:武装侵略;商品倾销;资本输出。(4分,答出其中两项即可)23.(20分)(1)特征:社会大变革(或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井田制瓦解;贵族垄断教育局面被打破)。(2分)核心:仁(或仁与礼)(2)特点:重道义、轻功利。(2分)原因: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的需要;西方文化的传入(或西学东渐)。(6分,答出其中两项即可)(3)活动:器物上,洋务运动;制度上,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文化上,新文化运动。(6分)特点:由浅入深,不断提高;探索和救亡相结合。(2分,答出其中一项即可)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本文标题:14年真题山东省2014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611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