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四讲:设备工程HSE管理—1一、主要内容1、建设项目HSE管理概述2、设备工程的特点及实施HSE管理体系的意义二、重点难点1、HSE管理体系的产生2、HSE管理体系的发展3、设备工程的特点4、设备工程实施HSE管理体系的意义三、内容讲解第七章设备工程HSE管理第—节建设项目HSE管理概述HSE(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是目前广为采用的一套先进、有效、科学的一体化管理体系。HSE中的H(健康)是指劳动者身体上没有疾病,精神上保持一种完好的状态;S(安全)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使劳动生产在保证劳动者生命安全健康、企业财产不受损失的前提下顺利进行;E(环境)是指与组织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它不仅包括各种自然因素的组合,还包括人类与自然因素间相互形成的生态关系的组合。由于安全、环境与健康的管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把健康、安全和环境整合成一个整体的管理体系,即为HSE管理体系。从目前情况看,HSE管理体系所指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包括:石油石化等特定行业的一体化的HSE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HSASl8000系列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1S014000系列标准)的有机整合及以上三种体系的整合等。HSE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HSE管理体系的产生1.IS014000系列标准的产生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大会成立了一个独立的委员会,即“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该委员会承担重新评估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调查研究任务,于1987年出版了《我们的共同未来》报告。报告首次引进了“持续发展”的观念,敦促工业界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这份报告一经颁布即得到了几十个国家领导人的支持。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和西欧的一些公司为了响应“持续发展”的号召,减少污染,提高在公众中的形象,并以此获得经营支持,开始建立各自的环境管理方式,这是环境管理体系的雏形。1985年荷兰率先提出建立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概念,1988年试行,1990年进入标准化和许可制度。1990年欧盟在慕尼黑的环境圆桌会议上专门讨论了环境审核问题。欧洲前后制定了两个有关标准,为公司提供了环境管理的方法,使各公司不必为证明信誉而各自采取单独行动。第一个标准为BS7750,由英国标准所制定;第二个标准是欧盟的环境管理系统,称为生态管理和审核法案(Eco-ManagementandAuditScheme,EMAS),其大部分内容来源于BS7750标准。很多公司试用这些标准后,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两个标准在欧洲得到较好的推广和实施。这些实践活动奠定了IS014000系列标准产生的基础。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183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出席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等文件。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全球谋求可持续发展时代的开始。各国政府领导、科学家和公众都认识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必须改变工业污染控制战略,从加强环境管理人手,建立污染预防(清洁生产)的新观念。通过企业的自我决策、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方式,把环境管理融于企业全面管理之中。1993年6月,国际标准化组织(1SO)成立了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正式开展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的制定工作,以规范企业和社会团体等所有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行为,支持全球的环境保护工作。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总结了世界各国的环境管理标准化成果,并具体参考了英国的BS7750标准后,于1996年底正式推出了一整套IS014000系列标准,这一系列标准至今仍在不断完善过程中。2.OHSAS~18001的产生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类在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财富和舒适的同时,也在承受着来自人为或自然导致的事故与灾难,承受着生命、健康的风险。生产和生活中发生的意外事故和职业危害已经严重威胁到社会、经济及人类生命和健康;职业工伤和职业病成为人类的最严重的死因之一。如果采取了适当的职业健康安全措施,并能够合理运用和共享人类的各种安全信息和资源,人类可以挽救难以计数的生命,可以有效降低花费在职业事故方面的赔偿费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率。国际社会取得的广泛一致的观点是:在经济竞争加剧和全球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如果以牺牲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安全利益为代价来换取低成本和经济发展实际是得不偿失的,应当将维护劳动者人权、健康权,提高生命质量放在重要位置。这也成为推进全社会重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发展的最基本动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率先开展了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活动。1996年美国工业卫生协会制定了关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指导性文件。1996年英国颁布了BS88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南》国家标准。1997年澳大利亚/新西兰提出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草案,以及《职业卫生安全原则与实践》国家标准和《建筑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标准。1997年日本工业安全卫生协会推出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导则》的指导性文件。1997年挪威船级社(DNV)制定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标准》。1999年4月英国标准协会(BSl)、挪威船级社等13个组织发布了职业健康安全评价系列(0HSAS)标准,即:OHSASl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OHSASl800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l8001实施指南》,OHSAS1800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草案)。由于种种原因,OHSMS截至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但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已开始在本国和所在地区实施OHSMS认证。OHSMS的推行是一个大趋势。[①OHSAS即“职业健康安全评价系列标准”的英文缩写。②OHSMS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英文缩写。]3.HSE管理体系的形成HSE管理体系的形成是石油勘探开发多年工作经验积累的结果,也是石油工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在石油工业发展初期,由于生产技术落后,人们只考虑对自然资源的盲目索取和破坏性开采,没有从深层次考虑这种生产方式对人类所造成的影响。全球海上石油作业近几十年的实践,大大推动了各个石油公司加强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的进程。20世纪60年代以前,主要是从安全角度来要求,在装备上不断改善对人的保护,自动化控制手段使工艺流程的保护性能得到完善。20世纪70年代以后,注重了对人的行为的研究,注重考察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形成了一系列安全管理的方法。HSE管理的先锋是壳牌石油公司。1985年该公司首次在石油勘探开发中提出了强化安全管理的构想和具体操作方式;1986年形成手册,以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1987年,发布环境管理指南;1988年,发布了职业健康管理导则。1987年的瑞士SANDE大火、1988年英国北海油田167人遇难的帕波尔·阿尔法平台事故等几次重大事故,对石油工业安全工作的深化发展与完善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健康、安全与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的管理体系模式的形成。1989年壳牌石油公司发布了HSE方针指南,这实际是HSE管理体系的开端。1991年,在海牙召开了第一届油气勘探开发的健康、安全与环境国际会议,HSE这一理念逐步被大家所接受。同年,壳牌石油公司委员会颁布健康、安全与环境(HSE)方针指南;1992年,正式出版安全管理体系标准EP92—01100;1994年7月,壳牌石油公司为勘探开发的论坛(E&PFORUM)制定的《开发使用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导则》正式出版;1994年9月,壳牌石油公司制定的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正式颁发。从此,HSE作为一个整体的一体化管理体系首先出现在石油工业中。(二)HSE管理体系的发展HSE管理体系的出现立即得到了全球石油开采和加工业的响应。1994年油气开发的安全、环境国际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召开,由于这次会议由SPE(石油工程师协会)发起,并得到[PICA(国际石油工业保护协会)和AAPG(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的支持,影响面很大,全球各大石油公司和服务厂商均积极参与,HSE的活动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展开。1996年1月,ISO/TC67的SC6分委会发布ISO/CDl4690《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成为HSE管理体系在国际石油业普遍推行的里程碑。HSE管理体系在全球范围内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时期。(三)IS014000、OHSASl8000及HSE等管理体系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我国有关政府部门、相关产业界在近十年当中对各类国际标准的动向均及时作出了反应。IS014000系列标准一经颁布,我国即直接颁布了以此为基础的国家标准GB/T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和GB/T24004--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对于OHSMS,1995年4月,我国政府派代表参加了ISO的特别工作组,并分别派人员参加了1995年6月15日和1996年1月19日ISO组织召开的两次特别工作组会议。1996年3月8日,我国政府又成立了由有关部门组成的OHSMS标准化协调小组”,并召开了几次规模不同的国内研讨会。与此同时,我国政府还专门立项,对OHSMS标准化的国际发展趋势、基本原理及内容进行了研究。1997年我国颁布了石油工业行业标准SY/T6276—1997《石油天然气工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从1998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建立和实施了HSE管理体系。1998年2月我国同意有关方面的建议,在国内发展OHSMS标准,对企业进行试点实施。1998年8月,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提出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并进行了试点实施。原国家经贸委于1999年10月颁布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OHSMS),下发了关于开展OHSMS认证工作的通知,从而使我国的OHSMS的建立和实施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2001年,中国标准研究中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和中国国家进出口企业认证机构委员会参照OHSAS18001和OHSASl8002,共同制定了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和GB/T28002--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南》,并于2001年12月由中国标准化委员会正式颁布,使得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化全面展开。我国对于IS014000和OHSMS标准化的及时跟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有利于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第二节设备工程的特点\实施HSE管理体系的意义一、设备工程的特点设备工程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产品较为固定,作业流动性大设备制造和安装工程的产品虽存在空间跨度,但制造和安装过程中的位置相对固定,各种机械设备、材料、施工人员都必须围绕这个固定的产品随着工程建设的进展不停地流动。一项产品完成后,又得流向新的固定产品,作业流动性大。2.形式多样,规则性差设备产品要服从各行各业的需要,服从所依附的设备工程项目的需要。设备工程项目中涉及的设备大多是非标准设备,即使是同类项目,同类设备,同样的工艺、工序,其制造安装方法和具体现场情况也会有所不同,生产工程中很难完全照搬以往的经验。3.露天作业多设备工程所涉及的设备大多为高耸庞大、固定的大体积产品,使设备安装工程只能在露天进行,施工生产作业露天多。4.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设备工程的许多环节大多在制造和安装企业内部进行,特别是安装过程需要在特定的气候环境条件下组织多工种人员的作业。从企业外部来说,制造和安装生产活动通常需要同专业化单位和材料供应、运输、公用事业、市政、交通等方面配合和协调,生产的进展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工程进度计划和用户,对国家、地区、用户的经济状况反映敏感,受资金和外部条件影响大,企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其自主性、预见性、可控性比一般产业差。5.周期长,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量大大型设备
本文标题:14讲HSE管理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613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