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理论 > 第一章第四节汽车的使用寿命
1第四节汽车的使用寿命【学习目标】1、了解汽车使用寿命的分类,掌握不同使用寿命的含义及相互之间的关系。2、掌握汽车经济使用寿命的指标及影响汽车经济使用寿命的因素。3、了解我国汽车的报废标准,掌握汽车报废标准最新动态。2一、汽车使用寿命的定义和分类(一)汽车的使用寿命是汽车从开始使用到不能使用之间的整个时期。汽车的使用寿命是指从技术上和经济上达到汽车的使用极限,用累计使用年数或者累计行驶里程数表示。(二)汽车使用寿命的分类分为:技术使用寿命、合理使用寿命和经济使用寿命。31、技术使用寿命汽车的技术使用寿命又称“物理使用寿命”或“自然使用寿命”,是指汽车从开始使用,直到其主要机件到达技术极限状态而不能再继续修理时为止的总工作时间或总行驶里程。4汽车技术使用寿命与汽车的制造质量、材料品质、使用条件、驾驶操作技术及保养、维修质量等因素有关。汽车有时可通过恢复性修理延长车辆的技术使用寿命,但是,随着汽车使用时间的延长,维修费用也会随着增加。52、经济使用寿命汽车的经济使用寿命是指汽车从全新状态开始,使用到相当里程和使用年限,对其进行全面经济分析之后得出汽车已达到不经济合理、使用成本较高的寿命时刻。6超过这个年限,技术上仍可继续使用,但年平均总费用上升,在经济上不合算。7如图所示,汽车经济使用寿命是从汽车使用总成本出发,分析汽车制造成本、使用与维修成本、管理费、当前的折旧以及市场价格变化等因素,经过分析做出的综合性经济评定。研究汽车使用寿命的重点应该是经济使用寿命。8国外对汽车经济使用寿命作了大量研究。据资料介绍,在一辆汽车的整个使用时期内,汽车的购置费平均约占全部使用期内总费用的15%,而使用、维修费用占85%。9所以,如果汽车在长期运行中能保持较低的使用维修费,其汽车经济使用寿命则长,反之则短。许多国家的汽车使用期限完全按经济规律确定,除了考虑车辆本身的运行费用增加外,还考虑新车型性能的改进和价格下降等因素。国别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中国平均经济使用寿命10.37.511.312.110.611.210表5—1部分国家载重汽车平均汽车经济使用寿命(年)103、合理使用寿命汽车合理使用寿命是以经济使用寿命为基础,综合考虑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计入经济承受能力和能源节约等因素所制定的适合国情的使用期限。简单来说,就是汽车到了经济使用寿命,但是否需要更新,还要视国情而定。以上三种汽车使用寿命的关系是:技术使用寿命>合理使用寿命≥经济使用寿命11二、汽车经济使用寿命1、汽车经济使用寿命是汽车经济效益最佳期,要合理使用,及时更新。2、评价指标汽车经济使用寿命的指标主要包括:使用年限、行驶里程和大修次数。12①使用年限将汽车从开始投入运行到报废的年数作为使用寿命的指标。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除了考虑运行时的损耗,还考虑闲置的自然损耗,计算简单。缺点是不能充分真实地反映汽车的使用强度和使用条件,造成同年限车辆之间技术状况差异很大。13②行驶里程是指将汽车从开始投入运行到报废为止之间总的行驶里程作为使用期限的指标。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反映了汽车的使用强度,但缺点是反映不出运行条件和闲置期间的自然损耗。14对于专业运输车辆,虽然使用年限大致相同,但不同的运行条件,其累计行驶里程差异很大,所以大多以行驶里程作为考核指标。因为行驶里程容易造假,所以在汽车评估中,常常仅将行驶里程作为参考。15③大修次数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当动力性和经济性下降到一定程度,已无法用正常的维护和小修使其恢复正常技术状况时,就要进行大修。汽车报废前,需要权衡“买新车的费用+旧车未折完的损失”与“大修费用+经营费用损失”——综合衡量后得出经济合理的大修次数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指标。162、影响汽车经济使用寿命的因素汽车经济使用寿命的长短,主要受到汽车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的影响。①汽车的有形损耗汽车的有形损耗是指车辆在使用,包括闲置过程中本身的损耗。如:磨损、锈蚀、腐蚀、零件变形、疲劳破坏,使用/维护保养费用的增加等。17有形损耗主要发生在使用过程中,主要是机械磨损、基础件的变形、零部件的疲劳损坏等,称为第一种损耗。有形损耗也发生在汽车的闲置过程中,如因闲置不用而生锈、因日晒雨淋而使橡胶件及车漆老化等,称为第二种损耗。第一种损耗与汽车的使用时间和使用强度成正比,第二种损耗与闲置时间成正比。18②汽车的无形损耗汽车的无形损耗是指由于技术进步、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得生产同样车型的成本降低,从而使原有汽车的价格下降;或者是由于技术进步、生产效率的提高,出现了性能好、效率高的新车型,使得原来的车型价格下跌,促使旧车提前更新。19③使用强度前面说过,汽车的有形损耗与汽车的使用强度有关。不同的汽车、不同的使用者、不同的用途,汽车的使用强度差异很大,汽车的经济使用寿命也一样。20从行驶里程上来说,汽车的使用强度从1万km/年到15万km/年不等。显然,年平均行驶里程越长,汽车的使用强度越大,经济使用寿命也越短。表5—2列出几种车辆年均行驶里程。表中看出:私家车强度最低,长客最高。21从用途来看,出租车的使用强度显然大于私家车,经常超载的货车使用强度要大于正常运货的货车。私家车商用车出租车公交车长途客车大货车1—32—510—158—1210—208—12表5—2各类车辆年均行驶里程(单位:万km/年)22④使用条件汽车的使用条件影响汽车的有形损耗,从而影响汽车的经济使用寿命。汽车使用条件包括道路条件及自然条件。道路条件对汽车的有形损耗与汽车的使用寿命影响很大。23如果道路条件差,一方面会使得车速比较慢,从而使汽车的燃油消耗增加,另一方面,还会使汽车的磨损增加,最终使汽车的经济使用寿命下降。自然条件的差异,会导致各地温度、湿度、空气密度、含氧量以及空气中沙尘含量等不同,影响汽车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从而使得汽车的经济使用寿命不同。2425⑤经济水平我国是发展中的国家,各地的发展速度及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差异。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指数、劳动力价格指数等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从而影响汽车的经济使用寿命。26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一般规律一、汽车的技术状况1、概念:汽车的技术状况是指定量测得的、表征某一时刻汽车的外观和性能的参数值的总和。2、技术状况变化:在汽车使用过程中,汽车内部零件之间、零件与工作介质和工作产物之间、汽车与外部环境之间均存在着相互作用,其结果是汽车零件在机械负荷、热负荷和化学腐蚀作用下,引起零件磨损、发热、腐蚀等一系列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使零件尺寸、零件相互装配位置、配合间隙、表面质量等发生改变。3、主要外观症状有:(1)汽车最高行驶速度降低;(2)加速时间与加速距离增长;(3)燃料与润滑油消耗量增加;(4)制动迟缓、失灵;(5)转向沉重;(6)行驶中出现振抖、摇摆或异常声响;(7)排黑烟或有异常气味;(8)运行中因技术故障而停歇的时间增多。二、汽车技术状况的评价指标汽车的技术状况可用汽车的工作能力或运用性能来评价。汽车的运用性能包括动力性、经济性、使用方便性、行驶安全性、使用可靠性、载质量和容积等。汽车运用性能下降会导致汽车运输生产过程中运输生产率下降、运输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变差,同时对环境的污染加剧,并易于发生行车安全事故上-页下-页返回1、动力性。最高行驶车速,加速时间与加速距离,最大爬坡能力,平均技术速度,低档使用时间。2、使用经济性。燃料消耗量,润滑油消耗量,维修费用。3、使用方便性。每100km平均操纵作业次数,操作力,灯光、信号的完好程度,起动暖车时间,最大行驶里程。4、行驶安全性。制定距离,制定力,制定减速度,制定时的方向稳定性,侧滑量。5、使用可靠性。故障率和小修频率,维修工作量,因技术故障停歇的时间。三、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原因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是汽车诸多内在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原因有:零件之间相互摩擦而产生的磨损,零件与有害物质接触而产生的腐蚀,零件在交变载荷作用下产生疲劳,零件在外载、温度和残余内应力作用下发生变形,橡胶及塑料等非金属零件和电器元件因长时间使用而老化,由于偶然事件造成零件损伤等。磨损是零件的主要损坏形式,磨损现象只发生在零件表面,其磨损速度的快慢既与零件的材料、加工方法有关,又受汽车运用中装载、润滑、车速等条件的影响。引起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主要磨损形式有:磨料磨损、分子一机械磨损和腐蚀磨损。下-页返回疲劳损坏是由于零件承受超过材料的疲劳极限的循环应力时,而产生的损坏。通常,易于产生疲劳损坏的零件是承受交变载荷较大的零件,如汽车的钢板弹簧等。腐蚀损坏产生于与腐蚀性物质接触的零件表面。易于产生腐蚀损坏的主要部件有:燃料供给系统和冷却系统管道、车身、车架等。老化是由于零件材料在物理、化学和温度变化的影响下,而逐渐变质或损坏的故障形式。因汽车零件和运行材料性能的变化,而使汽车技术状况逐渐变坏的现象,不仅发生于汽车使用过程中,也发生于储存过程中。上-页下-页返回四、影响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因素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其技术状况变化的快慢不仅取决于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水平,还受各种使用因素的影响。影响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使用因素有:运行条件、燃料和润滑油的品质、汽车运用的合理性等。1.汽车运行条件(1)道路条件。汽车运行速度范围、发动机转速控制范围、汽车承受的载荷、操纵(换挡、转向、制动等)次数和强度等汽车运行情况都取决于道路的质量,因此汽车总成、零件的磨损强度也取决于汽车运行的道路条件。汽车在坏路面上行驶时,行驶阻力大,低挡使用的时间比例大,因而汽车的平均技术速度低,但发动机转速和负荷却很大,气缸内平均压力也很高,所以气缸一活塞组件磨损严重。上-页下-页返回(2)交通状况。在路面质量和交通状况良好的道路上行驶时,汽车能够经常采用高挡在经济工况下运行,操纵次数减少,因而汽车运行平稳,所承受的冲击载荷大大减轻;而在不良交通状况下运行时,如在城市混合交通状况下,常因车多路窄、交通流量大、交叉路口多而不能以最佳工况运行。(3)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包括环境温度、湿度、风力和阳光辐射强度等。汽车上的每个总成都对应于一个最佳工作温度,气候条件通过对汽车总成工作温度的影响而使汽车的技术状况发生变化。如发动机磨损最小时的冷却系统水温为70~90℃。上-页下-页返回另外,非金属材料制成的零部件在低温下易出现硬化、开裂、弹性下降或零件结构强度降低等现象2.燃料和润滑油的品质汽油的蒸发性、馏分温度、辛烷值和含硫量是与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有直接联系的指标。馏分温度的高低表示汽油中所含重馏分的多少。馏分温度越高,说明汽油中不易挥发、雾化和燃烧的重馏分越多。柴油的蒸发性、十六烷值、黏度、含硫量对发动机工作过程有很大影响。柴油中重馏分过多,会使燃烧不完全而形成碳粒,排放烟度增大,气缸磨损增加,还易堵塞喷油器喷孔。润滑油的黏度和抗氧化安定性是对汽车技术状况影响较大的性能指标。润滑油的黏度应与发动机转速、磨损状况和气候条件相适应。上-页下-页返回3.汽车的合理运用驾驶技术、装载情况和行驶速度等因素对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有很大影响。(1)良好驾驶技术的驾驶员在驾驶操作过程中,一般均注意采用预热升温、平稳行驶、换挡及时、合理滑行、温度控制等一系列正确合理的操作方法,并注意根据道路情况合理选择行驶路线和车速、保证车辆经常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从而使车辆技术状况变差的速度放慢,汽车使用寿命延长。(2)汽车装载量应按额定装载量进行控制。(3)汽车载质量一定时,行驶车速对发动机磨损产生一定的影响。上-页返回五、汽车技术状况变化规律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多种因素的作用,其结构强度和使用条件的变化都有平稳变化的一面,同时又有不确定的一面,其反映在汽车技术状况变化规律上,表现为渐发性和突发性两种变化规律。渐发性变化规律是指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随行驶时间或行驶里程单调变化
本文标题:第一章第四节汽车的使用寿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6162 .html